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兰海战是怎样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和同盟国不仅在陆地上针锋相对,在海上也展开了激战。1914年至1915年初,在北海和大海上爆发了几次较大的海战,都不具有决定意义。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日德兰海战。
战争爆发后,英国海军一方面以其优势力量对德国进行海上封锁,另一方面企图在有利条件下与德国公海舰队进行决战,一举歼灭德国海军主力。面对英国的海军优势,德国设法引诱敌人部分兵力出海,以自己优势兵力将其歼灭或给予严重打击,但要避免与优势的敌人交战。因此,直到日德兰海战之前,两支主力舰队并未相遇,也没有爆发决战。
1916年,在基尔运河内停泊着一艘艘悬挂德国国旗的战舰。士兵们一个个无精打采地待在甲板上,他们对舰队负责人感到失望。士兵们悄悄地向自己的舰长打听,什么时候才能离开基尔运河。身为海军舰队总司令的舍尔,此时并不轻松。士兵的抱怨早就传到他的耳朵里,他也焦急万分。英国海军依仗自己的海上优势,对德国海军进行海上封锁,使得德国海军的主力舰队被迫龟缩在窄小的基尔运河内。这种尴尬的处境,让德皇非常恼火,也使舍尔本人在德皇和士兵之间受夹板气。“这种情况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舍尔暗暗地对自己说。
1916年5月,5艘德国战斗巡洋舰进入北海海域,率领这些舰船的是德国海军将军希佩尔。此时,英国舰队根据预先得到的情报,也已经起航。英国舰队141艘大小舰船由海军司令杰利科率领,从苏格兰出发,向东行驶。前锋舰队舰船10艘,由贝蒂率领。
5月31日下午,海面上希佩尔的舰队向西行驶,正好和贝蒂率领的英国前锋舰队相遇。为了消灭希佩尔的舰船,贝蒂命令六艘战斗巡洋舰全速猛冲。希佩尔见情况不妙,急忙调转方向。当贝蒂的六艘战舰追上来时,希佩尔用炮火还击,炮弹像长了眼睛似的,在“玛丽王后号”和“不屈者号”战舰上相继开花。“玛丽王后号”上的操作室和弹药库起火,结果十分钟之内,该舰就在滚滚浓烟中沉入海底。“不屈者号”受伤后仍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结果被鱼雷击沉。贝蒂气得咬牙切齿,他命令剩下的八艘战舰全速追击。当贝蒂追过一个环形礁时,突然发现在海平线上,密密麻麻闪出无数的舰船。“天哪!”贝蒂惊呼一声。那是德军的主力舰队。原来舍尔经过长期考虑后,决定用诱敌深入的方法。他让希佩尔带五艘战舰长距离行驶,故意暴露出行踪,自己则率领主力舰队悄悄地在后面跟着。巧合的是,英国舰队也是先派出一支分舰队,主力舰队则在后面。贝蒂发现德舰主力后,立即向海军总部发报,自己全速向北撤退。海军司令杰利科得知德国主力舰队的确切方位后,立即率领24艘战列舰向南部海域疾驶。此时舍尔的主力舰队正在由南向北追击贝蒂。英国的二十四艘战列舰得到命令后,排成一条长蛇形,舰与舰之间相隔六百多米。
舍尔没有想到英军的作战计划竟和自己的计划如出一辙。也由于侦察上的失误,舍尔未料到这么快就要与英国海军的主力相遇。傍晚时分,突然一阵阵“轰轰”的声音传来,英国的战舰开始向德舰发炮了。炮弹像雨点一样砸在德舰上。霎时间,海面上海水四处飞溅,三艘德舰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希佩尔将军的“留住号”在英国舰船炮火的打击下沉入海中,希佩尔本人不得不弃舰登上“毛奇号”。
在仓促的应战中,德军士兵集中火力,把英国舰队的先锋旗舰“无敌号”击沉。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舍尔感到力不从心。他下令德舰施放烟幕,发射鱼雷,并且在附近的海域内布置水雷。英舰不敢贸然进击。为了阻止德舰返回德国,杰利科命令舰队封锁北海上所有的航道。
为了在天明之前回到本土,午夜时分舍尔命令舰队向东行驶,避开英舰。熟悉海域的杰利科早就料到舍尔这一手。德舰在北海的东部海面行驶不出半个小时,就被杰利科的后卫舰队发现。海战在双方的照明弹和探照机下再一次展开。炮弹带着一束束光亮划破夜空,向对方的舰船上飞去。在双方交战的时候,出现了一幕戏剧性的场面,英舰“黑太子号”上出演了一场可悲的笑话。当时“黑太子号”驶近一艘德国军舰,可是“黑太子号”的舰长神使鬼差似的,以为这是协约国的友舰。他发出问候的信号,结果召来的不是友好的答复,而是一阵狂轰猛炸。在4艘德舰的围攻下,英舰中显赫一时的“黑太子号”被击沉,舰上八百多名官兵全部遇难。
战斗异常激烈。英舰虽然在数量和舰种上超过德舰,但在作战水平上却并不比德舰高。随着“黑太子号”的沉没,英国和德国的海战也临近尾声。在双方的交战中,德舰的主力舰“波门号”也被英舰击沉,舰上的官兵全部丧生。其他的舰船在夜色中由于难以控制,相互碰撞中沉没的也不少。
日德兰海战,英国损失军舰14艘,德国损失11艘,英国损失的吨位数几乎是德国的2倍。虽然英军损失较重,但是德国海军未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只得退回北海。由于这场海战是以丹麦的日德兰半岛的斯喀基尔拉克海峡作为主战场,所以被称为日德兰海战。
日德兰海战为什么会有两种战局?
