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泰州老街泰州老街从码头上岸走不多远就到了,街道挺宽,看起来不像是旧时的遗存,应该是近年复建的。原以为这里好歹是个老街的遗址,听了导游的介绍才知道,这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街,原来是泰州东郊鲍坝村的一片农田和村民的住宅地。随着东城河风景区的规划和开发,泰州老街建成不过十来年而已。说是老街,真不算“老”,只是建成了仿古的样式而已,所以又被称为年轻的老街,是够“年轻”的。因为毗邻桃园,所以游客还不少,估计有不少是团队游客,背包客一般对这种新建的景点不是太感兴趣。到了街口,导游稍稍介绍了一下,就让我们自由活动去了。我们也就随意散步,看看街道两侧的小吃。街道是麻石铺成的,因为是新建的,所以这些石块都比较规整,还没有磨损的痕迹。街道也不长,从街头走到街尾,不过六百米的长度。即使我们放慢了脚步,还是很快就走到了头。我倒是想去附近的梅兰芳故居看看,只是同行的伙伴不大感兴趣,再加上毕竟是跟着旅游团的,集合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估摸了一下,觉得玩得不够尽兴,也就罢了。街旁有一些铜雕塑,看样子是泰州的老行当。磨盘很大,看起来倒像是从哪个农村收集来的,可能就是原来鲍坝村的东西,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合影留念。看起来,这也算是老街比较老的物件儿了。瀑布式水车竖在街口,很高大,是需要仰望的存在,估计得有三层楼的高度。虽说也算是老街一景,但总觉得跟街道不是很搭。水车这种东西,和农耕园之类的景点比较适配。“华夏第一响锣”名字叫得那叫一个响亮,其实这锣也不算很大,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第一响锣。坐花轿啥的拍照是要收费的,即使是自个儿拍,但是使用了人家的道具,那也是要钱的。后来还看到有个“第一壶”,那壶倒确实做得挺大,但是并没有听说泰州有什么名茶,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拐弯处是街心小广场,南端有座古戏楼,虽说叫“古”戏楼吧,但看着好像也是后来建成的。“绣球招亲”的戏台规模不大,也没有表演,倒是旁边有租古装,有兴趣的游客可以过把招亲的瘾。老街不长,却分了三个区块,其实这种分区好像不是太有必要,因为三个区都有酒楼餐厅、特色小吃、土特产店啥的。适逢一锅黄桥烧饼出炉,因为贪图它的新鲜,虽然泰州跟黄桥距离还有点远,我们还是买了,味道也不过一般。倒是鱼汤面让我们交口称赞,不用其他的配菜就很鲜香。据说这种面是用活鲫鱼为主要食材制作的,汤白质浓。我们找到了导游推荐的鱼丸,也不知道哪一家更好些,反正都不是什么百年老店,因为是现做的,估计质量差不太多。于是挑了一家看起来门面比较大的,多少带些回去做个鱼丸汤啥的。走回街口的时候,导游正在吃大炉烧饼,说是每次带队来老街都会买两个。于是,我们也纷纷解囊购买。据说大炉烧饼是泰州小吃的精华,是用麦秸草烧出来的,特别香。可能是我们已经吃饱的缘故,虽然吃着确实是香,倒并没有觉得让人惊艳。但《梦溪笔谈》里还特意提及过它,说是“炉丈八十,人入炉中,左右贴之,味香全美,乃为人间上品。”跟团游:泰州老街10月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