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启功书法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1-26 16:14:27 作者:连笔君

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启功书法》,下面是详解!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弟子都有谁

1、贾鸿声

1955年出生于河南安阳,号半名西江士。为当代书法大师启功入室四弟子之首。六岁开始学书,他遍临各大家碑帖,比较擅长楷书。

机缘所致,1981年秋,贾鸿声先生入室当代书法大师启功。蒙启功先生亲授指点,加之他广临北魏碑版、汉简木牍,继而上溯晋唐,下及明清,博采众长,贾鸿声先生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日趋成熟。

受启功先生的影响,他在继承启功先生风格的基础上又有大胆的创新和发展。所以他的作品每一幅都可以做到在字体和章法上有所不同,每一幅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2、张世忠

1964年7月生于北京,从小就很喜欢书法,所以小时候就得到了启功先生的指点,并且还跟着启功先生学习了一段时间。他临摹了多种字体,最主要的还是行书。他也受过多名书法大家的指点,由于功底比较稳,所以形成了自己的书写风格。其作品有“高山坠石”的特点。

3、丁广茂

中国书法名家,1939年4月生,湖南湘乡市人。丁广茂先生从小喜爱书法,并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虽然长期从事飞行和部队工作,但始终坚持不懈刻苦学习和钻研书法理论,从欧阳询、柳公权入手,进而学习二王、董其昌等书作及现代书法大师启功先生的书艺,主攻行书。

并有幸得到启功先生的指点,成为启功先生的关门弟子。丁广茂先生在书法创作中坚持继承与发展、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因而他的书法艺术具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继承发展的创新精神。他的书作结构严谨、笔画精到、笔意丰富、骨肉挺匀,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4、赵仁珪

1942年6月生,北京市人。赵仁珪自幼对古典文学兴趣浓厚,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学历制度,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启功先生攻读古典文学,成为文革后第一届硕士研究生。

他在校学习期间,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的研究,同时还向启功先生学习诗词创作、书法理论和书法鉴赏,获益匪浅。

1981年,赵仁珪毕业后留校至今 ,主要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在北师大中文系所开设的课程及自己的研究课题多围绕这一专业设置。

5、张雪明

1965年生,河北固安人。大学文化,教书十年。1996年,张雪明举家前往北京,寻求书法艺术的真谛。初到北京时,他边习字边靠卖字为生,边寻找机会求教名师。一度因为生存压力,不得不仿别人的字画卖钱。

张雪明偶然阅读了当代书法家启功的著作《论书绝句》,被其学识震撼,立志临习启功体。不到两年时间,张雪明已将启功体写得几可乱真了,他的名字在潘家园市场渐渐传开了,他的字也成为市场上的畅销品,但这种“模仿”出的名气,始终让张雪明不能释怀。

后来,启功的朋友鲍文清在潘家园看到了张雪明的字,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勤奋、诚恳的年轻人,并应允他拜访启功的愿望,张雪明这时才如愿与仰慕已久的“老师”见面。让张雪明感动的是,大师启功非但毫不介意张雪明对他的模仿,还夸奖他的字是伪而不劣。

每每与启功先生交流后,他都再次融会启示于笔端,重新临摹启功先生的字,揣摩字中传达的意境,他的作品渐入佳境。他所临习的启功体,不仅形似,也因为得到启功先生的意蕴点拨而更加神似。

6、李洪海

1946年生,字一鑫,号方舟,天津市武清人。李洪海自幼酷爱书法和篆刻,每日临习碑贴不止,奠定厚实基础,铺就成功之路。后当兵从戎,以书板报为平台,抄写档案为契机,书法才华初露,调入机关专事文字工作。此时的李洪海如得水之鱼、入海之蛟,才华尽显。

然真正使其书法大进步者,是著名书法大师启功先生。上世纪70年代初,洪海有幸拜启功先生为师,得其真传,明灯点亮,道路指明,苦临勤练,精钻细研,日渐成熟。80年代后便崭露头角,国内外报刊登载,百余次书法大赛获奖,举办个展,其作品被多部专集收入。

90年代初,被列入世界书画名人,声名远播,其书画作品不仅被中联部指定为国家领导赠送外国元首礼品,国内外文化单位和个人收藏,还悬挂于许多国家和军队对外接待场所,“文化使者”等众多头衔,应运而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启功

本人有启功书法一副,求高人鉴定真伪。

大家顺便把我这幅字也一起鉴定下

启功写书法用什么毛笔?

