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人民币汇改,人民币“新汇改” 带来影响有多大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10 01:05:59 作者:连笔君

人民币“新汇改” 带来影响有多大

人民币汇改四阶段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

1985年至1993年: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复汇率回归。

1994年: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005年: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811汇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015年“811”汇改的具体内容是: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础稳定。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它,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811”汇改的作用和影响:

“811”汇改不仅实现了机制变革,更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在改革和开放的关键节点上,确立了砥砺前行的发展基调。由于现阶段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纵深推进交汇于人民币汇改,“811”汇改的稳步前行,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经济的改革不会停顿、开放不会动摇。

其次,在危机十年的阶段演变中,坚守了国家安全的金融底线。2015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本轮金融危机演变为新兴市场货币危机。由于“811”汇改抢占先机、主动防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贬值幅度在新兴市场中居于低位,避免了系统性风险的爆发(详见附图)。最后,在内外经济形势的双重压力下,夯实了“中国模式”的制度自信。外部来看,本轮汇改正值全球经济步入乱纪元,黑天鹅风险层出不穷。内部来看,中国经济进入“L”型下行通道,金融市场脆弱性凸显。面对内外重压,中国货币当局打破模式束缚和经验成见,以契合中国国情的新制度、新路径化危为机,协调了改革步伐和风险防范,把握了复杂环境中的改革机遇,验证了以中国智慧解决中国问题的可行性。

imf10年首称人民币不再低估,背后有何意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北京时间15日上午发布了对中国的年度第四条款磋商报告。在这份年度经济评估报告中,过去一贯话语严苛的IMF,对中国经济多个领域给出“ 高分”。在人民币汇率方面,IMF更是近十年来首次作出“不再低估”的评估。

人民币汇率正是眼下炙手可热的话题。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15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IMF认为人民币已经不再低估,这是对中国多年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认可。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也认为,IMF近十年来首次作出了人民币汇率“不再低估”的评估,这是对中国过去10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重大肯定,意味着在IMF眼中,人民币汇率水平已接近均衡水平。

IMF还建议,应增加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徐高认为,其中有关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的建议与中国今年8月11日刚刚推出的“新汇改”不谋而合。

“在这点上,IMF观点是一贯的,没有"叶公好龙"。”樊纲所指“叶公”,说的是国际上一些机构“天天让人民币浮动,可人民币一浮动,又说人民币不是为了浮动、而是为了贬值”。

IMF对中国经济走势也颇具信心。这份年度报告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已进入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新常态”。

徐高表示,在经济增长方面,IMF预计2015年中国GDP增速将接近7%,与中国政府设定的增长目标相一致。IMF还认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对世界经济非常重要,并建议中国继续推进向“新常态”的转换,迎来更为持续、以及更为安全的增长。“在IMF的预测中,尽管今明两年的GDP增速会小幅减速,但消费的增长却会稳步加快,表明IMF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前景抱有充分的信心。”

而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看来,IMF预测中国GDP增速今年为6.8%,并希望明年的政策能够支持GDP增速达到6-6.5%,“这些预测和观点偏谨慎了一些”。

马骏认为,最近的一些情况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企稳回升,今年下半年GDP的环比增速有望超过上半年,全年有较大概率达到7%左右,明年的GDP增速也可能继续受益于这个回升的势头。

他进一步指出,从需求面来看,支持经济企稳回升的有三大具体因素。

其一,稳增长政策在下半年将体现出积极效果。“我们的模型估算表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在6至9个月的时滞之后其拉动增长的效果会达到峰值。中国从去年底开始降息降准,今年上半年又加大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这些政策调整都应该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发挥正面的作用。”

