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医疗体制改革,谈谈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问题的看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11 17:18:38 作者:连笔君

谈谈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问题的看法。

尽管医疗改革的问题千头万绪,但是我想有一个总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如何用价格最低,最简单的药来治疗那些能够治好的病。在我看来,不坚持这个方向,任何医改方案都只能是缘木求鱼。结合当前我国的国情,我以为最切实可行的方案莫过于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了。毫无疑问,领导和支撑这个体系运作的当然应该是政府,而不是靠市场自然形成。在这方面,我们过去分了两块进行,一块是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另一块是城镇劳动保险和公费医疗制度,事实证明这两块都施行得很好,也确实大有裨益。现在需要的就是把这两块结合起来,把它们共同纳入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范畴。至于医疗融资,自然也应该是国家在卫生方面的财政支出和全民医保的资金相结合。
当前新的医改政策已经出台,虽然国家实行了多种举措,比如加大政府投入,药品限价采取招投标方式,大力推行社区医疗服务和积极推广新农合等等。一方面各大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硬件不断升级,新技术新检验设施和方法不断更新,医疗效率大步提高,另一方面非公所有制医院和社区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但大医院仍然门庭若市熙熙攘攘,患者就医所遇到的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医患关系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医疗改革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各国都在不断摸索完善。   过去,我们的政府部门过分地迷信市场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这一观念导致了中国现在许多的困扰。现在,政府应该理清思路,多分析分析哪些问题是市场可以解决的,哪些是市场所不能的,这才是比较根本的改革思路问题。

简单的谈谈你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看法

医疗体制改革现在逐步完善,问题多,情况复杂,走国家医保,保险入保和基本药物保障和医院治疗仍是国策。另外在预防,控制疾病还做得不好。

你对我国医疗改革的看法?

我国的医疗改革任重道远,14亿人口带来的巨大压力给我过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百姓一直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据调查,我国绝大部分的县级医院都是亏损严重的,一方面,我国的医疗事业由中央调控,可以保持住医疗事业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事业单位所带来的缺点之一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的无所谓化。但是国家对医疗事业的重视程度还是相当高的,近几年不断推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对老百姓行之有效的医疗改革,但是这需要时间,城镇居民医保可以反映出中央对老百姓看病问题解决的决心,并且中央还在积极推出一系列惠民的政策,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民众的心声是最广大人民的心声,医疗改革也应该从农村循序渐进,当然,不断的培养医疗卫生科技人员也是很重要的,很多高端技术药品都是国外引进,中间的差价只有推压到老百姓身上,但是作为普通百姓,我们要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近几年中,我国的医疗制度还是会有很大改进的。
纯属个人观点

谈一谈你对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认识

医疗深化改革提出N多年了,国家上面政策不错,到下面执行就差了,新农合虽然老百姓报销的多了,但有看到总额的吗?多出多少倍啊,救活了一大批效益很差的医院,定点吗,

将来私立医院与公立站在一个起跑线就好了,但没给人多大希望,都是以效益做前提的,违背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原则,金钱利益太浓了

你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有什么看法?

① 一 ,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过显著成就,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 ● 计划经济 时期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的成绩非常突出 计划经济 时期 ,在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相 当低的情 况下,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 ,中国用 占 G P 百分之三左右的卫生投 入,大体上满足 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 D 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 的水平 ,成绩十分显著 , 被一些国际机构评价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 ● 这一 时期 医疗卫生事业 发展的基本经验之一是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的布局与服 务 目标 合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以后 的 2 0多年里,通过政府 的统一规划,组织和大力投入,医疗卫 生服务体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形成了包括医疗 ,预防,保健 , 复,教学,科研等在 内的比 康 较完整 的, 布局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在层 次布局上注重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和农村医疗服 务体系的建设.在城市地 区,形成 了市,区两级医院和街道 门诊部( 组成的三级 医疗服务及 所) 卫生防疫体系;在农村地 区,形成 了以县医院为龙头,以乡( 卫生 院为枢纽 ,以村卫生室为 镇) 基础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 网络 .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大幅度提高. 计划经济时期, 各级 , 各类医疗 卫生机构的服务 目标定位明确,即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不 以营利为 目的. 之所 以能够 实现这种社会公益 目标优先的定位, 是由当时特定 的组织与管理方 式决定的. 医疗服务体系的骨干部分是政府部门直接创 办的国有机构, 末端 为隶属于城乡集体 经济 的集 体所有制机构. 政府通过计划手段进行管理,同时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医 疗卫生服务收入与机构和从业人员个人经 济利益之 间没有联系. ● 这一时期医疗 卫生事业发展 的基本经验之二是医疗卫生工作 的干预重点选择合理 其一 ,突 出 " 防为主" 预 ,重视 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在整个医疗 卫生投 入中,对公共卫生 事业的投入一直处于优先地位 .

谈谈你对医疗行业的看法.对未来的一个态度.

