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利用水资源
1、大力发展绿化,增加森林面积涵养水源。森林有涵养水源、减少无效蒸发及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具有节流意义。林区和林区边缘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开源意义。
2、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间是有综合利用的特点。水库可以蓄洪,也可以养殖水生动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体还可开辟旅游。水力发电用过的水,可以用于灌溉。
3、城市开发利用污水资源,发展中水处理,污水回用技术。城市中部分工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优质杂排水经处理净化后,可以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做为非饮用水使用在绿化、卫生用水等方面。
4、发展和推广节水器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当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万套和大量的其它卫生器具,每年因马桶水箱漏水损失水量上亿立方米等。
扩展资料
水资源开发利用,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个方面,其目的是发展社会经济。最初开发利用目标比较单一,以需定供。随着工农业不断发展,逐渐变为多目的、综合、以供定用、有计划有控制地开发利用。
在地球上,人类可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水,是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然水资源包括河川径流、地下水、积雪和冰川、湖泊水、沼泽水、海水。按水质划分为淡水和咸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被人类所利用的水增多,例如海水淡化,人工催化降水,南极大陆冰的利用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资源
怎样利用水资源?
对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沿海和西部苦咸水地区淡水危机和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
海水淡化是开发新水源、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
海水淡化是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技术和过程。海水淡化方法在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采用多效蒸发法;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主要是多级闪蒸法(MSF),至今利用该方法淡化水量仍占相当大的比重;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电渗析法(ED)、20世纪70年代的反渗透法(RO)和低温多效蒸发法(LT—MED)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反渗透法(RO)海水淡化已成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
据国际脱盐协会统计,截至2001年底,全世界海水淡化水日产量已达3250万立方米,解决了1亿多人口的供水问题。这些海水淡化水还可用作优质锅炉补水或优质生产工艺用水,可为沿海地区提供稳定可靠的淡水。国际海水淡化的售水价格已从20世纪60~70年代的每立方米2美元降到目前不足0.7美元的水平,接近或低于国际上一些城市的自来水价格。随着技术进步导致的成本进一步降低,海水淡化的经济合理性将更加明显,并作为可持续开发淡水资源的手段将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国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历经“七五”、“八五”、“九五”攻关,在海水淡化与反渗透膜研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已建成反渗透海水淡化项目13个,总产水能力日产近1万立方米。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万吨级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和海水膜组器产业化项目。
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一项主要技术,对蒸馏法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天津大港电厂引进2台3000立方米/日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装置,于1990年运转至今,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经过“九五”科技攻关,作为“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正在青岛建立3000吨/日的示范工程。
海水直接利用,是直接替代淡水、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措施。
海水直接利用技术,是以海水直接代替淡水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相关技术的总称。包括海水冷却、海水脱硫、海水回注采油、海水冲厕和海水冲灰、洗涤、消防、制冰、印染等。
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有关防腐和防海洋生物附着技术已基本成熟。我国海水冷却水用量每年不超过141亿立方米,而日本每年约为3000亿立方米,美国每年约为1000亿立方米,差距很大。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等国家已大规模应用,是海水冷却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我国经过“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完成了百吨级工业化试验,在海水缓蚀剂、阻垢分散剂、菌藻杀生剂和海水冷却塔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十五”期间,通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正在建立千吨级和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示范工程。
海水脱硫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是利用天然海水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的一种湿式烟气脱硫方法。具有投资少、脱硫效率高、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沿海电力、化工、重工等企业,环境和经济效益显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脱硫产业化技术亟待开发。
海水冲厕技术20世纪50年代末期始于我国香港地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处理系统和管理体系。“九五”期间,我国对大生活用海水(海水冲厕)的后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有关示范工程已经列入“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技术,正在青岛组织实施。
