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篆书作品欣赏,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01 20:13:30 作者:连笔君

成语篆书书法作品欣赏

一、甲骨文笔见刀痕,清丽挺秀。但求凝重,敦实雄厚,见刀见笔,洒脱天然。二、金文大小纵横,胸无成规,参差错落。三、小篆藏锋逆入,笔画园润,整齐划一。四、蚕无二设、燕不双飞,骨肉匀适,波磔分明。五、楷书字占一格,笔画标准,字型规范,向背有序,疏密有度,意断笔连。六、行书非真非草,离方循园,化繁为简,点画萦带,字势连绵,笔意活拨,前后顾盼,遥相呼应。开合驰张,参差有趣七、草书章草:大小仿佛,字距均匀,行间清晰,补列整齐。今草:略举大较,仿佛若斯,重按轻转,《入笔》顺风而起,《收笔》信锋所趋张芝的逛草:超前绝后,独步无双。王导的草书:风棱载蓄,高致有余。王羲之的草书:笔笔有格,规矩俨然,气韵连绵,任意恣肆,天然有致。还有很多,不一一撰述。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书法的赏析不仅是体会作品点画、结构、章法的匠心与功力,以及师承、流派、风格,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去感受书法家的气质、情感及其审美追求。书法家靠手和思想来创造,欣赏者靠眼力来挖掘发现作品点画布白中蕴藏的生命与灵魂,是一种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成效取决于欣赏者的知识、修养、阅历、心境诸因素。

赏析书法既要对作品有宏观的把握,如气势、神采、布白,又要有细微的观察,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等。欣赏线条质量,从中可以观察出作者创作时的用笔、用墨及其笔法。其次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造型的意趣和哲理。第三是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第四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神采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实记录,与作者的情感、性格、修养密切相关。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形美神足、形神兼备,欣赏者就是要领会体势,捕捉神采的。书法艺术风格首先表现在作品独特的整体风貌以及所造成的独特意境,这与书法家的审美取向、艺术气质最为密切,是书法家的艺术个性张扬的结果。

书法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书法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也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精神风貌。这也是数千年历史积淀在书法家心灵中的高能反映,体现在线条中的微妙之处,给人以无限的遐思。黑格尔说:“风格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法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表现出他个性的一些特点。”

如何欣赏篆书书法作品

欣赏篆书,要看作品笔力够不够深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否入木三分。篆书古韵较别的字体要浓,所以还要看作品是否突出了古韵。接着就要看笔画,篆书笔画要粗细一致的,还要饱满,圆润,一件好的篆书作品的笔画是饱满的,不会枯涩,篆书切忌飞白,也就是笔画枯涩。还要看章法,一件好作品的章法十分自然,严谨,一气呵成,气息十分流畅。大概就是这些了,这是我的拙见哈,如有不好的地方,麻烦改正下哈

书法作品欣赏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赏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鉴赏]此诗是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诗歌描写了滁州西涧幽寂的风景:清幽的芳草在涧边寂寂地生长着,幽草附近,有深密的树林,林中有黄鹂在鸣唱。傍晚之时,春雨急骤,涧中之水横冲直撞奔突而流,野外的渡口一片安详,周围了无人踪,只有渡船横在河中。此诗动静结合,风格深远,如一幅清幽的水墨画。===========================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赏析】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欣赏书法作品主要看四个方面:
一是用笔好。五指执笔得法,紧而不死,稳中求活,笔着纸后中锋铺毫,腕肘悬起配合运动,保持笔锋(笔心)常在点画中间运行,运笔要有轻重徐疾,提按顿挫,有如音乐上的节奏与旋律。这样用笔写出来的点画在平面的纸上就能呈现出立体感,而且生动活泼、刚柔相济,具有线条美。
二是点画清。点画的轻重粗细、用墨的枯湿浓淡要有变化、处理得当,落笔收笔圆满周到,讲究“藏头护尾”,来龙去脉交待清楚。这样,点画写活,有势态,有骨力,就能具有动态美,充满生命力。
三是结构美。字的结构安排要横直有绪,变化得当,重心平稳,点画呼应,比例适当,疏密匀称等,使其虚实相生、收放相应,也就是将死的字形写成活的形式。
四是章法美。一幅作品更要讲究整篇的章法(或叫布局)。字与字、行与行,整篇首尾之间必须一气呵成,疏密得当,大小适宜,而且要错落变化,互为照应,全章贯气,多样而统一。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书法与国画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作为一门艺术,书法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欣赏书法作品一般先看其大的气势和神采如何;然后欣赏章法与结构;最后是分析基本笔画。

用笔——是否轻重徐疾,提按顿挫,笔画有没有厚度、深度,能否呈现立体感、生动有力。加上用墨有枯湿浓淡的变化,更可增添一份气韵。结构与章法——造型和构思好的书法作品,可以给人以平衡对称中富有多样的变化,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的美感。结构搭得好,使笔画相互呼应,疏密匀称,虚实相生,收放相应。章法美主要指对整篇作品的字与字、行与行、首与尾之间脉络相连,节奏和谐所做的艺术处理,使作品表现出生动活泼、变化又统一的效果。

意境——是书写者用笔、结构和章法技巧以及自身的学识才华、气质性格的综合反映。每个书法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作品所反映出的意境各别。如王羲之的书法和“拨云睹日,芙蓉出水”;而颜真卿的书法却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欣赏一幅书法作品,若能进一步了解书家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等,就能更好地进入全面的欣赏境地。

上一篇:e和弦,E调常用和弦指法图,吉他E和弦指法图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