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楷体书法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02 16:59:32 作者:连笔君

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楷体书法》,下面是详解!

楷书什么意思

楷书,亦称今隶、真书、正楷、楷体或正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相传由汉章帝时王次仲以汉隶作楷法,是隶书的变体,其字形较为平直正方,

去除隶书笔划尾部的挑法及蚕头燕尾的笔法,不写成扁形,结构不合“六书”原则。在现代,楷书仍是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楷书在古代又称正书。“正书”一词的由来,最早可见于宋代的《宣和书谱》。“正书”和“真书”同音。

“正”字从“止”从“一”。因此“正”字有建中立极,不偏不倚,止于最好的地步的意思。英文等西方文字的“Regular script”等词组也系从“正书”一词翻译而来。

扩展资料: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

楷体书法最为著名的四大家是:

唐,欧阳询(欧体)

唐,颜真卿(颜体) 颜真卿是唐代的大书法家,山东人,楷书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

唐,柳公权(柳体) 柳公权也是唐代的大书法家,陕西人,出生于颜真卿之后。他的楷书构体严谨,刚劲有力。代表作有《玄秘塔碑》。人称“颜筋柳骨”

元,赵孟頫(赵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

毛笔书法楷体中颜体与欧体有什么区别

1、定义不同

颜体:是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的一种字体,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 ”的说法。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

欧体:始祖欧阳询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

2、特点不同

颜体: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欧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3、地位不同

颜体: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其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出神入化的境界。

欧体:欧阳询从小学写字,写这块碑的时候已经70多岁,那就是已经所谓的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已经达到了想写不好都不可能的化境。唐代碑刻《九成宫醴泉铭》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颜体

行书和楷书的特点(书法)

一、行书

1、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2、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3、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4、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二、楷书

1、讲究用笔

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去体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

2、笔画分明

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

3、结构方整

钢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

扩展资料:

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近。这相当于从隶书中变出(章)草书——由“正体字”中派生出别支来。桓灵朝的“正体字”除了隶书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们又认为行书就是“八分楷法”的别支。

其实它也是同其他书体一样最初的创始还是一般的群众书写者,只要把八分书写得同其他书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隶体波势,就变成行书了,在汉末一般出土的简书中我们是可以随处看到的。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行书

百度百科-楷书

楷书和硬笔书法有什么不同?

我们语文老师叫买字帖,我买了硬笔书法字帖,可老师要求买练楷字的字帖,我到底有没有买错?...

我们语文老师叫买字帖,我买了硬笔书法字帖,可老师要求买练楷字的字帖,我到底有没有买错?

1、本质不同,楷书是汉字书法的一种字体,硬笔书法是用硬笔书写汉字的艺术。

2、成像的原理和运动技巧不同,是两种不同的运动模式。

3、起源不同,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硬笔书法是为书写快捷而产生的一种书法艺术,以墨水或者粉状介质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汉字和其他文字的书写技巧。

4、书写工具不同,硬笔书法书写工具包括钢笔、中性笔、美工笔、铅笔、粉笔等。楷书既可以用上述工具书写外,还可用毛笔书写。

扩展资料

楷书的特点

1.讲究用笔。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去体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

2.笔画分明。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非常好看。

3.结构方整。钢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

正是由于以上特点,历代许多书家都主张把楷书作为学习书法的第一步。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学好写钢笔楷书,打好基础,为上中学写行楷书创造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

百度百科-硬笔书法

“正楷”就是“楷体”吗?

正楷就是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楷书特点:笔画省去雁尾,转折处亦用顿挫,结构渐趋方整,端庄方正,中规中矩,布白停匀、静中寓动。楷书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

扩展资料:

楷书的发展:

1、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

2、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

3、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4、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晚唐的楷书四大家之一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从年代和总体风格上看,楷书可分为四种:

1、晋楷,魏晋时以钟繇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王羲之是晋代的大书法家,山东人,楷书代表作有《黄庭经》。

2、魏楷,南北朝时期以摩崖石刻和碑刻为代表;

3、唐楷,以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为代表。颜真卿是唐代的大书法家,山东人,也是楷书四大家之一,楷书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

柳公权也是唐代的大书法家,陕西人,出生于颜真卿之后,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构体严谨,刚劲有力。代表作有《玄秘塔碑》。人称“颜筋柳骨”。

5、元楷,以赵孟頫为代表,同样是楷书四大家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

关于书法中楷书的大小问题!!!

书法中所谓小楷,中楷,大楷具体都是多大的字呀???多少平方厘米???寸和公分我没学过呀,最好还是用厘米吧!!!...

书法中所谓小楷,中楷,大楷具体都是多大的字呀???多少平方厘米???
寸和公分我没学过呀,最好还是用厘米吧!!!

1~3厘米的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为大楷(大字),之间的为中楷。但这仅仅是笼统的分法,实际上,现实生活里很少出现过小于1厘米的小字和大到1.8米的大字。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较此更大的真书大字被称为“榜书”、“擘窠书”。

扩展资料:

事半功倍,学好楷书。

第一,我们学习楷书,学习的都是唐人楷书,而唐楷是楷书艺术的巅峰,法度之完备,结构之严谨,是历代不能比的,并且出现了“初唐四大家”“楷书四大家”也就是说楷书已经达到了极致。

第二,楷书是楷模,是法度,是一笔一画,一丝不苟,费时费精力,况且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坚持不懈,自然进步缓慢。但这种扎实的基础,是慢中有快的。

三、过分纠结于笔画。无论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其他若干书体,最基本的就应该是间架结构,就像一座房子的骨架,一旦搭起来那就具备了可以填充骨肉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再精研笔法,那就事半功倍。

四、当然,一个人的修养和悟性也至为关键,不在于你写了多少,而在于你的一笔一划之间,你真正的领悟了多少,假如你每一笔都有深刻的用笔感受,那就会不断的改进自家的字体结构、笔画规范,写得越来越好就不会只是一个美好的期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

书法入门应该学哪种字体?

