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苏丹共和国的历史?
安全苏丹南部各政党领导人2011年2月16日一致同意,把即将在苏丹南部地区创建的国家命名为“南苏丹共和国”。在苏丹南部地区2011年1月举行的公民投票中,绝大多数选民都赞成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根据苏丹北南内战双方2005年达成的《全面和平协议》和这次公投结果,苏丹南部将在2011年7月9日过渡期结束时正式宣布独立。 南苏丹共和国国旗
南苏丹共和国 - 背景
苏丹南方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26万(2008年),分别占全国面积和人口的1/4和1/5,居民多为非洲土著黑人。1955年苏丹独立前夕,因反对与苏丹北方组成独立国家,南方发动第一次内战,直到1972年结束。1983年,因对尼迈里政府在全国推行伊斯兰法不满,南方黑人军官约翰·加朗成立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军(SPLM/A),对抗中央政府,第二次内战爆发。
1994年,在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的倡导下,苏丹政府同苏人解展开政治谈判,并在美国直接介入下取得突破。2005年1月,苏丹政府同苏人解签署《全面和平协议》(CPA),结束了长达22年的内战。根据协议,苏丹南方于2011年1月9日至15日就北南统一问题进行全民公决。公投结果显示98.83%的选民选择与北方分离,公投结果已为北方政府和国际社会所接受和承认。目前,南方正处于过渡期,将于2011年7月9日宣布独立建国,成为非洲大陆第54个国家。
苏丹南方下辖十州,分别是中赤道州(Central Equatoria)、东赤道州(Eastern Equatoria)、西赤道州(Western Equatoria)、西加扎勒河州(Western Bahr El Gazal)、北加扎勒河州(Northern Bahr El Gazal)、琼格莱州(Jonglei)、湖泊州(Lakes)、瓦拉卜州(Warrap)、团结州(Unity)和上尼罗河州(Upper Nile)。根据2005年苏丹北南《全面和平协议》,苏南方高度自治,拥有独立的立法、行政、司法体系和军队,并将于2011年1月举行统独公投。
从西往东,苏丹南方与北方的南达尔富尔州(Southern Darfur)、阿布耶伊特别行政区(Abeyi)、南科尔多凡州(Southern Kordofan)、白尼罗河州(White Nile)、森纳尔州(Sennar)和青尼罗河州(Blue Nile)接壤。按顺时针方向,分别与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刚果(金)、中非和乍得接壤。
苏南方属热带气候,一年分为雨季(5月-10月)和旱季(11月-4月),雨季高温多雨,干季炎热干燥。雨季气温在20-40度之间,干季气温在30-50度之间。
苏丹南方地处内陆,经长期战乱,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苏南方经济落后,面貌原始,基础设施缺乏,人民普遍贫困,商品基本上依赖进口,物价较贵。自然资源丰富,石油储量较大;土地肥沃,河流纵横,农林渔牧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苏丹南方刚刚结束长达22年的战争,民间武器流失严重,目前主要的安全威胁是部落间冲突和乌干达上帝军。
苏南方首府为朱巴,位于中赤道州。
南苏丹共和国地图
南苏丹共和国成立的原因,意义
2011年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成立。 在国际社会的帮助和推动下,苏丹北南双方于2005年签署《全面和平协议》,从而结束了几十年的内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南苏丹的独立为发展经济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给民众生活改善带来了希望。 南苏丹的独立反映了苏丹北南民众的共同心声,尊重了双方的意愿与选择。历史上由于北南地区在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苏丹自1956年独立以来先后爆发了两场内战,造成数百万人伤亡,经济遭重创,民众面临食物短缺、饥饿和营养不良,失去了获取基本医疗服务、教育和就业的机会。 苏丹与南苏丹只要能充分考虑对方的关切和利益,始终通过合作和妥协来解决问题,就一定会实现和平共处、互利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美好的未来。 此次南苏丹的独立是把非洲和平进程再往前推进了一步。
希望
南苏丹基本情况?
