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楷体字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23 07:44:26 作者:连笔君

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楷体字》,下面是详解!

楷书的特点

急求!!拜托啦!...

急求!!拜托啦!

(一)点画齐备:

楷书的点画有点、横、竖、撇、捺、提(挑)、折、钩八种。楷书笔画工整、规矩有法度。楷书笔划有规律的发展,形成了"永字八法"。它既是字法,也是笔法。一切楷书的笔划,都概括于八法之中。每一点划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他笔划互相呼应的。

(二)结字方整:

1.一般认为,中国文字是“方块字”。在篆、隶、楷、行、草诸体中,应该说楷书是最具方块字形的。楷书中,虽然严格意义上的方形字极少,但都以方块为其基本字型。楷书要求在结字的“平正、匀称、飞动、参差”中字形方整。

2.依字取势,因字立形,比例协调。从结构上分析汉字,大致有单独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及综合结构。在具体的字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使之协调。一般来说,左右结构的字偏宽,上下结构的字偏长,包围结构的字偏方,单独结构的字偏紧且略小,综合结构的字略大。

3.横斜竖弯,整字平正。一般人读起楷书,总认为是“横平竖直”,而我们真正写起楷书来,却是横不平、竖亦不直,横画多是向右上倾斜,竖也是略含曲势的。也正因如此,才说楷书的结字“平正”是指整个字的平正,而非指具体笔画的平正。整个字的平正就要求重心稳定,各部分均衡协调、左右相应。

4.“计白当黑”、静中寓动。楷书的结字基本上是匀称的、协调的。结字时,“计白当黑”非常重要。点画对空间的分割要匀称,不可粗细、长短、疏密过于悬殊,但同时又要追求匀称中的生动之美。优秀的楷书字迹是结构平中见奇、静中寓动,是平正而不呆板。

(三)章法和谐:

章法也称布局。结众画为一字,曰结体;结众字为一体,则为布局。可见,楷书结字以方形为主,字的大小差别不大,故而方正规整。具体到某个书家的章法安排上又是各有千秋,各具匠心:或将字距、行距拉大,显得空灵疏朗;或将格内字写得饱满、充实,字距、行距缩紧,显得丰茂雄强。

扩展资料

楷体书法最为著名的四大家:

一、唐欧阳询(欧体):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二、唐颜真卿(颜体):

颜体是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的一种字体,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 ”的说法。“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颜真卿(709~785)唐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唐代书法革新家,为盛唐书法树立一面旗帜。颜真卿自幼学书,又得到张旭亲授,并师法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融会贯通,加以发展,形成独特风格。

三、唐柳公权(柳体):

柳体是指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 778-865 )地书法作品字的总称。 柳体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四、元赵孟頫(赵体):

柳体字形趋扁方,赵体笔画圆秀,间架则方正。赵体撇画,捺画,以及横比较舒展,字势横展。借用行书,有的字介于行楷之间,显得流美动人。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 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 ",晚年师法李北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楷书

楷体字是什么样的?

楷体字的样式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楷体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在楷体字又分为大楷和小楷

1、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他原是一位杰出的隶书大师,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2、大楷。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较此更大的真书大字被称为“榜书”、“擘窠书”。根据历代书法家积累的经验,学习书法应先写大楷,作基本练习。掌握好大楷的点画、结构、布白,做到点画准确精到,结构疏密得当,则退而写小楷可做到结体宽绰开张,点画规矩清楚;进而学榜书则能结密无间而气魄宏阔,不致涣散无神。

扩展资料:

在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钟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楷书章法并不复杂,其主要形式有中堂、对联、条幅、横披、扇面等。楷书的章法布置,字距与行距大多基本相等,但也有行距大于字距的;一律自右至左竖写,横披的少字数者也仍然是由右至左书写;现代的中文横写是自左至右,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但竖写是仍然以从右至左为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

正楷体是什么字体

正楷体是什么字体...

正楷体是什么字体

正楷体就是楷体。也叫正楷、楷书、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如今一般所说的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它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承汉隶之余韵,启唐楷之先声。”魏碑经常带有隶书的写法在其中,因此它的楷书性质还不成熟,但正因为这种不成熟性,也就造成了百花齐放的场面,意态奇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康有为评价有“魏碑十美”。
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自己怎样才能把字练好呢?(楷体字)

自己小时候没好好写字的。。。现在写的字很差的!我不想让别人失望的,我答应过她要把字练好的。。。就时平时用的笔写的(圆珠笔那样的等)大家谁知道给我说说!说具体点,谢谢了!...

自己小时候没好好写字的。。。现在写的字很差的!
我不想让别人失望的,我答应过她要把字练好的。。。

就时平时用的笔写的(圆珠笔那样的等)
大家谁知道给我说说!
说具体点,谢谢了!

准备一本字帖,从零开始,一步一步描,久而久之就能由形似变成神似的。

1. 临摹结合,掌握规律.
临摹是练字的有效方法。描写的笔画应与字帖上字的笔画完全重合.以便体会学习字帖上字的行笔轨道和字形结构。临写要依着帖上的字样“照葫芦画瓢”,要求笔画写得像,并注意轻重,节奏粗细变化,穿插迎让。以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一般是先摹后临,临摹结合,循序渐进。

2. 掌握不同字形的结构特点
1)天覆形字。如:合、全、霖、霉,特点是上大下小。
2)地载形字。如:思、想、忘、盖、袭,特点是上小下大。
3)悬针形字。如:斗、中、钟、华、晔,特点是竖要正,险中求稳。
4)长字。如月、目、青。
5)扁字。如四、二。

扩展资料

1、书写用纸方便,圆珠笔笔尖圆滑,粗细适当。
2、握笔自然,坐姿正确,保持书写良好的形象。
3、选帖要标准。要选择功底厚、创意新、自己喜欢、适合性格、容易入帖的名家之作。
4、造型美观。书法是一种造型艺术,只有标准的楷书笔画、部首、合理的结构、布局、神韵,才能彰显楷书美的风姿。

参考资料

练字-百度百科

关于行楷和楷书

行楷好学还是楷书好学?有人说练习行楷必须先把楷体练好,对吗?...

