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颜真卿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26 02:47:44 作者:连笔君

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颜真卿》,下面是详解!

赵孟頫:书法成功的三个方法,一个都不能少

颜真卿(709年-785年),字清臣,雍州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祖籍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政治家、书法家。其楷书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并称“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为琅琊颜氏后裔,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的五代孙。父颜惟贞,任太子文学。真卿少年丧父,由母亲殷氏(殷践猷之长妹)抚养长大。“少好儒学,恭孝自立。贫乏纸笔,以黄土扫墙,习学书字,攻楷书绝妙,词翰超伦”。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进士,充当河西陇左军城覆屯交兵使,天宝二年(743年)前去洛阳访张旭。历任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转侍御史、武部员外郎。

扩展资料:

颜真卿出生在家学传统的家庭,先辈中有不少古文字学家、书法家。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颜真卿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学张旭,50岁以后才形成刚劲、雄浑的显著风格。其书品与人品颇为贴合。

宋人推崇颜真卿的人品,好学颜体。在苏轼、黄庭坚看来,颜真卿继承了王羲之的变法精神,是唐朝书法的改革家。

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有力,人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著作有《自书告身》及《祭侄文稿》等。后人编有《颜鲁公文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颜真卿

颜真卿个人介绍

特点:

1、入笔坚实,行文刚劲,但也不缺雄浑与妖娆;

2、精准把握字体书写,体现磅礴字体;

3、书法主题凸显哲理,寓情于书法当中。

颜真卿最擅长行书和楷书,并自创了颜体,以书法精妙著称。与颜真卿齐名的是柳公权,柳公权以楷书著称,用笔匀衡瘦硬,骨力遒劲,而颜真卿用笔肥愚,行笔略钝。

但是其书法虽然肥厚,但是却不失丰润饱满之感,整体端庄尊重。颜真卿的楷书圆满却又有筋骨,雄健的笔力,沉稳的势气,整体气势大气磅礴,其书法更是树立了一代新风。

细观颜真卿书法,他的楷书一改唐代之风,颜真卿练字之初,家庭困苦,没有纸笔练字就用笔蘸着黄泥水在墙上练字,开始练书法之期,学习褚遂良,后来又学习张旭,最后将初唐四家的各家经典进行汲取,然后将篆隶和北魏笔意兼收,最终创出了自己的颜体。雄健,宽博为主。

颜真卿擅长行书和楷书,他的行书遒劲郁勃,从他的行书作品中可以看到盛唐的场景,颜真卿将自己高尚的人格融入行书中,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创作时笔匀却不锋芒毕露,外柔内刚,圆而有力。

扩展资料

颜真卿书法作品:

1、《祭侄文稿》

这是颜真卿行草书的代表作。当时正值颜真卿半百。书法界有说字如其人。颜真卿出生忠烈之家,为人大气凛然,这种精神同样寄托于书法作品中。

从建稿起,经过后期修文改善,正反映出颜真卿行文构思特点,详尽交代文路始末,将情怀完全抒于行文,文笔神采飞扬,走笔雄浑,凸显特色,舒畅写实,将所有的运笔和收线都做到恰到好处。

全篇运用圆润强健的笔法,秉承篆书的流转神采,从开头到结尾,撰文中虽然实在毛笔的墨汁干枯时再醮墨,导致墨色因停顿有新墨开始,墨汁有浓有淡,变化万千,但是整篇文章一笔完工,行文流畅。此帖被后世书法界赞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2、《麻姑仙坛记》

颜真卿曾游览于南城县麻姑山一座古坛时,在土壤里中发现螺蚌壳化石。他便有感而发,为此著作《抚州南城麻姑山仙坛记》。这并不单是为了记叙这件事情,而是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这个碑文行文庄重严厉、雄浑娟秀,深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成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又一力作。

这部作品是颜真卿楷书风格已经有所造诣的时候的作品,后期欧阳修评价这部作品时说道,这幅碑文俊秀雄浑,运笔精悍,笔画强劲有力,后世常常赞叹此碑为“天下第一楷书”。

3、《东方朔画像赞》

《东方朔画像赞》是颜真卿楷书的力作,碑文记载汉朝名士东方先生画像,当时颜真卿正值46岁。苏轼曾高度评价这幅碑文,指出在颜真卿所有的作品当中,只有这部作品现实了清俊与雄浑的风格。

字里行间不乏清晰与深渊,与其他版本截然不同,但都不如颜真卿这部作品深刻、隽永。明朝更有人赞誉这部作品的书法峻峭力拔、奋笔求张,认为这确实是颜真卿的又一力作。

4、《颜勤礼碑》

本部作品的全称为《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这幅碑帖是颜真卿在71岁的时候为他的曾祖父颜勤礼所作的神道碑,主要用于古人墓前开阔道路所用,修建石柱来作为标志,将这个标志称为神道,就是所说的墓碑。

碑文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颜氏祖辈们所做的生前功德,并记载颜家后世子孙的丰功伟绩,现在这副碑文已经被定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5、《多宝塔碑》

全称是《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这幅碑文就是颜真卿早期的得意之作,书写严谨真实,承接虞、褚的风格,同时借鉴唐人当时的书法风格而作,这显示出颜真卿在虚心求教的同时。

有特别注重汲取民间艺术的优势特征,将整篇碑文构造严密结构,字里行间雄浑娟秀,收笔饱满,字正方园,入笔苍劲有力又活灵活现,这是他继承传统书法风格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颜真卿书法

颜真卿的行书特点是什么

我有道历史题不会,题目如上述。懂历史的来解释下,不懂的别来,不给分...

