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0个化学元素及符号
前50个化学元素及符号为:
氢(H)氦(He)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
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钾(K)钙(Ca);
钪(Sc)钛(Ti)钒(V)铬(Cr)锰(Mn)铁(Fe)钴(Co)镍(Ni)铜(Cu)锌(Zn);
镓(Ga)锗(Ge)砷(As)硒(Se)溴(Br)氪(Kr)铷(Rb)锶(Sr)钇(Y)锆(Zr);
铌(Nb)钼(Mo)锝(Tc)钌(Ru)铑(Rh)钯(Pd)银(Ag)镉(Cd)铟(In)锡(Sn)。
化学元素符号的快速记忆方法:
1、拼音法;钠(Na)、钡(Ba)、氟(F)、钨(W)、锂(Li):这些元素名称的汉语拼音与该元素的元素符号相似,如钠元素(Na),“钠”的汉语拼音为nà
2、形象法;有些元素的元素符号可采用形象的方法记忆。例如,钨元素(W),可以联想白炽灯内的钨丝
扩展资料
化学元素的近代发展:
拉瓦锡在1789年发表的《化学基础论述》一书中列出了他制作的化学元素表,一共列举了33种化学元素,分为4类:
1、属于气态的简单物质,可以认为是元素:光、热、氧气、氮气、氢气。
2、能氧化和成酸的简单非金属物质:硫、磷、碳、盐酸基、氢氟酸基、硼酸基。
3、能氧化和成盐的简单金属物质:锑、砷、银、钴、铜、锡。铁、锰、汞、钼、金、铂、铅、钨、锌。
4、能成盐的简单土质:石灰、苦土、重土、矾土、硅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元素
一到二十号化学元素符号
H氢、He氦、Li锂、Be铍、B硼
C碳、N氮、O氧、F氟、Ne氖
Na钠、Mg镁、Al铝、Si硅、P磷
S硫、Cl氯、Ar氩、K钾、Ca钙
扩展资料:
现代的周期表由德米特里·门捷列夫于1869年创造,用以展现当时已知元素特性的周期性。自此,随着新元素的发现和理论模型的发展,周期表的外观曾经过改变及扩张。通过这种列表方式,门捷列夫也预测一些当时未知元素的特性以填补周期表中的空格。其后发现的新元素的确有相似的特性,使他的预测得到证实。
根据定义,每个化学元素都有它唯一的原子序,相等于其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而大部分元素的各个原子有不同的中子数,这称作同位素。
例如,所有碳原子都有6颗质子,其中大部分有6颗中子,但1%有7颗中子,另外很小一部分(碳-14)更有8颗中子。因此碳有3个自然同位素。周期表中从来不区分同位素,而是把它们归在同一个元素之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元素周期表
化学元素周期表前二十个元素及其符号是什么?
以下为前20号元素,1到20号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排开:
H氢 ,He氦 ,Li锂,Be铍,B硼,C碳,N氮,O氧,F氟,Ne氖,Na钠,Mg镁,Al铝,Si硅,P磷,S硫,Cl氯,Ar氩,K钾,Ca钙
扩展资料:
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序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如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卤族元素、稀有气体等。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区且分有七主族、七副族、Ⅷ族、0族。由于周期表能够准确地预测各种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间的关系,因此它在化学及其他科学范畴中被广泛使用,作为分析化学行为时十分有用的框架。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于1869年发明周期表, 此后不断有人提出各种类型周期表不下170余种,归纳起来主要有:短式表(以门捷列夫为代表)、长式表(维尔纳式为代表)、特长表(以波尔塔式为代表);平面螺线表和圆形表(以达姆开夫式为代表);立体周期表(以莱西的圆锥柱立体表为代表)等。
中国教学上长期习用的是长式周期表。
参考资料:元素周期表-百度百科
化学元素周期表前二十个及符号
氢(H)
氦(He)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钾(K)
钙(Ca)
还原性;Li 氧化性:Li>Na>K>Rb>Cs; 碱金属元素能与水或氧气反应生成碱或碱性氧化物; 氢本来不是碱金属,但因为在IA族,所以归入此表。 化合价记忆 ①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一至五价都有氮 铜汞二价最常见 ② 正一铜氢钾钠银 正二铜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四六硫 二四五氮三五磷 一五七氯二三铁 二四六七锰为正 碳有正四与正二 再把负价牢记心 负一溴碘与氟氯 负二氧硫三氮磷 ③ 正一氢银和钾钠 正二钙镁钡锌汞和铜 铝正三 硅正四 亚铁正二铁正三 氯在最后负一价 氧硫最后负二价 莫忘单质价为零 ④ 钾钠银氢正一价 钙镁钡锌正二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 铜正一正二铝正三 铁有正二和正三 通常氧为负二价 莫忘单质为零价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前20个元素符号是: 