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是形成产业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是从海水中提取各种化学元素(化学品)及其深加工技术。主要包括海水制盐、苦卤化工,提取钾、镁、溴、硝、锂、铀及其深加工等,现在已逐步向海洋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我国经过“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在天然沸石法海水和卤水直接提取钾盐、制盐卤水提取系列镁肥、高效低毒农药二溴磷研制、含溴精细化工产品及无机功能材料硼酸镁晶须研制等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五”期间开展海水直接提取钾盐产业化技术、气态膜法海水卤水提取溴素及有关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利用海水淡化、海水冷却排放的浓缩海水,开展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形成海水淡化、海水冷却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体现。
如何更好地利用水资源的建议和思考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而又无法替代的物质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年用水量逐年增加,水污染也逐步加剧,生态环境趋向恶化,水资源大幅度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如何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十年来从事水利工作的经验,浅谈自己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办法。
1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更好地考虑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保护好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绝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为此必须要增强思想意识,调整工作思路,合理规划,实施管理,真正把水资源作为宝贵的经济财富和经济资本,在政策制定、发展经济、开发项目等多方面工作中,把保护水资源放在首要位置,维护好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长久发展的目标,既发展经济建设又与生态、环境、资源相协调,进一步发展生产、使我们的生活富裕、而且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发展,真正得到进步,人类文明与财富的进步。
2 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实现全社会节水
不仅要让人意识到节水只是节约日常用水,还要意识到工业、农业、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节水:
2.1 工业方面
在工业方面,根据企业实行用水所需量进行定量,为他们安装磁卡水表,提倡废水再利用,把用水指标、保护水质等各项指标纳入年终考核,该奖就奖,该罚就罚,并且奖罚力度要大。
2.2 农业方面
在农业方面更要加强节水理念。采用先进的思路,采取先进的办法进行多方位的节水工程建设:(1)在灌溉方面,修渠道,减少水在灌溉途中的损失,过去农民浇地,好多的水都渗到水渠里,修好渠道,减少半路渗水可以大大地节约水,并且农民也减少了经济损失;(2)在科学栽培方面,减少水在地里的蒸发量,如可以进行大盆种植,既可以提高产量,又可以减少水份蒸发;另外也可以发展抗旱农业,选育高产耐旱优良品种,减少地下水的作用量;(3)在蓄水方面,有条件的地区要因地制宜修建水池,水窖等,利用大自然的降水,把水积蓄起来用于农业灌溉。
2.3 生活用水
在生活用水方面,城镇供水方面多实行了统一管理,但在农村用水方面也应实行用水制度,进行统一管理,进行合理收费,使农民也加强节水意识,在广大农村多数用水是不收费的,这样在很多人的思想意识中没有节水意识,所以这是一个应该重视的问题。
3 坚持统筹兼顾,把推进水利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是重要的水利工作方针,也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根本方法。必须坚持地表水、地下水统筹,水量、水质共管,水体、水域兼顾,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实现水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首先要考虑本地区水的利用不能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使其依靠自身的水资源能够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能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做到量水而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发展。同时,在用水秩序上应以人为本,先生活后生产。通过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保证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坚持改革创新,把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4 建立以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的水价体制
利用水价杠杆,合理配置水资源,防止过度开发浪费,达到阶段性水资源供需平衡,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5 搞好工程建设,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恢复植被,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运用市场经济思维模式,从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入研究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资源有偿使用的长效机制和全民节水机制,以转变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对生态资源的索取,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促进水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6 要强化管理的意识
“重建设轻管理”一直是水利事业上存在的老大难题,虽然曾经也有过很多有识之士呼吁要改变这个局面,但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对此,要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以达到水利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水利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水利本系统的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更要着重于管理和协调整个社会经济同水的关系,要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工作,科学地发挥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7 做好长期规划
规划是任何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科学地发挥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从本流域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水资源的密切联系出发,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水资源供给的关系,协调好社会各经济部门的用水关系,处理好供水与排水的关系,防御洪涝灾害与保障水资源供给的关系,并制订出符合这些要求的工程建设布局、管理运行规划及社会管理法则(包括水管理机制、机构、法规制度等)。