我有道历史题不会,题目如上述。懂历史的来解释下,不懂的别来,不给分

颜真卿是颜杲卿的从弟。(从弟就是同祖父不同父亲)

颜真卿和颜杲卿的祖父是颜昭甫,颜昭甫生有两子:颜元孙、颜惟贞,颜元孙就是颜杲卿的父亲,颜惟贞就是颜真卿的父亲。

1、颜杲卿

颜杲卿(692年-756年),字昕。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中期名臣,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濠州刺史颜元孙之子。

颜杲卿初任范阳户曹参军,曾是安禄山的部下。安史之乱时,与其子颜季明守常山,从弟颜真卿守平原,设计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河北有十七郡响应,受唐玄宗嘉许。

天宝十五载(756年),叛军围攻常山,擒杀颜季明。不久城破,颜杲卿被押到洛阳。他瞋目怒骂安禄山,最终遇害,年六十五。

乾元元年(758年),颜杲卿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节。建中三年(782年),加赠司徒。《唐文拾遗》录其文一篇。

2、颜真卿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

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扩展资料:

颜杲卿和颜真卿的关系纽带:

颜昭甫,初名显甫,避唐中宗名讳,改昭甫,字周卿。唐琅琊临沂人。颜勤礼长子,颜师古之侄,颜真卿和颜杲卿祖父。

幼而颖悟,尤明训诂。工书,擅长篆、隶、草书,对金文、古鼎之籀文有较深的造诣,有硕儒之称。为伯父颜师古所器重,每有著述,必让其参定。

当时外邦献得古鼎,上有铭篆二十余字,朝臣皆未能辩识,独颜昭甫能全部读出。历官汝南太守,曹王、晋王侍读。他的书法与内弟殷仲容齐名,而劲利过之。

唐至德三年(公元758年),颜昭甫被追赠为华州剌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从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颜真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颜杲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颜昭甫

颜杲卿和颜真卿是啥关系

富贵不能淫...

富贵不能淫

因为颜真卿威武不屈,凛然赴死。

建中四年(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拥兵叛乱,攻陷汝州。

颜真卿由于得罪了权臣卢杞,而被派去执行一项非常危险的任务——劝李希烈投降,希望通过劝说,让他回头是岸。唐德宗李适同意。朝臣为此大惊失色,宰相李勉秘密上奏,“以为失一国老,贻朝廷羞”,坚决要求留下他。河南尹郑叔则也劝他不要去,颜真卿回答说:“圣旨能逃避吗?”

到了叛军营,任凭李希烈手下的无端谩骂与恐吓,颜真卿仍然正气凛然,毫无惧色。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软硬兼施,颜真卿始终不为所动,并且大声呵斥敌人不知廉耻,向敌人表明自己的决心:“即使牺牲生命也决不变节!”。

李希烈最终将颜真卿逮捕,用甲士看守着。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传言说要活埋他,颜真卿约见李希烈说:“死生有命,何必搞那些鬼把戏!”

后来,唐军日益强大,淮西形势转变。李希烈派部将辛景臻、安华到颜真卿住所,在寺中堆起干柴说:“再不投降,就烧死你!”颜真卿起身跳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

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与朱泚叛乱被杀,李希烈因而发怒,派宦官前往蔡州杀害颜真卿,说:“有诏书!”颜真卿拜了两拜。宦官说:“应该赐你死。”颜真卿说:“老臣没有完成使命,有罪该死,但使者是哪一天从长安来的?”宦官说:“从大梁来。”颜真卿骂道:“原来是叛贼,何敢称诏!”

于是被缢杀,享年七十六岁(一作七十七岁),时为兴元元年八月初三(784年8月23日)。

扩展资料:

颜真卿不屈权贵

酷吏吉温因为私怨,曾陷害御史中丞宋浑,使其被降至贺州任职。颜真卿说:“怎能因一时气愤就想害宋璟(唐玄宗初年名相)的后代呢?”

安史之乱时,任御史大夫的颜真卿仍遵守礼法,弹劾武部侍郎崔漪、谏议大夫李何忌及广平王府都虞候管崇嗣等人,使百官因此奉法守礼。

晚年时,他因刚正直言而相继得罪于宰相元载、杨炎、卢杞等人,最终因此遇害。

为什么说颜真卿威武不能屈

简洁明白可以带注释...

