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目录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卷一 经部一 ,卷二 经部二,卷三 经部三,卷四 经部四。
卷五,经部五,卷六 经部六,卷七 经部七,卷八 经部八 。
卷九 经部九,卷十 经部十,卷十一 经部十一,卷十二 经部十二 。
卷十三 经部十三,卷十四 经部十四,卷十五 经部十五,卷十六 经部十六 。
卷十七 经部十七,卷十八 经部十八,卷十九 经部十九,卷二十 经部二十。
卷二十一 经部二十一,卷二十二 经部二十二,卷二十三 经部二十三,卷二十四 经部二十四。
卷二十五 经部二十五,卷二十六 经部二十六,卷二十七 经部二十七,卷二十八 经部二十八。
卷二十九 经部二十九,卷三十 经部三十,卷三十一 经部三十一,卷三十二 经部三十二。
卷三十三 经部三十三,卷三十四 经部三十四,卷三十五 经部三十五 ,卷三十六 经部三十六。
卷三十七 经部三十七,卷三十八 经部三十八,卷三十九 经部三十九,卷四十 经部四十。
卷四十一 经部四十一,卷四十二 经部四十二,卷四十三 经部四十三,卷四十四 经部四十四。
卷四十五 史部一,卷四十六 史部二,卷四十七 史部三,卷四十八 史部四。
卷四十九 史部五,卷五十 史部六,卷五十一 史部七,卷五十二 史部八。
卷五十三 史部九,卷五十四 史部十,卷五十五 史部十一,卷五十六 史部十二。
卷五十七 史部十三,卷五十八 史部十四,卷五十九 史部十五,卷六十 史部十六。
卷六十一 史部十七,卷六十二 史部十八,卷六十三 史部十九,卷六十四 史部二十。
卷六十五 史部二十一,卷六十六 史部二十二,卷六十七 史部二十三,卷六十八 史部二十四。
卷六十九 史部二十五,卷七十 史部二十六,卷七十一 史部二十七,卷七十二 史部二十八 。
卷七十三 史部二十九,卷七十四 史部三十,卷七十五 史部三十一,卷七十六 史部三十二。
卷七十七 史部三十三,卷七十八 史部三十四,卷七十九 史部三十五,卷八十 史部三十六。
卷八十一 史部三十七,卷八十二 史部三十八,卷八十三 史部三十九,卷八十四 史部四十。
卷八十五 史部四十一,卷八十六 史部四十二,卷八十七 史部四十三,卷八十八 史部四十四。
卷八十九 史部四十五,卷九十 史部四十六,卷九十一 子部一,卷九十二 子部二。
卷九十三 子部三,卷九十四 子部四,卷九十五 子部五,卷九十六 子部六。
卷九十七 子部七,卷九十八 子部八,卷九十九 子部九,卷一百 子部十。
卷一百一 子部十一,卷一百二 子部十二,卷一百三 子部十三,卷一百四 子部十四。
卷一百五 子部十五,卷一百六 子部十六,卷一百七 子部十七,卷一百八 子部十八。
卷一百九 子部十九,卷一百十 子部二十,卷一百十一 子部二十一,卷一百十二 子部二十二。
卷一百十三 子部二十三,卷一百十四 子部二十四,卷一百十五 子部二十五,卷一百十六 子部二十六。
卷一百十七 子部二十七 ,卷一百十八 子部二十八,卷一百十九 子部二十九,卷一百二十 子部三十 。
卷一百二十一 子部三十一,卷一百二十二 子部三十二,卷一百二十三 子部三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子部三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子部三十五,卷一百二十六 子部三十六,卷一百二十七 子部三十七,卷一百二十八 子部三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子部三十九,卷一百三十 子部四十,卷一百三十一 子部四十一,卷一百三十二 子部四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子部四十三,卷一百三十四 子部四十四,卷一百三十五 子部四十五,卷一百三十六 子部四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子部四十七,卷一百三十八 子部四十八,卷一百三十九 子部四十九,卷一百四十 子部五十。
卷一百四十一 子部五十一,卷一百四十二 子部五十二,卷一百四十三 子部五十三,卷一百四十四 子部五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子部五十五,卷一百四十六 子部五十六,卷一百四十七 子部五十七,卷一百四十八 集部一。
卷一百四十九 集部二,卷一百五十 集部三,卷一百五十一 集部四,卷一百五十二 集部五。
卷一百五十三 集部六,卷一百五十四 集部七,卷一百五十五 集部八,卷一百五十六 集部九。
卷一百五十七 集部十,卷一百五十八 集部十一,卷一百五十九 集部十二,卷一百六十 集部十三。
卷一百六十一 集部十四,卷一百六十二 集部十五,卷一百六十三 集部十六,卷一百六十四 集部十七。
卷一百六十五 集部十八,卷一百六十六 集部十九,卷一百六十七 集部二十,卷一百六十八 集部二十一。
卷一百六十九 集部二十二 ,卷一百七十 集部二十三,卷一百七十一 集部二十四,卷一百七十二 集部二十五。
卷一百七十三 集部二十六,卷一百七十四 集部二十七,卷一百七十五 集部二十八,卷一百七十六 集部二十九。
卷一百七十七 集部三十,卷一百七十八 集部三十一,卷一百七十九 集部三十二,卷一百八十 集部三十三。
卷一百八十一 集部三十四,卷一百八十二 集部三十五,卷一百八十三 集部三十六,卷一百八十四 集部三十七。
卷一百八十五 集部三十八,卷一百八十六 集部三十九,卷一百八十七 集部四十,卷一百八十八 集部四十一。
卷一百八十九 集部四十二,卷一百九十 集部四十三,卷一百九十一 集部四十四,卷一百九十二 集部四十五 。
卷一百九十三 集部四十六,卷一百九十四 集部四十七,卷一百九十五 集部四十八,卷一百九十六 集部四十九。
卷一百九十七 集部五十,卷一百九十八 集部五十一 ,卷一百九十九 集部五十二,卷二百 集部五十三。
扩展资料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
