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杨连第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16 02:59:01 作者:连笔君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有一句响亮的口号:

“千条万条,铁路运输第一条。”

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部队经受了战火洗礼

以血肉之躯建起了一条

“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今天为您讲述其中的一位铁道兵

一级英雄杨连第的故事

这本70年前的日记,记录着朝鲜战场上,铁道兵杨连第保家卫国、捍卫钢铁运输线的誓言。

1949年解放战争时,杨连第因修复当时全国最高的陇海铁路8号桥荣获“登高英雄”称号。1950年11月,他作为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奔赴朝鲜前线。

当时,美军在战场上占有绝对的空中优势,战机肆无忌惮对朝鲜北部的铁路、公路进行毁灭性轰炸,志愿军后勤补给陷入极大困境。

杨连第仔细观察敌机轰炸规律,开创了铁道兵利用空袭间隙白天抢修的先例。他总是带头爬上被炸毁的桥墩,没有丝毫畏惧。

1951年夏天,志愿军后勤补给线的重要枢纽清川江大桥被炸断,近百列火车的军用物资滞留江边。

上有敌机轰炸,下有4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搭起的浮桥被冲垮十多次。关键时刻,杨连第凭借多年经验,首次提出利用交叉钢梁立在江底搭设浮桥的办法,解决了抢修难题。

1951年9月,杨连第被选为志愿军代表回国作报告。本可以继续留在国内的他却选择再次回到朝鲜前线。

1952年5月15日凌晨,杨连第在清川江大桥的抢修中不幸被弹片击中头部,英勇牺牲。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等称号。受到父亲的影响,杨连第的三个子女都选择了参军入伍。

原铁道部将陇海铁路8号桥命名为“杨连第桥”,并在桥头西南侧修建杨连第烈士纪念碑。“艰苦奋斗、一丝不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杨连第“登高精神”随之诞生,指引着一代代铁路人勇往直前。

守桥的“”——37岁的李玉斌,在祖父、父亲之后,成为第三代杨连第大桥铁路守桥人。祖父和父亲作为曾经的铁路守桥人,不仅留给他铁路人的血脉,也留给他铁路人的精神与情怀。

现如今,李玉斌已是挑大梁、带队伍的工长, 带领大伙一如既往把杨连第大桥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理好,把英雄的精神传承好。

素材来源:央视新闻 洛阳工务段

上一篇:卮言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