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中华和中国民俗文化村有何区别
锦绣中华和中国民俗文化村没区别
锦绣中华和中国民俗文化村是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辖下的两大景区,
已于2003年元旦两园合一,只需一张门票即可观赏两园。此景点是来深圳旅游必玩的旅游景点,它融参与性、观赏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全世界最大的现代中国文化主题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誉为开主题公园先河之作。
锦绣中华微缩景区是绿的世界、花的世界、美的世界,更是中国的历史之窗、文化之窗、旅游之窗。“纵览五千年文化,荟萃八万里风情”。
中国民俗文化村内含21个我国少数民族的24个村寨,按1:1比例建成,有“中国民俗博物馆”之称,民俗文化村荟萃了中国各地的民族服饰、民族风味、民族建筑及民间艺术风情。
五一、十一、暑假、春节,每年锦绣中华和中国民俗文化村两景区都有推出一系列大型节庆活动,七八月间举行的傣族“泼水节”成为中外游客最喜爱的参与活动。风情万种的民族特色、热闹吉祥的节日氛围、浓郁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景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景区的民族风情表演独具魅力,激情参与项目惊险刺激;大型表演《金戈王朝》、《东方霓裳》、《龙凤舞中华》带给人震撼之余,同时也让人得到艺术享受。
锦绣中华微缩景区、中国民俗文化村两大主题公园是深圳的两颗璀璨的明珠。两景区开创了中国主题公园之先河,名声享誉海内外,现已接待中外游客5000多万人次,其中包括世界各地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知名人士数百人。
中国民俗文化村在哪?
深圳市锦绣中华的西侧
1991年10月建成开放。占地面积15.8万平方米,包括中国21个民族的24个村寨,成为全国56个民族有代表性的民族风情博物馆。
中国第一个荟萃各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内含 22 个民族的 25 个村寨,均按 1 :1 的比例建成。
通过民族风情表演、民间手工艺展示、定期举办大型民间节庆活动,如华夏民族大庙会、泼水节、火把节、西双版纳风情月、内蒙古风情周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出我国各民族原汁原味、丰富多彩的民风民情和民俗文化,让游客充分感受中华民族的灵魂和魅力。
中国民俗文化村以“二十五个村寨,五十六族风情”的丰厚意蕴赢得了“中国民俗博物馆”的美誉。
锦绣中华和民俗文化村要分别收门票吗
不需要分别收门票。
门票价格:200.00元
中国民俗文化村位于深圳市锦绣中华的西侧,占地 20 多万平方米,是中国第一个荟萃各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
锦绣中华和中国民俗文化村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政府政策的支持。 锦绣中华项目的建造赶上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是当时社会背景下成功的产物。
大胆的创新。锦绣中华开创了“文化主题公园”这一先例,把中国的名山大川和人文古迹以微缩模型的形式集中展示在“锦绣中华”主题公园内,使其不仅仅囿于“主题公园”,而是更深层次地具备了沉淀的文化底蕴。成功的成为了具有代表性、独一性的集观光景点、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成功案例。
艺术价值。比起那些开发粗糙的民俗村,锦绣中华兼职堪称艺术的结晶。“锦绣中华”为了真实再现原景观的风格和艺术价值,在开始筹备建设的过程中,就邀请原景物所在地的文物研究部门以及上百名著名的古建专家、雕塑艺术家、园林工艺专家当顾问或亲身投入创作。当时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专程赴深圳进行雕塑创造。这些景点,无论从艺术构思、建筑风格、还是人物的塑造上,都有其独到的艺术特色,这是2000多名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智慧才华的结晶。
先进的管理模式。“锦绣中华”在游览路线的设计、园林的绿化、商业区的设置以及卫生管理等方面确实别具匠心。游人在园内可以一边漫步在绿树掩映、花团锦簇的园林小径中,一边欣赏散布的艺术珍品似的微缩景点;还可以在园中的小舞台旁欣赏传统的民间舞蹈;在那白墙青瓦的苏州街内,可以品尝各地风味小吃,购买富有特色的工艺和土特产品。所有这些都提高了游客 的旅游体验。
(正好刚做完锦绣中华的Presentation, 略述己见,望)
深圳锦绣中华和民俗文化村是一个地方吗?