这场海战是战列舰时代规模最大的也是最后一次的舰队决战,这场战役的结局直接导致了大炮巨舰主义的彻底崩溃,人类迎来了潜艇和航母海空对决的时代。
它就是日德兰海战,代表人来海战史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自此重炮巨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此,一边是英国海军的强大实力,一边是德国海军的崛起但是却被英国海军像狗一样锁在自己军港内。德国海军怎能忍受,终于于1916年5月同英国海军在丹麦日德兰海域进行交火。
德国方面参战总人数45000名左右,阵亡比例6.79%,1艘战列巡洋舰,1艘前无畏舰,4艘轻巡洋舰,5艘鱼雷艇(62,300吨沉没)。
英国方面参战总人数在60000名左右,伤亡比例11.59%。3艘战列巡洋舰,3艘装甲巡洋舰。8艘驱逐舰(约113,300吨沉没)。
那么问题来了,这场旷世大海战究竟那边赢了呢?我们来看一下,战后德国方面宣称自己获得了胜利,因为从战斗结果来看德国方面确实以更小的代价换取了英国方面更大的伤亡,英国方面无论是人员损失还是战舰损失都几乎是德国的一倍。英国方面则宣称自己获得胜利,因为自此战役之后,英国彻底锁死了德国海军,直到战争结束,德国海军几乎都没再发挥过任何作用。
那么同一场战役为什么双方都能理直气壮的说自己赢了呢?其实德国方面获得的是战术性胜利,体现的是具体的战争艺术,而英国方面获得的则是战略上的胜利,体现的是国家军事战略。
日德兰海战的过程是怎样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和同盟国不仅在陆地上针锋相对,在海上也展开了激战。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日德兰海战。
战争爆发后,英国海军一方面以其优势力量对德国进行海上封锁,另一方面在有利条件下与德国公海舰队进行决战。
战斗进行到第二个小时,出现了一幕戏剧性的场面,英舰“黑太子号”上出演了一场可悲的笑话。当时“黑太子号”驶近一艘德国军舰,可是“黑太子号”的舰长,以为这是协约国的友舰,发出问候的信号,结果召来的不是友好的答复,而是一阵狂轰猛炸。在4艘德舰的围攻下,英舰中显赫一时的“黑太子号”被击沉,舰上八百多名官兵全部遇难。
随着“黑太子号”的沉没,英国和德国的海战也临近尾声。虽然英军损失较重,但是德国海军未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只得退回北海。由于这场海战是以丹麦的日德兰半岛的斯喀基尔拉克海峡作为主战场,所以被称为日德兰海战。
日德兰海战的过程和意义是什么?
1916.5.30
12:00 英国本土舰队司令杰里科接到报告,他命令第三战列舰分舰队要在次日凌晨做好战斗准备
17:40 海军部向贝蒂和杰里科发出警告“德国人明晨将有所行动”。在斯卡帕湾杰里科命令本土舰队主力舰只做好作战准备,而在罗塞斯,贝蒂在他的旗舰--狮号战列巡洋舰上发出了“以22节出发”的命令
21:30 贝蒂率领麾下的战列巡洋舰分队(第一战列巡洋舰分舰队,第二战列巡洋舰分舰队,第五战列舰分舰队和第一,第二,第三巡洋舰分舰队,第一,第九,第十,第十三驱逐舰分舰队)开往海上。而在斯卡帕湾,杰里科和舰队主力--战列舰本队也同时出发。这两支舰队包括除无畏号,印度皇帝号,伊丽莎白女王号和皇权号之外的所有皇家海军战列舰和除澳大利亚号的所有战列巡洋舰。值得注意的是,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在德国公海舰队出发的四个半小时前出发。
1916.5.31(上午)
02:00 希佩尔率领分别由战列巡洋舰和巡洋舰组成第一和第二侦察分舰队与第二,第六,第九驱逐舰(鱼雷艇)分舰队出港
02:30 舍尔率领第三,第一,第二战列舰分舰队和由巡洋舰组成的第四侦察分舰队出航,执行掩护任务的是第一,第三,第五,第七驱逐舰分舰队。
05:00 杰里科命令战列舰本队以16节航速转向南偏东50度与贝蒂会合
05:30 舍尔收到U23号潜艇的报告,报告指出发现发现战列舰两艘,巡洋舰两艘和数艘驱逐舰正向东南行驶
04:30 舍尔接到U66号潜艇的报告——八艘战列舰在数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护航下正向东北方向运动,舍尔此后仍决定保持舰队航向不变
08:00 舍尔将公海舰队主力保持在希佩尔舰队战列巡洋舰分队后五十海里处,公海舰队除帝王号,图林根号以外的所有主力舰只都已加入。
杰里科和贝蒂收到海军部通告,通告称舍尔舰队主力并未出港,而“第四十室”却指出舍尔舰队已经出发,这使英军对战场态势的判断出现混乱(也许这是贝蒂不顾一切追击希佩尔的原因)
1916.5.31(下午)
14:00 贝蒂舰队和希佩尔舰队相距50海里,两舰队处于并行态势.双方都发现丹麦蒸汽轮海峡号冒出异常多的蒸汽.希佩尔命令易北河号轻巡洋舰与两艘鱼雷艇前往侦察,同样贝蒂也派出轻巡洋舰加拉第号前去探明情况.