用羊毫笔。

是用白山羊毛为原料,山羊毛的品种规格分类很严谨,应按不同产地、季节、年龄段,以及羊的不同部位毛的等级、粗细、柔嫩、锋颖的长短细选搭配制成笔头、现在有不少人把笔毛越长的笔叫成长锋笔,实际上颖越长的才是长锋笔(也叫深锋)。

笔头长的笔只能叫长毛笔或长毫笔。白山羊毛的价格差距很大,真正的长锋深锋的羊毫笔价格不便宜。

扩展资料

欣赏一件书法作品,不同人有不同的角度,笔者认为,从形质和气格(气质格调)两个方面来切入便可抓住关键。我们也可以把书法作品的形质归入物质层面,而把气格归入精神层面。

从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来看,形质上变化万千,气格上也是多种多样,形质与气格虽然有密切的关联,但又不是一一对应的,往往有不同的排列组合,因而从理论上来说,书法艺术可以形成不可胜数的风格。启功先生的书法在形质上可用“清”字来概括,在气格上则可用“雅”字来概括。

细审启功先生每一件书法作品,无论是真书、行书还是草书,也不管是擘窠大字还是尺牍小楷,都能做到眉目清晰,笔笔分明,没有任何的纠缠、含糊,这便是我们所说的“清”的基本表现,大多数观者都很容易感受得到,无须赘述。

形质上的“清”可以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比如说刚硬的、凌厉的甚至是颓靡的。这当然同笔法、字法和章法的不同处理都有关系。启功先生书法则通过“清”传达给我们一种雅逸之气。形质上的“清”和气格上的“雅”合起来构成了启功先生书法的总体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羊毫笔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启功先生的书法之美

书法家启功有哪些徒弟?

书法家启功的弟子有两位分别是:

1、李洪海。七十年代师从启功先生,经先生把腕,形成内紧外拓、疏密相间、骨势清秀、精美洒脱的书风。篆刻作品从习篆字入手,进而临刻古玺汉印、心追手摩、耕石不懈,治印章法变化多姿,古典雅丽。

2、张雪明。师从启功,刘炳森诸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大学文化,教书十年。

扩展资料:

启功,自称“姓启名功”, 字元白,也作元伯。 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启功

启功的书法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如题。我是问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启功是能载入史册的书法大师吗?和颜、欧、赵、柳相比如何?...

如题。
我是问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启功是能载入史册的书法大师吗?和颜、欧、赵、柳相比如何?

启功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被后来的评论家誉为“书起千年之衰”,对于启功老先生的书法给予极高的评价。启功书法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了“启功体”,有关的解释如下:
一、书法的贡献:
对于书法,启功曾对画家刘宗汉说,他的字没有“芯儿”。对此,刘宗汉的理解是,这“阐明了结体与行气的关系,不能不说是对中国书法研究的一大贡献。”启功“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竟体”,习惯上是“二王的用笔,欧柳的结体”,最后自成“启体”,书界评其为“外柔内刚、自然洒脱、清隽儒雅而妩媚华美”。
二、有关启功体:
启功先生书法擅长行揩,我们常说的"启功体”就是指这个。其字型刚正、挺拔、险峻。
启功先生对“点”、“按”、“提”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粗细长短、刚柔虚实对比较为强烈,字与字之间的穿插呼应很巧妙、有时显得很有趣。启功先生历来主张书法要“认得”,所以雅俗共赏是自然的事。竖划刚挺中直,点划饱满沉稳,撇划好比日本武士刀,而捺画又把传统的“大刀状”抛开一边。
三、必要的补充解释:
启功除了是当代著名书画家,亦通晓语言文字、古书画鉴定之学,其中尤精碑帖研究。在碑帖之学上,启功开拓了新的研究方法,启功尝作诗论曰:“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一改以往名家学者,如叶昌炽、翁方纲等研究历代碑帖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知书法,而略其辞章之习。
除研究方法开拓新途外,启功更对《孝女曹娥碑》的真伪作出一硾定音之论,判定历代相传的《曹娥碑》殊非王羲之真迹。期间,虽有部分学者提出异议,如香港学者陈胜长曾撰〈绢本《孝女曹娥碑》墨迹考辨〉与之辩论,惟启功以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与深厚学养,对陈氏之立论作出有力反驳,并深责陈氏之说乃“一派胡言”,终使《孝女曹娥碑》的真伪得以辨明。详细论述请参考启功《论书绝句》、《古代字体论稿》、《论书札记》等书。

求启功书法真迹每平方尺价格

最近几年,启功的书法、绘画作品价格一路上扬,近些年来,据雅昌艺术检测中心不完全统计,1993年至2013年的20年里,启功个人书法作品上拍3483件次、成交2579件次、总成交额4.3亿。从2005年启功先生逝世时的2万/平方尺到目前的30—50万/平方尺,8年翻了30倍以上,而且目前价格增势依然强劲。放眼整个近现代书画领域,启功作品的涨幅也是名列前茅的。

扩展

怎么鉴定真伪呢?