深圳锦绣中华和民俗文化村是一个地方。
门票:170元,半价:85元;所有游乐项目一票通玩。
深圳华侨城,位于深圳华侨城杜鹃山。以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四大主题公园为核心,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形成了中国最具规模和实力的主题公园群,年均接待游客800万人次。
1989年开业的锦绣中华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锦绣河山的荟萃和缩影,以“一步迈进历史,一日游遍中国”的恢弘气势被誉为“开中国人造景观之先河”的杰作。
中国民俗文化村是中国第一个集各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以"二十五个村寨,五十六族风情"的丰厚意蕴赢得了"中国民俗博物馆"的美誉。
扩展资料:
锦绣中华景点区中,近百处景点大致按照中国区域版图分布,是中国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精粹的缩影。这里有名列世界八大奇迹的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有众多世界之最:最古老的石拱桥、天文台、木塔(赵州桥、古观星台、应县木塔),最大的宫殿(故宫),海奇山峰(黄山)、最大瀑布之一(黄果树瀑布)。
有肃穆庄严的黄帝陵、成吉思汗陵、明十三陵、中山陵,金碧辉煌的孔庙、天坛,雄伟壮观的泰山,险峻挺拔的长江三峡,如诗似画的漓江山水,有杭州西湖、苏州园等江南胜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名塔名寺名楼名石窟以及具有民族风情的地方民居。
皇帝祭天、光绪大婚、孔庙祭典的场面与民间的婚丧嫁娶风俗尽呈眼前。总之,您可以在一天之内领略中华五千年历史风云,畅游大江南北锦绣河山。
综合服务区汲取苏州建筑及园林艺术精华,并保留中国传统商业街坊之特色。在这里,有京川苏粤四大菜系及各地风味小吃,有民族歌舞、民间手工艺制作表演及反映中国秀丽山河的三百六十度全景环幕电影。锦绣中华是绿的世界、花的世界、美的世界;更是中国的历史之窗、文化之窗、旅游之窗。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深圳华侨城
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与其他民俗村有什么区别?好玩吗?
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是中国第一个大型文化主题公园,被誉为中国“人造景观的开先河之作”。
里面少数民族的表演很不错~
可以到掌门人网(88gogo)查看,预购还比较便宜。
深圳锦绣中华和民俗村的门票是不是同一张票还是分开买的?
“锦绣中华”只是简称,就是“锦绣中华民俗村”;
其实就是一个景区的。所以,门票是一张。
但里面分二大半,一边是“锦绣中华”,一边是“民俗村”。
请问去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和中国民俗文化村要购两张票吗?
只需一张套门票(120元)即可游玩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和中国民俗文化村,除了饮食和游乐区,歌舞表演不需要另外收费,已包在门票里.
民俗文化村与传统旅游景区区别对待
中国民俗文化村,位于深圳市锦绣中华的西侧,占地 20 多万平方米,是中国第一个荟萃各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内含 22 个民族的 25 个村寨,均按 1: 1 的比例建成。通过民族风情表演、民间手工艺展示、定期举办大型民间节庆活动,让游客充分感受中华民族的灵魂和魅力,是全国56个民族有代表性的民族风情博物馆。
传统旅游景区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旅游业发展初期的旅游景区,另一方面也指人们心目中最具纯粹视觉观赏价值的旅游景区。这些景区往往有着较大的名气,很多都是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也往往是传统的国内外旅游者最向往的旅游胜地。目前,国内大多数传统旅游景区发展势头看上去都挺不错。那么,有何必要指出它们的问题?