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是什么关系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总目》则是在《四库全书》纂修过程中产生的一部集大成的目录著作。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由官府组织开展的最大规模的文化工程,《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相辅相成,对清乾隆以前的历代典籍进行了系统整理,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全面总结,不仅鲜明地反映出18世纪知识界的学术特征和思想观念,而且在文献学和目录学史上留下了极为重要的篇章。
四库全书全部书目是那些
由于《四库全书》由乾隆敕编,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需要,名为“稽古右文”,实则“寓禁于征”,大量搜罗、查禁、删改、销毁书籍。根据流传至今的几种禁毁书目和有关档案记载,全毁于2400多种,抽毁书400多种,铲毁、烧毁书版七、八万块。同时大兴“文字狱”,《四库全书》开馆后10年内竟发生了48起“文字狱”。而古书亡矣!”连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也因为有碍于愚民而禁毁,文字狱如此。
善本:是指那些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或在其中某一方面有特殊价值的书本。一般来说,刊刻年代较早或经过精心校勘而错误较少的版本可称为善本。
孤本:某书的某一刻本或手稿。拓本在世间只有一份流传的为孤本。
秘本:私人收藏者秘藏于家室,置之高阁,不准许外人见阅的版本为秘本。
禁毁本:前代或当世之因遭禁被毁,侥幸私存下来的版本为禁毁本。在古代,保存这种禁毁本十分危险,一旦被当局发现,必遭大祸,因而其流传极其艰难。弥足珍贵。
绣像本:书中间有插图的版本为绣像本。这类绣像本书因其生动的表现形式而倍受欢迎,但因绘刻工艺复杂,价格昂贵而成品较少,因而现存的十分珍贵。
石印本:精选坚硬宽大而表面平滑的石头经打磨、雕刻制成石版,再用药墨将文字写在特制药纸上,将药纸上的字迹移置到石版上,然后滚刷油墨印成的书为石印本。
手抄本:根据底本抄写而成的书本。其中有一种影抄本,是把透明纸覆在底本上面,按其原有字体、行款照样摹写的书本。
残本:在流传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如运输、转卖、转抄、争执等)而残缺不全的书本为残本。
补本:对前代前人的著作有所增补,加以已意而写成的书。
续书:对前代前人的著作内容做继续的描写,以延续原著的意思为主旨。
保留本:因为某种私人目的而专门保留起来的书,一般是传家世代收藏保留,视为至宝。
经部: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
史部:正史类、编年类、记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
戴震(1724-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人。学问渊博,识断精审,思想邃密,是乾隆朝最著名的思想家,汉学代表人物。因博闻广识而破例允许他以举人身份供职于四库馆,担任《四库全书》的辑校工作。《四库全书》的主要纂修官。
陆锡熊(1734-1792),字健男,耳山,上海人。《四库全书》总纂官,卓有成效,受恩赏尤多。乾隆52年,清廷发现《四库全书》中有诋毁朝廷字句的书籍,乾隆帝大怒,令陆锡熊和纪昀负责重新修正,并由他两人分摊费用。时值隆冬,陆锡熊患病,终因心力交瘁,死于重校文溯阁《四库全书》的任上。可见朝野对《四库全书》之重视与严谨。
永瑢(1743-1790),乾隆帝第六子,号九思主人。乾隆末年被封为质亲王。喜作诗文书画,著有《九思斋诗钞》。《四库全书》馆正式成立后,乾隆帝为了表示对该项文化工程的重视,同时也为了加强对编纂工作的监控,命永瑢与永璇、永瑆,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统勋、于敏中为最高执行官即总裁,负责总理馆内一切事宜。 《四库全书》智慧宝语荟要录。
四库全书分为哪几本书?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部44类66属。
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四库全书的四库指的是什么
《四库全书》的“四库”指的是经、史、子、集四部。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扩展资料:
一、编撰背景
传统学术自身的延续及发展,也在迫切要求当时的目录著作承担起“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责任,以经学为主的中国学术,历经了近二千年的发展历程。
从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直到清代汉学,期间渊源流变、兴衰利弊,都需要作出恰当评价。
《四库全书》既然要囊括乾隆以前的历代典籍,那么,对传统学术的总结也就责无旁贷,因为传统目录学正是将典籍按照一定的体系加以排纂编次,进而通过文献典籍本身以及分类、编目、序录等方式来反映学术发展历史的。
因此,编排历代典籍,总结评判传统学术,就成了《四库全书》编纂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四库全书总目》也就由此应运而生。
二、主要内容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部44类66属。
1、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2、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
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
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3、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
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
