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目录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1-26 02:24:48 作者:连笔君

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目录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
第一篇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第二章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三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二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章 发展现代农业
第五章 增加农民收入
第六章 改善农村面貌
第七章 培养新型农民
第八章 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
第九章 深化农村改革
第三篇 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十章 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第十一章 振兴装备制造业
第十二章 优化发展能源工业
第十三章 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
第十四章 提升轻纺工业水平
第十五章 积极推进信息化
第四篇 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十六章 拓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 丰富消费性服务业
第十八章 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第五篇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九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二十章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第二十一章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六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二章 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三章 保护修复自然生态
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 强化资源管理
第二十六章 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第七篇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二十七章 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
第二十八章 优先发展教育
第二十九章 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第八篇 深化体制改革
第三十章 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十一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十二章 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第三十三章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第三十四章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第九篇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第三十五章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第三十六章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第三十七章 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第十篇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十八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三十九章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四十章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建设
第四十二章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第十一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四十三章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十二篇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四十四章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十三篇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四十五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十四篇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第四十六章 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
第四十七章 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
第四十八章 健全规划管理体制

十一五规划指哪几年?

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为2006~2010年。
“十一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规划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中长期规划。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务必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内需主导型发展战略,更加突出地强调产业技术进步战略、制度创新战略和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充分有效发挥我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TDgk196ifPBJKdJ6gDn-hLVT9hOWkJs3dvr_QkpgS-uIGWLkAJ4zq9LxcT5a_5I2GEdfGpe1OeMdA3-Rxe6fOrpTK_KeRn2ZxwMWZzB15bgbB4ZS22cwpNMjGIm0dghkx8ULNcSt-XTwTr5AOu91_-dsxlK5tirq1Jlcp2Bh4QRLJvCAJmKEh26M9C5MSha

“十一五”和“十二五”分别指什么呢?

十一五是什么: 1953年开始,中国开始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框架体制。从“一五”计划算起,已有50多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计划向规划转变。“五年计划”也改为“五年规划”。这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又一个历史坐标。规划的特点就是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宏观的国家空间规划转化。所以,严格地说,“十一五计划”是不存在的。科学地说,是“十一五规划”。 十二五是什么: 国家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 2011-2015年。

国家十一五规划有哪些重点工程

一、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方针原则

(三)发展目标

二、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

(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

(五)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七)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三、公共文化服务

(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九)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十)普及文化知识

(十一)建立健全文化援助机制

(十二)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

四、新闻事业

(十三)推进新闻媒体建设

(十四)加大对重点新闻媒体的扶持力度

(十五)办好新闻网站

(十六)发展新兴传播载体

五、文化产业

(十七)发展重点文化产业

(十八)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

(十九)转变文化产业增长方式

(二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二十一)健全各类文化市场

(二十二)发展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组织和流通方式

六、文化创新

(二十三)繁荣发展文学艺术

(二十四)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

(二十五)推动文化企业成为文化创新主体

(二十六)加快科技创新

(二十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七、民族文化保护

(二十八)编纂出版文化典籍

(二十九)发挥重要节庆和习俗的积极作用

(三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

(三十一)规范和保护国家、民族语言文字

(三十二)加强重要文化遗产保护

(三十三)抢救濒危文化遗产

八、对外文化交流

(三十四)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渠道

(三十五)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

(三十六)实施“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

九、人才队伍

(三十七)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建设

(三十八)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

(三十九)做好培训工作

(四十)加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四十一)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四十二)建立国家文化艺术领域授予荣誉称号的制度

十、保障措施和重要政策

(四十三)加强组织领导

(四十四)健全宏观调控

(四十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四十六)完善文化发展的经济政策

(四十七)加强文化立法

(四十八)实施步骤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纲要》,确定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协调发展。

序言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在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必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之一。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要赢得国际竞争,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样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激发民族生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创造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舆论引导能力显著增强,文学艺术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投入增加,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文化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一些有较大增长空间的产业门类,涌现出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明确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政策,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为全社会所重视。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步增强。文化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开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我国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同时也要看到,现阶段我国文化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进程还不相适应,文化体制机制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形势还不相适应,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品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增强紧迫感

十一五时期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2006~2010年。

希望能帮到你

"十五计划"与"十一五规划"的具体起止时间.

十五计划起止时间: 2001-2005年。

十一五规划起止时间:2006-2010年。

第十个五年计划, 2001—2005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简称“十五”计划。2001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确立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线。

生态建设、环保、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加倍的重视。更多关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更加注意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

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06-20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扩展资料:

“十五”计划的实施背景

“十五”计划是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际上,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WTO所推行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有利于我国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全球性的资源配置有利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产业升级。

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逐步接轨,中国经济越来越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例如如何控制扩大开放所可能带来的经济风险,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对金融安全的关注,怎样改革政府的管理体制和进一步转变其职能使其与世界接轨都成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背景

“十一五”规划实施期间中国所面对的国内外环境与“十五”计划时期比较类似,但是在许多方面又呈现出新的特点。

国际上,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加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国外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与此同时,可能造成国内经济波动的因素也在增加,给我国的经济主权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如何立足于中国国情,融入全球化浪潮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一五规划


什么是十一五计划?十二五呢?有啥区别?

十一五计划是中国制定并实施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同理,十二五计划则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均是对不同五年计划的简称。

二者的区别在于面临的发展需求及问题不同,计划的具体内容和指向性不同。五年计划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十一五计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十二五计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2015年结束,国家的十三五计划正在实施中。

扩展资料:

五年计划的实施意义

1、对国家:五年规划在中国仍然具有重要地位,所提出的目标对公共部门仍具有重大影响力,因此对经济的管理具有决定性作用,为国家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2、对人民:国家五年规划就是对全体人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规划,是提高全体人民发展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的规划,指导全体人民根据国家发展需求不断提升自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年规划

现在中国是十一五规划时期还是十二五时期?十二五什么时候开始求大神帮助

“十一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2006~2010年。 十二五规划 目录[隐藏] [解释] [程序] [进展] [亮点] [资料] [编辑本段][解释]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目前,“十二五规划”还处于编制起草阶段,尚未公布。 [编辑本段][程序] 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区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将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目前,各部委省市区的“十二五”前期课题调研均已启动。

上一篇:在线转换图片格式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