首先,传统旅游景区是国内首当其冲的涉外景区,景区内的软硬件设施代表了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外国游客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这些传统旅游景点,他们除了欣赏中国的名胜古迹外,还会在不自觉中感受到中国的旅游基础建设水平的高低。因此,传统旅游景区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中国整个的旅游行业的形象。其次,随着人造景区以及主题公园等新兴景区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景区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现在一些传统旅游景区的很多软硬件设施都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的游客不同于过去的游客,过去的游客是缺乏经验的大众消费者。一般化的旅游产品就能够满足它们的要求。而现在是体验经济时代,这一时代的旅游者追求个性化的服务、灵活性、更多的冒险与多种选择。他们追求真实与差异,从逃避走向自我实现。越来越多的游客不会只在乎传统的名气,他们在乎景区是否真正给了自己需要的体验,同时也越来越在乎一些细节给自己的旅行带来的影响。很多游客会在慕名而来了一次后,会因为一些令人不满意的细节而失去对该景区的兴趣,不仅自己不会选择去第二次,更重要的是,这些景区的缺点会通过游客回到家后对身边的人口口相传而夸大,从而减少吸引力,进而可能导致传统景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自己的位置。
在现今的旅游市场中,游客是站在主导地位的。我们在评价一个景区时应该时刻站在游客的角度出发。在体验经济时代,游客的终极目标来说是为了追求快乐的体验。快乐是由新鲜感、亲切感与自豪感三要素构成的。新鲜感来自于差异,亲切感来自于交流,自豪感来自于赞美。新鲜感,即新奇与鲜活。亲切感是从接触中,特别是人与人接触中,得到的一种满足感,他的主要功能是消除孤独,只有那些欢迎、关心与理解的接触才能够产生亲切感。自豪感是对自己价值的肯定,是一种对自己满足的感觉。觉得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值得尊重的人,值得自己也值得别人爱的人。一个成功的景区应该通过各种场景设施与服务来明确游客的这三种感受。下面以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网师园为主要例证,分析国内传统旅游景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至于为什么选择网师园,有以下原因。首先,网师园是国内传统旅游景区的典型代表;其次,网师园作为著名的涉外景区,其软硬件设施在国内景区中以处于前列,在网师园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必定是国内很多景区普遍存在的。如果选取一个3A或2A景区来研究,就算找出了很多不足,也并不具有代表性,因为那些缺点可能也正是它们无法达到国家4A标准的原因。作为已经达到了国家最高标准的景区,这其中的不足一定是必须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改进的。此外,由于一个景区并不能代表国内传统景区所存在的所有不足,本文会采用以网师园为主要例证,其他景区为辅的方式来阐述。
第一,景区内的指示牌问题。大多数游客都是第一次来景区游玩,在体验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自主而不是跟团出行。没有了导游的带领,加上他们对景区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以及设施分布等很不熟悉,因此非常依赖指示牌。即使是团队出行,高标准的指示牌仍会给游客在特定的时候带来方便。但是国内的很多景区的指示牌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
以网师园为例,首先,其对出口以及洗手间等关键地点的方向指示牌很缺乏。笔者第一次来网师园时就有几乎找不到洗手间的经历。经过一番寻找,终于在一块靠近洗手间的地方找到了指示牌,但从那里出发,就算没有看到指示牌,再多走几步也能走到洗手间了。那是两年多前的情况。然而,这么长时间过去了,网师园的管理部门却未对这一状况做一点改善。此外,笔者还曾经在网师园遇见过一位法国游客,她由于和团队在园内走散,预定的上车时间已到却找不到出口而号啕大哭。如果在园林里设有醒目的出口指示牌,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了。
其次,其对于景区内各景区的简介需要改进。在园林里转一圈下来,没有一个地方的指示牌上说明了这个景区是始修于多少年的,这是很多游客很想知道的问题,他们却无法从园林的指示牌中知晓,也许他们可以回去后查阅资料得知,但这仍然给他们在网师园的游览留下了一个遗憾。
最后,对于外宾,中国景区的指示牌对他们来说,还存在一个语言上的理解问题。网师园因为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外国游客,因此其指示牌都有中英文对照,而且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问题不大,因此外宾对于网师园的语言服务还比较满意。但是笔者仍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在网师园中部花园的路标上,指向殿春簃的方向上写有殿春簃的中英日三种语言。其中英语是译为“Spring Palace Cottage”,但是当笔者移步进入殿春簃时,发现其内部放置的景区简介牌上对殿春簃的翻译是“Peony Study”。在英文中,这两个词语并不是一样的意思。对于不懂中文的外国游客,这样前后不一致的指示牌会不会产生疑惑呢?因此笔者建议景区内指示牌上对景区的英文翻译应该统一,这样才不会给游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在中国的景区还会存在指示牌上的英语语法、拼写错误,更有错得离谱的英文会让来自英语国家的游客无法看懂!例如,在云南丽江的河边有一个指示牌,中文是“小心掉入池中”,但是英文却是:“Fall into the pond carefully”!在苏州拙政园内的园林博物馆上有这样的标语,中文是“请勿喧哗”,英文是“No louding”!但是, loud并不是动词。在苏州盘门入口的简介中,把“relics”拼写成“relies”。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外国游客在看到这样的标语后,不是一笑置之,而会用相机拍下来留作纪念。可能他们会回国后把这个当成饭后的笑料与朋友们分享中国人的英语水平。这除了会影响中国景区的形象外,还会对本来就不太了解中国的外国人造成在中国会有很大的语言交流的障碍的印象,从而影响他们来中国旅游的动机。
第二、景区的厕所问题。厕所在一个景区中可能是位于最不起眼的位置,但是却对是否对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国内景区,尤其是苏州的景区的厕所问题解决了不少。以前又脏又臭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在国内景区的厕所仍然存在着一个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问题。大多数中国人仍然对传统的蹲式厕所情有独钟,因为总感觉抽水马桶存在卫生问题;而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游客喜欢抽水马桶式的厕所,这也是他们的生活习惯。在中国有很多景区采用前者,也有很多景区采用后者,然而,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有人抱怨。使用前者,西方游客抱怨;使用后者,国内游客抱怨。所以景区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文化差异而做出一定的调整,例如在厕所中同时设置蹲式和座式,任游客选择。在细节上体现的关怀往往会让游客觉得特别温暖,同时也满足了本文在上述的游客需要的“亲切感”。
第三、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问题。因为国内传统旅游景区的体制的缺陷,景区的很多工作人员素质并让人满意。
以网师园为例,首先,工作人员的工作缺乏主动性。检票员很少主动在检票时向游客发放景区游览指南。很多游客是因为看到别的游客手上拿着才折回到入口处索要的。而很多游客因为不知情,就没有领取指南。游览指南的印刷介绍都很不错,是网师园做得很成功的地方。如果因为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问题,使一些游客没有接触到它,是谁的过错呢?
