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是一个城市日常生活的底色。它是随意的,家常的,廉价的,体贴的,北京有众多时尚高贵典雅隆重的餐厅,那些如同花瓶,走秀时的晚礼服,盛宴之后,我们回到家,换上睡衣,又一次被打回原形。小吃是我们的原形。
在人们普遍的印象中,代表北京小吃的是豆汁、驴打滚、艾窝窝,是白水羊头、爆肚、卤煮火烧,事实上,在这个日渐膨胀的移民化城市里,北京小吃已经式微,老手艺在消逝,老店被拆迁,小吃们成为京城旅游的一部分,放置在一起被展览被消费。另一方面,全国各地的小吃迅速融入这个城市的日常生活,年轻人热衷于麻辣烫、烧烤、米粉、驴肉火烧……这些小吃与“外来务工人员”一起,在城市里遍地开花,成为这个时代的“新北京小吃”,它们是北京的,也是外省的,归根到底,属于这个时代的口感,表达着这个时代的丰富性。
而大多数北京人怀念北京传统的小吃美食,只是怀念老北京的那种气氛、老理儿、范儿、讲究捯饬、以及待人接物的种种,这跟开发多少后海南锣鼓巷没有关系,跟美食也没有关系。
“小是美好的”,北京的美好的吃食在街头,在民间,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但是总会被人发现,并广为传播。小吃之美好在于用心,不是随意的无可奈何的小,而是主动的有所不为的小,其间有人情,也有故事。
看一个人喜欢什么餐厅,就如同问一个人喜欢什么书。如果一个人说最喜欢的馆子是全聚德,我猜他喜欢的书应该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尽管他也没看过这本书;如果他说喜欢大董的创意菜,我猜他应该喜欢村上春树以及帕慕克;如果他说喜欢大取灯胡同的卤煮、北新桥的卤煮、湘肠香的肥肠火锅、爆肚张的烧饼、牛街的奶酪魏、简阳的羊汤……我猜他小时候应该看过《三言二拍》,并且把某一些重点页,跟我似的翻得发黑……
螺蛳粉先生
这里的老板姓马,在新浪微博上叫“螺蛳粉先生”,他是小餐馆做微博营销的代表人物,许多客人都是看了他的微博跋山涉水前来的。跟小马深聊一下才知道,原来他螺蛳粉店老板背后的身份是青春文学作家,出版过8本小说,获得过“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跟韩寒、郭敬明同属“萌芽系”,那两位一个成了车手,一个成了商人,小马同学则成了“螺蛳粉先生”。
地方很难找,环境很狭仄,生意很火爆,螺蛳粉很好吃。四句话基本上能概括这里的风格。
最近一年,螺蛳粉忽然有点盛行,这本是广西柳州的小吃,所谓螺蛳粉,硕大的碗里并不见螺蛳,螺蛳是用来熬汤头的,螺蛳与其他十几种配料熬制10小时才能出来一锅好汤,到这里,螺蛳粉已经完成了一半。
米粉都是从广西专门运过来的,米粉洁白而富有弹性,不像一些小馆子的米粉那么糟。螺蛳粉里总是要搭配上一些酸笋与酸豆角,这是一碗螺蛳粉的味道之源,有人不习惯这种味道,但是吃起来香死了。里面再加上肥肠、猪蹄、炸过的腐竹……用罗格老师评价北京奥运会的几个字评价这螺蛳粉就是:无与伦比。
这里也有南宁的老友粉,做法与螺蛳粉完全不同,但是美味的效果是一样的。在这么一个小店里,还贴着吴虹飞和她的幸福大街乐队的海报,上面写着“门票预售”,小马说:“哦,吴虹飞呀,她算是我们店的形象代言人。”我口上称诺,心里却想,这螺蛳粉的代言人似乎还是找个像我这样的胖子更合适?