14:20 加拉第号报告:"有两舰正向东南偏东方向行驶,似为敌舰"贝蒂命令舰队向南偏东南方向转舵.然而由于信号错误第五战列舰分舰队转向较迟.第一轻巡洋舰分舰队被派出支持加拉第号
14:28 加拉第号被一发来自于易北河号的炮弹击中,日德兰海战正式展开.由于通讯故障最初来自于易北河号的报告无法阅读.希佩尔未改变舰队航向.
14:32 贝蒂命令所有战列巡洋舰提速到22节
14:47 贝蒂命令厄嘉丁号水上飞机母舰派出飞机进行侦察.但是水上飞机需要近20分钟的准备时间才可以起飞
14:52 希佩尔发现通讯故障,并重新判读了易北河号的报告,继而转向支持易北河号
14:55 杰里科命令战列舰本队提速到18节
15:32 贝蒂和希佩尔都发现了对方.贝蒂的战列巡洋舰舰队由狮号带领,皇家公主号,玛丽女王号,虎号,新西兰号不倦号随后跟进.希佩尔舰队由战列巡洋舰吕佐夫号带领,战列巡洋舰得弗林格号,塞德里茨号,毛奇号,冯.德.坦恩号依次跟进.
15:45 由厄嘉丁号派出,罗宾逊少尉驾驶的侦察机由于机械故障不得不返航..
15:49 贝蒂和希佩尔舰队间的海上决斗开始.但是战场态势对希佩尔十分有利,他的舰队不仅背对太阳而且被一层薄雾笼罩,而随风飘动的煤烟和和炮口硝烟的混合物更降低了英国方面的能见度。英国方面还出现了信号错误,结果造成狮号和皇家公主号向同一目标开炮,而实力最弱的不倦号却被派出与冯.德.坦恩号对决
15:51 吕佐夫号开炮命中狮号,毛奇号击中虎号两次,皇家公主号命中吕佐夫号
15:53 皇家公主号被得弗林格号发射的两枚12英寸炮弹击中
1555 为了赢得时间和转变不利态势,贝蒂命令驱逐舰进行鱼雷攻击
15:58 玛丽女王号击中塞德里茨号,使其一座炮塔失灵.玛丽女王号此时已经完全侧射.
15:59 玛丽女王号命中得弗林格号,但也被命中一弹
16:00 狮号被命中Q号炮塔,且Q号炮塔失灵.英勇的哈维少校不顾个人安危,下令向弹药仓注水才得以避免弹药殉爆.
16:00 杰里科再一次命令战列舰本队提速
16:05 不倦号右舷被冯.德.坦恩号用11英寸火炮命中三次,失火不得不退出战斗,在撤离过程中前炮塔附近又被击中两次,短时间后不倦号发生大爆炸.其上的1017名官兵仅有少数幸存.
希佩尔仅用二十分钟就该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此时的贝蒂不得不用四艘伤痕累累的战列巡洋舰迎战希佩尔的五艘尚未严重受创同类舰只.当时此时第五战列舰分舰队(巴勒姆号,马来亚号,勇士号,厌战号)及时赶到,他们在19000码外使用其15英寸火炮迅猛开火.
杰里科派遣第三战列巡洋舰分舰队在胡德上将的率领下前往支援贝蒂.
16:11 巴勒姆号命中冯.德.坦恩号,勇士号猛攻毛奇号
16:10 狮号的无线电被摧毁,只能用灯光信号与皇家公主号联系.
16:14 希佩尔命令第九驱逐舰分舰队对英国舰只发动攻击.
16:25 得弗林格号从射击狮号转向射击玛丽女王号并形成跨射.
16:26 玛丽女王号上发生一场可怕的爆炸.在她后面的虎号不得不转向躲避爆炸后形成的烟雾和碎片.新西兰号报告落水官兵正在水中挣扎,但是很快他们就被漩涡吸入水下.她1266名官兵只有9人获救.贝蒂不顾己方舰只处于劣势,下令继续靠近德舰射击.此时皇家海军官兵士气依旧高涨,他们仍然试图摧毁希佩尔舰队.
16:28 第五战列舰分舰队极大的改变了战场局势,此前德军平均命中皇家海军舰只四弹己方才被击中一弹,但是在皇家海军战列舰赶到后毛奇号和冯.德.坦恩号分别被命中两弹,但是他们的还击只击中巴勒姆号一次.
塞德里茨号被一枚鱼雷命中,造成13*39英尺的破口,但是它依旧保持在队列中
16:38 第二轻巡洋舰分舰队通报贝蒂发现德军战列舰,两分钟后德军战列舰本队在12海里外与贝蒂舰队遥遥对望.
16:39 贝蒂招回他所属的驱逐舰
16:40 贝蒂命令属下舰只向本土舰队战列舰本队方向撤退,但是由于通讯系统故障,这一指令没有被第五战列舰分舰队收到.第五战列舰分队陷入与德军公海舰队死战的局面.
16:57 巴勒姆号转向,其它战列舰依次跟进.
17:30 贝蒂的战列巡洋舰编队失去德国舰队的踪迹,他将航向调整转向东北.
17:40 希佩尔被夹在贝蒂的战列巡洋舰和第五战列舰分舰队之间,吕佐夫号,塞德里茨号和得弗林格号又被多次命中.希佩尔赶往与舍尔会合.
17:45 杰里科接到通报,确定德军舰队位置
18:00 舍尔放弃对第五战列舰分舰队的追击,并将航速减慢到15节,以便舰队中的老式铁甲舰可以跟上.
