钚的毒性有多大
钚的毒性并不像以前普遍流传的那样严重,也决不是“地球上毒性第二的物质”,或其危害达到“微小粒致人死命”的程度。
常见的氰化物、咖啡因、砷的毒性都比钚强。钚的致死量大约是5mg每公斤, 所以正常情况下需要超过百毫克才可致死。
钚的毒理作用主要在于其重金属性,侵入人体后会潜伏在人体肺部、骨骼等组织细胞中,破坏细胞基因从而导致癌症。
汉语:“钚”这个字怎么读音
“钚”的读音为bù 。
释义:金属元素,符号Pu(plutonium)。钚(Pu)是一种放射性元素,是原子能工业的一种重要原料,可作为核燃料和核武器的裂变剂。投于长崎市的原子弹,使用了钚制作内核部分。其也是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的热量来源。
钚于1940年12月首次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被合成 。参与合成者包括诺贝尔奖得主西博格(伯克利校长) 和诺贝尔奖得主埃德温·麦克米伦等人。
扩展资料:
物理性质
1、钚和多数金属一样具银灰色外表,又与镍特别相似,但它在氧化后会迅速转为暗灰色(有时呈黄色或橄榄绿)。
2、钚在室温下以α型存在,是元素最普遍的结构型态(同素异形体),质地如铸铁般坚而质脆,但与其他金属制成合金后又变得柔软而富延展性。
3、钚和多数金属不同,它不是热和电的良好导体。它的熔点很低(640°C),而沸点异常的高(3235°C)。
4、钚在室温时的电阻率比一般金属高很多,而且钚和多数金属相反,其电阻率随温度降低而提高。
但研究指出,当温度降至100K以下时,钚的电阻率会急剧降低。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钚
钚的毒性有多大?
钚的毒性并不像以前普遍流传的那样严重,也决不是“地球上毒性第二的物质”,或其危害达到“微小粒致人死命”的程度。
常见的氰化物、咖啡因、砷的毒性都比钚强。钚的致死量大约是5mg每公斤, 所以正常情况下需要超过百毫克才可致死。
钚的毒理作用主要在于其重金属性,侵入人体后会潜伏在人体肺部、骨骼等组织细胞中,破坏细胞基因从而导致癌症。
钚的毒性有多大,度娘说钚的毒性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恐怖,那它毒性有多大?
找到一篇文章,题目叫“你了解钚吗?”
里面说,钚绝不像它的诽谤者所经常宣扬的那样是“人们所知道的最有毒的物质”。当然,钚非常有毒是不争的事实,但并不同于大家较熟悉氰化物和肉毒杆菌毒素。即便做最坏的假设,当钚进入人体也要等20年以后才可能引发癌症,而氰化物却只需要几分钟就能置人于死地。
本人认为,钚是一种重金属,而重金属都是有毒的,如汞、铊、钋、铅等,钚有毒是不容质疑的。但钚不可能像某些资料中说的,“5克的钚足以毒死所有人类”。
钚的毒性并没有描述的那么可怕。说“5克的钚足以毒死所有人类”,绝对是谣言,是以讹传讹,纯属无稽之谈。
钚的毒性有多强
在元素周期表中,与钋有类似机理的剧毒元素还包括锕系元素的锕、钍、镤、铀以及铀之后的11种超铀元素镎、钚(pù)、镅等。锕系元素的毒性和辐射危害极大,以钚为例,一片阿司匹林大小的钚,足以毒死2亿人,5克钚足以毒死全人类(就这么一点,居然……怕~~~)
全文结束
钚的毒性分析
对钚毒性的误解由来已久,关于它是剧毒的物质、“一丁点就能致人死亡”的说法在西方世界也同样流传广泛。推测,钚可能是受到了剧毒的钋的牵连。两者的衰变类型相同,化学符号接近(Po、Pu),连中文写法、读音都那么那么的相近,也难怪不明真相的群众们把他们的各类性质掰到一起去。
流言:据BBC报道,前英国政府辐射事务顾问巴斯比博士表示,日本核电站的问题极为严重,尤其令人担心的是福岛核电站三号反应堆。他称,该反应堆遇到麻烦,因为它使用的是一种不同的燃料:它不是铀,而是一种铀钚混合燃料,而钚是极为危险的,因此一旦这种物质泄漏出来,将使海啸灾难雪上加霜。钚是世界上毒性第二大的物质(世界上毒性第一大的物质为钋)。一片药片大小的钚,足以毒死2亿人,5克的钚足以毒死所有人类。钚的毒性比砒霜大4.86亿倍,一旦泄露进入太平洋全人类都玩完!
