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美国医疗军舰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11 16:52:29 作者:连笔君

卫勤精兵在前期分享了卫生船舶发展的知识,也向大家介绍了咱中国的卫生船舶。美国是目前全球海军力量最强大的国家,先后发展使用了多种卫生船舶,还拥有目前世界上吨位最大的医院船“舒适”号和“仁慈”号。本期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两艘船的一些具体情况。

基本情况

1974年,随着越南战争的结束,美国海军二战中的最后一艘医院船“圣殿”号(AH-17)退出现役。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快速反应部队的建立,1983年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被炸以及美军大规模入侵格林纳达战争的发生,美军认为有必要再发展海上浮动医院基地——医院船。1983年和1984年,里根政府相继购买了“价值”号和“玫瑰红”号两艘“桑克莱蒙特”级油轮,耗资5亿多美元改装成“仁慈级”医院船。通过下面视频感受下“舒适”号这一“庞然大物”。

第1艘“仁慈”号(T-AH19)于1986年11月8日服役,第2艘“舒适”号(T-AH20)于1987年11月30日服役。这两艘医院船都归美国海军部下的军事海运司令部管理,其中“仁慈”号医院船母港位于San Diego,主要担负印太地区保障;“舒适”号医院船母港位于诺福克,主要担负大西洋地区保障。下面视频是“仁慈”号的详情。

“仁慈”级医院船战时为作战部队提供机动卫勤保障,尤其是为两栖特混部队、海军陆战队、快速反应部队和海外作战部队,以及陆军和空军提供医疗支援,收治各类伤病员。平时为灾区提供医疗救护,能在世界范围内实施救援,接收各种伤病员,给予急救和治疗。

该船长272.6米,宽32.2米,吃水10米,满载排水量69360吨,航速16.5节,续航力13420海里。动力装置为2台蒸汽轮机,功率24 500马力。舰上搭载了12艘救生艇。


图1 “仁慈”号医院船

船上总共有病床1000张,24小时内伤员最大收容量为300人,平均收容量为200人,可为60%的接收伤员进行手术。船上配备医务人员1207名(该数字随船的改装而变化),其中高级医官9名;此外还有船务人员68名。该船共有三种运行状态:减员运行(reduced operating status,ROS)、满员运行(full operating status,FOS)和其他状态(other,其他状态又有更细划分)。ROS状态下全船只要约40人进行运转维护,制定有一个5天动员计划(ROS-5)可将船从减员状态恢复至满员状态(相关介绍见《人民军医》杂志2010年第53卷第2期,美海军医院船战备状态和应急启用程序)。


医疗舱室布局

“仁慈”级医院船共设8层甲板,与医疗相关区域主要集中在03甲、01甲、主甲板以及1-4平台(见图2)。03甲中部为直升机起降平台,空运到船上的伤病员通过甲板前端的电梯送到主甲板(main deck)上的伤病员接收区(Casualty Reception Area);01甲板分布有医疗仓库、药房及主化验室(见图3);主甲板由船头至船尾依次分布有伤病员接收区、放射室、手术区、复苏病房和特护病房(见图4),主甲板是该医院船运转的核心区;1平台主要有牙科诊室、配镜室、舰艇伤员接收区(左舷)、病房和医务人员住舱等(见图5);2-4平台主要有病房和医务人员住舱。

图2 “仁慈”级医院船舱室剖面图

图3 01甲板舱室布设平面图

图4 主甲板舱室布设平面图

图5 1平台舱室布设平面图

(一)伤病员接收区

图6 伤员接收区

伤病员接收区位于主甲板,船舯部直升机平台的下方,设5个舱室,共50张床位,每张床位配置有氧气终端、吸引器和监护仪,伤病员可在此得到初步的分类和急救处置(见图6、图7)

图7 伤员接收区

(二)放射室

放射科设有4间X线室及CT室(见图8)。

图8 放射室及CT室

(三)手术区

手术区位于甲板中部,由12个手术室组成,配有先进的手术设备,伤病员可在此进行紧急外科手术或早期手术治疗,以及部分专科治疗(图9、10)。手术区还设有1个可供6名伤员等待的手术等候区。