18:15 杰里科舰队发现德军舍尔舰队,并命令舰队转向东北方向
18:40 舍尔舰队转向后退,胡德上将座舰无敌号被得弗林格号击中,发生弹药库爆炸,胡德和舰上1026名官兵牺牲
19:00 英德舰队再一次遭遇,此时英国本土舰队在德军公海舰队以东,舍尔不得不穿越英军舰队
19:20 舍尔在驱逐舰烟雾的掩护下再一次撤退,双方脱离接触
20:00 希佩尔放弃吕佐夫号战列巡洋舰换乘毛奇号,杰里科命令舰队重新转向170度
20:20 杰里科命令神仆号布雷舰前往合恩水道布雷,贝蒂的战列巡洋舰分队与德舰发生接触,但很快脱离
23:30 德国公海舰队后卫与英国第四驱逐舰分舰队遭遇,4艘皇家海军驱逐舰沉没,德国老式铁甲舰波美拉尼亚号被击沉
1916.6.1
03:30 舍尔到达合恩角
04:20 海军部通告杰里科舍尔已经到达合恩角
05:30 杰里科率舰队转向前往斯卡帕湾
随着皇家海军本土舰队返回基地,日德兰海战正式结束。在这场海战中勇敢的德国人实现了他们的目的--用己方小的代价来换取对方更大的损失。但是战略上的胜利无疑属于英国人一方,他们成功地逐回了舍尔的舰队,继续封锁住了北海。
什么是德英日德兰海战?
1916年的德英日德兰海战德英日德兰海战又称斯卡格拉克海战。这是一战中德国当局为扭转被动局面、把战略重心转到海上,企图彻底消灭英国主力舰队,而与英国展开的一场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英海军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战争也结束了以战列舰为主力舰的海战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凭借其海军优势,对德国实行海上封锁,迫使德国大洋舰队不敢贸然出港。战争初期的被动态势,使德国人最初把赢得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具有传统军事实力的陆军身上。德国最高统帅部不得不改变初衷,把战略重心转到海上。为了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保证德国在海上的行动自由,扭转被动局面,德国统治当局准备在海上寻找机会与英国进行决战。
1916年1月,德国海军任命舍尔海军上将为舰队司令。舍尔一到任,就着手制定对英国舰队实施主动进攻的作战计划,企图彻底消灭英国主力舰队。为实现这一目的,舍尔集中部分战舰,用了4个月的时间,执行偷袭和骚扰英国的计划。5月中旬,舍尔命令希佩尔海军上将率领5艘战列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和30艘驱逐舰,组成战役佯动舰队,引诱英国舰队出港。舍尔则亲率大洋舰队主力,隐蔽在佯动舰队之后50海里处,随时准备歼击上钩之敌。另外,一支侦察保障部队,已预先在英国海域和北海海域展开,严密监视英国海军动向。然而,舍尔怎么也没想到,他自以为天衣无缝的作战计划,早就被英国海军截获。
英国海军主力舰队司令约翰·杰利科上将根据掌握的德国海军情报,连夜制定出一个与舍尔如出一辙的作战方案,决定由海军中将贝蒂率领一支前卫舰队,先追击来袭的希佩尔舰队,等舍尔率领的主力前出围歼时,佯败诱敌。杰利科亲率舰队主力,随后跟进,对德国大洋舰队形成合围后聚歼该敌。
5月30日夜,贝蒂率领前卫舰队驶离罗赛思港,这马上就被德国潜艇发现了。而德国放出的“诱饵”也早在英国海军的监视之下。双方都认为敌人已经上钩,两支舰队小心翼翼地相向而行,将军们紧张地注视着海图上对方行动的轨迹,一场空前规模的大海战就在这无声的航行中拉开了帷幕。
5月31日下午,双方前卫舰队在斯卡格拉克海峡附近海域遭遇,英主力舰数量两倍于敌,德国舰队不敢恋战,希佩尔按计划转向东南,向大洋舰队的主力狂奔。贝蒂一见到嘴的肥肉要飞,早把预定任务抛到脑后,不顾一切地猛追,致使威力大速度慢的4艘战列舰掉队10多海里,犯了被英国历史学家们称为“致命的错误”,使英国舰队蒙受巨大损失。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英舰2沉1伤,损失惨重。
当贝蒂发现迎面而来的德军主力时,才发觉上当,即令整个前卫舰队北撤。舍尔见状急令全舰队追击,他哪里知道,自己钓上的“鱼”,也是他人布下的诱饵。在近3小时的追击战中,双方均无建树。18时许,英前卫舰队与主力舰队会合。舍尔也追了上来,杰利科指挥舰队成一路纵队冲向敌舰,切断了德国大洋舰队的后路,双方在落日余辉的映照下展开了激战。18时20分,英国的2艘老式装甲舰被德国的战列巡洋舰击中,一炸一沉;18时33分,1.7万吨的英国第3战列巡洋舰中队旗舰“无敌”号又被德舰击中,当即炸成两段,舰队司令胡德少将连同全体舰员一同沉入海底。但英国舰队的损失并没有影响主力舰队在数量上的优势,加之英舰逐渐抢占了有利的攻击阵位,作战形势马上发生了有利于英国的转化。德舰接连受到打击,希佩尔的旗舰“吕措夫”号和另一艘战列巡洋舰被击中,迫使舍尔放弃原来的计划,企图冲出一条血路,返回基地。但几经冲杀也无法逃脱英国舰队猛烈炮火的轰击,当最后一批舰只从乱军中冲杀出来时,“吕措夫”号已无法继续航行,被迫弃舰沉没。英军虽然连连得手,但面对落荒而逃的德国舰队,小心谨慎的杰利科却因怕碰上德军后撤时布下的水雷,而下令停止追击。20时,一场混战在夜幕中暂停了,双方指挥员开始酝酿新的较量。