简洁明白可以带注释

一、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二、原文

劝学诗

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三、作者出处

颜真卿 (唐)

颜真卿出生于琅玡临沂,字清臣,号应方,小名羡门子,唐代有名的书法家,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合称为“楷书四大家”,与柳公权并称为“颜筋柳骨”。

扩展资料

一、赏析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

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二、颜真卿的故事

颜真卿任抚州刺史时,县里有个叫杨志坚的人,酷爱学习,但家里贫困,不为乡人所了解。他的妻子因为钱财的供给太少,向他要休书离婚。杨志坚写了一首诗送给她说:“当年立志早从师,今日翻成鬓有丝。

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迟。金钗任意撩新发,鸾镜从他别画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他的妻子拿著诗,到州里去办理官府的公文,以便改嫁。

颜真卿在评判的公文上说:“杨志坚很早就钻研儒家学说,很有作诗的名声,心里虽然羡慕高高地考中科举,自身却没有享受到一点俸禄。

他的愚昧的妻子看他始终没有考中功名,竟然不想再和他一起生活下去,不愿意象冀缺的妻子,帮助丈夫成就事业;只想学朱买臣的女人,讨厌并抛弃自己的丈夫。给家乡带来耻辱,败坏了道德教化,如果不给以惩罚警诫,怎么能制止这类轻浮的行为呢?

妇人应当打二十板子,任凭她去改嫁。杨志坚秀才,资助他粮食布匹让他随着军队暂时担任个职务。”四面八方的人们听说了这件事,没有不心悦诚服的。从此江表一带的女子,没有敢抛弃她的丈夫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劝学

颜真卿《劝学》的意思

颜真卿的书法代表作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争座位稿》、《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等。

1、《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此碑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内容主要记载了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塔之原委及修建经过。整体秀美刚劲,清爽宜人,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

用笔丰厚遒美,腴润沉稳;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锋,转折多顿笔。结体严谨道密,紧凑规整,平稳匀称,又碑版精良,存字较多,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2、《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

该碑立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后遭雷电毁佚,有原拓影印本行世。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

其结体因线条厚重,为了在字的中宫留出余白,以避免壅塞,不得不竭力向四周扩张,外拓的写法被推向极致。

碑旧在江西临川,明季毁于火。楷书,据传世剪裱本计共901字。

3、《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唐颜真卿四十五岁时所书,字体浑厚苍健,气势开张博大。

颜真卿书此碑时正值盛年(45岁),笔法刚健雄浑,遒劲严正,为颜碑中的珍品。此碑已初具后来颜书的规模,在研究颜书的发展上有重要意义。原石多经剜刻,面目全非。传世有宋拓佳本。千百年来,世人争相拓摹,推崇备至。

4、《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楷书,碑文一通。残石175×90×22厘米。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左侧5行,行37字。

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颜勤礼碑》在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气概,《麻姑仙坛记》则在宽博中见空灵洞达之韵度,堪称颜楷的双峰并峙。

5、《颜氏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 ,作者是颜真卿,是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刊立。刻于建中元年(780年)。

建中元年(780年)六月撰文,十月又撰书《碑后记》 ,时年72岁。当时正是颜真卿踌躇满志之时,书法风棱秀出、精彩纷呈,为颜真卿晚年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与李阳冰篆额,世称“双璧”。此碑首行下刻有宋太平兴 国七年(982年)八月二十九日重立时李准跋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颜真卿

颜真卿的书法代表作是什么?

颜真卿 (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
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颜真卿的历史地位 ,“文冠千秋不如书,书绝万世怎比德”。 其文:一生巨著《韵海镜源》500余卷,可谓大观,称冠千古。 其书:独树雄浑正大风格,其《麻姑仙坛记》史评为“天下第一楷书”;《祭侄文稿》史评为“天下第二行书”;《争座位稿》与《兰亭序》并称“双璧”;完立唐楷大法。他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峰 。 其德:逆势抗贼、让功抵子、尚书乞米、拒禄反叛,其惊世之德成千古绝唱,他是中国一千多年来廉政爱民、正直无私、忠心报国的典范。 因此,由颜真卿命名中国书法最高奖恰如其分!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1]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2] 、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起义军对抗叛军。唐肃宗即位后,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至凤翔,授宪部尚书,后迁御史大夫。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善诗文,著作甚富,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

颜真卿在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颜真卿书法特点: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采飞动。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他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

扩展资料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拜在张旭门下学习。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

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羲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颜真卿

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越详细越好,但要求白话文,通俗易懂不光是书法方面的...

越详细越好,但要求白话文,通俗易懂
不光是书法方面的

颜真卿的生平事迹如下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颜真卿生于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颜氏家族本籍琅玡临沂,但自颜真卿的五世祖颜之推起,颜氏家族已徙居京兆长安。

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

颜真卿的一生一半的时间在朝廷中度过,一半在书房度过,他的书法对后世书法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他的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颜真卿

颜真卿的生平事迹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代表作是《颜勤礼碑》、《多宝塔碑》、《劝学诗》等。

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唐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后迁御史大夫。

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扩展资料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

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比较端庄遒劲还有《颜勤礼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他的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

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颜真卿

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概述内图片来源:南熏殿旧藏《唐代名臣像册》

上一篇:routines,routines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