真相:2011年3月14日凌晨03:11的BBC新闻,报道了前英国政府辐射事务顾问巴斯比博士(Dr Christopher Busby)对福岛核电站3号机组的担忧。这条新闻的背景是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2011年3月13日警告说,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反应堆面临遭遇外部氢气爆炸风险。但是关于钚的毒性问题,却不似流言所描述的那么可怕。“一片药片大小的钚足以毒死2亿人,5克的钚足以毒死所有人类”的说法更是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香港无线电视的新闻节目曾引用此谣传,结果被当地监管机构警告,指报道令观众惊恐,未有提供足够证据确保报道准确。
结论:谣言破解。钚的毒性并没有谣言描述的那么可怕,“5克的钚足以毒死所有人类”纯属无稽之谈。使用铀钚混合燃料的反应堆如果发生爆炸泄露,并不会比使用铀燃料的传统反应堆要来的更危险。对于钚危害的担忧,更多的是来自于钚的电离辐射能力。钚衰变时会产生α射线。α射线的穿透能力非常弱,在空气中前进几厘米就将能量耗尽。对于环境中的钚并不用太担心。一旦钚进入到人体内,形成的内照射会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而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访问哈维尔核子实验室时,就曾受邀触摸了一块以塑料包裹的钚环,以亲自体会其温暖的触感。基于钚本身的化学毒性并不那么大,电离辐射能力也不比其它放射性元素要来的特殊,加上铀钚混合燃料里钚也只有7%,3号反应堆如果发生爆炸泄露,并不会比其它使用铀燃料的反应堆要来的更危险。
为什么钚的毒性这么强?
一种放射性元素,是原子能工业的重要原料。 第一电离能5.8电子伏特。银白色。在超铀元素中是活泼的金属。有单斜晶型(钚α和钚β)、斜方晶型(钚γ)、面心立方晶型(钚δ)、体心四方晶型(钚δ')、体心立方晶型(钚ε)。熔点不一样,钚ε为639.5℃。溶于盐酸,不溶于硝酸和浓硫酸。室温情况下能被空气氧化。粉末状钚能在空气中自燃。能与卤素和氢作用,生成三卤化合物和氢化物。最重要的同位素239Pu,半衰期24390年。另一同位素238Pu,半衰期为87.8年。 元素来源: 自然界中仅铀矿中含有痕量。可用钡蒸气还原三氟化钚而制得。 元素用途: 可作为核燃料和核武器的裂变剂。 元素辅助资料: 紧接在镎后面的第二个超铀元素是94号元素,于是科学家们就用太阳系中紧挨着海王星外面的冥王星(pluto)来命名它为plutonium,元素符号是Pu。。 在1940年末至1941年初,美国化学家西博格领导的小组(麦克米伦、沃尔和肯尼迪等)发现钚的同位素钚238。已知钚的同位素中寿命最长的是钚244,半衰期是8.2×107年。 金属钚是银白色的,与氧气、水蒸气和酸作用,但不与碱反应。它和铀一样用于核燃料和核武器。现在已经可以获得成吨的钚。 1945年,西博格比较了镎和钚,认为它们与铀的性质相似,同时又与稀土元素中钐相似,在1945年发表了他编排的元素周期表,建立了与镧系元素相同的锕系元素,把它们一起放置在元素周期表的下方,成为今天形式的元素周期表,并留下94号元素以后一系列的空位留待发现。 另外,钚是世界上最毒的物质。一片阿斯匹林大小的钚,足以毒死2亿人,5克的钚足以毒死人类。钚的毒性比砒霜大4.86亿倍,它的威力胜过核武器。 钚 plutonium 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 Pu,原子序数 94 ,属周期系ⅢB族,为锕系元素的成员和人工放射性元素。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是钚244。1940年美国G.T.西博格、E.M.麦克米伦、J.W.肯尼迪和A.C.沃尔用152.4厘米回旋加速器加速的16兆电子伏氘核轰击铀时发现钚 238。第二年又发现钚的最重要的同位素钚 239。在自然界中只找到两种钚同位素,一种是从氟碳铈镧矿中找到的微量钚 244,它具有足够长的半衰期,可能是地球上原始存在的。另一种是从含铀矿物中找到的钚239,是铀238吸收自然界里的中子而形成的。其他钚同位素都是通过人工核反应合成的。已发现的有质量数232~246的钚同位素。 钚是银白色金属,熔点640℃,沸点 3234℃。在干燥的空气中,表面的氧化膜起保护作用,氧化缓慢,但有水气存在下氧化膜被破坏,容易被氧化。钚溶于盐酸、磷酸,但不溶于硝酸和浓硫酸,原因是发生钝化作用。钚的氧化态为+3、+4、+5、+6、+7,以+4价化合物最稳定。钚的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易溶于水,氧化物、氢氧化物、草酸盐碳酸盐不溶于水。钚有剧毒,操作时应严密保护。 钚的大规模制备是通过反应堆中的核反应进行的,由铀238 吸收中子后生成,再用溶剂萃取和离子交换纯化。钚是易裂变的放射性元素,能用作核燃料,用于制造核武器。钚用作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燃料时,新形成的钚比消耗的钚还要多,可使铀238转变为钚而加以充分利用。钚238用于制造同位素电池,用作宇宙飞船、人造卫星、航标灯的电源。
放射性元素钚是怎样毒害人类的?5克钚就能毒死全人类,太可怕了吧
“一片阿斯匹林大小的钚,足以毒死2亿人,5克的钚足以毒死所有人类”的说法纯属谣言!