抢石油部落间总打仗啊
原来苏丹与南苏丹是什么关系
原来南苏丹属于苏丹,属苏丹南部10州。
南苏丹原是英埃共管苏丹的一部分,1956年后成为苏丹共和国的一部分,属苏丹南部10州。第一次苏丹内战后,苏丹南方于1972年至1983年得到自治。第二次苏丹内战随即于1983年爆发,2005年签署《全面和平协定》,并成立苏丹南方自治政府。
2011年,南苏丹独立公投通过,南苏丹共和国遂于2011年7月9日0时宣告独立,成为非洲大陆第54个国家。
扩展资料
苏丹共和国,简称苏丹,首都喀土穆,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沿岸、撒哈拉沙漠东端。
苏丹经济结构单一,以农牧业为主,工业落后,基础薄弱,对自然及外援依赖性强。苏丹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曾被失败国家指数列表评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国家”。
南苏丹共和国,简称”南苏丹“,首都为朱巴,是东非的一个内陆国家,全国分为10个州。
南苏丹是一个具有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体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也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道路、水电、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严重缺失,商品基本依靠进口,价格高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苏丹
苏丹和南苏丹是怎么一回事?
南苏丹原是苏丹共和国的一部分,后从苏丹共和国分裂,独立。
南苏丹原是英埃共管苏丹的一部分,1956年后并入苏丹共和国。第一次苏丹内战后,苏丹南方于1972年至1983年得到自治。第二次苏丹内战随即于1983年爆发,2005年签署《全面和平协定》,并成立苏丹南方自治政府。2011年,南苏丹独立公投通过,南苏丹共和国遂于2011年7月9日0时宣告独立,成为非洲大陆第54个国家。
19世纪初,埃及与苏丹侵入南苏丹地区。1899年英国与埃及共管苏丹(包括苏丹和南苏丹),并于1902年将南北作为两个实体分而治之。956年后成为苏丹共和国的一部分,属苏丹南部10州。2011年7月9日0点(南苏丹当地时间,即北京时间凌晨5点),南苏丹正式宣布独立,成立南苏丹共和国。
扩展资料
苏丹历史悠久,是努比亚人的世代居住地。公元前2800年—前1000年曾为古埃及的一部分,约公元前950年摆脱埃及统治独立,建立库施王国,并在最强盛时期经统治过埃及。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大量移入,15世纪出现芬吉王国,17世纪富尔人建科尔多凡王国和达尔富尔苏丹国。
19世纪70年代英国势力自埃及向苏丹扩张。1899年由英埃共管苏丹。1951年废除共管。1956年1月1日独立为苏丹共和国。1969年改名苏丹民主共和国,1985年再次改称苏丹共和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苏丹
现在南苏丹问题的由来
2011年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正式诞生,即将成为联合国的第193个成员国。
顾名思义,南苏丹是从苏丹南部分/裂出来的新国家。
两国最显著的区别是:3350万苏丹人口信奉伊斯兰教,850万南苏丹人信奉基督教;
苏丹人以阿拉伯人为主,南苏丹人是青一色黑人;苏丹人讲阿拉伯语,南苏丹人通用英语。
苏丹面积还剩195万平方公里,南苏丹55万平方公里。这一裂变引起不少邻近国家的忧虑,一半穆斯林一半基督徒的非洲国家很多,埃塞俄比亚、厄立特利亚、坦桑尼亚、乍得、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倘若仅仅因为宗教不同就分/裂立国,现有的54个非洲国家,至少还要增加20来个。
与多数人的印象相反,历史上苏丹首先是基督教国家,然后才成为穆斯林国家。