行楷好学还是楷书好学?
有人说练习行楷必须先把楷体练好,对吗?

1、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2、行楷

行楷,也称“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法则),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或曰:是汉字在楷书基础上简约书写笔画、增强书写映带。是一种介于楷书与行书之间的字体。

从上述介绍可知,楷书是学习汉字最规范的字体,如果是刚开始学习汉字或是刚刚接触书法,建议先把楷书练好,熟悉每一个笔画后,对于后面学习行楷和行书等,就会更得心应手一些。

假如已经有写好楷书的经验,则可以着重练习行楷或是行书,所以这两种字体并没有谁好谁坏,也没有先后之分,主要还是看自身的情况,如果是打基础,就先学好楷书为佳。

扩展资料

书法字体

书法字体,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书法字体,传统讲共有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也就是五个大类。在每一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的门类,如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楷书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书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在楷书产生之前,我国的书法已产生了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书体。大篆是相对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时期除秦国之外的六国文字。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书法字体

楷体字的孙怎么写

孙字是由“子”和“系”两部分构成。楷体字的笔顺是横折、竖钩、提、竖钩、点、点,如下图。

“孙”,读作sūn。本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即子之子。另有姓氏孙。如:孙武、孙权、孙中山等。

部首是孑部,相关组词有很多,比如孙刘、孙辞、孙婿、嫡孙、云孙、鱼孙、童孙、森孙、祖孙、麟孙等。

扩展资料:

词语解析:

一、孙刘

1、拼音:sūn liú

2、释义:三国吴主孙权和蜀主刘备的并称。

二、孙辞

1、拼音:sūn cí

2、释义:谦逊的言辞。

三、孙子

1、拼音:sūn zi

2、释义:子孙后代。儿子的儿子。

四、嫡孙

1、拼音:dí sūn

2、释义:古代宗法制度下,嫡子(正妻所生的儿子)的儿子都是嫡孙。

五、云孙

1、拼音:yún sūn

2、释义:辈分名,礽孙之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孙

百度百科-孙刘

百度百科-孙辞

百度百科-孙子

百度百科-嫡孙

百度百科-云孙

楷书四大家字体对比

楷书四大家字体对比...

楷书四大家字体对比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1、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结构独异,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 他的书法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和《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扩展资料

楷书四大家对东亚书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我们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历史高潮,为后世书法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颜真卿

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法新风气。

2、柳公权

柳公权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3、赵孟頫

赵孟頫在我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四大家

为什么我们一般都用楷书写字

因为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扩展资料:

五种书体

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

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隶书

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如《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入《鲁相韩勑复颜氏繇发碑》、《韩勑碑》等。

汉永寿二年(156年)刻,隶书。纵227.2厘米,横102.4厘米。藏山东曲阜孔庙。 无额。四面刻,均为隶书。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碑阴及两侧皆题名。

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楷书有楷模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

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名异实同和名同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

行书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法

繁体字是不是就是楷书?

发现书店里出售的一些字帖,外面写的是楷书字帖,里面怎么都是简体字啊?简体字也可以称为楷书吗?...

发现书店里出售的一些字帖,外面写的是楷书字帖,里面怎么都是简体字啊?简体字也可以称为楷书吗?

楷书属于书法类称谓,这些称谓一般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而字体有简体和繁体的区别,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便于书写而由繁到简的过程,两者不是同一个概念。

书法的规范字是指什么字体

书法的规范字是指什么字体...

书法的规范字是指什么字体

书法的规范字体是楷体。书法的规范字体是楷体。

一、简介: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二、楷体的演变与发展

如今一般所说的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

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它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魏碑经常带有汉朝隶书的写法在其中,因此它的楷书性质还不成熟,但正因为这种不成熟性,也就造成了百花齐放的场面,意态奇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康有为评价有“魏碑十美”。

而狭义的楷书则是指到唐朝以后逐渐成熟起来的唐楷,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前三个就在唐朝。

到了唐末,楷书已发展到了顶峰,风格已过于规整,于是逐渐走下坡路了。但是“唐书重法,宋书重意”,宋朝的苏轼以其诗人的风度开创了丰腴跌宕、天真烂漫的“苏体”,堪称“宋朝第一”。

宋末元初的赵孟頫,以其恬润、婉畅,形成了“赵体”,也就是四大家中的“赵”,但是“赵体”严格来讲应该属于行楷,不再是规规矩矩的楷书了,所以初学者一般从“颜柳欧”三体择一入手,这也被公认为学书之正路。

扩展资料

传统书法字体的分类

传统书法字体包括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

一、行书字体

1、释义: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2、代表作: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代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宋代苏轼《黄州寒食帖》等。

二、草书字体

1、释义: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2、代表作:唐代张旭 《肚痛帖》、《古诗四帖》,唐代怀素 《自叙帖》等。

三、隶书字体

1、释义:隶书,有秦隶、汉隶等 ,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2、代表作:《张迁碑》、《曹全碑》、《史晨碑》等。

四、篆书字体

1、释义: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2、代表作:李斯《峄山碑》、李阳冰《三坟记》等。

五、楷书字体

1、释义:也称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2、代表作: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法字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

上一篇:说的笔顺怎么写,笔顺,文字知识语文基础知识部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