地址:海淀区北三环西路5号(近北京大学生体育馆)
路径:北三环蓟门桥西北侧能见到政法大厦的牌子,径直往里面走,到头见到一个菜市场,右手边就是螺蛳粉先生。
没车位,最好别开车。
北新桥卤煮
这里是许多人的“深夜食堂”。有多少次人们在凌晨一两点钟从酒桌上撤退,踉跄的走在东四北大街,找食儿的冲动迅速化为一碗卤煮,并且标明:两个菜底,二两火烧。这里愈夜愈美丽,周围都空旷,只有这里人影晃动,卤煮芬芳,人们大声说笑着吃下一块小肠。
北新桥卤煮的老店在几年前被拆掉了,如今的店是后来的新店,但是一锅老汤还是从前的老汤。北京的卤煮、四川的火锅都是讲究老汤之味,老汤之中有了复合的时光之味,也有了童年的回忆之味,大锅里的汤始终有节奏的冒着小泡,小伙计从汤丽迅速捞出一截小肠、肺头、豆腐,快刀切碎,丢在碗里,再把火烧斩成小块,放置其中,一勺老汤浇上,搭配上香菜、蒜蓉、辣椒油,这一晚卤煮能填满每一个凌晨中空虚的胃。
地址: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41号(近如家北新桥店)
火洲馕坑肉
馕坑除了用来烤馕,还能用来烤肉。这在新疆算是普及的“厨具”,类似我们的大铁锅。火洲馕坑肉在北京有三家,每一家都是小小门脸,毫不张扬,里面标志性的有一个硕大馕坑,抬头看挂着各种羊排、羊腿、鸡翅之类的肉制品,已经烤到6分熟,如果点了,再放到馕坑里烤成全熟即可。
按照正常的馕坑肉的操作办法,事先将鸡蛋加姜黄、胡椒粉、孜然粉、精盐、精制面粉等拌 成糊状,均匀的涂抹在肉块上,然后放置在馕坑中烤,这里没有那么多遮掩,事先腌过肉,并没有那么多复杂的调料,这样反而更容易出现出肉的本味。
需要赞美这里的羊排,带着瓜皮小帽的伙计把羊排放在馕坑中继续烤制十几分钟,由于馕坑内不见明火,密封性好,能最大程度的保存羊肉本身的汁液和油脂,烤出来趁热吃,牙齿接触到的首先是一层微微发脆的表皮,然就是丰满的油脂,那边是一种“油然而生的幸福”(陈晓卿语)。更赞美的是,即便放凉了再吃,依然好吃,至少我并不觉得油腻,而且别有一番风味。
羊排羊腿加烤馕,一路走一路吃,感觉是走在幸福大街上。(哦,我们单位就是在幸福大街)。但是不太建议吃烤翅和烤鸡,这或许真的不是能搭配得上馕坑的彪悍食材。
地址海淀区万泉河路93号、海淀区皂君庙四道口路
128、王胖子驴肉火烧
其实除了河间,保定也有著名的驴火,保定驴火有名的是漕河。同样驴火,河间是舌头饼,驴肉没汤汁;保定是圆饼,汤汁丰富,一咬一口油。按照驴肉产地,北京市面上多是新疆驴,蒙古驴,还有一些小店是马肉骡子肉,从纤维粗细能吃出来,事实上,河间的驴肉品种是渤海驴,从口感上是最好的。
你看驴火这么土的玩意儿,它的日本名字叫“河间の料理”、英文名字叫“lvburger”(源于hamhurger),在北京驴火的普及程度直逼成都小吃,在众多驴火中,王胖子名头响亮。这名儿好呀,听着就是个驴火的名儿,在北京有不少家店,每一家面积都不大,品种有普通版,也有豪华版,所谓豪华版指的是“精瘦肉”,但我还是喜欢有点肥的,吃起来腻的,如果有驴肉焖子更好。
看师傅烙火烧是个有意思的活儿,面团大小合适,擀成面片,抹驴油,上饼铛,只是几秒钟的功夫。烤好的舌头饼,焦黄酥脆,驴肉准备好,剁两刀,浇一点汤汁、拌匀,把烫手的火烧拎起来,横切,冒起热气,驴肉迅速塞进去,递给你,你迅速的咬一口,嘴角留点油,舒坦。
