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1965年冬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剑首外翻卷成圆箍状,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经无损科学检测,其花纹处含硫高,而硫化铜可以防锈,剑格正面镶有蓝色宝石,背面镶有绿松石。剑身刻有鸟虫书铭文“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古文字专家唐兰认为,古代越国的语言是古越语,越王的名字用汉字写出来只能是音译,而“鸠浅”就是“勾践”的通假字。
鸟篆铭文“钺王鸠浅,自乍用鐱”
越王勾践剑做工精美,显示出铸剑师的卓越技艺。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稍一用力,可划破16层白纸),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故此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湖北省博的展品
至于勾践剑为何出土在楚国贵族墓,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是嫁妆说,勾践曾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此剑可能作为嫁妆之一到了楚国,而后楚王又把它赐给某一贵族,于是成为这一楚国贵族的陪葬品。另一种说法是战利品,即公元前309-306年间,楚国发兵灭掉越国,缴获此剑,带回楚国,最终成为楚国某贵族的随葬品。
客户定制的仿品
高仿青铜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