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4、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
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类别
《四库全书总目》为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四库全书的馆臣们,对誊录入库的3400余种图书(称“著录书”)和抄存卷目的6700余种图书(称“存目书”)全部写出提要,这就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简称《四库总目》。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
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史部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子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子部之医家类
医家类共收入著录医书97种,存目医书92种,附录兽医书6种,总计195种。若加上其中一些书后所附录的书并把丛书中的书单独计算,再加上子部别家中的医书,则录入的医书总数则更多。所收医籍时代跨度较大,先从秦到乾隆时期的重要医学名著基本都被涵盖。而且内容丰富,涉及医经、针灸、本草、医方、伤寒、金匮、瘟疫、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医案、藏象病机、杂著、诊断、养生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将医家类提要通读一遍,将对历代医学古籍的版本变迁、源流变革、内容得失有一宏观印象。
四库全书是哪几部?
《四库全书》共收书3460多种、79000多卷、36000多册,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10类;“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 15类;“子部” 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05类。总共44类。为了保存这批精典文献,由皇帝“御批监制”,从全国征集3800多文人学士,集中在京城,历时十年,用工整的正楷抄书七部,连同底本,共八部。建阁深藏,世人难得一见。虽然由数千人抄写,但字体风格端庄规范,笔笔不苟,如出一人。所以,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看,都具有十分难得的研究、收藏和欣赏价值。后几经战乱,损毁过半,更使这套世界出版史上的巨制,成为举世罕见的无价之宝 《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收书3503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分装36000余册,约10亿字。相当于同时期法国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的44倍。清乾隆以前的中国重要典籍,许多都收载其中。由于编纂人员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因而代表了当时学术的最高水平。乾隆编修此书的初衷虽是"寓禁于征",但客观上整理、保存了一大批重要典籍,开创了中国书目学,确立了汉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具有无与伦比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与版本价值。本次出版的《四库全书精编》,精选《四库全书》之精华,以便于读者诵读为宗旨,所选之文,趣味清源,神采焕发,无一语不耐人寻味,无一篇不睿人智慧,数千年道术学艺文章之精华,几尽荟萃于斯。
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两本书有什么区别?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永瑢、纪昀主编。编纂《四库全书》时,将"著录书、"存目书"逐一撰写提要,于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汇编成此书,二百卷。收录古籍计一万零二百八十九种,是内容丰富、较系统的研究古典文献的重要工具书、解题式书目的代表作。为便于翻检,次年另编《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不收存目书,提要从简。
一个是典籍汇编,一个是提要,属工具书。
九三版四库全书数术类目录目录
术数类.数学之属
803-太玄经,太玄本旨,元包经传,元包经传_元包数总义,潜虚,潜虚_潜虚发微论,皇极经世书
804-皇极经世索隐,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易通变
805-观物篇解,观物篇解_皇极经世解起数诀,皇极经世书解,易学,洪范皇极内篇
806-天原发微,天原发微_各类图,天原发微_问答节要,大衍索隐,易象图说,三易洞玑
术数类.占候之属
807-灵台秘苑,唐开元占经
术数类.相宅相墓之属
808-宅经,葬书,撼龙经,撼龙经_疑龙经,撼龙经_葬法倒杖,青囊序,青囊奥语,天玉经(内传,外编),灵城精义,催官篇,发微论
术数类.占卜之属
808-灵棋经,焦氏易林,京氏易传,六壬大全,卜法详考
术数类.命书相书之属
809-李虚中命书,玉照定真经,星命溯源,珞琭子赋注,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三命指迷赋,星命总括,演禽通纂,星学大成
810-三命通会,月波洞中记,玉管照神局,太清神鉴,人伦大统赋
术数类.阴阳五行之属
810-太乙金镜式经,遁甲演义,禽星易见
811-御定星历考原,钦定协纪辨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