应该从楷书入手,楷书是基础。

一般初学者从颜、柳、欧、赵这四大家入手为佳。俗话说: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学好楷书是学习其他字体的一条捷径。

以颜楷为佳,颜体容易上手,他的楷书端正健壮,笔力豪放。他的字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气慨凛然,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扩展资料: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楷书也是一种官名。《新唐书·百官志二》记中书省史馆有楷书二十人,写国史楷书十八人。楷书作为官名也称作楷书手,掌缮写之事,在同一机构中并置,因具体分工有所不同。《通典·职官二十二》记楷书手为流外勋品官。宋代无楷书手之称,惟称楷书。

参考链接:楷书-百度百科

古代四大著名楷书书法家的字体有什么特点

要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赵孟頫字体的特点...

要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赵孟頫字体的特点

1、欧阳询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可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

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

2、颜真卿

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3、柳公权

柳公权的楷书参有欧阳询的笔法,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虽用笔出自颜真卿,而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特别显得英气逼人。

4、赵孟頫

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各种书体,冠绝古今,他手书佛、道的书法,有许多散于名山。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扩展资料

楷书四大家的主要作品有:

1、《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铭文由魏征撰,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的事。欧阳询奉敕书。

2、颜真卿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等。

3、柳公权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4、赵孟頫的楷书中也有上乘之作,如《三门记》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最适合当字帖。赵氏传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笔精到,结字严谨,如《赤壁赋》堪称经典之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四大家

书法的规范字是指什么字体

书法的规范字是指什么字体...

书法的规范字是指什么字体

书法的规范字体是楷体。书法的规范字体是楷体。

一、简介: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二、楷体的演变与发展

如今一般所说的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

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它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魏碑经常带有汉朝隶书的写法在其中,因此它的楷书性质还不成熟,但正因为这种不成熟性,也就造成了百花齐放的场面,意态奇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康有为评价有“魏碑十美”。

而狭义的楷书则是指到唐朝以后逐渐成熟起来的唐楷,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前三个就在唐朝。

到了唐末,楷书已发展到了顶峰,风格已过于规整,于是逐渐走下坡路了。但是“唐书重法,宋书重意”,宋朝的苏轼以其诗人的风度开创了丰腴跌宕、天真烂漫的“苏体”,堪称“宋朝第一”。

宋末元初的赵孟頫,以其恬润、婉畅,形成了“赵体”,也就是四大家中的“赵”,但是“赵体”严格来讲应该属于行楷,不再是规规矩矩的楷书了,所以初学者一般从“颜柳欧”三体择一入手,这也被公认为学书之正路。

扩展资料

传统书法字体的分类

传统书法字体包括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

一、行书字体

1、释义: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2、代表作: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代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宋代苏轼《黄州寒食帖》等。

二、草书字体

1、释义: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2、代表作:唐代张旭 《肚痛帖》、《古诗四帖》,唐代怀素 《自叙帖》等。

三、隶书字体

1、释义:隶书,有秦隶、汉隶等 ,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2、代表作:《张迁碑》、《曹全碑》、《史晨碑》等。

四、篆书字体

1、释义: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2、代表作:李斯《峄山碑》、李阳冰《三坟记》等。

五、楷书字体

1、释义:也称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2、代表作: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法字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

初学书法,应练隶书还是楷书?

其实都可以的。
如果你是初学者那么我建议根据你的兴趣。你可以找两本字帖,一本历代优秀楷书碑帖集;一本历代优秀隶属碑帖集,看你喜欢那种字体,就练那种。因为书法是靠坚持的,你自己都不喜欢你练习的字体怎么坚持?
从你以后发展,学习行书,草书来面讲,两者是各有利弊的,没有好坏之分。鉴于你初学,就不多说一些理论了。另外练习时一定要多看,多比较,才能更好理解字体。

看了其他朋友的回答我来补充一些。
大部分朋友认为先从楷书上手比较好,这的确是现在学书法的主流,包括我也是先楷书,现在草书。
但是根据我自己这些年来的体会,其实真的是各有利弊,通俗的说,楷书入手,容易把字写呆板;隶属入手,容易把字写轻浮。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隶属入手学习,学习米芾,黄庭坚,苏轼等人的字能容易一些。楷书入手,学习二王、怀素等人的字能容易一些。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楷书,太规范,法度太森严,的确锻炼笔力,但是以后要打破这个规则和法度,就不容易了。所以从古至今,大书法家其实两者都临习过,且都有一定造诣。

楷体书法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楷书也是一种官名。《新唐书·百官志二》记中书省史馆有楷书二十人,写国史楷书十八人。楷书作为官名也称作楷书手,掌缮写之事,在同一机构中并置,因具体分工有所不同。《通典·职官二十二》记楷书手为流外勋品官。宋代无楷书手之称,惟称楷书。 [1-2]

上一篇:生如夏花是什么意思,生如夏花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