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我的祖国 郭兰英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02 03:57:19 作者:连笔君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这首歌曲,深切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唱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1989年,乔羽、刘炽、郭兰英凭借该曲获得第一届金唱片奖。【视频1:电影插曲-郭兰英 《我的祖国》】【视频2:郎朗在白宫演奏《我的祖国》】【视频3:郎朗在白宫演奏《我的祖国》引争议】【歌曲鉴赏】《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演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这首歌曲,深切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唱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1989年,乔羽、刘炽、郭兰英凭借该曲获得第一届金唱片奖。《我的祖国》深切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唱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歌词真挚朴实,亲切生动。前半部曲调委婉动听,三段歌是三幅美丽的图画,引人入胜。 歌曲虽然不同于很多红歌那般曲风硬朗有力,但前半部曲调委婉动听,后半部副歌,混声合唱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山洪喷涌而一泻千里,尽情地抒发战士们的激情,唱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我的祖国》是一首优秀的抒情歌曲,深切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歌曲前一部分以抒情的女高音形式,一种波涌而来的思乡之情,洋溢在甜美的歌声中,使人仿佛看到祖国江河帆影漂移、田野稻浪飘香的美丽景色。后一部分用混声合唱形式,与前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唱出了“这是美丽的祖国”的主题,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创作背景】作词过程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完《上甘岭》之后,导演沙蒙找到乔羽要其为主题曲作词,乔羽接到邀请当夜,登车由南昌赶往上海,由上影厂 厂长袁文殊安排车次赶到长春。沙蒙、乔羽会面后,沙蒙便把情况和盘摆给了乔羽:《上甘岭》影片已经拍完,样片也剪出来了。只留下安排插曲的那几分钟戏,等歌出来后补拍。全剧组每天的花销巨大。因此,沙蒙要乔羽快速创作,并要求这首歌能够经久不衰。乔羽在作词时想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写作路子,可又想不出来,而沙蒙几乎每天都到他屋子里来催稿,乔羽也没办法。直到他想起他在江西看到长江时的场景,才把歌词写了出来。沙蒙拿着稿子看了半个小时后,询问第一句为何不用万里长江或长江万里,乔羽认为这样写可能会让那些不在长江边上的人从心理上产生距离,失去亲切感,最终沙蒙认可了乔羽的想法。作曲过程1956年,沙蒙请刘炽为《我的祖国》作曲。刘炽为了让人们喜爱这首歌,调查研究了1949年至1955年人们喜欢唱的歌曲,从中选出十首歌曲反复倾听,最后从其中一首《卢沟问答》中的第一句找到了《我的祖国》开始的半句。刘炽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小白楼创作时,为了避免外界的干扰,在门上贴了“刘炽死了”的条子。挑选歌手为找适合演唱《我的祖国》的歌手,长影请了一批中国内陆擅唱民歌的歌唱家试唱,结果都不太满意。后来,乔羽提出请郭兰英来唱,郭兰英试唱后,长影便选定她作为歌曲的演唱者。歌曲的录音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的,录制完成后的第二天电台便向全中国播放了这支歌。【郭兰英 简介】郭兰英1929年12月生于山西平遥,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晋剧表演艺术家,歌剧表演艺术家,民族声乐教育家。1982年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1986年在广东番禺郭兰英艺术学校任校长。1989年荣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2005年荣获首届中国电影音乐特别贡献奖等。北京日报评: 郭兰英在60年的从艺生涯中,不懈地努力探索,为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体系的建立和民族演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她塑造的喜儿、小芹、胡兰子等光辉夺目的舞台艺术形象,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她是中国民族新歌剧的杰出代表人物。中国读书报评:她深入生活,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她遍访五大洲各国,传播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多次受到国内外的艺术嘉奖。【百度图片:我的祖国、郭兰英】

上一篇:摇一摇传图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