杰利科准备天亮在舍尔返回基地的必经航线上彻底消灭德国大洋舰队。舍尔则企图连夜冲出包围,经合恩礁水道返回基地。为此,舍尔把所有能用的驱逐舰都派出去拦截英军主力舰队,掩护大洋舰队突围。整夜里,德军的驱逐舰就像狼群一样,不时地袭击英舰,给英军造成混乱和判断失误,使杰利科摸不清德国舰队在哪个方向。23时30分,大洋舰队和英军担任后卫的驱逐舰遭遇,由此演出了日德兰大海战的最后一幕。双方借助照明弹、探照灯和舰艇中弹的火光进行着漫无目标的射击和冲撞。激战中英国3艘驱逐舰被击沉,德国2艘轻巡洋舰被鱼雷送入了海底。拂晓前,双方在混战中又互有损伤。英国的一艘装甲巡洋舰认敌为友,被4艘德国战列舰一个齐射当即变成一团火球;混乱中一艘英国轻巡洋舰被己方的战列舰拦腰切成两段;德国一艘老式战列舰步履蹒跚地跟在舰队后面,被冲上来的一群英国驱逐舰用鱼雷击沉。舍尔不顾一切地向东逃窜,于6月1日4时许通过合恩礁水道,杰利科因害怕德军布设的水雷,也匆匆打扫战场后返回了斯卡帕弗洛基地。这场空前绝后的战列舰舰队决战,就这样草草收场了。此战,英国舰队虽然比德国舰队损失多了近一倍,但并未伤着筋骨,而且进一步巩固了在北海海域的霸主地位。德国因无法打破英国人的封锁,大洋舰队成了名存实亡的舰队,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未敢出海作战。
德英日德兰海战对英国人来说是一个悲壮的胜利,其中的教训也是多方面的,但最深刻的莫过于以下三点:一是战略运筹失策。英德两国战略决策者受陈旧军事思想的影响,认为舰队决战是取得制海权最可靠、最简捷的途径。但这场舰队决战使双方决策者认识到,海军作战手段日益丰富,企图通过一次决战实现战争目的已不可能。
二是作战指挥失误。战前,英国海军本来占有客观优势和先机之利,可将计就计,巧打智取,提高作战效益。但由于英军前线指挥员连连失策,使得德军有机会突破封锁,返回基地。从上述情况人们不难看出,正确的作战指挥关键在于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机动灵活地争取战争的胜利。
三是协同配合不力。在这场激烈搏杀、险象横生的大战中,到处都有不和谐的音符。英国舰队出发时,未通知“坎帕尼亚”号航空母舰;战中,德国舰队在侦察情报力量不足,却叫10艘大型“齐柏林”飞艇在基地睡大觉;当英国舰队奋力追杀德国舰队时,主力战列舰却因航速慢而掉队;当舍尔奋力冲出重围,准备施放水雷时,才发现全舰队没带一颗水雷。这充分说明,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需要各种参战力量紧密协调配合,形成整体作战能力。装备先进的战列舰,没有了其他作战力量的密切配合,就成了浮在海上的巨大靶子。
日德兰海战影响是什么 ?????
此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大规模海战,令德国最后一次主动突破协约国在北海对德国封锁的努力失败。自此,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不再以海军与协约国正面交锋,只能以潜水艇击沉舰艇,其后发展至无限制潜艇战。 海战后,舍尔在他给德皇的报告中说,德意志帝国海军能“予敌以巨创,但……即使在公海上取得最有利的战果,也不能迫使英国和解……我们的地理位置与岛国相比的不利之处……不能靠我们舰队来补偿……”。他最后说。无限制潜艇战是必不可少的,“那怕冒同美国作战的风险也罢”。 英国海军无力摧毁德国海军,从而粉碎了把波罗的海向俄国开放的一切希望,这也许加速了沙皇政府的垮台。在于1916年11月接替杰利科的一个月前,贝蒂就忧郁地承认,如果德国进攻丹麦,英国主力舰队不能提供什么援助。谈到海军力量的有效使用时,这位海军上将断言,“英国主力舰队的正确战略,不再是不惜任何代价力求使敌舰出战,而是使它留在基地,直到……形势变得对我们更为有利。” 然而就战略而言,德国海军没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全球海洋仍然是英国海军的天下,大洋舰队困在港内毫无作用,仍然是一支“存在舰队”。英国损失的舰只,凭着强大工业经济力,很快得到补充,正如美国《纽约时报》所评论的那样:“德国舰队攻击了它的牢狱看守,但是仍然被关在牢中。”
日德兰海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31日~6月1日),又称为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海战,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也是海战史上战列舰大编队之间的最后一次决战。
战争背景
