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樊建川,曾是四川宜宾副市长,可当上市长没多久,他却辞职去“捡破烂”。
如今,他成了身家过亿的企业家,建了近40座博物馆,只为了铭记历史。
他的“建川博物馆”,如今估值80亿,每年盈利近2000万。
(樊建川)
前不久,他立下遗嘱:
“我死后,建川博物馆群落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
此外,他还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希望能用自己的皮,做一面军鼓,放在博物馆门口。
谁敲一下,谁就要给博物馆捐1000块。
“这样,我死后,还能继续为博物馆做贡献。”
就如樊家的各位祖先一样,继续为国效力,这是樊建川毕生的追求。
1957年,樊建川出生在四川宜宾,他的父亲樊忠义是一名抗战老兵。
樊家13个儿子,全都参军,最后都死在战场上,只有樊忠义一个人活了下来。
(樊建川一家四口)
14岁的樊忠义血气方刚,加入童子军。
打战打了整整13年,身上7处伤疤,右肩胛骨被打断两次。
有一次,子弹穿进左脸颊,从右脸颊穿出。
樊忠义的牙齿全被打断,差点因失血过多丧命。
老樊勇猛,小樊自然也不能认输。
受父亲影响,樊建川从小就一腔热血,凡事敢做敢为,胆子特别大。
樊建川跟别人打架,老樊就躲在不远处“观战”。
如果打赢了,老樊就拉着他回家,父子俩喝两杯;
要是输了,老樊只好亲自出马,手把手教学,露两手给儿子看。
老樊甚至偷偷将自己的“武林秘籍”传授给樊建川:
如果遇到强劲的对手,不能硬攻,以退为进。
退到一定的距离,使用远程“弹弓”攻击对方;
如果进退两难,贴身打斗,那只能硬着头皮上了,用砖头问候对方的后脑勺。
“千万不要给樊家丢脸,做人要有一股子拼劲儿,一人一条命,是用来拼的!”
小樊也没让老樊失望,有一次,一个干部子弟挑衅樊建川,两人扭打在一起。
樊建川先发制人,拿着一块板砖就朝人家的脑袋打去,结果把人家的脑袋拍出一个洞。
人家家长特别生气,顾不上给孩子包扎伤口,直接领着孩子上门讨个说法。
老樊见了,一个劲地道歉,点头哈腰赔不是,亲自送人家去医院,主动承担医药费。
回到家,樊建川以为,今晚少不了一顿毒打。
结果老樊招呼他坐下来,跟他喝起了酒,夸他聪明,“这才是我樊忠义的儿!”
后来,弟弟出生,樊建川就经常拉着弟弟,去金沙江游泳。
(樊建川与弟弟)
弟弟不会游泳,只会狗刨。
刨着刨着,就刨到了大木船的底下,出不来。
樊建川急忙去拉弟弟出来,结果挣扎半天,没把弟弟救出来,反倒被他拖下水,一直往下沉。
好在,船上的工人发现了,把他们拉上了船,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
两人哭着跑回家,告诉父亲,刚刚差点被淹死。
老樊听完,没有生气,也没有打骂,只是说了一句,“好,我知道了,快去吃饭吧。”
饭桌上,老樊告诉儿子们,“男人就算死到临头,也不能掉眼泪,何况你们还活着回来,作为樊家的苗子,更不能说哭就哭。”
受父亲影响,长大后的樊建川,再也没哭过,他做事的宗旨就是:
“有事解决事,解决不了就不当回事,别哭哭啼啼的。”
1974年,高中毕业后,响应上山下乡号召,樊建川下乡当知青。
当时下乡条件特别差,吃不饱穿不暖,樊建川辛苦工作一天,就挣8个工分。
炒菜没有油水,只能先把锅烧热,下点盐干炒几下就完事了。
为了逃离艰苦的体力活,樊建川混进了公社的宣传队。
整天拿着刷子,提一桶石灰,在墙上写标语。
跟着公社干部,樊建川每天还能吃上一碗豆花饭,吃饭还不要钱,一天就有10个工分。
樊建川字写得好,经常被人表扬,表扬多了,樊建川整个人都飘起来了。
结果,干了十几天,公社实在没有地方再写标语,就把樊建川又塞回生产队。
樊建川回到生产队,跟队长邀功,可队长劈头盖脸骂了他一顿:
“写标语有啥了不起,写标语能写出大米,能写出红薯吗?”
