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人工智能(AI)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让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象人一样思考。
在1955的时候,香农与人一起开发了The Logic TheoriST程序,它是一种采用树形结构的程序,在程序运行时,它在树中搜索,寻找与可能答案最接近的树的分枝进行探索,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这个程序在人工智能的历史上可以说是有重要地位的,它在学术上和社会上带来的巨大的影响,以至于我们所采用的思想方法有许多还是来自于这个50年代的程序。
1956年,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另一位著名科学家的麦卡希召集了一次会议来讨论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从那时起,人工智能的名字才正式确立,这次会议在人工智能历史上不是巨大的成功。
但是这次会议给人工智能奠基人相互交流的机会,并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起了铺垫的作用。在此以后,人工智能的重点开始变为建立实用的能够自行解决问题的系统,并要求系统有自学习能力。
在1957年,香农和另一些人又开发了一个程序称为General Problem Solver(GPS),它对Wiener的反馈理论有一个扩展,并能够解决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
别的科学家在努力开发系统时,右图这位科学家作出了一项重大的贡献,他创建了表处理语言LISP,直到许多人工智能程序还在使用这种语言,它几乎成了人工智能的代名词,到了今天,LISP仍然在发展。
扩展资料:
一、信息技术简介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
二、社会功能
信息技术在全球的广泛使用,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结构与经济效率,而且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信息技术已引起传统教育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以及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使学习者可以克服时空障碍,更加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速度。
特别是借助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将开辟出通达全球的知识传播通道,实现不同地区的学习者、传授者之间的互相对话和交流,不仅可望大大提高教育的效率,而且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宽松的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远程教育的发展将在传统的教育领域引发一场革命,并促使人类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
互联网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可缺少的工具。互联网拥有的600多个大型图书馆、400多个文献库和100万个信息源,成为科研人员可以随时进入并从中获取最新科技动态的信息宝库,大大节约查阅文献的时间和费用。
信息网络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渗入到社会各个角落,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摘自SOSO问问。
中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史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语言的产生,信息在人脑中存储和加工,利用声波进行传递,是猿到人的标志。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的发明,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使信息可以大量生产,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1946~1958年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扩展资料:
信息技术发展前景
1、信息技术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和桥梁,是促进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新亮点。信息技术将使人类能够进一步把潜藏在物质运动中的巨大信息资源挖掘出来,把世界变成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
2、国际互联网的普及提供了加强各国经济联系的新纽带,信息的快速搜集、加工、储存和传递,使各国政府、公司企业和个人能便捷地获取信息。信息的这种透明性(公开性)和流动性,有利于各国政府和人民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有利于政府和企业的科学决策,从而必然有利于各国间的经济合作。
3、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将在21世纪大大促进全球实务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知识将成为对世纪生产要素中的一个独立成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英文) 简称IT
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可以说,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
1.感测与识别技术 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这类技术的总称是“传感技术”。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更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信息识别包括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形识别等。通常是采用一种叫做“模式识别”的方法。
2.信息传递技术 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各种通信技术都属于这个范畴。广播技术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技术。由于存储、记录可以看成是从“现在”向“未来”或从“过去”向“现在”传递信息的一种活动,因而也可将它看作是信息传递技术的一种。
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 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信息的处理与再生都有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
4.信息施用技术 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它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由上可见,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摘自《江苏科技咨询网》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凡涉及到这些过程和技术的工作部门都可称作信息部门。
信息技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功能。信息技术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激光的;可能是电子的,也可能是生物的。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
传感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通信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计算机技术则是延长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缩微技术是延长人的记忆器官存贮信息的功能。当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大致的,没有截然的界限。如传感系统里也有信息的处理和收集,而计算机系统里既有信息传递,也有信息收集的问题。
目前,传感技术已经发展了一大批敏感元件,除了普通的照相机能够收集可见光波的信息、微音器能够收集声波信息之外,现在已经有了红外、紫外等光波波段的敏感元件,帮助人们提取那些人眼所见不到重要信息。还有超声和次声传感器,可以帮助人们获得那些人耳听不到的信息。不仅如此,人们还制造了各种嗅敏、味敏、光敏、热敏、磁敏、湿敏以及一些综合敏感元件。这样,还可以把那些人类感觉器官收集不到的各种有用信息提取出来,从而延长和扩展人类收集信息的功能。