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三年,陆上战争陷入僵局,海上战争也无法分出胜负。一方面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凭优势对德国舰队实行海上封锁,使其多半时间困于威廉港和不来梅港;另一方面,德国虽然不敢让公海舰队远离基地,但也在暗中发展自己的海军力量,不断地通过开展潜艇战、布置水雷、派飞艇等对英国进行突然袭击,双方谁也制服不了谁。而这种形势就在1916年后开始变化。1916年2月,主战的德国海军上将莱因哈德·舍尔出任公海舰队司令,为了摆脱英国主力舰队远程封锁给德国海军造成的困境,舍尔制定了一个诱敌出击的计划:先以少数战列舰和巡洋舰袭击英国海岸,诱使部分英国舰队前出,然后集中大洋舰队主力聚歼,继而在决战中击败英国主力舰队;而英国此时也想打破僵局,企图通过重创德国大洋舰队,以撤出兵力全力以赴对付德国潜艇。如此必然导致一场大规模的海战。
1916年5月31日,经过4个月作战准备的德国舰队决定将此计划付诸实施。凌晨1时,海军中将希佩尔率领第一、第二中队的巡洋舰队组成“诱饵舰队”驶出威廉港,开向日德兰半岛西海岸,2小时后,舍尔亲自率领大洋舰队主力开往设伏海域。舍尔的计划虽然看上去无懈可击,可他却怎么也想不到,此次行动的天机已经泄露。5月30日下午,英国海军情报人员在打捞一艘德国沉没军舰时,获得一份德国海军的密码本,破译了德国海军的无线电通信内容,得知希佩尔已率领舰队离开威廉港。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在获悉情报后,杰利科连夜制订出一个与舍尔如出一辙的作战计划:由英国海军中将贝蒂率领巡洋舰分舰队诱使希佩尔进行攻击,短暂炮击后,把希佩尔引向潜伏在地平线外的英国主力舰队。5月30日11时,贝蒂率领前卫舰队从苏格兰的罗赛思港出发,将于31日下午到达挪威以东日德兰半岛附近海域,以期与德舰队相遇。杰利科则亲自率主力舰队从斯卡帕弗洛港出发,也将于31日下午到达贝蒂舰队西北方向60海里处的海域,等待德舰的出现。几小时后,设伏在罗赛思港外的德国潜艇向大洋舰队发回了“敌人舰队出航”的电报,而德国的“诱饵舰队”也早在英国人的监视之下,双方都认为“对方已上钩”,他们相向平行而行,奔赴预定战场。但是,无论是舍尔还是杰利科,都未预料到对方舰队已经全数出动。直到5月31日14时20分,为查看一艘情况异常的丹麦不定期货轮,英德两支轻巡洋舰差不多同时发现了对手,并立即向各自的舰队发出“发现敌人”的警报。之后,希佩尔按照预先计划,掉头向东南方驶行,想把英国舰队引入德国主力舰队的火力范围内,而贝蒂为了诱引“逃跑”的德舰反向追击,而主动追赶德舰。这样,英德两支“诱饵”舰队靠在了一起,双方都处在对方的坚炮射程内,德国军舰先开了火,英国军舰立即进行还击,日德兰海战就这样在400平方英里的洋面上拉开了序幕。英德双方兵力,英国占有明显的数量优势。其中英国杰利科的主力舰队由3支战列舰分舰队(共24艘战列舰),1支战列巡洋舰分舰队(共3艘战列巡洋舰),2支装甲巡洋舰分舰队(共8艘装甲巡洋舰),1支轻巡洋舰分舰队及其附加力量(共11艘轻巡洋舰),3支驱逐舰支队(共52艘驱逐舰,1艘轻巡洋舰领舰)组成;贝蒂率领的舰队编成是:2支战列巡洋舰分舰队(共6艘战列巡洋舰),1支快速战列舰分舰队(即第五战列舰分舰队,共4艘快速战列舰),3支轻巡洋舰分舰队(共12艘轻巡洋舰),3支驱逐舰支队(共27艘驱逐舰,2艘轻巡洋舰)。而德国舍尔所率领的公海舰队主力编成是:3支战列舰分舰队(共22艘战列舰),1支战列巡洋舰分舰队(共5艘战列巡洋舰),4支鱼雷艇纵队(共31艘鱼雷艇,1艘轻巡洋舰领舰);希佩尔率领的诱敌舰则由第一、第二巡洋舰分舰队(共5艘战列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3支鱼雷艇纵队(共30艘鱼雷艇,1艘轻巡洋舰领舰)组成。二者的兵力对比为:战列舰英德数量对比为28∶22,战列巡洋舰比例为9∶5,装甲巡洋舰为8∶0,轻巡洋舰为26∶11,驱逐舰(鱼雷艇)为77∶61。而且英国的火炮数量和战舰速度有相当的优势,英德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上火炮数量对比为344∶244,其战列舰的速度要高出德国1~4节,战列巡洋舰的速度也比德国任何一艘巡洋舰都高。
但是,具体到战舰的性能上,德国则技高一筹。首先,英国战舰设计的追求是航速和火力,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改进,牺牲的是装甲防护力,也没有很好的防火措施。而德国战舰则注重了这些方面的改进,在降低航速和装备的基础上强调更好的防护力,具有较厚的装甲和防火系统,炮塔之下设有防护得很好的垂直通道,如果炮弹在炮塔里爆炸,可以防止火势下窜到弹药库,不会引起进一步的损害。其次,英国炮弹中装的是苦味酸炸药,一经震荡或撞击便可爆炸,而德国炮弹装有定时信管和稳定的“TNT”炸药,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和爆炸力。最后,相对于英国来说,德国的战舰上安装了瞄准器,炮手进行了严格训练,具有较高的射击技能,收到了更好的射击效果。另外,德国在信号技术、测距和夜战设备方面,也都超过英国主力舰队。
战争经过