队长这句话,打了樊建川一闷棍。
在公社积攒了几天的傲气,一下子烟消云散。
那时,庄家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没有肥料种地,大家只能找天然肥料—屎尿代替。
当时,每个人都有一小块自留地。
大家平时干活,要是想上厕所,都会使劲憋着,干活干完,马上回自留地解决。
在那时,屎尿就是硬通货,供不应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生产队派樊建川到县城去搜集粪便,给他十个工分。
樊建川一听,在生产队拼命干活,也就8个工分。
去找粪便就有10个,这就是个美差,于是就答应了。
结果,到县城一看,樊建川走遍县城的每个旱厕,都没有找到一块粪便。
县城的旱厕早就被人承包了,名粪有主,早就被附近的生产队挖走了。
最后,老樊的一个老战友,刚好在县委党校当副书记。
他告诉老樊,县委学校的厕所没有被承包,可以留给他儿子。
因为党校一年开几次培训,非培训时间,几乎没人去党校,也就没人发现这块宝地。
樊建川找肥料那会,正巧党校开培训。
樊建川赶紧喊上一群伙伴,挑上几个大粪桶,上党校挑粪。
由于给生产队挖到这么多“宝藏”,樊建川在生产队里的地位,大大提高,大家都尊称他一句“樊大哥”。
后来,樊建川又报名参军,可他当时近视,视力不过关。
为了通过体检,樊建川找了朋友,偷偷在一旁打暗号,就这么蒙混过关了。
拿到入伍通知书时,樊建川高兴得不得了,把家里的锄头、镰刀和耙梳,全部送给别人。
结果,刚进部队没多久,意外发生了……
樊建川被人匿名举报了,“樊建川是我的同学,初中近视就坐在第一排,他的视力怎么可能一点五……”
谎言被拆穿,无论樊建川如何求情,部队坚决不收他。
可樊建川早就自断后路,全生产队、公社都知道,他去当兵了,如果他们知道,自己因为作弊,被遣送回去,岂不是丢脸丢到家了?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那时北京军区守备一师正好来宜宾接兵,樊建川带上毛笔、墨盒、二胡、口琴,背着一把手风琴就上门毛遂自荐。
当时,团长坐在办公室,正在嗑瓜子。
听了樊建川的来意,他喊来几个干部,让樊建川秀两手。
这是樊建川唯一的机会,如果出了差错,他恐怕这辈子就与军队无缘了,所以他特别紧张。
围观了樊建川的表演,团长当下拍桌子,说:“这孩子可以啊,可以带走。”
别人是走正常流程进的部队,樊建川是“混”进去的,所以首长对他印象最深。
到了分配军队时,首长拍板,将樊建川送去最好的连队,就这样,樊建川当上了兵。
那些年,樊建川参加过反坦克战壕,经历了高强度的训练,几次累得吐血。
1987年,樊建川转业到宜宾地委政策研究室工作。
由于表现出色,4年后,樊建川被提拔为宜宾市常委副市长。
那年,他34岁,年少有为,握着铁饭碗,一辈子都不用愁了。
然而,因为一个癖好,樊建川又亲手把铁饭碗砸了……
当时,虽然每个月工资200块,可樊建川还是吃不饱。
这不能怪钱少,主要是他有个烧钱的爱好,他喜欢收藏。
老樊从小给儿子讲抗战历史,樊建川对抗战老兵特别尊敬。
为了纪念他们,他就喜欢收集那段年代的文物,用文物来提醒自己,不忘历史。
打听到哪里是战争老区,樊建川就马上跑去,到那里挖文物,搪瓷茶缸、脸盆,全部捡回家。
有一次,樊建川看到有人砸旧碉堡,得知那是抗战时候建的,他二话不说,掏出所有的积蓄买下来,把它运回宜宾。
久而久之,樊建川的家几乎成了“废品回收站”。
妻子一直抱怨,可他两耳不听,权当她“唐僧念经”。
别地的干部领导都是靠功劳出名,而樊建川就有些不同,大家都知道,宜宾有个“捡破烂”的副市长。
为了收藏文物,两年下来,樊建川几乎是“月光族”,更不指望他能帮衬家里了。
当理想与现实冲突,樊建川毫不犹豫,选择了理想。
看着两位数的存款,樊建川挠挠头,大笔一挥,写了封辞职信,辞掉了副市长的职位,决定下海经商。
事情一传出,大家都调侃樊建川,说他是“樊哈儿”,就是“樊傻子”的意思。
堂堂的副市长不做,竟然要为捡破烂,去搞实业,樊建川怕不是脑子烧坏了吧?
