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森上亚希子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14 00:41:41 作者:连笔君

双正手:又稳定又有力又简单易学的正手打法

20多年前大学时接触网球,单手正手单手反手。

10多年前打单反手打到手臂痛,为了预防网球肘,改打双反手。看了两篇文章,一个下午打球时突然自己练成,稳定性比单手反手提高十倍,力量提高起码两倍

1个多月前痛恨自己正手打了20多年怎么也打不出来,既没有稳定性又没有力量。而且打的时间一长肘关节有些痛。既打的不好,又伤肘,练了很多年也提高不了。突然想到能不能像过去单反手改改成双反手一样,把单正手也打成双正手。

改成双正手仅仅打了4次后,我的正手击球稳定性提高6倍,力量增加3倍。

学了20多年单手正手也没练成,不到两个月双正手就超过20年单手正手的水平。

很多人单手正手打的很好,但我就是打不出来,相信也有很多网球爱好者和我有同样的苦恼。

不用苦恼了,只要改为双正手,马上见效。

双正手有非常成功的例子吗?

一查,原来双正手也很厉害。塞莱斯( Monica Seles)双正手打到几年排名世界第一,巴托丽(Marion Bartoli)打入温网亚军,现在排名前20,彭帅双正手亚洲冠军世界前14,晏紫双正手拿到奥运双打冠军。

既然职业选手双正手可以打的很好,业余选手肯定可以打。

双手正拍不仅适合初学者,或是那些使用单手正拍有困难的人。那些在巡回赛中使用双手正拍的顶尖球员证明,双手正拍同样可以拉出强有力的上旋或是平击。双手握拍确实有很多好处:更少的腰腹转动,更加稳定的击球节奏,更可靠自如的挥拍轨迹,它对步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止球员脚下偷懒。

我个人总结出双正手三大秘诀,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双正手第一大秘诀:双手都是东方式握拍。

打双正手开始时,最不清楚的是如何握拍。

双正手的握拍方法最好两手都是东方式正手握拍:习惯用右手的人:右手在下,东方式正手,左手在上,东方式正手。根据需要可适当调整为更加接近于半西方式握拍。

东方式正手如下图,蓝色为拍柄最上面。其实东方式就是握手式,像和别人握手一样和你的拍子握手就对了,虎口正对方向与拍子边成一直线,与拍面平行。

所有双正手都 从两手都是东方式握拍开始,让你的习惯用手像平常单手正手一样握拍,往后引拍时一样手肘后摆,但向前挥时用在上面的另一只用引导挥拍,好像是上面的手一只手来击球一样。

双正手第二大秘诀:正手反手握拍一样,击球过程中不用换手也不用变换握拍方法。

几乎所有的的单手正手选手,打正手转换到打反手时,都需要变换握拍方式。但是由于双手选手双正手和双反手的两只手都采用东方式正手握拍方式,所以无论正手反手握拍方式都一样,不需要变换握拍方式。这样击球时就非常简单,不然你想的越多,越可能出错。

一定要注意,左手右手握拍上下位置任何时间都不变,正手反手都不变。我建议大家研究一下采用双正手的职业选手:巴托丽、塞莱斯、桑托罗、彭帅、,晏紫,森上亚希子(Akiko Morigami)中村兰子(Akiko Nakamura)。所有这些选手都把他们的主力手放在拍子最下面,正手反手都不换手。

双正手第三大秘诀:一定要随挥到另一边肩上。

我觉得双正手最简单,如同双手拎着一袋土豆,一下子从地上两手用力一扔,就扛到另一边肩上了。

就这么简单。

两只手,比一只手更稳定,更有力,而且不会伤害手臂,不会得网球肘,尤其是美女,用单手打球一只胳膊会特别粗,用双反手双正手,肯定不会很粗,而且会粗线一样。双正手,又省力,又稳定,又美,为什么不用呢?

双正手权威文章

国外研究双正手最好的教练是DavidW. Smith,出版了两本书Tennis Mastery 和 CoachingMastery,对双正手有详细指导。

他在网站tennisone.com上发表了几篇关于双正手的文章,这是我目前看到的为数不多的关于双正手的好文章

http://www.tennisone.com/magazine/iwells/07/smith/2-fh/2fh.php

国内有人翻译,共享如下。

http://xiaozu.renren.com/xiaozu/213617/333363982

双手正拍教学:以巴托丽和彭帅为例

作者:David W. Smith

编译:典霖

原文有动画,http://www.tennisone.com/magazine/iwells/07/smith/2-fh/2fh.php

在这张技术帖里,我想跟大家分享并非仅仅是双手正拍这一技术,同时也想跟大家说说那些使用双手正拍的球员和教练们的心得体会。

我这里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应该使用双手正拍,也并不说双正应该像双反一样被广泛使用。