图9 手术区

图10 手术室

(四)复苏病房

复苏室共20张病床,供手术伤员术后复苏观察(图11、图12)

图11 复苏室

图12 复苏室

( 五)ICU病房

ICU病房共有80张床,接收由复苏室、伤员接收区和病房转来的危重伤员。提供治疗和持续观察。IUC和复苏室共用血气检测室、医护人员办公室、仓库等。

图13 ICU

图14 ICU

(六)其他病房

除上述的20张复苏病床和80张ICU病床外,医院船还配有900张其他病床,这些病床96%以上为双层病床。

1.护理病床(intermediate care)280张,其中28张为单层病床,其余均为双层病床,共分布在7个大病房中。主要接收从复苏室和ICU转来的伤病员。

2.轻护病床(light care)120张,均为双层病床,共分布在2个大病房中。

3.有限护理病床(limited care)500张,均为双层病床,共分布在6个大病房中。

船上伤病员就餐集中在02甲的餐厅。

图15 双层病床

伤员转运流程(一)接收伤员

医院船接收伤病员后(无论是从03甲的直升机送来还是1平台的船只换乘过来),先送往主甲板的伤员接收区,在这里经过医务人员检查分类后再直接分往各病房或继续做进一步检查决定是否手术。伤病员接收后的流程见图16-图19

图16 伤员接收路径示意图

图17 从直升机接收伤员

接收伤员入口

图18 舰船换乘接收伤员入口(黄色箭头处)

图19 伤员接收路径示意图

(二)后送伤员

当伤员需后送时,则可通过船尾处的电梯上03甲(直升机)进行转运,见图20。

图20 正常情况下伤员转出路径

当本船有意外情况发生,伤员需迅速撤离时,主要从01甲登逃生艇撤离,直升机转运为后备选择(见图21)。

图21 伤员应急撤离路线

平战时保障(一)战时为“救命天使”

在1990年发生的海湾战争中,“舒适”号接到命令后,即以完全工作状态准备保障“沙漠盾牌”作战,由来自军事海运司令部的地方船员,海军医院、门诊部及其他海上司令部的军事人员都转成为船上人员,开始了8个月的部署;期间主要航行在阿拉伯湾和阿曼湾,在随后的“沙漠风暴”作战中,主要部署在离科威特很近的海面上,接近沙特阿拉伯沿岸。在整个部署期间,“舒适”号航行了35 000多海里,消耗300万加仑油,诊治了8000余名门诊病人,入院治疗700名伤病员,外科手术337例,检验17000次,配制眼镜1 600付,X线摄片1 340例,CT检查141例,直升机出动2100架次。

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舒适”号出发时首先有225名医务人员上船,随后由国立海军医学中心的800余名医务人员乘飞机,分3批上船,达到了满编工作状态。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员从未上过医院船,需要进行战救训练。因此,离开本土后,在海上每天都进行了各种救治演练,包括收治伤病员、外科手术、核生化防护、伤员去污染训练、弃船救生训练等。自2003年1月6日离开本土至5月底回国,前后长达4个月,在波斯湾停留56天。收治的战伤包括枪伤、榴弹伤、烧伤及头部损伤;并根据日内瓦公约规定,医院船有救治敌军伤员的义务;在战争期间,美军发生伤病员400余名,多为常规武器损伤,该船共收治600名伤病员,手术500多例,其中包括下肢截肢及下肢皮肤移植手术,大约有50%的伤员需要做整形外科手术,时间最长的手术是为1名美国士兵进行脊椎复位与固定,用时11小时。最忙的一天是24小时内收治20名伤员,收治的伊拉克伤员比英美联军的伤员还多,其中150名为战俘,其余为伊拉克平民。药房每天配备300~500U静脉注射液,提供50~90个处方药品,分发4000支吗啡,检验室完成4 729个样品化验,理疗室共进行了1 400多次医学评价与治疗,完成3 026次X线检查,311次CT检查,还进行了30次血管造影。重症监护室的1名护士要监护30名重症伤病员。医院船上伤病员与护士之比为4:1。该船收治的重症伤病员比海湾战争多,其中7名为严重烧伤。实际在美国本土也很少有1次收治7名烧伤患者的情况。在收治伤病员高峰期,曾占用了医院船医疗设施的50%。返回美国港口后进行了彻底的清洗、消毒、整理,以便保持5天内即可投入使用的战备准备状态。

