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现代主义建筑特点
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
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
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
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
高低跌宕,简单轻松,舒适自然。
新的建筑学原则。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形、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现代派建筑。产生于19世纪后期,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于全世界,是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
推陈出新。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式样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造型和线条。以简洁的造型和线条塑造鲜明的社区表情。立面和建材。通过高耸的建筑外立面和带有强烈金属质感的建筑材料堆积出居住者的炫富感,以国际流行的色调和非对称性的手法,彰显都市感和现代感。
色彩。竖线条的色彩分割和纯粹抽象的集合风格,凝练硬朗,营造挺拔的社区形象。布局。波浪形态的建筑布局高低跌宕,简单轻松,舒适自然。强调时代感是它最大的特点。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
高低跌宕,简单轻松,舒适自然。
新的建筑学原则。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形、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现代派建筑。产生于19世纪后期,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于全世界,是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
推陈出新。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式样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造型和线条。以简洁的造型和线条塑造鲜明的社区表情。立面和建材。通过高耸的建筑外立面和带有强烈金属质感的建筑材料堆积出居住者的炫富感,以国际流行的色调和非对称性的手法,彰显都市感和现代感。
色彩。竖线条的色彩分割和纯粹抽象的集合风格,凝练硬朗,营造挺拔的社区形象。布局。波浪形态的建筑布局高低跌宕,简单轻松,舒适自然。强调时代感是它最大的特点。
现代主义建筑特点
现代主义建筑是这一新风格建筑中最具思想深度及时代先进性的令人注目的建筑族类,尽管在数量上寥寥无几,但正是这为数不多的作品使得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现代建筑价值观念的取向更加明确。上海雷米小学(1933年)、上海虹桥疗养院(1934年)、上海孙克基产妇医院(1935年)、北京大学女生宿舍(1935年),是比较早的现代主义建筑作品,这四例作品规模虽小,但在设计思想上表现出"体量组合及立面造型追随内部功能"的基本原则,建筑结构选型上,前三者均采用具有建筑技术先进性的钢筋混凝上结构,北大女生宿舍采用砖混结构表现出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局限性,这些作品经济、适用、卫生、简洁、不求奢华的清新格调传达了一种即将到来的新建筑时代精神;之后建成的南京首都饭店,青岛汇泉角东海饭店(1936年),大连火车站(1937年),沈阳原日日新闻奉天支社(1938年),昆明南屏电影院(1939年)等作品则是较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南京首都饭店自由轻松的平面布局是顺随地形、最大程度满足内部使用功能要求的结果,说明建筑师已确立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大连火车站极为简洁的建筑体型、高度净化的立面竖窗处理、建筑主体与坡道广场的关系处理,处处为旅客着想的功能安排可以看出建筑师在功能主义原则之下,带有极端性地表现现代主义建筑美学观的动机,整体效果给人以强烈的现代震撼;原日日新闻泰天支社的建筑设计注重体型变化组合,立面元素没有装饰,由于建筑位于道路交叉口,转角处的塔楼为城市景观增添了不少色彩,从建筑的构图形式来看,不免让人看到荷兰的现代主义大师,W.M.杜多克设计的希尔弗瑟母市政厅的影子。
论述现代主义建筑和古典主义建筑的区别?
古典主义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
注重数的比例 讲求柱式规范 立面柱式构图
平面透视构图 建筑于广场相结合
现代主义是在20世纪才开始形成的
注重功能实用性 平面空间按功能布置摆脱柱式
建筑与街道相结合
现代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现代建筑不是随着20世纪的来临而突然出现的。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产业革命和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大变革。现代建筑的特点是:
① 房屋建造量急剧增长,建筑类型不断增多
19世纪工业的大发展和城市的扩大需要建造大批工厂、仓库、住宅、铁路建筑、办公建筑、商业服务建筑等。在建筑史上长期占有突出地位的帝王宫殿、坛庙和陵墓退居次要地位,而生产性和实用性为主的建筑愈益重要。对新型建筑提出了新的功能要求。有的要求大跨度,如博览会、展览馆、铁路站棚;有的要求增加建筑层数,如大城市中心区的商业建筑;有的要求有复杂的使用功能,如医院、科学实验室。建筑形制变化迅速,照搬照抄传统的定型的法式制度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了。
② 工业发展给建筑业带来新型建筑材料
以往几千年世界各地区建筑所用的主要材料不外是土、木、砖、瓦、灰、砂、石等天然的或手工制备的材料。产业革命以后,建筑业的第一个变化是铁用于房屋结构上。先是用铁做房屋内柱,接着做梁和屋架,还用铁制作穹顶。19世纪后期,钢铁产量大增,性能更为优异的钢材代替了铁材。与此同时水泥也渐渐用于房屋建筑。19世纪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和水泥的应用使房屋建筑出现飞跃的变化。
③ 结构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使人越来越深入地掌握房屋结构的内在规律,从而能够改进原有的结构形式,有目的地创造优良的新型结构。过去建筑工匠只能按照传统做法或凭感性判断去建造房屋,盲目性和局限性很大。随着数学和力学的发展,终于在19世纪后期弄清了一般建筑结构的内在规律,建立了为实际工程所需要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形成系统的结构科学。这样就可以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预先计算出结构的受力状态,作出合理、经济而坚固的房屋结构设计。1889年巴黎建造的高 300米的埃菲尔铁塔和跨度为 115米的机器陈列馆就表明了建筑结构方面的成就。
④ 建筑业的生产经营
转入资本主义经济轨道。在资本主义社会大量的房屋是企业家手中的固定资本或商品。资本的所有者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投资从建筑活动中获取最大的利润。这一准则也在建筑设计、建筑观念以及建筑美学方面或隐或现地表现出来。此外,从19世纪起资本主义国家建筑师的社会地位也有了变化。建筑师是自由职业者,他们在建筑设计中从事竞争,于是商品生产的经济法则也渗入建筑师的职业活动中。
什么是现代主义建筑,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
努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适用的房屋
主张创造现代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
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废弃表面外加的建筑装饰
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和要求的崭新的建筑,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
简述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派别和风格(最少三个)
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一种简约、没有装饰的建筑风格。虽然这种风格的构想形成于20世纪初期,并有很多的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及其作品有大量的推广,但是很少有现代建筑是建于20世纪上半叶。直到二战后,最终是透过成为各种机构和公司的建筑,才成为了居主导地位的建筑风格。
1860年代后,现代建筑才开始萌芽。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水晶宫和1889年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是现代建筑萌芽的标志。1926年格罗庇乌斯在德国德绍(Dessau)建造设计的包豪斯新校舍,代表着现代建筑的成熟。此时的建筑强调功能性和理性。因此又称为功能主义或理性主义。
20世纪中期,现代主义建筑强调的理性所造成的国际式风格排斥传统、民族性、地域性和个性,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建筑样式。它的光、平、简、秃的方盒子外貌,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到1953年,柯比意意识到了建筑的精神意义,建造了法国朗香教堂,被称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第一个作品。
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
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现代建筑应该与工业时代的条件特点相适应。
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需求和经济问题。
主张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和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
主张摆脱历史上过时的建筑传统的束缚。
主张创造新的建筑艺术风格,发展建筑美学。
采用最少材料最大功能性导向
采用几何外型达成美感
没有装饰
简单连续复制的结构
符合结构力学
for example:
Internationaler Stil, Expressionism(architecture), New Objectivity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