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张旭草书》,下面是详解!
张旭草书的《古诗四首》内容是什么
《古诗四帖》录文为四首诗赋。前两首分别是南北朝庾信的《道士步虚词》之六和之八,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
1、《道士步虚词》之六原文: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霤,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花。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
白话释义:太阳与月亮升起的东方,撑开如灵芝模样的伞盖,象烛光熹微的北方极地,行驶五彩缤纷的车辆。时高时低,忽快忽慢的飞翔,进入倒影中,出没在烟雾彩霞之上。
春天的泉水沿着琉璃瓦屋檐顺流而下,翠绿的鸟飞向金华这个好地方。汉武帝注视着桃核,齐侯讯问棘花。应是赶上正月十五日上元节的时候,一齐来造访蔡家。
2、《道士步虚词》之八原文: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简,大火练真文。上元风雨散,中天哥吹分。虚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
白话释义:宫殿北面的门楼靠着丹河,南面的宫殿为此升起红色的云彩。用龙印泥钤玉制的简札,大火锻炼真理文章。上天的风停雨散,中天声音也已分离。凭虚驾空在千寻之上,或闻到万里天空的芬芳。
3、《王子晋赞》原文: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王子复清旷,区中实哗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繙。
白话释义:善良贤惠、公道正直的气质并非不美丽,难的是要经受一万年的考验。身为太子储君并非不高贵,岂能超越飞升天界。王子恢复了清新宽阔的境界宙,区区人间实在太喧闹。既然看到了浮丘公,他就可以与你一齐翱翔。
4、《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原文: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别可。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白话释义:衡山有一位采药人,半路迷路了,粮食也快吃完了,看到路边有一岩石,准备坐来下休息,一会再赶路,看到岩石上有一个老翁,和四五个少年正在谈论。莫非是山里的隐居的仙人么?他们谈论的书都不是尘世所教授的世俗之语,想必他们几人必是贤达,明哲之人吧。
扩展资料:
《唐张旭书古诗四帖》,狂草,墨迹本,高二十九点五厘米,宽一百九十五点二厘米,五色笺,共四十行,凡一百八十八字。此卷草书通篇书法气势奔放,运笔无往不收,如锥划沙,无纤巧浮滑之笔。
古意蓬勃、篆意迭出、字势纵横、激荡挥洒,有着长江、黄河的浩荡之势,有着壶口瀑布般的奔涌,有着气吞万里如虎的威慑,有着囊括万殊的包容。此墨迹已成为张旭所传世的孤本,该帖曾经宋宣和内府、明华夏、项元汴、清宋荦、清内府等收藏,原件藏辽宁省博物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旭古诗四帖
张旭、怀素的草书特点
如疾风骤雨,落纸如云烟,如惊蛇入电,倏忽万里。
他们的草书共同特点是:行笔急速,线条动荡,意态狂乱,但笔法又处处法度,笔力雄健,无轻飘之感,是谓大草、狂草。
不同之处:张旭草书笔画粗壮,有一种原始的粗犷之力美。
怀愫草书线条细致,有文人的书卷飘然之感!
张旭草书书法的价格一般多少钱
给你个参考,现在明人书法知名一点的15年以前拍卖就是大几千万,宋人的名人名帖更是有不少过亿的纪录(曾巩《局事帖》两亿多,黄庭坚《砥柱铭》四亿多),唐摹本羲之《平安帖》也是三个多亿,张旭作为书坛草书泰斗,还是唐人,这价格……不过,这种人的作品,通常都流传有序且多在官方或超大私人藏家手中,基本不可能流出来拍卖(私人藏家留着绝对保值的东西,脑子有包才出)。
张旭草书 翻译
翻译是什麽???...
翻译是什麽???