在上述保障中,由于美军占有绝对优势,伤病员发生量较少,医院船收治量不大,最忙的一天仅收治了20名伤员,因此,工作量并不太大。但如处于劣势的一方,或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伤员的发生率可能要高得多,医院船伤病员的救治量将大幅上升,因此医院船设计时一定要考虑收治批量伤员的情况。

(二)平时扮演“外交官”

平时医院船主要是执行人道主义救援、前往友好国家进行医疗巡诊服务和军事交流等,扮演一种特殊外交工具的角色。

1. 正规化的日常训练:是保持医院船良好医疗水平的关键。美医院船每个季度都要进行为期1周不离开码头的“系留航行”训练,床位展开标准不低于250张。

2.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医学救援与训练:1994年,“舒适”号为1 300多名海地移民提供了海上医疗救护。1994年底,又为古巴关塔纳摩海军基地的3.5万名古巴和海地移民提供了250张床位的医疗支援。2001年5月底,在航渡过程中对船上所有设备进行了例行检查和物资消耗评估,利用直升机进行伤员换乘与后送演练。2001年,“仁慈”号参加了为期2周的年度“核心闪电”演习。2002年,“舒适”号参加了“2002波罗的海挑战”多国演习,进行了230名伤员救治演练,并训练了100多名来自其他国家的医务人员,进行了模拟伤情处理;并根据美国驻立陶宛大使馆的人道主义请求,船上的外科医师通过卫星与在贝塞斯达国立海军医学中心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成功地为1名13岁的男孩切除了脑瘤。在2001年的“9.11”事件中,参加了长达18天的营救烧伤伤员的任务。

3. 进行巡回医疗:1987年,“仁慈”号改装完毕就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处女航,访问了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斐济,在8个港口展开了门诊治疗,每港停留8~10天,有1架直升机在门诊和医院船之间提供运输保障。共诊治了62 000人次,890例大手术,1108例小手术,治疗牙病17 500例,6 000名儿童进行了免疫,捐赠了食品、卫生用品和眼镜等;修理医疗设备600多台,演讲300多场次。通过这次航行,表明了医院船在世界范围内在非军事行动中的价值;同时也使医院船上人员获得了良好的训练机会。

2005年初,“仁慈号”前往东南亚海啸灾区,提供灾后医疗服务,接待病员累计10.8万人次。此外次,“仁慈号”还每2年展开一次“太平洋伙伴”之旅,救治亚太国家患者。“舒适”号则是主要在拉美和非洲等国家进行巡诊等任务。在美军组织的一些大型军演任务中也常见医院船参加,如2年一次的“环太军演”。前两年我军有部分医疗人员在环太军演交流中登上美军医院船参观,并写了大量的见闻感想,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网上进行搜阅。

医院船平时的这种软性外交效果还不错,给穷兵黩武的美国加了不少正面分。从2010年开始,我海军866医院船也多次前往亚非拉、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南太平洋岛国等地进行了医疗巡诊服务,让远方的朋友正真认识了中国;菲律宾台风救灾时,866医院船前往救灾,体现了大国的地区责任和义务,也让邻邦对我们转变了看法。

受篇幅所限,以上仅对美军医院船情况做了简单介绍。目前该型船使用已超过30年,估计快要退役了(当时设计就是使用30年左右)。美军如何考虑发展下一代医院船,会在后续的篇章里向大家介绍。敬请持续关注卫勤精兵


END本期编辑:希叶先生

上一篇:阳光男孩图片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