西城区鼓楼西大街80号
西城区护国寺街113号
杨记麻辣烫
北京的麻辣烫有不少“无名英雄”,许多路边小不起眼的店,走进去一试,味道居然不错。在北京,知名的麻辣烫也不少,万记麻辣烫、军嫂麻辣烫神马的,还有这家杨记麻辣烫。
杨记麻辣烫地方有点偏,里面到还宽敞,而且店面挑高高,坐在里面丝毫不觉得狭仄。由于在北京工业大学周边,估计许多大学生把这里当食堂,经常能见到一个宿舍一个宿舍的人在这里聚餐。
这里的麻辣烫干净,且便宜,素菜七毛五,荤的一块到两块,基本上可以尽情的点,品种很多,荤的素的有几十种。把选好的串串放在篮子里,交给四川的小伙子,小伙子有点清秀有点羞涩,他快速的数数,又迅速的报出一个价格,给你一个小牌。旁边的大姐正在涮麻辣烫,大锅里面分成了小格子,咕嘟咕嘟不紧不慢的冒着泡,香味传的外面都闻得到,她不停地在里面加点汤,也快速的用小漏勺拎起,掌握着不同的火候。涮好了一份,会大声叫号码,一大勺麻酱,小勺辣椒酱浇在上面。
我还是忍不住推荐这里的肺头,两块钱一串,料足,味也足,吃起来过瘾。在别的卤煮店,你即便反复叮嘱:多加点肺头,也不如这两块钱的多。
地址:朝阳区松榆里14楼松榆里小学向前第一道口右20米
张妈妈特色川味馆
一家好吃的馆子藏匿于一群馆子之间,就像一个美女掩映于一群俗脂庸粉之间,高下立现。在这条狭仄的胡同里,周围的餐厅空荡荡无人驻留,只有张妈妈家人满为患,门口还有一堆人在排队。整个餐厅太小了,六七张桌子,四五十平米,坐20多人就已经擦肩摩踵。
许多人都向我推荐这里的连山回锅肉,北京川菜虽多,但是罕见能把一道回锅肉做的无可挑剔,这是川菜中最基本的菜,却也是最多讲究最难控制的菜,连山回锅肉跟寻常吃的又有不同,在北京更为罕见。所谓连山指的是广汉连山镇,讲究用当地的荣昌猪,这一点在北京有点难为人,其次讲究“大刀”,肉片切的大而薄,每一片都如手掌大小,需要加入德阳酱油菜地道。我觉得这里的回锅肉好吃,但是好吃的不够,肉煸的有点柴。
最好吃的却是一道干煸肥肠,对于我这个肥肠爱好者来说,这几乎算是福音。所谓肥肠,用的都是小肠,细小白嫩,比风骚的大肠多了几分初涉人世的羞涩,被干煸过,也未能丢掉其稚嫩,调味满分,每吃一口就是一口的幸福。
张妈妈小炒肉也值得赞美,切成块状的鸡肉丁,搭配着种种青红椒一起翻炒,酱香十足,明媚而风骚,是下饭的绝配。而这里的伤心凉粉实在叫人开心,凉粉品质优异,配上独特的酱汁,麻辣鲜香,齐全了。姑娘们热衷于点这里的钵钵鸡,钵钵鸡讲究的是蘸料,红油上面飘着芝麻,那种香味直接把人送到四川。
地址:东城区安定门内分司厅胡同4号
华威肉饼
如果想来这里吃饭,最好不要饭点来,中餐可以选择1点钟以后,晚上选择在7点半以后,几张桌子,上菜快,吃的也快,看菜单基本上没有太多点菜的余地,无非是肉饼、各式的铁板,我每次的固定搭配是:一斤肉饼、一碗白粥、一份铁板肉筋有时,一份铁板腰花有时,如果不开车,配上瓶普通燕京,齐活。
这里的肉饼油大,香,看上去大大咧咧,粗犷有豪气,看不出精致,就像在胡同里过日子,吃喝拉撒跑火车,谈不上品质,却能接的上地气。铁板系列每一道几乎都是一样的形式,硕大的铁盘端上来,里面是牛肉、羊肉、腰花、肉筋……或是其他,里面搭配了大葱和芫荽,取其香味,硕大的一盘,足够叫你看着来劲,吃起来更来劲,新出锅的,热热呼呼,肉还在铁板的余温中滋滋冒着油,这几乎就是一个美食胖子的美梦一场了。