此外,网师园号称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并且为此特设了一个导游服务台。但是经常去网师园看看的笔者很少在服务台后看见过导游的踪影,在园林内也几乎没有见过网师园的免费导游。
另外,网师园以及国内很多其他的景区的工作人员都没有统一的工作服,他们走在景区内和游客没有分别,如果当游客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不能第一时间把工作人员从游客中找出来。最后,在园林中的清洁工存在与游客沟通的语言上的问题。大部分清洁工连普通话都听不懂,而他们往往经常散布在景区的各个角落,几乎是很多游客的第一求助对象,但是他们对游客在求助时无法给与帮助。景区是公共窗口,管理部门在安排工作人员时应该在这一细节上做出考虑。在语言沟通上有问题的工作人员可以调往其他不需要和游客语言沟通的岗位,同时选派一些能在游客需要帮助(例如指路、找洗手间)时能及时提供帮助的人员来担任这一职责。
第四、景区的修缮带来的问题。这也是中国传统景区的普遍问题。很多传统景区都是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他们需要在一些方面做些修缮。在这过程中,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同时也带来游客的不满。以网师园为例,游客对网师园最近进行的修缮活动由三个不满意的地方。
首先,游客希望能够在入口处有醒目提示,告诉游客网师园正在进行修缮,如“园内修缮,不影响正常参观”,给游客一个心理准备。大多数游客不会因为这个指示牌而影响参观计划。但是当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网师园,发现正在进行施工,在情绪上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其次,游客希望施工队伍在使用施工工具时能选择与景区背景相符合的工具,如楼梯,木杆之类的工具。游客不反对修缮,这是必要的。但是他们在拍照时,希望背景中尽量不要出现修缮时使用的工具,至少,希望出现颜色与整个园林色调比较贴近的装修工具。最后一点,也是笔者在园林中发现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在园林的翻修过程中,对于园林建筑的重新上漆的技术以及材质低劣,还远不如几百年前古人的手艺。油漆在凝固后附在门窗家具上显得极其凹凸不平。看着一些已经被重新上漆的门窗,许多游客都发出“可惜可惜”的感慨。笔者也会猜到一些原因。在现代工艺如此发达的今天,找一支工艺精湛的装修队是很容易的事情。这可能也是由于传统景区的体制原因造成的吧。这种装修对世界文化遗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他们不仅没有做到“修旧如旧”,还大大地破坏了原有的面貌。待网师园被全部翻修过后,可能那是的网师园不再是今天的网师园了。那种破坏对网师园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不仅是一个景区的损失,同时也是全人类文化遗产的损失!这个问题决不是网师园所独有的。在国内很多景区的重修中,都存在着技术不过关的问题。长此以往,这些景区的名声会遭到质疑,失去游客的信任,失去人民的信任,同时它们也会最终失去它们在旅游市场中的地位。
以上是网师园存在的四大问题,同时也代表着国内传统旅游景区存在的普遍问题。旅游景区要生存、要保持良好的形象、要发展,还是要从游客感受的角度着眼,忽视游客体验是旅游景区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景区为什么不能吸引游客,关键是景区的产品不能够让游客产生“舒畅”的旅游体验。没有游客,景区就失去了生存条件。即使是世界文化遗产级的景区也是如此。因此,有关部门要对这些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