流言: 据BBC报道,前英国政府辐射事务顾问巴斯比博士表示,日本核电站的问题极为严重,尤其令人担心的是福岛核电站三号反应堆。他称,该反应堆现在遇到了麻烦,因为它使用的是一种不同的燃料:它不是铀,而是一种铀钚混合燃料,而钚是极为危险的,因此一旦这种物质泄漏出来,将使海啸灾难雪上加霜。钚是世界上毒性第二大的物质(世界上毒性第一大的物质为钋)。一片药片大小的钚,足以毒死2亿人,5克的钚足以毒死所有人类。钚的毒性比砒霜大4.86亿倍,一旦泄露进入太平洋全人类都玩完!
真相: 当地时间14日凌晨03:11的BBC新闻[1],报道了前英国政府辐射事务顾问巴斯比博士(Dr Christopher Busby)对福岛核电站3号机组的担忧。这条新闻的背景是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13日警告说,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反应堆面临遭遇外部氢气爆炸风险。但是关于钚的毒性问题,却不似流言所描述的那么可怕。“一片药片大小的钚足以毒死2亿人,5克的钚足以毒死所有人类”的说法更是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
结论:谣言破解。 钚的毒性并没有谣言描述的那么可怕,“5克的钚足以毒死所有人类”纯属扯淡。使用铀钚混合燃料的反应堆如果发生爆炸泄露,并不会比使用铀燃料的传统反应堆要来的更危险。 对于钚危害的担忧,更多的是来自于钚的电离辐射能力。钚衰变时会产生α射线。α射线的穿透能力非常弱,在空气中前进几厘米就将能量耗尽。对于环境中的钚并不用太担心。一旦钚进入到人体内,形成的内照射会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α射线会造成细胞的损伤、染色体的损伤,理论上可能导致癌症发病率的上升。但是这种影响并不会比其它能放出α射线的放射性物质危害更大。相比之下,钚的半衰期很长,使得单位时间里的辐射量相对要小,危害也就更小。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氡的放射危害就要比钚大的多。
(http://baike.baidu.com/view/38161.htm#3)
**********************
实际上,即使是传说的钋,毒性也不是强大到无药可救:
治疗钋-210中毒有解药
迄今新闻媒体有关利特维年科钋-210中毒死亡事件的报道都认为钋-210中毒后没有解药,实际并非如此。钋-210虽是极毒的放射性核素,但它本质上是一种重金属,常见的重金属中毒都是有解药的,钋-210也不例外。1980年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委员会(NCRP)第65号报告推荐使用二巯基丙醇(BAL)加速体内钋-210排出。但是,BAL的毒性反应较大,可有恶心、头痛、血压升高、心动过速、视力模糊、肝肾功能损害等,现在基本已被二巯基丁二酸钠和二巯基丙烷磺酸钠取代,它们是巯基型螯合剂,都有两个活性巯基,与金属亲和力大。二巯基丁二酸钠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研究出来的新药,对加速体内放射性钋-210的排出有较好的效果,也用于治疗急性砷、铅、汞和金中毒。
人体受钋-210污染后应迅速给予急救。如果身体表面有钋-210污染,应立即淋浴,用肥皂水洗皮肤,然后用5%二巯基丙烷磺酸钠清洗污染部位,必要时切除不易去污的创伤组织。经胃肠道进入体内者,应予催吐、洗胃、缓泻和利尿,同时肌肉注射二巯基丙烷磺酸钠。解放军第307医院在1963年曾经收治过4例钋-210体内污染的病人,事故后7小时开始用我国研制的二巯基丙烷磺酸钠治疗。他们在事故后情况良好。他们中1名女性于事故后脱离射线工作,生育1男1女,另3名男性继续从事射线工作,他们的夫人分别生育两个男孩、1个女孩和1个男孩,这6个小孩均身体健康。15年后他们再次到307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改变。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8454.htm
5克的"钚"足以毒死全人类。钚的毒性比砒霜大多少亿倍?
一片药片大小的钚,足以毒死2亿人,5克的钚足以毒死所有人类纯属谣言!!!!
流言: 据BBC报道,前英国政府辐射事务顾问巴斯比博士表示,日本核电站的问题极为严重,尤其令人担心的是福岛核电站三号反应堆。他称,该反应堆现在遇到了麻烦,因为它使用的是一种不同的燃料:它不是铀,而是一种铀钚混合燃料,而钚是极为危险的,因此一旦这种物质泄漏出来,将使海啸灾难雪上加霜。钚是世界上毒性第二大的物质(世界上毒性第一大的物质为钋)。一片药片大小的钚,足以毒死2亿人,5克的钚足以毒死所有人类。钚的毒性比砒霜大4.86亿倍,一旦泄露进入太平洋全人类都玩完!
真相: 当地时间14日凌晨03:11的BBC新闻[1],报道了前英国政府辐射事务顾问巴斯比博士(Dr Christopher Busby)对福岛核电站3号机组的担忧。这条新闻的背景是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13日警告说,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反应堆面临遭遇外部氢气爆炸风险。但是关于钚的毒性问题,却不似流言所描述的那么可怕。“一片药片大小的钚足以毒死2亿人,5克的钚足以毒死所有人类”的说法更是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