常言道:“宗/教都是从亚洲来的,主义都是从欧洲来的”。基督教在耶路撒冷创立之后,迅速传入非洲,到了公元6世纪,相当今天苏丹的地方,已经拥有好几个基督教国家。后来伊斯兰教又在耶路撒冷创立,又迅速传入非洲,到了公元8世纪,今天苏丹北部和中部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成了穆斯林的天下,只剩下丛林密布的南部仍然是基督徒的地盘。阿拉伯征服者与南方基督教诸王国签约,允许他们保持原有的制度和信仰。南苏丹的基督教并不纯粹,混杂了许多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一千多年来在苏丹相互对抗的,不仅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两大文明,而且也是阿拉伯人和黑人两大种族。
阿拉伯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一直到独/立多年之后,北方穆斯林还想并入埃及,普遍同情和支持泛阿拉伯主义。“分而治之”,是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惯用手法,必然运用于苏丹。
从1899年实行英埃共治,一直到1956年苏丹独/立,英国千方百计地限制南北交往,实行南北分治,鼓励西方天主教和新教的传教士,深入各地丛林,建教堂、办学校、开诊所,推广普及英语(当地丛林部落居住分散,本来没有统一的语言),人为地加剧南苏丹的离心倾向。他们鼓励受过教育的少数精英,不是北上首都喀吐穆,而是东去英属东非(即今天的乌干达、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就业,因而被阿拉伯人视为“英国走狗”。然后再以报复为由,乘势封锁北方人南来工作,不许阿匐们到南方传教,还关闭了原有的清真寺。甚至,南方殖民当局有事也多请示英国东非总督,而不请示英国苏丹总督。
正因为如此,最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是北方的穆斯林而非南方的基督徒。英国人经常告诉当地人,将来苏丹独/立,南部要么并入东非国家,要么单独/立国,就是不参加阿拉伯人的苏丹。后来1956年苏丹独/立南北一统,被公认为英国阴谋的破产。谁知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英国人竟反败为胜!
从苏丹独/立到南苏丹独/立,中间有足足半个多世纪。苏丹政府为什么无所作为呢?这又要从北方说起了。
北方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几乎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最为中国人民熟知的,就是1884-1898年的马赫迪大起义,自称“马赫迪”(救世主)的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领导了这场圣/战。他宣称,参加“吉哈德”(圣/战)者,可以代替“哈吉”(圣/地麦加朝圣),起义大军乘洪水退潮之机,攻入总督府,击毙镇压过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总督戈登。这场大起义被镇压下去,而半个世纪后果然不出各方意料,完成独/立大业的主力,还是北方穆斯林。
筹备独/立时,南方人强烈反对定阿拉伯语为国语,要求再加上英语。独/立前一年的1955年8月,南方部队兵变,不问青红皂白地滥杀数百名北方人官员、商人和军官。兵/变被镇压后,以煽动暴乱罪处决了70名南方人。南北冲突自此发端,暴行累累,血流成河。
非洲国家的民/族主/义革/命家大多受西方教育,仰慕西方民主制度,除了少数受苏/联影响者当/权之外,独/立后绝大多数移植西方制度。
由于英国的长期统治,先进的法律制度——其中特别是财产制度——早已深入人心。然而,苏丹毕竟是一个贫穷的国家,独立时人均GDP不过数十美元,经济靠天吃饭,人口绝大多数是贫苦农牧民,工业化城市化任务艰巨,到了2002年城市化率才24.6%,到了2005年男子文盲率仍然高达41%,女子则为50.1%,远远落后于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相当于黑非洲的水平。人口素质如此低下,推行英式文官制度和议会政党制度,自然艰难无比,以至乱象丛生:多数不保护少数,少数不服从多数,只知争吵不休,不懂妥协让步。政/党相互倾扎,内阁频频改组,中/央毫无权威,行政效率低下。三年就后发生军/事政/变。