大多数人都发现使用单手正拍不难使用,也极易取得成功,但有的人就发现单手正拍不容易掌握。此时,双正正拍就成了他们的另一种选择。
教学领域的一些传统观念

通常,当一个学生问他的教练他是否可以采访双手正拍时,得到的回答通常是,“你为什么想要学那玩意儿呢?”他们通常认为使用双正拍会限制或削弱正手的威力。

大多数教练都没有试着去教学生双手正拍这一技术,这是很自然的。如果一个教练去练一项他自己都不了解或者知之甚少的技术,那反而不自然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双手反拍这一技术像如今的双手正拍一样遭人歧视,当时比较主流的一些评论包括,“那会限制你的击球范围。”,“那是女子的反手。”即使是在柏格,康纳斯、埃弗特等人证明双手反拍同样可以在最高水平的赛场上取得成功后,这项技术用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才逐渐被新一代的教练和球员广泛使用。

上世纪五十年代早期,网坛传奇杰克·克莱莫下定结论,双手反拍是一种会“限制你力量并且让你的对手首先占据心理优势的”的击球方式。如今,又有许多人这样评价双手正拍。但是双手握拍确实有很多好处:更少的腰腹转动,更加稳定的击球节奏,更可靠自如的挥拍轨迹,它对步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止球员脚下偷懒。

双手正拍不仅适合初学者,或是那些使用单手正拍有困难的人。那些在巡回赛中使用双手正拍的顶尖球员证明,双手正拍同样可以拉出强有力的上旋或是平击。

巴托丽在泛太平洋公开赛上用双手正拍击球

双手正拍

不同于单手正拍(倒是与双手反拍有些相似),在使用双正的球员间,他们的挥拍动作并无多大差别。在此,我特别选择了巴托丽和彭帅作为范本,为大家作详细的动作分解和对比。她们两人的世界排名都曾来到过世界前五十。

引拍

巴托丽和彭帅都是采用向后直线引拍。巴托丽挥拍轨迹的起点更高一些,但两人都是很早就完成了随挥,拍子低于来球,整个引拍几乎没有弧线。她们尽可能简单地完成了引拍。

在教双正的这近二十年里,我发现双正的引拍既可以充满弧度(就像步田森美那样,译者注),也可以一点弧度都没有(像巴托丽和彭帅那样)。但无论哪种引拍,都不缺节奏、旋转和力量。

的确,使用双手正拍,你无法像使用单手正拍那样像鞭子一样抽球。然而,单手正拍对于腰腹转动要求太高,很难保证击球的稳定性。因此,如果一个球员能通过某种特定的击球方式来提高其拍头的挥动速度,那么它就是可用的,双手正拍帮助球员形成更加固定的,稳定的击球方式。正如有人曾说过的那样,击出一个又一个“无聊”的制胜分有什么错呢?

击球

两位球员在击球瞬间的动作几乎一致,下面是关键点:

下手的两个弯曲(以右手持拍者为例,下手为右手,上手则为左手):肘部和手腕呈近乎90度的夹角上手贴近身体在膝盖稍前的地方击球

双手正拍帮助球员更好地充分转动肩部和身体帮助球员加速挥拍击球。但是注意,双正正拍的球员身体的转动幅度不如那些单手正拍和采取西方式握拍球员那样大。
随挥
这里有一个明显的不同。试着比较彭帅和巴托丽随挥结束后下手(右手)肘部和高度。彭帅的随挥更接近于传统意义上的正手,即为随挥结束后肘部较高。而巴托丽的随挥更加简练,她的结束动作更快一些。

当两位球员完成击球时,你会注意到似乎两人都是球拍带动身体转动而并非像其它球员那样是由身体来带着球拍转动的。

最后,观察她们的后脚,两位球员在完成击球前,后脚都是保持弯曲和在后的。这同样也是双正正拍很重要的一个技术要点。球员经常会采用开放式的站位来击球,但这通常发生在她们想发力时或是身体不够稳定的时候。

除了能够在底线击球强烈的上旋球外,彭帅也是优秀的双打选手,她同样能很好地处理网前球,放小球。

中国的晏紫,采取的也是双正双手的握拍方式。她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双打选手,她的双打世界排名曾到过世界前五。我想用她的例子来证明,双正双手的球员同样可以拥有很好的网前技术。而很多人错误地认定双手正拍难以做到这点,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接受这样的训练。这就好比是说双手反拍无法处理高过头顶的球一样。无论是双手正拍还是单手正拍,只要是通常训练掌握了,都可以很好地用于比赛。
结论
现在,有越来越多高水平的运动员采取双正拍的握拍方式,所以我肯定不是推崇这种握拍方式的唯一一人。

尽管我并不认为,双手正拍这项技术会像双手反拍那样给网坛带来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在青少年级别和专业级别中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项技术,我们就不能再笼统地否定这项技术了。

上一篇:陈独秀生平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