1916年5月31日15时49分,战斗在英德双方的战列巡洋舰之间展开。由于德舰采用了先进的全舰统一方位射击指挥系统,火炮命中率远远高于英舰,而且德军的穿甲弹也优于英军,双方交火后,德舰的每次齐射几乎都击中目标。15时56分,贝蒂的旗舰“狮”号便被击中2次,100名官兵当即阵亡。16时,1枚穿甲弹洞穿中“狮”号中部炮塔,并在塔内爆炸,引燃了火药袋。幸而当时双腿已被炸断的炮塔指挥官哈维少校急中生智,下令向弹药舱注水,才使2.6万吨的“狮”号免遭覆没的厄运。16时5分,英德舰队的后卫也投入激战,1.9万吨的英国战列巡洋舰“坚强”号被德舰“冯·德·塔思”号打中两炮,弹药库爆炸,“坚强”号立刻左倾,翻转沉没,1017名皇家海军官兵随舰葬身海底。之后,希佩尔下令集中火力猛轰英战列巡洋舰“玛丽女皇”号,使这艘2.635万吨的超级无畏战舰连中数弹,爆炸后一折两段,迅速沉没,全舰1275人仅有9人生还。短短一个小时内,英国皇家舰队竟被轰沉2艘,摧毁1艘,沉重打击了英军士气,舰艇减少,火力削弱,双方力量对比发生逆转,战局对英军越来越不利。而就在德国舰队意欲反扑,英舰队即将支撑不住的时刻,英军第五战列舰队终于赶到海战战场,以大口径火炮对德舰进行轰击,扭转了英国海军的颓势。16时10分,英舰“巴勒姆”号的一枚15英寸巨型炮弹在德舰“冯·德·塔恩”号水线下舰体上凿开数米直径的大洞,600吨海水涌进船舱,“冯·德·塔恩”号舰尾沉入海面。幸亏德国军舰按照提尔皮茨理论设计加强了防水结构,“塔恩”号终于控制了进水,但被迫撤出战斗。另一艘德国战列巡洋舰“赛德利茨”号也负了伤,一座炮塔被击穿起火,不过由于采取发射药严密保管的措施,避免了火势蔓延引起的大爆炸。在冰雹般的英国炮弹轰击下,希佩尔指挥舰队边打边向东后撤,以将英舰队引向舍尔所率领的德国主力舰队。16时38分,英国轻巡洋舰“南安普顿”号才观察到了德国公海舰队主力,立即向贝蒂发出了报告,“东南方有战列舰”。这时,一直认为舍尔还在威廉港的贝蒂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入了敌人圈套,处境危险。但是为了达到引诱对方的目的,贝蒂仍按原来的方向继续南行,直到德国主力舰队在地平面上隐约可见时,才180°大转弯,全速北去,以便把德国主力舰队引向杰利科方向。而同样被蒙在鼓里的舍尔仍然认为英国大舰队主力没有出海,于是下令舰队全线追击。
下午18时左右,杰利科的主力舰队以每4艘战列舰排成一纵列,6行并列队形从东北方向杀入战场,与贝蒂的北上兵力会合。4分钟后,杰利科发现了德国舰队的准确方位,并决心采用大胆的横穿“T”字头战术,24艘战列舰很快排成一路纵队,向东南方向的德大洋舰队猛扑过去。贝蒂舰队也调转航向,与希佩尔舰队展开激烈的搏杀。18时20分,希佩尔的旗舰“吕措夫”号被英舰密集的炮火击中。英国的2艘老式装甲舰“防御”号和“勇士”号也被德国的战列巡洋舰击中,一炸一沉;18时33分,1.7万吨的英第三战列巡洋舰中队旗舰“无敌”号又被德舰击中,引起火药库爆炸,当即炸成两段,舰队司令胡德少将连同1000余名舰员一同沉入海底,仅6人得救。但英国舰队的损失并没有影响主力舰队在数量上的优势,而且德方一艘接着一艘的排成纵行的战舰,由于前面的挡住了后面的射界,所以在发挥火炮威力方面大大受到了阻碍。更让德舰头疼的是,舍尔此时才发现他所面对的是英国的整个主力舰队,显然已经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只能撤出战斗。18时36分,舍尔发出海军命令,“转向右舷作战”,全体舰队向后转180°,在鱼雷艇的掩护下向西南逃去,这样的结果是跑得越远,离东南方向本土基地就越远,形势就更为不利。杰利科则由于烟雾原因并未注意到敌人去向,也害怕触到德国水雷和鱼雷,并没有趁机紧追,而是选择了倒转航向,将自己的主力舰队部署到敌舰队与其基地之间的位置上,形成了一个新月状队形,截断了德舰返回基地的退路,形成包围阵式。在这种形势下,舍尔决定趁英国舰队变换队形时转身杀回去,从主力舰队的尾部实施突破,打破英军封锁,拼杀出一条血路,返回基地。于是,18时55分舍尔发出第二次“全体一齐”转向命令。然而,这次舍尔的计算失误了,德国大洋舰队并没有冲向英国主力舰队的尾部,而是直接撞入了英国主力舰队的中央,战场上又一次形成了对英国舰队有利的“T”字形作战态势。19时12分,英国战列舰全部开炮射击,舍尔立即下令施放烟幕和鱼雷,并命希佩尔的战列巡洋舰作“死亡冲锋”,掩护主力转向后撤。最终大洋舰队又一次脱离险境,但希佩尔的旗舰“吕措夫”号却在再一次遭到打击后燃起大火,保护它的鱼雷艇只好向其施放鱼雷加速其沉没,“德弗林格”号的主炮台全部报废,德国的2艘战列舰也受到重创。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舍尔发出第三次“全体一齐”向后转的命令。19时35分,德国速度最高的第3战列舰分舰队再次西去,战列巡洋舰紧随其后,德国大型海舰很快消失,英国人停止炮击。杰利科担心受到德军鱼雷和水雷的攻击,便没有追击,而是打算先将舍尔舰队围堵在返回其本土基地的航线外,待天明之后再一举歼灭。