8 结语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危机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水资源正在取代石油成为地区引起危机和争端的潜在因素,我们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水资源匮乏的危机,在观念上将传统的大搞水利工程建设,以改造自然、汲取水源为人类服务,转化为实行人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相互协调,维护好水资源和水生态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科学地发挥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正确利用水资源。
一水多用: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家中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将洗衣等生活废水收集起来,用作冲厕、拖地等,如此,一个三口之家每月可节水1吨左右。
用洗米水、煮面水洗碗筷,可节省生活用水及减少洁精的污染;用洗菜水、洗衣水、洗碗水及洗澡水等清洗水来浇花、洗车;用养鱼的水浇花,还能促进花木生长。
用洗涤灵清洗瓜果蔬菜,需得用清水冲洗几次,才敢放心吃。可改用盐浸泡消毒,只冲洗一遍就够了。
觉得厕所的水箱过大,可以在水箱里竖放一块砖头或一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以减少每一次的冲水量。但须注意,砖头或可乐瓶放得不要妨碍水箱部件的运动。但是,这些填充物体有时会阻碍实物冲净、冲远,或导致水管堵塞,产生安全隐患。尤其6升以下的马桶,就没必要安放这些东西。
马桶或洗手盆釉面的质量会影响到用水量,釉面细腻平滑,釉色均匀一致,吸水率小的产品,冲洗时可以省水,一次就冲洗干净。可以通过实验验证,例如在釉面滴上红色液体数滴,数秒钟后用湿布擦干,釉面无脏斑点的为佳。
在水箱中滴入几滴食用色素,等20分钟(要确定这段时间内没人使用马桶),如果有颜色的水流入马桶,就表示这水箱在漏水。
将所有水龙头关紧并确定这段时间无人用水而水表仍在动,就表示屋内或地下水管在漏水;水龙头关紧后仍滴水,要速换橡皮垫。
将全转式水龙头换装成1/4转水龙头,缩短水龙头开闭的时间就能减少水的流失量;
冬季要特别注意检查水管和预防水管破裂:雨季洪水冲刷掉的覆盖沙土,冬季之前要补填上,以防土层过浅冻害水管;屋外的水龙头和水管要安装防冻设备(防冻栓、防冻木箱等);屋内有结冰的地方,也应当裹破麻袋片、缠绕草绳;一旦水管冻结了,不要用火烤或开水烫,那样会使水管、水龙头因突然膨胀受到损害,应当用热毛巾裹住水龙头帮助化冻。
淋浴时用低流量莲蓬头,或加装缓流水龙头气化器。
洗澡改盆浴为淋浴,并使用低流量莲蓬头,避免长时间冲淋;多人洗澡时,一个接一个连接不要间断,可节省等待时热水流出前的冷水流失量。
洗车使用有栓塞管嘴的水管或用水桶及海绵抹布擦洗。
控制适量的洗涤物,避免洗衣机及洗碗机中洗涤物过多或过少;选择有自动调节水量的洗衣机,洗衣清洗前先脱水一次,可节省用水及清洗时间;如果将漂洗的水留下来做下一批衣服洗涤水用,一次可以省下30至40升清水。
如何好好利用水资源
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一是从数量上看,工农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需水量的增加;二是从质量上看,人类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质增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加大,导致水体污染严重,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供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解决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应体现在:控制人口数量,减少用水规模;发展节水农业;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
如何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的利用的方式有很多种,而且各个行业也是不相同的,如果一般的生活用水的话,简单来说有两种方式;
1.多级用水,也就是我们长说的可以用洗脸,洗衣物的水冲厕所,可以用洗碗的水浇灌植物,可以用冲厕所的水去灌溉等…………
2.回收再利用,这种方法是面对日益加剧的用水情况而产生的节约和保护人体安全的一种水资源利用方式,目前最先进的是ro膜反渗透,利用压力使纯水和浓水进行分离,目前广泛应用在市政用水,工业废水回用,饮用纯水,中水回用等,作为一般家庭一般采用的是50G 的纯水机,根据水力作用进行工作,产生的纯水可以安全饮用,废水则可以用来洗衣物,洗菜,洗碗等,长期使用成本比桶装水更安全,便宜。
如何利用好水资源
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保护水资源首当其冲。下面笔者就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如何保护水资源谈一些粗浅的认识。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被屏蔽广告]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里“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作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评价。我国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环境评价,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报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表。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5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大的破坏。又如,无限度的乱砍乱伐,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对水土保湿及水资源的地表埋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行,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又能令社会形成一种珍惜水资源的良好风气。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发利用中水,如霍州煤电集团各个矿井都利用中水返回井下洒水和地面冲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长流水现象发生,而有些地方会“捧碗祈天”,因此,必须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城市用水定额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它是在科学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坚持分类对待的原则,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业用水、机关事业团体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定额内平价,超额部分适当加价,以培养公民节约用水的习惯。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1 减少污水的排放,运用保护水体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的用水量越来越多,导致了水体的严重污染。水体的污染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如果人类生存环境周边的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那么只能实施远距离取水的计划,这样给生活和生产环境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所以,合理利用水资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减少污水的排放。
