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本道作业题是翟棠堑同学的课后练习,分享的知识点是生活教育是谁提出的,指导老师为闵老师,涉及到的知识点涵盖:陶行知提出的到底是教育即生活还是生活即教育?_-生活教育是谁提出的,下面是翟棠堑作业题的详细。
题目:陶行知提出的到底是教育即生活还是生活即教育?_-生活教育是谁提出的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J].乡村教师,1930-03(9)//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
相关例题
题1:【你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中受到了哪些启示?】[语文]
(1)现实的教育必须现实生活的变化.
(2)教育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发挥简化、净化和平衡的功能,应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融入现时的社会生活,
(3)教育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更是儿童生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见够理想生活的活动.
题2:《怎样跌的有尊严》对文中作者历数的现实教育中的种种缺失,你怎样看待?如果说生活即教育,那我们又该在生活中获得怎样的智慧呢?请你结合你的生活感悟,谈谈自己的看法.[语文]
你所说的这本《怎样跌的有尊严》我没看过.不过每个人经历的是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当然学到的更是不一样...但是说要跌的有尊严,我认为是:谁都会犯错,谁也都有跌倒的时候.只要记得跌倒还会站起来,并告诉自己我错在哪里我会改,然后我还会更诚实更勇敢的面对自己...
题3:陶行知的教育名言xcccccccccc[语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教育是立国之本 .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名言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思考:
思考1:教育及生活的观点是谁提出的
提示: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他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著称
思考2:提出教育为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提出者是谁
提示:斯宾赛; 知识延伸: 《教育论》指出,一个人想要完美的生活,必须解决以下五个方面的”活动“问题: 一、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 二、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 三、目的在培养教育子女的活动; 四、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的活动; ...
思考3:教育目的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是不是斯宾塞提出的?
提示:1、“生活本位论”把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或提出教育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准备生活说”,或以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提出“教育适应生活说”。这方面典型的代表是斯宾塞和杜威 2、 斯宾塞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著名的哲学家...
思考4:教育即为人的完善生活做准备是谁说的
提示:斯宾塞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斯宾塞《教育论》实证主义者,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 拉伊《实验教育学》
思考5:什么是“生活教育”
提示:什么是生活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