对于别人的取笑,樊建川丝毫不理会。
“别人说我是捡破烂的,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在修补历史。”
当时,牟其中用800多节车厢的罐头,从俄罗斯换回了4架飞机,赚了一个亿,樊建川羡慕得不行。
当下,他立马写信给牟其中,希望跟着老大哥一起干,但后来樊建川反悔了。
好在他反悔了,不然后来牟其中入狱,也少不了小弟一份苦。
辞职后,樊建川进入一家地产公司,当起了办公室主任,一个月工资3000块。
工资终于养得起爱好,可到了后来,樊建川的“收藏瘾”越来越大,几千块的工资也无法满足,他再次谋划出路。
1994年,樊建川摸清房地产门路,自立门户,和朋友开了一家地产公司。
当时,为了收藏文物,樊建川已经欠下巨债。
原本可以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捞一笔,可他却慢了下来。
他给自己定了三条原则:
该赚一块时赚八毛,两毛留给业主;
不打广告;
物业管理自己做。
其他开发商笑话樊建川:“有钱不赚,靠良心赚钱,能赚到什么钱?”
结果,别人赚得盆满钵满,樊建川却负债几百万,妻子骂他死脑筋,女儿笑他不争气。
公司撑不到一年,已经濒临破产,樊建川觉得万念俱灰,走投无路了。
然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国家颁布政策,单位不再提供福利房,由商品房为主导。
时代终于给樊建川腾出一块舞台,樊建川抓住机会,大赚了一笔。
2003年,樊建川的公司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四川TOP5房地产开发商。
樊建川的身家也随之暴增,个人财富达到20亿,跻身全国富豪榜,排名第20。
樊建川翻身把歌唱,赚到了钱,一家人都很高兴,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
可这过亿身家,还没捂热,樊建川又倾尽钱财,做了一件蠢事。
他开公司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收藏文物。
为了收藏文物,樊建川经常混入古玩市场,找各种抗战遗留的古董。
日本为了抹除历史,偷偷在国内收购文物,买回去美化历史。
樊建川知道后,马上跑到他们的地盘,买下了各种珍贵的文书、报纸,带回中国。
有一次,樊建川打听到,有一批历史文物将要被拍卖,而日本商人胜券在握。
“如果让它们落入他们手上,那中国这段历史,恐怕就不存在了……”
为了留住它们,樊建川提前找到卖家,软磨硬泡让他撤拍,这才保留了文物。
随着文物收藏越来越多,樊建川又动了念头,想要建个博物馆。
可私人建博物馆,既费力又费钱,最后还可能吃力不讨好。
听说樊建川建博物馆,朋友们都来劝他,骂他是不是赚钱赚傻了。
“博物馆就是个无底洞,别最后把家产都烧没了。”
还真让朋友说对了,为了建博物馆,樊建川卖掉了名下的各种资产,筹集资金抓紧动工。
为了建博物馆,樊建川立志买好地,无论需要花费多少钱。
可当时谁也不相信,一个企业家,不好好干实业,竟然想去建博物馆,估计是借机囤地罢了。
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樊建川才在四川大邑县安仁镇上,给博物馆找了个“家”。
买完地,处理好各种手续,就已经到了2004年底。
8个月后,就是抗战胜利60周年,为了纪念,樊建川命令,8个月建成博物馆。
为了加快速度,樊建川花了几个亿,担心工人偷懒,他就天天守在工地,累了就躺在木板上睡一会。
加班加点,最后终于赶在2005年8月15日,五个新馆开馆。
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里面的几百万件藏品,都是樊建川花费巨大心血,一件一件淘来的,有些甚至是从日本人的手中夺回来的。
除了建博物馆,樊建川还亲自写书,希望能用文字来记录这段历史。
“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快到大家都快忘了,我得想尽一切办法,留住这段历史。
先人的使命是打战,保家卫国,而我的使命就是,保住他们的足迹,不让后人忘记他们。”
博物馆开馆当天,一位84岁的老兵坐着轮椅来参观。
参观后,他嚎啕大哭,泣不成声,紧紧拉着樊建川的手说:
“我一生碌碌无为,但我青春最好的时光都留在中国。
我现在得了癌症,已经活不过一年了。
你的展馆,让我想起了当年为国浴血奋战的日子。
谢谢你樊先生,让我觉得没有白活这一生。”
说完,这位老兵使尽全身力气,挺直腰板,给樊建川敬了个礼。
樊建川马上回敬,两人流着泪,久久没把手放下。
有位抗战日兵,看了樊建川的《一个人的抗战》,亲自跑到建川博物馆谢罪。
在赵一曼烈士像前,90多岁的他深深鞠了一躬,说:“我们犯下了罪恶,请接受我的忏悔!”
