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大家一个治感冒鼻塞超赞的穴位,百试百灵,非常好用。
这个穴位就是膀胱经的委中穴。委中穴位就在膝盖的正后方。有人可能会说,这
是治疗腰背疼痛的要穴,这么远的穴位,怎么可能管得到鼻子呢?最新发现这个穴
位还真就有这么个能耐。要怎么按摩这个穴位通鼻窍最快呢?先取侧卧姿势,鼻窍
不通的一侧向上,这时按摩同侧的委中穴,大拇指按住委中穴,来回搬动小腿,
这样更省力,大概30秒的时间。有些人按了委中穴后,当场的确是通气了,可是
没过一会儿,鼻子就又堵了,这时可以加上膀胱俞穴位,此穴位于身体骶部,第二
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二骶后孔齐平。可以增加鼻窍通畅的时间。快的话几秒钟
就可以见效了。这时翻身平躺下来,两个鼻子就都通气了。
中医学认为,委中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 此穴的主治疾病
为: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
膝盖疼痛。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委中穴是治疗腰背疼痛的要穴。刺激委中穴可用于治疗腰脊强痛、股膝挛痛、风湿
痹痛、小便不利以及头痛身热、呕吐泄泻、咽喉疼痛等病症。主治: ① 腰背痛、
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② 腹痛,急性吐泻。 ③ 小便不利,遗尿。 ④ 丹毒。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中暑、腰背痛、急性腰扭伤等。 主治腰痛:配肾俞、
阳陵泉、腰阳关、志室、太溪。
春天常按“补水穴”,让皮肤不干燥
春天气候干燥,皮肤也变很干燥,没有光泽。皮肤干燥怎么办呢?我们一般会想到食疗和涂抹护肤品。其实,还可通过穴位按摩解决皮肤干燥的问题。人身上有3个“补水穴”,常按摩这三个补水穴位,可有效缓解皮肤干燥症状。通过这三个补水穴位的按摩,相信您不会再问“皮肤干燥怎么办”等问题呦。
专家指出,所谓“补水穴”,其实是中医经络里具有补阴作用的一些穴位,其中有三个补水穴位最常用,即太溪穴、三阴交穴和照海穴。
补水穴一: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0分钟。天气干燥时,按揉的时间应该长一些。因为燥易伤阴,多揉一些时间,可补阴,又可防燥。按摩此补水穴位有滋补肾阴的作用,适用于阴虚体质偏于肾阴虚的人。
补水穴二: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经交会穴,按摩可补肝经、脾经及肾经三经之阴。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每天按摩2次,每次5~6分钟。孕妇忌按。按摩此补水穴位主要适用于阴虚体质偏于肺阴虚和肾阴虚的。
补水穴三:照海穴 按摩照海穴可补一身之阴。照海穴位于人体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孙思邈《千金要方》照海穴“漏阴”,就是说如果这个穴位出了问题,人的肾水减少,会造成肾阴亏虚,引起虚火上升。所以,每天2次,每次10分钟按摩此补水穴位,有滋补肾阴的作用。
资料摘自网络
1、用双手中指端,按揉鼻两侧的迎香穴1-2分钟。
2、用食指或中指端在鼻通穴(上迎香穴----鼻通穴在鼻两侧的中间,鼻骨与软组织交界处,即鼻唇沟上端尽头处)处进行按揉或顶按1分钟,有助通窍利鼻的作用。
3、用中指或拇指端按揉印堂穴1分钟,再用中指面擦热鼻两侧,来回摩擦50遍。
4、按揉风池、大椎穴各1分钟,并擦大椎穴10遍,使之有温热感
治疗鼻塞的穴位及刺激方法
当鼻塞苦不堪言时,可以连续指压迎香穴、印堂穴等穴道,鼻子会即刻通畅
迎香穴、印堂穴都是脸上的穴道。迎香穴在鼻翼的两侧。知道迎香穴的位置之后,利用左右两手的食指指腹稍稍用力地压住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持续压10秒左右,大体上就可以使鼻子通畅。如仍未见效时,压印堂穴。
迎香穴 按得准的话效果立竿见影 具体取穴为面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
迎香完全可以称得上跟鼻子最亲的穴位。
印堂穴在左右眉头间的中央,要指压印堂穴时,光按是没有用的。以中指指腹按在印堂穴上,往上推穴道似的稍稍用力,缓慢的往下压。如此几次施加刺激,鼻塞就可以消失。
还有,刺激位于脖子后面的风池穴也非常有效。
风池在后脑勺项旁凹陷处,它能治一切风病,五官方面的疾病都可以用风池治疗。风池也是治疗鼻部疾病不可缺少的穴位。
对治疗鼻塞有效的穴位如下。
1、睛明——位于眼角前端的穴位。从这里开始按摩鼻的两侧,一直到鼻翼为止。对于治疗鼻塞非常有效。
2、肾俞、风池、百会——肾俞被称为能量所集中的位于腰部的穴位,按摩此处和位于后脑处的风池穴及位于头顶的百会穴,可以治疗鼻塞。
遇到感冒、头疼等头鼻问题,不妨多按印堂、迎香、合谷这三个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印堂穴位于两眉头的中间,按压这个穴位可以预防头疼、鼻疾患。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与鼻唇沟的中间,按压这个穴位可以预防鼻炎、鼻窦炎、面瘫等。
合谷穴位于拇指与食指的虎口处,这个穴位是止疼要穴,对退热、消炎有辅助作用。这个穴位对治疗五官科各种疾病,如头疼、牙疼、眼病、耳鼻病、咽喉病,以及感冒咳嗽都比较好。但由于这个穴位有引产功效,所以不适合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