此后就成了惯例。55年间,交替出现三任软弱的文官政/府,和三任独/裁的军/政/府。在巴希尔之前,经济社会发展几乎毫无进步。
无论是文官政/府还是军政/府,首要任务都是维护国家统一,暴力行为不断升级。南方反政/府武/装从西方购买军火,由以色列培训军事骨干。北方政/府就从苏联购买军火,争取阿拉伯世界支持,而越是依赖阿拉伯世界,国家就越阿拉伯化。而国家越阿拉伯化,南方反抗就越加激烈。一路谈谈打打,经济越搞越糟,直到1989年6月,巴希尔上校在全国伊斯兰阵线支持下,发动政/变上台。
此任军政/府实行党/禁,连伊斯兰阵线也不例外。全国实施伊斯兰法,以《古兰经》和《圣训》治国。然而巴希尔军政/府并非原教旨保守政/权,而行开明专制。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下,大力推行经济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的改革,使国民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他上台时苏丹人均GDP80美元,属世界最贫穷国家之列,去年竟达到1706美元(接近中国贵州的1750美元),远在“非洲民主模范”马里(690美元)之上,成为非洲最有前景的国家。外资迅猛增加,其中以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度的资本最多。中国企业从1995年起就大举投资石油工业,成为最大投资者。
1993年南军几乎崩溃,后在外部势力支持下,重整旗鼓东山再起,战势终成胶着。2005年南北双方终于签署停战协议,规定六年过渡期后,以南方全民公/决决定前途。今年1月“解/体公/投”,决定7月9日建/国。南方领袖约翰?加朗将军,在协议签字当年飞机失事身亡,如今继任人萨尔瓦?基尔成为首任总/统。
石油资源集中在南苏丹,加工却在北方,巨大的财富如何分配尚悬而未决。这是尽人皆知的战争隐患。我国志在和平崛起,在非洲无非是以工业产品和美元换取资源,在商言商,以和为贵。只要南北两国不打仗,就能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
扩展
您好,能否再为我解释一下现在总统和副总统打来打去主要是因为什么?
南苏丹为什么和苏丹分开?是什么样的历史背景?独立之后还能和苏丹友好 是为什么?
因为苏丹是个多民族、多部落的国家,不仅仅是这样,它的北方属于伊斯兰教文化区,人种混合;南方是基督教区,人种以黑人为主。19世纪末英国占领南苏丹,1899年英国和埃及共同统治苏丹。由于种族、宗教、文化等差异,英国原本希望统合南苏丹和乌干达,但是1947年的朱巴会议决定统合南、北苏丹。 1955年南、北苏丹冲突,第一次苏丹内战爆发。1972年的《亚的斯亚贝巴协定》给予南部有限度的自治权,内战一时终结。1983年苏丹总统尼梅瑞(Jaafar Nimeiry)宣布在全国实施伊斯兰律法(Sharia),引起南部的不满,南部反抗军“苏丹人民解放军”(SPLA)开始对抗政府,第二次苏丹内战爆发。1989年,时任军队首领的巴希尔发动政变,建立军政府,并继而任总统至今,由于巴希尔出身北方穆斯林区,因此对南方基督教区实行严酷通知,苏丹南北分裂之势愈演愈烈,内战不断。再加之苏丹与中国关系密切,石油资源大多由中方开采,引起了西方的不满并加以政治、经济干涉,加速了南苏丹分裂的速度和其合法性。2005年南北双方签署《全面和平协定》(Comprehensive Peace Agreement),结束长达21年的内战。协定赋予南部自治权,北部实施的伊斯兰律法在南部不适用,以及最重要的部分,2011年举行南苏丹独立公民投票,公投结果显示98.83%的选民选择与北方分离,公投结果已为北方政府和国际社会所接受和承认。南苏丹共和国于2011年7月9日宣布独立建国,成为非洲大陆第54个国家。中国不是第一个第一个与其建交的国家,还为独立时不可能与其设立大使馆;苏丹是第一个承认南苏丹的国家,随后世界主要大国都与南苏丹建立了外交关系。南苏丹与苏丹今后的关系会比较曲折,首先,南苏丹没有出海口,因此它不得不借苏丹领土出海;其次,原苏丹绝大部分石油资源都在南苏丹,苏丹是否会轻易放弃自己赖以生存的财政基础不得而知;第三,领土边界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第四,南苏丹经济、文化、卫生水平都刷新了世界最差,不知以后的发展是否继续会依赖苏丹。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