我是一个初学者,想练习启功毛笔书法,请问有什么...

启功的字,是一个很高成就的字体。他在临习碑贴的基础上,开创了自己独有的“启体”,风格迥异凡流。 个人不建议临他的字,因为他的字特征太明显了,就象庞中华的“庞体”,你练一辈子也没有意义,因为很难出自己的风格了。他们两个人的字给人一种“印刷体”的感觉。
魏晋唐宋明清真正的书法大家不下百位,,任你选啊。。

请问启功的书法是什么体?

独创字体 “五三五”不等份古人有“书法以用笔为先”之说。启功曾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苦练用笔,一笔一笔地琢磨,临帖临得分毫不差。但写出来的字平看还可以,一挂起来就没神了。经过再三揣摩,他发现问题出在字的“结构”上。一般人学书法都是从写“九宫格”或“米字格”开始,将方格分成若干的等份。启功发现问题就出在这“等份”上。道理很简单,因为每个字的“重心”不一定都在“中心”,所以不能把每个字都一个模式地上下左右分为“三等份”。于是他采用一个更为符合字形结构的划分法,这便是由他首创的“五三五”不等份。这种字形上下左右的分量较大,中间的分量较小,而不是“九宫格”那样的“九等份”。“五三五”不等份结构字体,便是他独创的“启体”书法。

如何辨别启功书法的真假 ●Ta观点

看过这方面的论述。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看功力。不仅要看形似,还得要看神似。而假冒之作,纵是高手,虽做到“形似”但也难以“神似”,绝没有这种儒雅书卷气。再加上是有意识的模仿,其中“描”的成分很浓,加上笔力弱,底气不足,下笔很难做到干脆利落,在转折腾挪间难免有拖沓、断笔现象。这是应该首先从作品整体气势和气韵上去把握的地方。
二是要看署名。
他的作品绝没有署“爱新觉罗启功”的。成名后的署名归纳为如下几种:启功、元白、元伯、元白启功。但写给年长者的字则会署名"弟功"。他79岁之后开始在署名后加缀年岁,如“启功七十又九”、“元白八十又六”等。生命的最后几年,除了把“启功书”中的繁体“书”改为今文草体“书”,署名没有如何鉴定启功书法任何变化。所以,凡是署"爱新觉罗启功"的,必假无疑。同时,伪作大都写不好他的署名,往往在署名上露出破绽。
三是要看纸墨。
启功作为一代大师,只要有条件,其所用纸墨都相当讲究,纸以红星纸厂所产高档纸居多,墨则是老墨。1990年后更是这样。
四是要看用印。
据了解,启功的常用印章并不多,大约有十来方,经查阅统计,有阴刻长方形印“启功”、阴刻方形印“启功”、阴刻方形印“启功之印”、阴刻方形印“启功私印”、阴刻方形印“功在禹下”、阳刻长方形印“长庆”、阳刻方形印“元白”三方、阴刻“启予子”等,且这些印均出自刘博琴、王福庵、金禹民、熊伯齐等篆刻名家之手,选材雕刻皆很见水平。在启功常用印中,有七方为刘博琴所制,风格多样,刀笔稳健工整。一些假冒者往往只重视启功书法的摹仿,忽略了印章这块方寸之石的精妙之处。有的虽然重视了,但由于功力不深很难达到原印神韵。
五是要看真迹。
一件作品的真伪判断,归根结底是对真伪进行比较,寻找二者差异的过程。欲辨伪必先识真,识真是辨伪的前提与基础。很难想象,一个从未目睹过真迹的藏家,会对作品的真伪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收藏者应多到博物馆或专题展览会去目睹启功书法的庐山真面,这是提高辨伪水平与能力最可行最有效的办法。当你对启功书法风格面貌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与了解,再回到艺术品市场后,才能做到心中有底,一些困惑也将迎刃而解。反之,如果未对真迹亲眼目睹,进行一番细致的研究与了解,就贸然在鱼龙混杂的拍卖市场出手,必将是盲人摸象,为制假者所害。

上一篇:dnf发电站攻略,DNF发电站搬砖收益攻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