其二,商品房价格和销售从今年4、5月份开始企稳回升。一般来说,房地产销售回升2至3个季度之后,就会拉动房地产投资。

其三,地方债置换和发行基本解决了地方在建基础设施项目的再融资问题,在铁路、保障房、水利、环保等领域开工的一系列新项目也有望加速下半年和明年的基建投资。

是谁在编造索罗斯做空中国的谣言

这几天,大家心情都很不好。股市跌破了李大霄的2850“婴儿底”,又跌破了点位无数次下移的“婴儿底2”,直到2638点这个“婴儿底2的胎记”,李大霄创造了无数的词语来自圆其说,股市如果再跌,恐怕得有“胎儿底”“胚胎底”或者干脆“卵子底”了。谁在做空股市呢?
这几天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相继发了4篇文章批判有国际炒家“唱衰中国”“做空中国”。谁都知道,说的是资本大鳄“索罗斯”。
还记得索罗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在香港狙击港币的情形吧,很多人也是那时从报端首次获知“量子基金”“对冲基金”之类词语。至于他1992年攻击英镑获利逾十亿美元的故事,知道的不是那么多,但这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笔。其实他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投机,2012年做空日元,都获利丰厚。这样一个人物要“唱衰中国”“做空中国”,影响自然是很大的,甚至引起一定程度的恐慌。
谁在制造“唱衰中国”“做空中国”恐慌?
1月22日(北京时间23日凌晨)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经济转型检验全球投资者智慧、勇气》的英文评论文章。没有点索罗斯的名字,只是说:
一些人坚信,中国资本市场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资本危机,一些投机行为及恶意做空正试图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牟利。
鲁莽的投机和恶意的做空将面临更高的交易成本和可能严重的法律后果。
后面的一句话被一些媒体断章取义,用了“做空中国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的标题。
1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做空中国者终将败于市场》的文章也没有点索罗斯的名字,但一些国际投机者称,“中国经济硬着陆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并表示将继续做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亚洲国家货币则是明指索罗斯,因为人民日报引用的这句话正是索罗斯说的。
到了1月26日,事情起了变化。这一天中国股市再现千股跌停,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也毫不客气点了索罗斯的名字,并一改此前的文风,变得火药味儿十足。
1月26日,新华社《置身做空喧嚣 中国缘何淡定 》的述评说:
这几天,国际资本市场阴霾密布,有人高调唱空中国经济,有人叫嚣做空亚洲市场。投机者就像嗅到了血腥的秃鹫,喧闹异常,兴奋异常。他们变得语态坚定,志得意满,不容置疑,仿佛只需布局空头,整个世界便唾手可得。
就在上周,美国著名投资家、量子基金创始人乔治·索罗斯在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高调宣称,鉴于经济减速、债务负担、资本外逃等因素,中国经济难免硬着陆,中国将加剧全球通缩。
索罗斯的这个所谓“观察得出的结论”很能代表一部分做空者的论调,只可惜这种观察视角显然属于“选择性失明”。
文章还引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日前告诉媒体的话:索罗斯唱衰中国的观点“完全不切合实际”,他对中国的基本情况有目无睹,没有做功课。“如果索罗斯这次这么干,他一定会亏本,作为朋友我很替他担心。”
1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也发表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文章《向中国货币宣战?“呵呵”》,这篇文章用了“宣战”“挑战”之类词语:
从去年到今年,有“金融大鳄”之称的索罗斯连续两年成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最引人关注的风云人物之一。去年,他利用这个平台宣布“永久退休”,不再涉足金融投资的江湖,转而专注其所谓的“政治慈善”;今年,同样是在这个平台上,他却公开向中国“宣战”,声称自己已经大手笔做空亚洲货币。由于他的影响力,国际金融市场上已经存在的波动有所加剧,亚洲货币明显感受到更大的投机性攻击压力。
索罗斯说过“支持中国”,不存在“唱衰中国”
单单这些评论,对“金融大鳄”索罗斯确实印象很不好,尤其是在股市亏得连底裤都不剩的中国股民。那么索罗斯说了啥,“一条财经”专门从英文原文翻译了其中谈中国的部分。
从索罗斯接受访谈的原文来看,所谓“看空中国”就是这一句话:“Well, it's -- it has happened ”也就是记者的诱导式提问,“您预期中国是否会遇到经济的硬着陆”的回答,他认为中国硬着陆已经出现。这当然存在着如何理解“经济的硬着陆”这一概念问题,并不存在主观“看空中国”的意思。并且索罗斯紧接着还有一句话:“我不是预期中国会出现经济的硬着陆,我们只是在观察它”。紧接着他表示相信中国可以处理好硬着陆问题:“但是中国可以应对这个问题,它有各项资源。中国政府的政策制定空间比其它很多国家要大,因为它有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关于“做空人民币”也是一个诱导式提问,记者问这种环境背景之下,索罗斯如何进行市场操作,这其实是一个技术性问题。索罗斯的回答做空也并不是单指人民币,包括标普500,原材料生产国家和亚洲国家的货币兑美元的汇率。“做空”其实是一个中性词,是一种投资机制。在央行8·11新汇改以来,尤其2016年的人民币兑美元大幅贬值,只有傻瓜才不会做空,大妈将手里的人民币换成美元,是不是做空?以美元记债的中资企业提前还债,算不算做空?而且索罗斯用的是“过去式”而不是“将来时”,不是有一个“做空人民币”的大阴谋即将发生。不排除有这个可能,但不能凭这几句话断定向中国“宣战”之类,这太离谱了。
关于“唱衰中国”这就完全不存在了。就像前面所说的,索罗斯反而是肯定中国有处理危机的能力。另外,索罗斯还表示要支持中国,“我们对中国未来的成功很感兴趣,我们会尽量从外部提供支持。”
因为有些话含混不清,我觉得索罗斯对中国也存在理解的偏差,比如对“硬着陆”的理解,对人民币贬值和稳定的理解。事实上中国所说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稳定是相对于一篮子货币的稳定,美元权重在里面与欧元、日元等并列。其他货币相对于美元贬值,或者美元加息,人民币必须相应贬值才会维持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的稳定,当然这是中国央行要市场形成的新思维、新逻辑,不是一下子就让市场接受的。
另外,我们也放下对抗思维,有胸怀接受唱空,有办法抵御做空,这种新思维似乎更重要。否则最大的空头就是你自己。
股市大跌是不是境外做空?数据会说话
据统计,1月27日沪股通净流入44.85亿,创下去年9月8日净流入45.15亿以来的最大值。
另据《解放日报》消息,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张新27日在2016上海两会发言时说,对于股市风波,决策者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把市场、产业、跨境各方面的情况综合起来,能够说得清楚问题,这需要强大的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跨境这一块,现在看得很清楚,昨天没有异常的资金流动。
股市大跌是不是境外做空?谁在制造“唱衰中国”“做空中国”恐慌?大家自己去想一想吧。