张旭草书,指古代著名书法家张旭所写的草书作品。
一、文言文原文
张旭草书得笔法,后传崔邈、颜真卿。旭言:"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神。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韫水墨中而书之,天下呼为"张颠"。醒后自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后辈言笔札者,欧、虞、褚、薛,或有异论,至张长史,无音言矣。
二、译文
张旭深得草书笔法,后来传授给了崔邈、颜真卿。张旭说:“开始时,我看见公主与挑夫争著过路而悟得草书笔法的意境。后来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的神韵。”
张旭每次饮酒醉时就草书,挥笔大叫。将头浸入墨汁中用头书写,世上人称他为“张颠”酒醒后看见自己用头写的字,认为它神异而不可重新得到。后人评论书法名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人,或许有不同的意见,至于论到张旭,都没有异议。
三、出处
《太平广记》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太平广记》是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为宋代人撰写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及道经﹑释藏等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
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4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二、作品赏析
《太平广记》对后来的文学艺术的影响十分深远。宋代以后,话本、曲艺、戏剧的编者,都从《太平广记》里选取素材,把许多著名故事加以改编。
三、主要编者简介
1、李昉(925-996)字明远, 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五公村人,宋代著名学者。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雍熙元年(984年)加中书侍郎。
2、吕文仲,字子臧,新安人(今安徽省黄山市),南唐进士出身;
3、赵邻几,字亚之,须城人(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后周进士出身;
4、董淳,流坑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其中董淳是这个以出进士闻名的古村中第一个进士),北宋进士出身;
5、王克贞,字守节,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市),南唐进士出身;
6、张泊,又名张偕仁,字师黯,全椒人(今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南唐进士出身;
7、汤悦,原名殷崇义,青阳人(今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南唐进士出身;
8、李穆,字孟雍,阳武人(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后周进士出身;
8、扈蒙,字日用,安次人(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后晋进士出身;
10、宋白,字太素,大名人(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北宋进士出身;
11、徐铉,字鼎臣,广陵人(今江苏省扬州市),随南唐后主李煜降宋,著有志怪笔记小说《稽神录》六卷;
12、吴淑,字正仪,丹阳人(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南唐进士出身,徐铉之婿;
13、陈鄂,后蜀降臣,奉宋太祖赵匡胤的诏书,撰《开宝通礼》二百卷,重刊《尚书释文》,奉宋太宗赵匡义的命令,协助李昉编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旭草书
张旭草书的人物简介
唐开元、天宝(公元714—756年)间吴(今江苏苏州)人。张旭,唐朝开元、天宝(公元714—756年)间吴(今江苏苏州)人,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难怪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他被后人尊称为“草圣”。 怀素(725-785)唐时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文暇,颇喜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在草书艺术史上,怀素其人和他的《自叙帖》,从唐代中叶开始,一直为书法爱好者谈论了一千两百多年。怀素,十岁出家为僧,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少时在经禅之暇,就爱好书法,贫穷无纸墨,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由于住处触目都是蕉林,因此风趣地把住所称为“绿天庵”。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勤学精研,盘、板都写穿了,写坏了的笔头也很多,埋在一起,名为“笔冢”。
请用文学语言描述张旭草书的特点。
http://zjdaily.zjol.com.cn/epaper/mszb/images/2007-03/10/mszb2007031000032v01b003.jpg...
http://zjdaily.zjol.com.cn/epaper/mszb/images/2007-03/10/mszb2007031000032v01b003.jpg
张旭的草书以雄浑奔放的气概、纵横捭阖的笔姿和恣肆浪漫的势态而为世人看重。唐吕总《续书评》云:'张旭草书,立性颠逸,超绝古今。'宋苏轼《东坡题跋》载:'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为神逸。'宋米芾《海岳书评》石:'张旭如神纠腾霄,夏云出岫,逸势奇状,莫可穷测。'明项穆《书法雅言》:'其真书绝有绳墨,草宇奇幻百出不逾规矩,乃伯英之亚,怀素岂能及哉。'清刘熙载《艺概》云:'韩昌黎谓张旭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此语似奇而常。夫鬼神之道,亦不外屈信阖辟而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古诗四帖》集中体现了张旭草书的风格特点。通篇布局大开大合,大收大放,在强烈的跌宕起伏中,突现了雄肆宏伟的势态。此帖行文酣畅淋漓,似'赤骥白?,一驾千里'颇有咄咄逼人之势。其字形变幻无常,缥渺无定,时而若狂风大作,万马奔腾;时而似低昂迥翔,翻转奔逐,充满着'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的变化,这是艺术家豁达潇洒、真诚率意的品格特征的直接映现。
在用笔上,此帖圆转自如,含蓄而奔放,随着感情的渲泄,笔致似有节奏地忽重忽轻,线条或凝炼浑厚,或飘洒纵逸,浓墨处混融而富有'屋漏痕'般的质感,枯笔处涩凝而极具'锥划沙'般的张力,点画与线条的合谐组合,构成了一幅自然生动、雄伟壮阔的画卷。可以这幺说《古诗四帖》不啻是狂草书法艺术中的一件撼人心魂的经典作品,而且也是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中的一曲荡气迥肠的交响乐。
参考资料:http://www.dearbook.com.cn/book/132912
李白诗歌、张旭草书、斐文舞剑、被世称为什么?