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是惊人的。从传统的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到如今的移动电话,传真,卫星通信,这些新的、人人可用的现代通信方式使数据和信息的传递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使过去必须由专业的电信部门来完成的工作,可由行政、业务部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直接方便地来完成。通信技术成为办公自动化的支撑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一起构成了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计算机技术同样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从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到微型机,笔记本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等。从PC 机,286,386到486,586等,计算机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例如,电子出版社系统的应用改变了的传统印刷、出版业;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的应用使作家改变了原来的写作方式,称作“换笔”革命;光盘的实用使人类的信息存储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延伸,出现了电子图书这样的新一代电子出版物;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音乐创作、动画制作等成为普通人可以涉足的领域。
国外的缩微技术发展很快,美国是缩微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例如闻名世界的美国UMI 公司是一个收集、贮藏,以及提供文献检索的出版公司,其服务范围包括近一百五十万册历代书籍、期刊、博士论文、档案以及原件。它的产品不但包括印刷品、缩微平片,而且提供机读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公司利用所谓缩微技术,抢救了大英博物馆的许多珍贵文献。迄今为止,该公司存有自15世纪至今的10万种世界各地的绝版书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
1、语言的使用
2、文字的出现和使用
3、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
4、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简介: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特征:
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摘自SOSO问问。
说说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哪5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语言的使用
第二个阶段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第三个阶段是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个阶段是电视、电报和电话的发明和使用
第五个阶段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明和使用
信息技术的五次发展历程分别发生在什么年代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
拓展资料:
《财富》全球论坛年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这些影响世界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有形投资,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未来世界的描绘,从智力的较量所折射出的各自成功历史的光环,展现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初现端倪的十大趋势。
趋势一
快吃慢。正处于局部大爆发阶段,占领局部市场(特别是美欧市场)的领先地位将有利于成为全球市场标准化制定者,成败的关键正从传统意义上的"大吃小"模式转化为"快吃慢"。
趋势二
地变天。由于信息技术本身的跨国界,传统意义上的地缘经济、地缘文化、地缘军事、地缘政治正在让位于现代意义上的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网络军事、网络政治等。
趋势三
西融东。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将使世界的财富在三维空间再一次进行划分,作为技术革命发源地的西半球经济圈对乍暖还寒的东半球经济圈渗透愈演愈烈,与此同时东半球国家借助信息革命升级换代自身产业结构,以摆脱下个世纪被沦为新一轮全球网络圈地战的"殖民地",对西方先进技术也在无奈中积极引进着。
趋势四
聪变傻。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已从单一信息技术产业扩张为跨产业的革命,越来越多的聪明人,不断推出"傻瓜版"的信息技术产品,以面向成百上千倍于技术用户的普通百姓。
趋势五
窄拓宽。以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电子商务革命,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走向终端用户的传输通路提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无论是在电信基础层,还是接入服务层,还是商务应用层,带宽越拓越宽,已成为竞争与制胜的重要因素。
趋势六
分让直。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可以将厂商与最终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起来。传统意义上的分销代理制正在受到直销交互制的冲击。
趋势七
老让少。由于创新是信息技术革命的灵魂,那些成于过去也终将归于过去的老资格企业、老朽思想的企业家将让位于致力革新,充满生气的新企业和少年英雄(美国1999年40位最富有的年轻人中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来自信息技术)。
趋势八
收即开。当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潮流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传播时,既要妥善处理好技术领先国与技术接受国之间平等与不平等关系,又要处理好东西政治体制的不同,南北贫富差距加大的现实关系,稳健的信息技术政策对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要,先制定规则,再进行开放可能是明智之举。
趋势九
高喝低。由于这场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东西方政治与军事冲突出现有利于西方的不均衡,南北方经济与利益摩擦差距拉大,全球产业将再次划分结构,高技术含量的剥削低技术含量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掀起。
趋势十
技变贸。信息技术革命从军事到科研,从教育到商贸,2003年全球电子商务仅企业之间的贸易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以信息技术革命为诱因,以全球电子贸易为形式,以争夺全球财富的制高点为实质的新世纪"制网权"战争已经开始。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每个阶段主要特点是?每个发展阶段产生了哪些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快速渗透,IT系统已广泛部署应用在各行各业,用户对IT系统的使用不断增加,依赖性越来越高,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和国家机构的IT系统建设已经形成体系规模。IT系统由前台信息终端和后台数据中心构成,前台信息终端提供了简便、易用的人机界面,比如银行自动存取款机、商场刷卡机、办公计算机、家用电脑、个人手机等。
而后台数据中心负责对前台信息终端提交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前台信息终端显示出来。由此可见,数据中心是IT系统的核心,只有数据中心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各种各样的信息终端才能正常工作,为人类的生活提供各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