1、H氢 2、He氦 3、Li锂 4、Be铍 5、B硼 6、C碳 7、N氮 8、O氧 9、F氟 10、Ne氖 11、Na钠 12、Mg镁 13、Al铝 14、Si硅 15、P磷 16、S硫 17、Cl氯 18、Ar氩 19、K钾 20、Ca钙 扩展资料: 化学元素的背诵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常见 正一铜氢钾钠银,正二铜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 一五七氯二三铁,二四六七锰为正 碳有正四与正二,再把负价牢记心 负一溴碘与氟氯,负二氧硫三氮磷 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 硫氯氩钾钙 1、氢(H) 2、氦(He) 3、锂(Li) 4、铍(Be) 5、硼(B) 6、碳(C) 7、氮(N) 8、氧(O) 9、氟(F) 10、氖(Ne) 11、钠(Na) 12、镁(Mg) 13、铝(Al) 14、硅(Si) 15、磷(P) 16、硫(S) 17、氯(Cl) 18、氩(Ar) 19、钾(K) 20、钙(Ca) 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序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如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卤族元素、稀有气体等。 扩展资料 元素位置推断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确定族数应先确定是主族还是副族,其方法是采用原子序数逐步减去各周期的元素种数,即可由最后的差数来确定。 在第一至第五周期时最后的差数小于等于10时差数就是族序数,差为8、9、10时为Ⅷ族,差数大于10时,则再减去10,最后结果为族序数; 在第六、七周期时差数为1:ⅠA族,差数为2:ⅡA族,差数为3~17:镧系或锕系,差数介于18和21之间:减14,差数为22~24:Ⅷ族,差数大于25:减24,为对应的主族 根据各周期所含的元素种类推断,用原子序数减去各周期所含的元素种数,当结果为“0”时,为零族;当为正数时,为周期表中从左向右数的纵行,如为“2”则为周期表中从左向右数的第二纵行,即第ⅡA族;当为负数时其主族序数为8+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元素周期表 H+ 、He(无)、Li?、Be2?、B(无) C(无)、N(无)、O2?、F?、Ne(无) Na+、Mg2?、Al3?、Si(无)、P(无) S2?、Cl?、Ar(无)、K?、Ca2? 在元素符号右上角表示出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的符号。 例如,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成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用“Na?”表示。硫原子获得二个电子后带元素符号:统一采取该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的符号。(往往正负电的数字写在正负号的前面) 扩展资料: 常见离子符号: 钾离子 K? 钙离子 Ca2? 钠离子 Na? 镁离子 Mg2? 铝离子 Al3? 锌离子 Zn2? 铁离子 Fe3? 亚铁离子Fe2? 氢离子 H? 铜离子 Cu2? 汞离子 Hg2? 银离子 Ag? 钡离子 Ba2? 氧离子 O2?氯离子 Cl? 硫酸根离子 SO?2? 氢氧根 OH? 氯酸根 ClO?? 硝酸根 NO??碳酸根CO?2? 铵根 NH??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也显示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零族元素除外)。 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获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序数递增,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同一族中的金属从上到下的熔点降低,硬度减小,同一周期的主族金属从左到右熔点升高,硬度增大。 H2CO3 碳酸 CH4 甲烷 HNO3 硝酸 HNO2 亚硝酸 NH3 氨 H2O 水 HF 氟化氢 H4SiO4 原硅酸 SiH4 硅烷 H3PO3 磷酸 PH3 磷化氢 H2SO3 亚硫酸 H2SO4 硫酸 H2S 硫化氢 HClO 次氯酸 HClO4 高氯酸 HCl 氯化氢化学前20个元素符号是什么貌似是这样说的
化学元素周期表前20个口诀,加符号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在网上找元素表速记,他先给你一个故事,然后再背,很有效。化学元素周期表前20个符号名称和简写是什么?
求化学前20个元素对应的离子符号即名称
用前二十号化学元素编写五十个化学式
Li2CO3 碳酸锂 LiHCO3 碳酸氢锂 LiNO3 硝酸锂 LiNO2 亚硝酸锂 LiOH 氢氧化锂 Li2O 氧化锂LiF 氟化锂
CO 一氧化碳 CO2 二氧化碳
NO 一氧化氮 NO2 二氧化氮 N2O 一氧化二氮(笑气)N2H4肼
O2 氧 O3 臭氧
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