a...
a
首先要更正一下,不是斐文舞剑,而是裴旻 péi mín舞剑。
唐文宗 曾下诏,以李白诗歌、 裴旻 剑舞、张旭 草书 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 张若虚 、 包融 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李白善写诗歌,世称(诗仙);
张旭善草书,世称(草圣) ;
裴旻善剑舞,世称(剑圣)。
世人称他们三人分别为“诗仙”“草圣”“剑圣”。
如何评价张旭草书?
清刘熙载(书艺·书概》曰:“过庭《书谱》称右军书‘不激不厉’,杜少陵称张长史草书‘豪荡感激’,实则如止水,流水,非有二水也。”“学草书者探本于分隶二篆,自以为不可尚矣。张长史得之古钟鼎铭科斗篆,却不以角奇见之。此其视彼也,不犹海若之于河伯耶?”“韩昌黎谓张旭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此语似奇而常,夫鬼神之道,亦不外屈信阖辟而已。”按语张旭,字伯高,因其行为因其行为颠狂,所以世人叫他“张颠”。苏州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张旭草书肥劲精绝,略有点画而意态自足,纵横玫宕。张旭的草书,开天辟地打散了中国汉字的基本构成,史无前例地把中国文化特有的心理积淀和感情渲泄梁道通过文字的线条形状及其组合方式,以崭新的书法艺术形式奉献给人类世界。他师法自然、大胆创新的精神和狂放不羁、独往独来的创作方法,为书法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开辟了广阔无垠的空间,为后世的书法家的学习和创作,树立了成功的典范。张旭草书作品主要有《春草帖》、《秋深帖》、《酒德硕》、《宛陵帖》、《千字文》、《肚痛帖》等。书法楷书字帖
狂草书法大师:张旭的“肚痛帖”内容是什么?
如题,“肚痛帖”有诸看不懂的地方……哪位知道它的翻译?多谢!...
如题,“肚痛帖”有诸看不懂的地方……哪位知道它的翻译?
多谢!
《肚痛帖》内容: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肚痛帖》为宋嘉佑三年(1058)摹刻上石,传唐张旭书,一说为宋僧彦修书,但历来多沿承张旭说。内容为琐事书牍。
《肚痛帖》:单刻帖。无款。草书,6行30字。此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趣济,内撅外拓,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
扩展资料:
《肚痛帖》是张旭的代表作,是狂放大胆书风的代表。字如飞瀑奔泻,时而浓墨粗笔,沉稳遒迈,时而细笔如丝,连绵直下,气势连贯,浑若天成。在粗与细、轻与重、虚与实、断与连、疏与密、开与合、狂与正之间回环往复,将诸多矛盾不可思议地合而为一,表现出如此的合谐一致,展现出一幅气韵生动、生机勃勃、波澜壮阔的艺术画卷,天马行空的胸襟与气质,无处不体现作者创作时的艺术冲动和无拘无束。
评价
明王世贞跋:“张长史册痛帖》及千文数行,出鬼入神,惝怳不可测。”
清张廷济《清仪阁题跋》云:“颠、素俱善草书,颠以《肚痛帖》为最,素以《圣母帖》为最。”
参考资料:肚痛帖 百度百科
古人张旭的草书跟怀素的狂草那一个成就更高一点?
清朝冯班《钝印书要》谈学草书法云:小草学献之、大草学羲之,狂草学张旭不如学怀素。怀素的草字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
比较两位大家的书法高低,这实在是难事,个人欣赏角度不一,难以评说。
张旭草书
张旭草书,指古代著名书法家张旭所写的草书作品。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张旭草书如龙蚪腾霄,雄强而不失于清雅。” 张旭草书,得笔法,后传崔邈、颜真卿。旭言:"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神。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韫水墨中而书之,天下呼为"张颠"。醒后自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