2 管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据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供的资料,农业用水约占用了全球淡水资源的70%。联合国预计,在未来20年内,世界需要增加17%的淡水灌溉农作物以满足人类对粮食的消费,农业节水尤为重要,应该根据不同农作物具有不同的需水量这一规律,把各种农作物进行优化配置,使产量和用水量达到最佳,从而提高灌溉用水效益,并大力推广优化技术与计算机在灌溉用水管理中的应用,提高水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同时,应重视发展高科技节水技术。
在全球水资源日趋匮乏的今天,合理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而合理用水的关键在于管理。
首先是强调水资源的公共性。鉴于水具有流动性、多功能性以及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海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性等特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强调水资源的公共性。强调水的公有性的实质,是为了消除各种以牺牲更大的社会利益为代价,追求狭义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协调水资源利用上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坚持水利共享、水害共当的原则。
其次是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世界各国大多都强调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据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第13次自然资源委员会资料,在22个成员国中,已有13个国家设立了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综合管理机构,另有6个国家正在筹建这种机构。从各国实践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和水质、工农业用水和城乡用水等各个方面,并通过立法予以明确的规定。
最后是实行水权登记和用水许可制度。世界各国大多以用水许可制度和水权等级制度为切入点,规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并对用水量进行管理。各国实施的水权登记和用水许可制度,通常包括下列内容:实施水权登记和用水许可的程序、范围;许可用水的条件、期限,用水权的等级及用水权丧失、废止或转让的规定,以及有关奖励和处罚的原则等。
3 科学利用水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首先是坚持人水和谐,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人水和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核心理念。必须尊重自然、尊重科学,既要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也要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更加注重节水型社会建设,更加注重水资源开发、配置、调度中的生态问题,加强需水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生态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要形成“人水和谐”的社会风尚,就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天上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用地上水置换地下水。要用“量水而行”的原则指导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能用损害水资源环境来换取经济和社会指标的增长。
其次是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把节约保护水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节约水资源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基本要求。必须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建设节水型社会,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满足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要求。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牢固树立起“没有充足的水资源,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充足的水资源,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充足的水资源,就不可能实现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思想。要拿出抓经济工作的力度去抓水资源保护,把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树立水资源忧患意识,绝不能以牺牲水资源、严重破坏水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性的经济繁荣。要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抓好管理保护,切实处理好水资源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系。
最后是坚持统筹兼顾,把推进水利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是重要的水利工作方针,也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根本方法。必须坚持地表水地下水统筹,水量水质共管,水体水域兼顾,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实现水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首先要考虑本地区水的利用不能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使其依靠自身的水资源能够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能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做到量水而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发展。同时,在用水秩序上应以人为本,先生活后生产。通过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保证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综上所述,要加快改革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发展管理体制和机制,实行水资源一体化统一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开源节流并举,节水与防污并重,建立完善用水节水保护水的责任目标体系,层层落实责任。要不断破除制约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障碍推进水资源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使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