众所周知,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关于《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医改基本不成功”。关于这个结论,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卫生人心中都会产生一丝丝羞愧。诚然,导致这种局面最根本的原因主要在于宏观政策层面,但反思我们自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完全没有责任吗?我想,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衡量的标尺。

改革后浪推前浪,新的医改方案在亿万国民的千呼万唤中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新生命总是诞生于痛苦之中,新的医改方案也是饱受争论,几经波折。现在,她象一个初生的婴儿睁开了朦胧的眼睛,纯净的目光注视着你,也注视着我。她知道自己为谁而生,她是为了保障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而生。同时,她也知道,她自己的健康要靠谁,那就是包括你我在内的每一位白衣天使。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迎接她、呵护她、哺育她呢?我想,此次学习实践活动已经给了我们重要启迪。首先是鲜明的主题:“加快卫生科学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这是对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高度凝炼,回答了卫生事业如何发展,为谁发展的重大命题,充分体现了卫生特色和实践特色。其次是实践的载体:“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构建民本卫生、和谐卫生、满意卫生”。构建民本卫生,就是要求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卫生工作,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进一步端正服务宗旨构建和谐卫生,就是要求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卫生工作,克服和消除卫生工作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形成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要促进卫生系统内不同层次之间、不同领域之间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与互相配合,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促进卫生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卫生法制健全、管理规范有序,城乡差距缩小、区域统筹发展,服务体系健全、机制充满活力,医患关系融洽、形成良性互动的和谐环境构建满意卫生,就是要求我们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权益问题,着力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健康权益作为卫生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间四月芳菲尽,医改春风始吹来。朋友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航标,让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三大服务体系建设,更高目标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切实转变观念,真正践行好“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神圣使命,精心呵护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对中国医疗改革的看法

对中国医疗改革的看法

针对前段时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言论,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所长,前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蔡仁华在论坛上指出,医疗卫生改革的成与败应该全面地看待:全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成效显著。从卫生投入的总量看,占GDP的百分比是逐年增加的,然而卫生总费用的结构却失衡得严重。在1980年,卫生总费用143亿中,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51.9%,社会卫生支出占61.0%,个人卫生支出仅为21.2%;而到了2003年,政府预算占到17.2%,社会卫生27.3%,个人支出上升到了55.5%。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凸现。

医改应做到“四降一升”

在政策补贴严重缺失的现状下,医院为了运营和发展,不得不通过药品和医疗器械甚至大型耗材来“创收”。以一项关节置换手术的医疗费为例,其中劳务费占总费用的8.09%,药费占11.98%,而材料费则高达70.82%!

针对这些现象,蔡仁华指出,医疗机构经济政策应遵循“四降一升”的原则:降低药品价格,改革药品收入或加成机制;降低大型设备诊疗项目价格;降低费用高值耗材价格;提高医疗技术劳务价格;达到降低医疗总费用的目的。

单元医疗费“打包封顶”

政策大思路虽好,但给现行医疗体制这个“重病号”开刀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可行呢?蔡仁华开出两个“处方”:

一是政府加大一定程度的医疗投入。蔡教授举了一个例子,假如一个医院的收入结构中政府补贴、诊疗服务费和药品销售比例为100万元:400万元:500万元,药品销售的纯利为500万元×20%=100万元,那么如果将政府补贴增加到150万元,医院就可以至少少卖250万元的药品,降低百姓的医疗费用。这项改革措施日前已经在上海的两个区试行,长宁区的医院收入有一半已经为政府补贴,这有效降低了人们的看病费用。至于如何约束医院在接受政府增加的补贴之余真正少卖药,蔡仁华认为要建立相应的行政手段并立法约束。

第二个是病种单元服务。把医疗服务项目整合“打包”(如人次、住院日、病种等),由专家核算出单元服务费用的平均行价,再乘以不同医院级别的系数,即“一口价”。比如分娩,三甲医院顺产费用封顶4000元,剖腹产封顶7000元,多产生的医疗费用由医院自行承担,这样可以使不规范的服务项目受到制约,而由于“单元”服务合理节支,相应增加了医院的纯收入。蔡仁华透露,目前北京的专家正在讨论30多个主要病种先试行这种打包收费的模式,这些病种覆盖到目前2/3的常见疾病,预计能够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上涨。

法界观点

大医院转移侵权诉讼费,小医院推脱危重病人

医疗立法应防止医院推脱举证倒置责任

对于医疗界的立法问题,也成为本次论坛上的热点之一。因为医疗行业从事的业务活动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因此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强调,医疗立法尤其需要缜密深思。他以“医疗事故的鉴定和举证责任”为切入点,谈论了医疗立法的问题。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发生医疗事故纠纷时,以前是要患者拿出证据证明医院在医疗中有了过错,而且这个过错造成了患者死亡或者残疾;但现在法律则规定由医院证明自己无过错,否则,医院就必须承担责任。朱苏力认为,这样一个立意良好的司法解释,却可能导致一连串的医疗及社会问题。

首先是风险的转移。由于现行的政策使医院发展必须自筹大部分资金,因此医院如果遇到大量的医疗事故赔偿,必然通过医疗服务转移给其他患者,如果一个医院每年有10个这样的侵权诉讼,每个侵权诉讼大概要赔偿10万元以上的话,医院就从每年10万个患者中每人多收10块钱把这个风险转移了。这个医疗费用增加是由于举证倒置带来的。小医院更是担心举证倒置带来的风险,可能会以各种理由推脱急病和危重病人,比如让患者赶紧送到省里面的医院去,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费用,而且使一些需要急救的病人失去了抢救时间。

其次,就是医院为了规避风险随之而来增加的大量检查。医院会把更多精力放在防止风险上而不是真正放在关心患者上,这也是为什么得一次感冒医生会让你把验尿、验血、心电图等所有检查都做了的缘故。

另外,整个医疗相关行业人才的流失和变相的流失。如有许多医生去学法律或读MBA,为自己另寻出路。

谈谈网上预约挂号的利弊以及对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看法

很简单,预约是趋势,对于大医院来说应该这么做,能合理安排资源,方便就医。
但对小医院来说还是随来随诊治比较好。

上一篇:ln,excel中ln函数的使用教程步骤图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