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易医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22 05:30:46 作者:连笔君

中医诊断患者的疾病,通过简单的几句聊天,通过面诊、舌诊、手诊就可以判断病人大概的情况了,为什么这么神奇?这个便是中医的“以实知虚”的诊治思维。

那么,作为和中医同源的易医,亦是沿用“以实知虚”的诊断思维。并且将此种思维贯穿到诊断、治疗全过程。正是“诊治所在、治之所在”。因易医针灸学以“形气神”三阶为旨。今以“形气神”三个层面来论述易医针灸学中“以实知虚”的思维。

以实知虚在形中的应用

形,其范围之广,种类之多,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但是易医针灸学沿袭《易经》“象”的思想,在纷繁复杂的“形”中提取了八个“玄天大象”。因为八卦是天地最大的“形”,在当时《易经》形成之时的人类社会,眼之所及均是天地日月风雷山泽,并且与之密切相关。

应用于人体,易医针灸学根据八卦的原理将其分为八个部分,如下图所示。

但易医针灸学认为我们人体是一个整体,每一个细胞都是包含我们人体所有的信息,为何以这八个那么大的部位当做全息象?因为我们以肉眼观察,不能细微到细胞,而根据胡逸玄先生多年的体证,在结合《易经》中每个部位的外表形态,得出这八个部位。笔者平常在观察无明异点的情况下,多数以取象下针治疗,均可以收到良效。

调形的治疗手段

微针调形(针的粗细:0.16至0.14):指以细微柔软的针调治相应区位有形之异常。

骨部:适合手法复正。

筋肌部:微针调形

皮部:微针调形、微刺出血

以实知虚在气中的应用

易医针灸学中对人体气机的运行方式总结,来源于道家丹道系统,结合十二经脉(外)、奇经八脉(中)、道家二十四部大脉(内)中气机的运行规律,运用磁力线作比喻归纳而得出。易医针灸学认为,人体的气机源于上焦胸中,向体外发出类似于磁铁发出的磁场。

对于这些不可触摸不可观察的人体“磁力线”,那如何以“实”知此人体磁力线之“虚”?了解我们人体的“磁力线”之虚,针下的感觉便是“实”。掌握针下的感觉,胜于万种针灸方法。针下感觉如何具体应用?如:当我们下针治疗时候,针下的感觉如果是一种抵抗感,则是代表此部位的气机是向下针的反方向。为此,我们则要调整相应的针灸方向。具体原因、手法、调整策略,胡逸玄先生在《易医针灸学·进阶》和易医针灸学课程会详细论述。

调气治疗手段

柔针调炁(0.12至更细之针):指以细软极柔之针调治无形之炁

注:针外之空,空中之机,机中之炁

以实知虚在神中的应用

易医针灸学强调针下的感觉。而针下的感觉来源于心性的静定,关于心性,则属“神”的层面。就以易医针灸“得气”为例讲起。

针刺得气与否,不仅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借此判断疾病的预后发展。而针刺能否得气,在于我们能否体验指下、针下的感觉。针下的感觉能否被我们觉知,则是取决于三个条件:

1.治疗环境是否安静。

2.患者是否静定。

3.更取决于医者是否安神定志。

其一治疗环境需要安静,无杂音,这个条件容易满足。

其二患者静定,要求在施针过程中应该闭目养神,手机关机等无打扰的情况。

其三,医者是否安神定志,则需要在施针时处于良好的状态,比如不劳累,精神爽利,心情平和,全神贯注,无心事无挂碍等等。

医者能否有心性的静定,则需要在日常小事中着眼,对事情对自己的情绪等等可以做到收放自如,可怒可喜,可哭可笑等,而不太放纵或压抑。

调神的治疗手段

柔针调神(0.12至更细之针):指以细软极柔之针调治有神之识

注:针外之灵,灵中之识,识中之神。

每个人站桩后均有不同的反应,针刺亦然,易医针灸在针刺后的不同反应按形气神三阶将其分为形感反应、气感反应、神感反应。

针刺后的形感反应

有酸、麻、胀、痛、电流放射等反应。

针刺后的气感反应

痒感反应、冷感反应、麻感反应、热感反应、游晃反应、嗜睡反应、震颤反应等反应。

针刺后的神感反应

哭、笑、柔、躁等反应。

易医针灸学,有道家传人胡逸玄先生亲授,更多易医针灸的奇妙之处,1月5日等你来挖掘!

上一篇:仙客来怎么养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