然而,这次杰利科失算了,短短的一个黑夜给予了德国舰队足够的喘息机会。德国舰队总指挥舍尔很清醒地意识到,德国舰队要想突破英军包围,必须利用好5月31日夜间这段时间,否则将再也没有反击机会。因此,舍尔制定了转变航向为东南,趁夜从英国主力舰队的尾部冲杀过去,突破封锁线,经合恩角水道返回基地的作战计划。德国舰队遵照舍尔的命令,投入全部兵力,拼死一搏,他们冒着纷飞的炮火和英国鱼雷,从不同方向袭击英国主力舰队,给英军造成混乱和判断失误,使杰利科摸不清德国舰队的位置。31日22时10分,德国的第2轻巡洋舰队与英国的第11驱逐舰支队发生冲突,英国支队领舰轻巡洋舰“卡斯特尔”号受伤。22时15分,英国第2轻巡洋舰分舰队与德国第4轻巡洋舰分舰队发生3分钟的交战,英国的“都柏林”号和“南安普顿”号受伤,德国的“斯梯林”号和“弗劳恩洛布”号受重伤,后者于22时45分沉没。23时30分,德国公海舰队和英军担任后卫的驱逐舰遭遇,双方借助照明弹、探照灯和舰艇中弹的火光进行着漫无目标的射击和冲撞。结果,英国的战列巡洋舰“黑太子”号误把4艘德国战列舰当做友舰,遭到敌舰的一阵齐射,最终起火爆炸沉没。英国1艘驱逐舰“喷火”号也因撞到德国战列舰“纳绍”号而沉没。6月1日1时45分,英国海军上校斯特林指挥的驱逐舰“福尔科奈”号射出的2枚鱼雷击中目标,德国旧战列舰“帕默恩”号被鱼雷引爆火药库,炸得稀烂,全舰无一人生还。德舰“埃尔滨”号中了鱼雷后失去操纵,为防止被俘自沉了。直到6月1日凌晨3时,德国舰队终于从英军封锁线上杀开了一条血路,向合恩角水域狂奔,杰利科率领英军穷追不舍。凌晨4时15分,舍尔已率领德舰通过杰得河口雷区中间的秘密水道入口进入威廉港内,安全到达合恩角。而英国舰队则因惧于德国威廉港附近密密麻麻的水雷阵,不敢继续追逐,只能悻悻地返回斯卡帕弗洛海军基地。至此,战斗完全结束。
战争结果及评价
日德兰海战没有绝对的失败者,也没有绝对的胜利者。从具体损失来看,英国舰队共损失3艘战列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战斗吨位达11.5万吨,伤亡6945人;德国舰队共损失了1艘老式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战斗吨位达6.1万吨,伤亡3058人,英德双方损失比近2∶1。德国公海舰队在力量对比明显不利的条件下,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船只,摆脱了潜在的危险,从而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然而从战略意义上来看,英国是胜者,这次海战中德国并没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依旧是一致“存在舰队”,仍然被困于港口内无所作为,英国舰队继续控制着整个洋面。从整个海战发展史来看,日德兰海战是战列舰时代规模最大也是最后的一次舰队决战。在这次海战中,大炮巨舰主义遭到失败。此后,德国和其他海上强国开始研发争夺制海权的新型力量和探索新的战法,如二战中出现的潜艇破袭战和航母海空决战。
日德兰海战为什么会有两种战局?
这场海战是战列舰时代规模最大的也是最后一次的舰队决战,这场战役的结局直接导致了大炮巨舰主义的彻底崩溃,人类迎来了潜艇和航母海空对决的时代。
它就是日德兰海战,代表人来海战史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自此重炮巨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此,一边是英国海军的强大实力,一边是德国海军的崛起但是却被英国海军像狗一样锁在自己军港内。德国海军怎能忍受,终于于1916年5月同英国海军在丹麦日德兰海域进行交火。
德国方面参战总人数45000名左右,阵亡比例6.79%,1艘战列巡洋舰,1艘前无畏舰,4艘轻巡洋舰,5艘鱼雷艇(62,300吨沉没)。
英国方面参战总人数在60000名左右,伤亡比例11.59%。3艘战列巡洋舰,3艘装甲巡洋舰。8艘驱逐舰(约113,300吨沉没)。
那么问题来了,这场旷世大海战究竟那边赢了呢?我们来看一下,战后德国方面宣称自己获得了胜利,因为从战斗结果来看德国方面确实以更小的代价换取了英国方面更大的伤亡,英国方面无论是人员损失还是战舰损失都几乎是德国的一倍。英国方面则宣称自己获得胜利,因为自此战役之后,英国彻底锁死了德国海军,直到战争结束,德国海军几乎都没再发挥过任何作用。
那么同一场战役为什么双方都能理直气壮的说自己赢了呢?其实德国方面获得的是战术性胜利,体现的是具体的战争艺术,而英国方面获得的则是战略上的胜利,体现的是国家军事战略。
日德兰海战详细
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31日—6月1日,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海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也是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动的舰队主力决战。最终,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公海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最终胜利。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