imf为什么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北京时间15日上午发布了对中国的年度第四条款磋商报告。在这份年度经济评估报告中,过去一贯话语严苛的IMF,对中国经济多个领域给出“高分”。在人民币汇率方面,IMF更是近十年来首次作出“不再低估”的评估。  人民币汇率正是眼下炙手可热的话题。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15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IMF认为人民币已经不再低估,这是对中国多年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认可。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也认为,IMF近十年来首次作出了人民币汇率“不再低估”的评估,这是对中国过去10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重大肯定,意味着在IMF眼中,人民币汇率水平已接近均衡水平。  IMF还建议,应增加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徐高认为,其中有关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的建议与中国今年8月11日刚刚推出的“新汇改”不谋而合。  “在这点上,IMF观点是一贯的,没有"叶公好龙"。”樊纲所指“叶公”,说的是国际上一些机构“天天让人民币浮动,可人民币一浮动,又说人民币不是为了浮动、而是为了贬值”。  IMF对中国经济走势也颇具信心。这份年度报告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已进入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新常态”。  徐高表示,在经济增长方面,IMF预计2015年中国GDP增速将接近7%,与中国政府设定的增长目标相一致。IMF还认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对世界经济非常重要,并建议中国继续推进向“新常态”的转换,迎来更为持续、以及更为安全的增长。“在IMF的预测中,尽管今明两年的GDP增速会小幅减速,但消费的增长却会稳步加快,表明IMF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前景抱有充分的信心。”  而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看来,IMF预测中国GDP增速今年为6.8%,并希望明年的政策能够支持GDP增速达到6-6.5%,“这些预测和观点偏谨慎了一些”。  马骏认为,最近的一些情况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企稳回升,今年下半年GDP的环比增速有望超过上半年,全年有较大概率达到7%左右,明年的GDP增速也可能继续受益于这个回升的势头。  他进一步指出,从需求面来看,支持经济企稳回升的有三大具体因素。  其一,稳增长政策在下半年将体现出积极效果。“我们的模型估算表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在6至9个月的时滞之后其拉动增长的效果会达到峰值。中国从去年底开始降息降准,今年上半年又加大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这些政策调整都应该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发挥正面的作用。”  其二,商品房价格和销售从今年4、5月份开始企稳回升。一般来说,房地产销售回升2至3个季度之后,就会拉动房地产投资。  其三,地方债置换和发行基本解决了地方在建基础设施项目的再融资问题,在铁路、保障房、水利、环保等领域开工的一系列新项目也有望加速下半年和明年的基建投资。

上一篇:当然英文怎么说,当然用英语怎么说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