二.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
(一)教皇的形成与东西教会的决裂
1.第一个宣称自己在教会中有至高无上权威的罗马主教是5世纪初的英诺森一世
2.5世纪中叶,罗马主教利奥一世开始具有了世纪领导西部所有教会的权威,即教皇权威
3.丕平献土使促成了教皇国的建立和发展(梵蒂冈)
4.基督教东、西两派决裂后,东部自称正统,被称为东正教(又称希腊正教),西部基督教则被称为“罗马公教”(又称天主教)
(二)隐修制度的改革
1.中世纪西方修道院制度的标准:“圣本尼狄克院规”,共72条
2.克吕尼运动
3.最早的托钵修会是方济各会,主张离开修道院做行脚僧传教
4.多明我会对中世纪神学和哲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但同时利用宗教法庭来破坏异端分子,成为教会进行文化专制的工具。
著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
(三)罗马教廷与政教之争
1.天主教的教阶制度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神职,形成了教皇、宗主教、枢机主教(红衣主教)、都主教、大主教、主教等各级;二是神品,包括司门员(一品)、诵经员(二品)、驱魔员(三品)、襄礼员(四品)、副助祭(五品)、助祭(六品)、司祭(七品)共七品,前四品是小品(低级神品),后三品是大品(高级神品)
2.西欧各国政教之争的核心是:主教授职权之争
3.教皇英诺森三世时,教皇权利达到极盛,在欧洲树立起了罗马教廷的最高统治权威,罗马教廷成为封建神权统治的巨大国际中心
(四)基督教的基本观念和礼仪
1.基督教信仰三位一体的上帝,认为上帝本质上只有一个,但却具有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
2.原罪与救赎观念也是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原罪是世人苦难的根源
3.七种圣事礼仪:洗礼、坚信礼、告解礼、圣餐礼(弥撒)、圣职礼、婚配礼、临终涂油礼
(五)教会法
1.教会法是随着基督教会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2.325年,在尼西亚召开的第一次基督教宗教会议上,通过了许多教会法规
3.10世纪时,德意志皇帝奥托一世给予教会以司法“特恩权”,主教有权根据宗教法规来裁决世俗民事纠纷
4.1140年,意大利波伦那大学一个叫格拉提安的修士把他搜集到的约4000篇教会法规编纂成《格拉提安教令集》,被公认为教会法的一种权威论述
5.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上述汇编的基础上,综合编纂了一部《教会法大全》
(六)十字军东征及其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1.十字军东征从本质上看,是一场西欧封建主侵略和掠夺近东地区的战争,经济因素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
2.十字军东征的影响:
1)带来战争对社会的破坏,但在客观上促进了当时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2)西方语言中出现了许多阿拉伯语词汇
3)十字军东征表明了教皇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但长期的十字军战争及其最后的失败反而削弱了教皇的威信
4)刺激了西方人对地理考察和旅游的兴趣。欧洲人绘制出第一幅比较精确的地图,欧洲人至远东的旅行,均始于十字军东征时期。
三.西欧12世纪文化复兴
(一)大学的兴起
1.欧洲第一所大学:形成于11世纪末的波伦那大学
2.巴黎大学形成于12世纪末,由巴黎市内三所教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团体联合而成,它成为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典范
3.13世纪初形成的英国牛津大学也是模仿巴黎大学而建立起来的
4.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主要由教会学校发展而来,大多受到教会的控制,大学教育中的神学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5.许多大学后来成了欧洲各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
(二)对古典著作的翻译和介绍
1.从11世纪末至13世纪,西欧掀起了一股翻译与学习古典著作的热潮,大批古典学术著作由阿拉伯文和希腊文译成了拉丁文 2.西方古典著作再次流传到西方的中介人是:阿拉伯人
3.翻译人员除了基督徒外,也有犹太人、伊斯兰统治下的莫扎布拉人和穆斯林
4.从11世纪下半叶至13世纪末,通过阿拉伯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译为拉丁文的古典著作达203部。
5.11世纪末到13世纪对古典书籍和阿拉伯著作的大量翻译介绍,有力地推动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复兴,也为后来的西欧各国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6.印度人发明的10个数字符号由阿拉伯人传入西欧,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三)罗马法的复兴
