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
中国文化是特别强调理想和境界,境界也就是理想、儒家为中华民族设计了“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和“天下为公”的理想,道家设计了“道法自然”“、小国寡民”和“无君论”的理想,墨家提出厂“兼爱非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理想。秦汉以后,中国的有志之士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繁荣、富强而奋斗的过程中,或者用时代精神解释了这些理想,或者提出了新的理想。 (二)加强修养,发扬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的美德。
注重人身修养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重要区别,在于它的自律性、反躬修己的性质。孔子提倡:“君子求诸己,小求诸人。”意思是说,有修养的人,经常严格要求自己,没有修养的人,才苛求别人。所以他又告诫人们:“躬自厚,而薄责二十人,则远怨矣! " “躬自厚”,是多做自我批评,“薄责于人”,是少批评别人多做自我批评,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减少对立面,减少怨言。
(三)强调关心国家利益、他人利益,以人民利益为先
孔子的仁学,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墨家的兼爱非攻,都是以爱他人,关心他人利益为重。按照“忠恕之道”,主张“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对待别人的慈爱之心,也就是“推己及人”,亦即平常所谓“群体和谐”精神。北宋开明政治家范仲淹更把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概括为脍炙人口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芳数百年,激励开明政治家去关心人民利益的传统美德。
(四)坚持发愤忘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中国文化始终以人为中心,强调人对自然的积极主动精神,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周易乾卦传?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说天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法天,自强不息。
(五)发扬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美德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向来被认为是志士仁人坚持正义、坚持真理、坚持理想与信念的高尚品质和传统美德。这种美德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伟大事业,也在中华文化的史册上谱写了新的动人乐章。 (六)发扬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的美德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国文化之根本精神、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有人称中国文化是“孝文化”,这是有道理的。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所提倡的“孝道”,我们当然应该进行分析、鉴别。但是,孝敬父母的基本思想,则是数千年调整、和谐家庭关系所积累起来的伦理规范,成为中华民族历代所认同的传统美德,今天仍然应当继承和发扬。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另一个重要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向来有“天、地、君、亲、师”并列的提法,这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又说明了“尊师重道”的传统。
如何弘扬中国传统美德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正是中华美德给予我们的,一颗中国心。
想想这句名言吧: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如果你真的对中华美德弃而不管,你就等于背叛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虽然这是一个愈发进步的社会,但是不是因为进步了,就可以把中华美德像扔垃圾一样遗弃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国文化,而自己家乡的文化却遭到冷漠呢?那么,你到底还是不是龙的传人,还是不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龙?如果是的话,你又怎能甘心,做一只外国驴呢?
啊!让我们保持一颗纯正的中国心吧,并且是一颗有着中华美德的中国心!要永远记住,你是个中国人,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美德!
雷锋叔叔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他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这是保护中国文化的一次行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立志振兴中华
二:勤学好问, 追求真理
三:尊长、知礼、孝敬父母
四:学习改革、发展、创新的献身精神
五:发扬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
六:追求正义的浩然之气,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节气。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浅谈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途径:
一、在诵读训练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国人修身经世之本,其价值永恒不朽,历久而弥新,是学校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开发和利用文化经典,对提升在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把《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以及《唐诗》、《宋词》等文化经典列入校本教材,进入课堂。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视角,将经典诵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为更好地加强学生对经典文化的诵读和理解,学校可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使学生从对传统经典的好奇,到对内容的初步理解,到彼此间的相互传诵。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深邃含义,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从“学而知”到“知而行”,逐步达到“行更知”的道德教育途径。
二、通过校园文化设计进行熏陶
学校要在校园内形成传统美德教育的浓浓氛围,善于设计。利用古代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等融入“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内容,让学生深受熏陶,时刻警示做中华美德的传人;同时在各种学科教学中也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品德课程,尤其要注重传统美德教育,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三、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富于理想、有上进的欲望,榜样对他们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通过榜样示范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学生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磨炼品德意志和训练品德行为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1、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的楷模作用。
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是不同历史时期产生出来的先进代表,在他们身上聚集了劳动人民的理想、意志、和品德,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先进思想,是人民群众的楷模。在传统美德教育中,通过对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实际的宣传和学习,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受到感染和教育。
2、师长的表率作用。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师要“身正为范”。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对教师而言,其言行首先要具有传统美德修养,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学生,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在思想上和实践上进行“修行”,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这对教师确立新的德育观念,培养人文精神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四、通过开展各种节日庆祝活动进行行为训练
对传统美德的学习,不能仅停留于讲古人、学古人的层面,要赋予传统美德的时代内容,因此我们不能不重视精神生活中的重要节目――节日。
尊重自己的传统节日及民俗文化,是尊重和热爱自己民族的表现。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创新庆祝、纪念活动形式,使传统美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如母亲节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报恩”,对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将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总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需要长期的熏陶教育过程。提高学生美德修养,弘杨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有利时机,通过多种活动载体,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全部教育活动中,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久不衰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和人格追求。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之;要在按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建设的需要,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之;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
首先,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新世纪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坚持传统美德教育与环境育人结合起来。
再次,学校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制度育人结合起来。将传统美德教育与活动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一: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立志振兴中华
二:勤学好问, 追求真理
三:尊长、知礼、孝敬父母
四:学习改革、发展、创新的献身精神
五:发扬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
六:追求正义的浩然之气,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扩展资料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公私之辩证”是中国传统道德发展演化的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道德的根本要求,“公”是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爱人要从爱旁边的人做起,从爱亲人做起,即孝悌是人之本(孝道),并把这样的爱推广到他人,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道),能将心比心(恕道)。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礼也”,“凡人炎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亦即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尊重科学,坚持真理,坚守信诺。
参考资料:人民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弘扬中国传统美德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正是中华美德给予我们的,一颗中国心。
想想这句名言吧: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如果你真的对中华美德弃而不管,你就等于背叛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虽然这是一个愈发进步的社会,但是不是因为进步了,就可以把中华美德像扔垃圾一样遗弃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国文化,而自己家乡的文化却遭到冷漠呢?那么,你到底还是不是龙的传人,还是不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龙?如果是的话,你又怎能甘心,做一只外国驴呢?
啊!让我们保持一颗纯正的中国心吧,并且是一颗有着中华美德的中国心!要永远记住,你是个中国人,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美德!
雷锋叔叔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他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这是保护中国文化的一次行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
青少年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立志振兴中华
二:勤学好问, 追求真理
三:尊长、知礼、孝敬父母
四:学习改革、发展、创新的献身精神
五:发扬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
六:追求正义的浩然之气,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立志振兴中华
二:勤学好问, 追求真理
三:尊长、知礼、孝敬父母
四:学习改革、发展、创新的献身精神
五:发扬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
六:追求正义的浩然之气,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今天,青少年学习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
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开阔视野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们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能低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但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迫在眉睫。而中华传统美德正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长期以来,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着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青少年对起码的道德要求知之不多,因此极需要告诉你们我们的传统美德是什么,告诉你们过去我们中华民族创造了传统美德,又是在这种传统美德的哺育下发展壮大起来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复兴中华,更需要将这些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学习传统美德是我们青少年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战略措施,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宏基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