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的大辫子,大家都有个印象,但说起清初的“金钱鼠尾”似乎就不那么普及了,要是给他再加个注解——寸头加小辫,是不是更有点匪夷所思?今天,我们就为您盘点一下清朝男人的流行发型。
金钱鼠尾关于清朝男子发辫的样式,拜影视剧的推广所赐,大概现在没有不知道的:无非是前额剃个光头,后脑勺留个大辫子,前面看光如和尚,后面瞅长辫及腰。不过,早有人指出过,这种大辫子样式只是晚清的风尚,清早期并非如此。那时讲究的是“金钱鼠尾”的小辫儿,说白了就跟现在有的小孩留个“小坠根儿”一样。我们所见的大辫子是由小辫子一点点发展来的,大概是习俗和审美演进所致。晚清的情况有不少老照片可以佐证,要倒退个二十多年,我家老祖还在时,怹也能给你讲讲年少时亲眼得见的大辫子是个什么做派。可说起清初,或者乾隆朝的情况,谁也没见过,那是否就真的没法证明了呢?
老照片与影视剧中的清代装束(来源网络)金钱鼠尾(来源网络)
历史总还是可以解读的,就算不能完全复原事实,多少接近总非难事。恐怕只是辫子一事太过生僻,上,不得进历史研究,下,无关于生活常识,成了遗忘的犄角而已吧。
小辫的实证首先说这金钱鼠尾是否是实。说实在的,对于古人的描述,需要留个心眼,因为各种比喻和夸张总在所难免。比如这金钱鼠尾吧,是否一定是只留铜钱那么多头发,梳一个耗子尾巴那么细的小辫?恐怕多少有点夸张,若是没见着真人我是难以轻信的。不过真人虽然是见不着了,但清代还是留下不少画作和雕刻,多少是个旁证。先说画作。就康雍乾三朝来说,宫廷如意馆画作传世甚多,尤其西洋画师的加入,使得很多纪实性作品具有很高的真实度,多少弥补了没有摄影术的缺憾。比如下图这张乾隆朝的“塞宴四事图”,人物穿着、器物、环境都算写实,那跤手的发型还是很明确的,绝非晚清大辫子的样子,如果说这就是金钱鼠尾,那还真是差不多的。只是,撂跤的这个群体比较特殊,武人发顶留得小,辫子显得劲道,直到清末也有这个倾向。
《塞宴四事图》《塞宴四事图》局部
如果说绘画终究有些难以置信,咱们可以看一个雕刻的实例。河北遵化清东陵,是以顺治孝陵为主陵的清代皇家陵园,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以及孝庄、慈安、慈禧这几位清代历史上的重要帝后。皇帝陵的神道上都安设石像生,也就是用石人石马当做仪仗,其中顺治的孝陵石像生最为宏大,共有十八对,其中文臣三对,武将三对。
清东陵孝陵神道石像生(来源《清孝陵大碑楼》彩页)
这三对文臣极有意思,转过身后,可以看到非常写实的“鼠尾”式小辫。据已有研究,这些石像生应是建于康熙年间,确系清初实物。如果认为石人的辫子与其身高基本成写实比例的话,那它显然是个金钱鼠尾的小辫。当然,从整体比例来看,石人还是比较写意的,甚至可以说有点“萌”,但这尚不能轻易否定他辫子的写实性。因为对照乾隆裕陵的文臣石像,同样写意的石人,辫子已经长过后腰了。如果在回看康熙、雍正(西陵)两陵的石人,因为都是乾隆时期补建的,样子都与乾隆裕陵相似,至于乾隆以后的嘉庆、咸丰两陵,也都是长辫及腰,独独清初的顺治陵是个小辫子。
孝陵文臣的小辫子景陵、泰陵、裕陵、昌陵、定陵文臣正背照(脖颈处辫子均被损坏)
基于以上片段的信息,姑且认为清初的“金钱鼠尾”辫确有其事,但这个事情还不算完结,仍有个不大不小的矛盾。
鬓发的困惑仍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且不说是金钱鼠尾,就是晚清那种大辫子发式,从正面看,头顶仍是个光头,但清初的皇帝画像大多绘有明显的鬓发,从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到康熙,都是如此,及到雍正以后,鬓发才没有了。这又怎么解释呢?
努尔哈赤、康熙帝所谓的“金钱鼠尾”却鬓发明显,晚清恭亲王大辫子反而看不到鬓发
难道宗室帝王与臣下百姓不同吗?应该不至于,看下图这张康熙年间佚名所画行乐图。
行乐图行乐图卷局部
画中人物有正有背,最前面这个背脸的留的就是个小辫子,但头发并没有剃光,如同寸头,那几位正面像的人物则都有鬓发,估计跟背脸者一样,留的也都是“寸头”。类似再看一张雍正帝的画像。雍正没戴帽子,将辫子盘在头顶,可以看到,结辫子以外的部分也是有短发的,并没有剃成光头。
雍正免冠像
自圆其说如果说前面那张行乐图可巧画的是个特定时段,正赶上那几位“模特”都在剃头前两天?也未免太牵强了,而雍正那张就更不可能画一个“邋遢”皇帝的样子。以前我家老祖说过,那时节隔个几天就会找人刮刮头脸,保持额头光亮,平常百姓尚且在乎仪表脸面,何况宗室帝王呢?可能的一种解释就是——清初剃发的概念是剃成短发,至少并不追求长期保持光头的效果,寸头长度也是可以接受的。在这个“寸头”的基础上,后脑勺留一小把长发,编成发辫,即所谓金钱鼠尾。而在从不剃发的明朝人眼里,这种剃成寸头的样子,已经跟光头没什么区别了。
这种不剃光的前额可能更接近清初吧
1865年,一位北京大爷在剃头。
清末流行大辫子。
1900年,街边剃头挑子,刮得锃光瓦亮。
虽然笔者这种推测仅仅依据几张绘画,外行人严重缺乏竭泽而渔的文献收集,但大体上还是可以自圆其说的,合理性也还是有的。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向来有剃发的传统,至于起初没有剃成光头当然更为合理,冬天剃个短发还觉得头上发凉,何况白山黑水间的古人呢。至于为何在雍乾时期开始追求光头的效果,鼠尾小辫演变成及腰长辫,个中缘由就非笔者可以澄清,留待专人解释吧。
孙闯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