1.中世纪早期,西欧社会的法律体系主要以日耳曼人的习惯法为主,5-9世纪出现了一系列成文的日耳曼法典,如《萨利克法典》《耿多巴德法典》《萨克森法典》等
2.罗马法的复兴以波伦那大学注释法学派的形成为开端
3.11世纪末,查士丁尼主持编订的《学说汇纂》原稿在意大利被发现,波伦那大学教师伊纳留斯致力于对其进行注释和讲授,从而形成了注释法学派
4.从13世纪后半叶起产生评论法学派,代表人物是巴尔多鲁
5.罗马法复兴的中心:注释法学派和评论法学派所在的波伦那大学
6.在波伦那大学,法律课程主要分为教会法和罗马法两种,教会法以《格拉提安教令集》为教材,罗马法以《民法大全》及各种注释和改编本为教材
7.在法国、德意志、西班牙等大陆各国,罗马法得到全面复兴和广泛传播,逐渐形成以罗马法为基础的民法法系(又称大陆法系)
(四)神学与经院哲学的繁荣
1.“经院哲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的“学院”,本意是指学院中讲授的学说和知识 2.阿伯拉尔,法国著名神学家和唯名论哲学家,其主要哲学著作是《是与否》
3.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是:托马斯·阿奎那,他创立了完整的天主教神学体系,主要著作是《神学大全》
4.19世纪末,教皇利奥多十三世正式把托马斯·阿奎那的学说定为天主教官方神学与哲学
5.罗吉尔·培根是中世纪西欧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其主要著作有《大著作》《小著作》《第三著作》《哲学研究纲要》,认为经验是知识的源泉,继承了唯名论的核心
(五)基督教艺术的新发展
1.中世纪西欧基督教艺术以其建筑风格来划分,主要有罗马式和哥特式两种
2.罗马式建筑主要特征:十字形布局、半圆形拱门、厚实的石墙3.罗马式教堂的典型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和米兰圣安布罗斯教堂,法国的卡昂圣艾蒂安教堂和图卢兹圣沙宁教堂,德国的美因茨大教堂和沃姆斯大教堂
4.哥特式建筑(尖形拱门、窗户大、彩色玻璃)的典型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兰斯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和乌尔姆教堂,英国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
5.中世纪西欧的雕刻和绘画均属于教堂建筑,内容大多以《圣经》故事和圣像为题材
6.罗马式艺术中的雕刻富有代表性的是法国南部圣皮埃尔修道院教堂大门上的“最后的审判”浮雕
7.绘画艺术中有代表性的是西班牙塔忽尔圣克莱门教堂中的壁画“主的威严”
8.哥特式雕刻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巴黎圣母院正西面中门上的群雕“最后的审判”、夏特大教堂正门的“众圣徒”雕刻群像和阿维尼翁维勒夫教堂的“圣母子像”
9.在教堂音乐方面,10世纪时突破了单一的格里高利歌调,出现了复调音乐。
10.五线谱的发明者:11世纪意大利修士吉图·艾略舒
(六)文学领域的新突破
1.11至12世纪的西欧,由诸国诞生而形成了各国方言文学,其实生活与观念的变化导致骑士文学的发展,随着城市的兴起产生了城市文学,在新兴的大学中产生了世俗的抒情诗歌
2.英雄史诗以各国方言写成,代表作品有法国11世纪成文的《罗兰之歌》,西班牙12世纪成文的《熙德之歌》、德意志13世纪初成文的《尼伯龙根之歌》
3.骑士文学由英雄史诗发展成为爱情为主题的抒情诗。
4.中世纪西欧骑士精神的特征:忠君、护教、行侠、尚武
5.12世纪,反映市民生活的城市文学产生了,以法国最为发达,代表作有《列那狐的故事》《玫瑰传奇》
6.在12至13世纪的大学里,出现了一群被称为“哥利亚德”的流浪诗人。
哥利亚德抒情诗充满着世俗的精神,欢乐、饮酒和爱情是讴歌的“三驾马车”,实际上是对基督教苦行主义和禁欲主义的抗议和否定。
(七)科学技术成就
1.10世纪,农业耕作技术得到改进,广泛实行三圃制
2.12至13世纪,大量阿拉伯人的科技著作被译成拉丁文,阿拉伯人的科技成果被引入西方。如阿维森纳的《医典》传入西方;
1202年,著名的意大利数学家连纳德·费邦那齐出版了《论算盘》一书
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在这一时期传入西方
4.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5.13世纪的罗吉尔·培根是著名哲学家、科学家,他对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的重视,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6.法国实验物理学家帕雷格伦纳斯写过一部关于磁学的书,记叙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情况
7.意大利解剖学家蒙丁诺写了一部解剖学专著,这本书后来成为欧洲通行的解剖学教科书
8.14世纪,在西欧形成了以威廉·奥卡姆、让·布里丹和奥雷斯姆为代表的冲力学派,他们反对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9.第一个把几何学引进力学研究的人:法国的奥雷斯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