地址:朝阳区松榆西里16号楼西侧(近潘家园路)
四川简阳羊肉汤
这里的羊汤大不同,不是常见的一碗羊汤,而是整整一锅,喝完汤之后可以涮火锅,可以说,简阳羊汤算是羊肉汤锅。四川简阳的羊汤选材就很有讲究,简阳有“简阳大耳朵羊”,其它地方少有。相传正宗的简阳大耳羊,是美国努比羊和本地羊的杂交品种。
汤底选用上等羊骨等配合精选羊肉羊杂下火慢炖慢熬,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熬制直至乳白,羊骨里的精华完全融进汤里了。乳白的汤,香滑爽口,醇香四溢,经过秘制,完全没有羊膻味。汤里加上精选羊肉羊杂一起煮,在细细品味汤的美妙的时候来上一块,肥而不腻肥瘦相间,如果那肉再蘸上特制的麻将小蝶或者青椒小蝶,大碗喝汤大块吃肉两不误。调料之中也有讲究,需要加上简阳的独特腐乳才有如此滋味。
如同西安名小吃羊肉泡馍,只有一锅好汤,没有上好的馍,也不算是绝佳;而在羊汤爱好者来说,有了好羊汤还要有不错的主食,这里不是烧饼,而是新疆的烤馕,放在汤里煮一段时间,味道竟然异样的精彩。当然还可以在其中添加竹荪、萝卜、白菜,一锅煮乾坤,随时加汤,味道随时精彩。
除了羊汤,这里还有几道炒菜也值得推荐,最赞这里的火爆羊肚,味道相当地道,乃是“小二”的最佳拍档。
地址:百子湾店:朝阳区百子湾路16号(后现代城对面)
金台路店:朝阳区金台路9路公车总站往西100米
双流老妈兔头
老妈兔头原籍成都双流镇,许多人去成都,从双流机场下飞机,第一站不是去市里,而是去双流老妈兔头吃10个兔头。
双流老妈兔头在北京双井开业,造成了一阵兔头风潮,每日这里的人头攒动,每人抱着一个兔头亲密接触,顾不上说话。有两件食物是最容易冷场的,一种是大闸蟹,一种是兔头,都需要认真的吃,专注且凝神,容不得打岔。所以大家在一起喝酒聊天的时候不宜点这种劳什子。
兔头分为两种:五香的和麻辣的,建议“三浅一深”的方法吃,先来几个五香的,再来一个麻辣的,一点点的抵达口腔的高潮。
吃兔头有一些讲究,首先握住牙齿将上下颌骨掰开成两半。这时可以把脸颊的肉啃了,将舌头吃掉,下颌骨部分基本完成。第二步是将上颌骨部分的后半部(后脑勺)掰下来,吃里面嫩滑的脑花(兔脑),翻过来把天堂(上颚)吃掉,最后是吃眼珠以及眼圈肉。眼眶旁还有一些瘦肉。不喜欢吃眼珠的丢掉也罢。
这听上去太暴力了,何况今年是兔子年。罪过罪过。
地址地址: 朝阳区东三环南路48号
秋栗乡
如果有一天,你离开北京,有什么小吃是你最惦记的?对我来说,肯定不是卤煮炒肝,烤鸭涮肉,而是每年秋冬之际的炒栗子,或者也不是炒栗子,而是夹杂在一长队排队买栗子的人群中,人群缓缓向前移动,朝向那15块钱一斤的炒栗子,栗子每一个都饱满圆润,可以想象把它一点点剥开,里面露出浓郁的香味……这是一种等待的快感。
当然也有等待的烦恼,大冷天的,排一个小时的队伍,不过是为了买点栗子。好在现在快开春了,自然排队的人少了许多。
我曾经细细分辨过美栗乡与秋栗乡,以及金栗圣着京城三大高手之间的味道区别。我可以举“栗”说明,For example:美栗乡妙在软糯鲜甜、秋栗乡妙在醇厚悠远、金栗圣好在绵面可口。嗨,这看着像是片汤话儿,其实难分仲伯。
吃的时候最好趁热,拿回家可以微波炉加热。想买做好排队的打算。
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