之后,他留下了当时打战时的东西:一把军刀、一只小号、一个钢盔、三件军服,保管在建川博物馆里。
“当年战争葬送了我的青春,我不想我的孩子再走和我一样的路,我是在以自己的行动为21世纪家庭留面镜子。”
除此之外,樊建川建了个“壮士群塑广场”。
200多名烈士塑像,站在这片曾经为之战斗过的土地,静默不语。
广场落幕那天,左太北一大早就赶来现场,见爸爸“一面”。
他的父亲左权将军,也在里头,当年他牺牲时,女儿左太北才两岁。
左太北没有亲眼看爸爸一眼,更别说抱一抱他。
当看到爸爸的塑像,左太北再也忍不住,抱着爸爸的塑像大哭。
“让我抱抱您,爸爸!”
看到这番景象,樊建川深知,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2008年,汶川大地震,樊建川作为幸存者,决定建立地震系列博物馆,记录地震里那些感人的事。
从那之后,樊建川一炮而红,名声远扬,甚至被美国布莱恩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颁奖人这样评价他:“我体会到一位有民族尊严的人,想为自己国家,甚至世界文化史,留下真实记录的豪迈。”
然而,在外人看来,樊建川的“动机”没那么单纯……
有人说,樊建川就是想借助博物馆圈钱,好回去继续做大官;
也有人说,再怎么说,博物馆还是樊建川个人的,不过是炒作自己,赚波名声罢了。
2010年,建川博物馆实现每年近2000万盈余,估值高达80亿。
镶了金的博物馆,给各位吃瓜群众提供了谈资。
“樊建川为己不为国”的舆论,一山压过一山。
樊建川立即立下遗嘱:
“我死后,建川博物馆群落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
我只是替国家保存记忆,这些东西是我私人搜集来的,但它们更属于这个国家。”
这下,围观群众自知理亏,便闭口不谈了,樊建川也一声不吭,继续埋头做善事。
2010年,冯小刚拍摄《唐山大地震》时,急需要70年代的道具,樊建川大方为他免费提供了2大箱道具。
导演陆川拍摄《南京!南京!》时,樊建川提供了200多万件抗战文物。
建川博物馆,如今已经拥有近40座分馆,藏品超过1000万件,被国家评为二级博物馆。
然而,樊建川依旧不满足,他还有更大的野心:要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建成100座博物馆。
“如果有幸活到92岁,亲眼见证100周年,建成100座博物馆,我樊建川这辈子就算功德圆满了。
就算活不到那个时候,这100座博物馆,也一定会建成,我的团队跟我的女儿都会帮我完成。”
除了死后将博物馆捐给国家之外,樊建川的遗嘱还有另一页:
死后将自己的遗体捐给重庆三医大,用自己的皮,绷一面军鼓,放在建川博物馆门口。
谁敲一下,樊建川就在声控电视墙上给他唱首歌,那个人就要给博物馆捐1000块。
“这样,我死了,还能为博物馆做贡献。”
樊建川说,如果能建成100座博物馆,让更多的后人,铭记历史,他马上结束自己都可以。
“所有人最后都是’死路一条',但只要有人还记得我,有人还能梦到我,我的博物馆还在,我就还活着。”
谈及死后,希望在墓志铭上写下什么,樊建川说,“就两个字,鼓舞!”
他希望鼓舞年轻一代,陆陆续续站出来,成为民族的脊梁,为国效力。
“中国13亿人,12.5亿都该过平淡正常的生活,但也该有人挺起脊梁,敲响警钟,我就想做一个敲钟人。
他们倒下了,总要有人站起来,我希望我能一直站着,直到死去。”
警钟长鸣,我辈自当不忘初心,牢记历史,感谢樊建川先生为我们做了个好榜样。
致敬樊建川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