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苏商追逐美好梦想的70年。华西精神、“四千四万”精神、新时期苏商精神……70年来,一代代苏商奋斗者的价值追求,涵养出特有的“江苏气质”。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民营经济占据“半壁江山”,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70年来,一代代苏商追梦人热情支持中国建设、改革事业,以“苏商担当”推进“江苏探索”,以“苏商智慧”贡献“江苏作为”。
为庆祝祖国华诞,开启复兴伟业新征程,苏商全媒体特别策划“巡礼70年·追梦新时代”主题报道,精心遴选一批70年来江苏商界砥砺奋进的拼搏者、转型升级的探路者、新兴产业的开创者,综述他们的追梦故事,定格他们的事业人生,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从小织布厂蝶变为中国500强企业,从单一产业聚力撬起高端制造、医疗健康、生态文旅、纺织服装、现代金融五大板块,他开辟了多元化发展之路,打造了“澳洋生态圈”,成就了“澳洋速度”。
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沈学如带领澳洋集团在夯实主业的基础上多元并进,以业界称奇的快速发展,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创业者之歌。8台织机、80多名工人、8万元资产——上世纪70年代,被喻为“三八式工厂”的乡镇综合厂“塘市公社织布厂”成为澳洋集团的起点。1982年,28岁的沈学如走马上任,从扩大生产规模入手,先后建设后整理车间、污水处理车间,扩建织造车间、毛纺车间,逐渐拉开了加速发展的序幕。工厂快速走上了“滚雪球”之路,10年内先后建成了针织绒厂、毛条厂、毛线厂、毛精纺厂、化学纤维厂等分厂和合资企业。1992年,沈学如在全省同行中率先组建了省级乡镇企业集团——江苏华纺集团,成功跨入国家大型企业的行列,塘市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毛纺城”。1998年7月25日,数家企业通过改制合并改组为江苏澳洋实业有限公司,沈学如和其他22名改制企业管理人员一起,出资500万拿下了“澳洋实业”——后更名澳洋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了澳洋的崛起之路。但是,当时的形势并不乐观:化学纤维厂在市场竞争中遭遇亏损,未来发展趋势并不为人看好。但沈学如坚信不变不立,“人的价值在于不断拼搏,传承着‘十六字’精神的张家港人更应该敢于摸着‘石头过河’。”通过不断开拓创新,实施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坚持以人才引进、机制创新为抓手,投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澳洋集团的装备水平、人才资源、新品开发、管理模式诸方面都得到迅速提升,实现了纺、织、染一条龙生产……纵向上,逐步构建了从纺织原料加工生产,面料、服装生产制造,到开拓销售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澳洋男装”“沃尔芬”两大自主品牌声誉鹊起,在全国各地拥有100多家销售门店;横向上,毛纺、化纤制造规模不断扩大,平绒产量全球前三,毛纺针织综合规模位居全国前五。阜宁和玛纳斯两大化纤生产基地年产短纤40万吨,进一步夯实了澳洋集团发展的根基。此后,澳洋集团驶入多元化发展的快车道,每隔一到两年就进入一个全新的产业,先后涉足医疗健康、养老康复、园林生态、新能源、动漫以及金融投资等10多个领域,产业版图持续扩大。澳洋科技、澳洋顺昌、如意通动漫也先后实现挂牌上市。如今,澳洋集团已成功布局五大产业板块,并通过内部重组整合,不断完善提升,形成集团多元化、子公司专业化的战略方向。澳洋纺织改变了单一的纺织面料制造,通过技改扩能、改变产品结构、创新消费模式,以服装来带动面料、纺纱的生产销售;澳洋顺昌从金属配送进入新能源产业,通过发展LED、锂电池产业,深耕高端制造业市场;澳洋科技通过整合医疗健康、医药物流、康养等资源,打造了全生命周期健康产业链。“回望过去,多元并进的发展格局成就了如今的‘澳洋速度’。”沈学如感叹如此认为,而面向未来,“实力澳洋、品牌澳洋、百年澳洋”依然是全体澳洋人为之坚持和奋斗的梦想。
人物名片
沈学如,生于1954年2月,高级经济师。现任澳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同时任江苏省服装协会常务理事、张家港市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张家港市总商会副会长,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企业家”。现已入驻
今日头条、腾讯企鹅号、搜狐号、新浪看点、一点资讯、界面、网易、虎嗅网、钛媒体等平台,
覆盖商业财经核心受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