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手冢治虫的佛陀美丽的红色沙漠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15 16:59:58 作者:连笔君

在未看这部动漫电影之前,我对手塚治虫并不十分了解,但是对他的那部《铁臂阿童木》确是再熟悉不过,儿时的小儿书中铁臂阿童木是最为珍视的,只是模糊的记忆以及从不记忆作者的习惯,让这样的熟悉也变成了过往的一种成风往事了。

我始终相信眼缘,所以当看到这部动漫海报时,就有种想要看的欲望与冲动,没有看简介,这是多年来观看电影的习惯,也没有太多关注究竟可能会看到什么,仅凭着最直接的感受而选择,或许这也是某种不先行下定论的选择,而这样的选择也直接带来了某种人生轨迹,在这条路上,行走的不是孤独的行尸走肉,而是谨遵人之感情。

伊始,在一个暴风雪的晚上,一个老年的僧者晕倒在路上,而黑熊、野狼与兔子所搭救,当黑熊和野狼带来食物时,却发现兔子没有带回任何东西,只是在一旁衔来了树枝让老憎点火,当兔子的眼中隐现那熊熊烈火的一刻即刻跳入,将自己的肉体为食而搭救僧者。

故事从一个具有寓意的佛教故事开篇,在我所不熟悉的故事中,从那一刻开始便已经是震惊、深沉与思考,难以明喻的悲伤,开始萦绕。

释迦国和科萨罗国长期处于交战状态,悉达多和恰普拉,一个王子和一个奴隶,他们分别站在两个地方,一个高高在上,一个卑微在下。而悉达多的出生更寓意着某种生命的不同以往,前来朝贺的百态生灵,还有那从天而来温暖的情怀,更让这个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孩子,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上的尊荣。而这样的尊荣却恰恰是身为奴隶的恰普拉所想要的,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摆脱身份的枷锁而过上被人接受的富足平静的生活。

电影对这两个角色的设置,恰恰是从两个极端来展现人生持苦的同一境地,没有任何人可以脱离生老病死,也没有人能从那些浮华的世界中得到真理。只是两个人所最终决定的人生之路却是完全不同。恰普拉远离了母亲,救了地方的将军得到了养子的地位,以期改变身份而带来的不可改变的命运,而悉达多却站在王子的位置,俯身看到那悲苦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思考着能让自己以及这些依靠杀戮获取的人们脱离苦海的真理之路。

两种不同的认知,一是依靠人世间物质本相,获取尊荣与富足,却要掩盖内心真相的焦灼,害怕财富与身份如昙花一现的灰飞烟灭。却是人世间大多数人所持守的真理之道,也是以此评断所有的世间标准,且为唯一。而另一个,是本为尊荣,却内向而行,深思精神之所在,以期能找到让大多数人们脱离物质世界的捆绑与解脱,只因,我们都是同样的人。

放下,不是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太多的执念,有太多的欲望,也有太多想要的他人的注目与仰望。所以当我们还在执念着改变时,却往往会迷惑在那根本之上的真相。当恰普拉与悉达多在战场上相见时,一个已经脱离人如同野兽般的暴戾凶残,而另一个是一直喊叫着'住手’慈悲满怀的宁静温暖的眼神。两种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人生之路的人,却都在挣扎着摆脱既定的命运之路。

王子还在思考着会迎向怎样命运的宏大主题,而那个从下向上爬的恰普拉,也在生命的最后放下了归入贵族身份的拼命,重归本态。最后王子舍弃了自己王子的身份、地位以及所有的尊荣富足和权利,只为了能够找到真理,他愿舍弃一切,从捆绑中释放生命的救赎。

两种不同的人生之路,不完全关乎身份与地位,但不论我们是处于那种角色之下,我们自身,便是那个决定自身未来的那个人,也是我们选择迎向何种命运的人。不论世间如何,那些评断这一切的标准,或许永世都不会有什么改变,只关乎我们最后的那个动念。

整部电影就在这两者之间徘徊着痛苦与悲哀,那个被誉为伟大生命的王子不是要在现世中以战为战、以暴制暴,而是寻得精神上的共识获得命运的转变。而这庞大的主题在这般的动漫电影中并不鲜见,只是表达以及叙事的方式不同。宫崎骏的漫画更喜用夸张的比喻手法来表达,而手冢治虫却类似与完整的寓意式故事片来传达。

整部漫画,画感细腻、层次分明,配合着故事、人物的宏大推陈而续,让人感知这样的动漫电影并不亚于一部真人的庞大叙事史诗电影。也正因如此,在两者人物之间,也欠缺了更为深入的寻访与探究,而让最后佛陀的出世,少了些深厚。但那飘渺而来的身影和同样飘渺而袭的交响乐轰隆下的笛声,还是让我们感知到了,人之生老病死、人之飘零寻找的命运,是我们永生都要思索并寻找出路的悲苦相依之路,化解的是命运,得到的是精神,而放下的是财富尊荣的虚伪,那样觉醒的人,就是佛陀。

2012-1-1

上一篇:什么时候喝绿茶好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