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孙廷全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27 02:39:52 作者:连笔君

博山城古称颜神。关于“颜神”一名的由来,历代文史资料均载,齐国长城岭下之北鄙,有孝妇颜文姜居岭下,殁而有神,故后世目其地曰颜神。到了清康熙年间,博山城又有颜山之名。要知颜山名称的来历,还得从孙廷铨所著《颜山杂记》说起。

孙廷铨,字枚先,号沚亭,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 (1613)。崇祯十二年(1639)举于乡,明年(1640)成进士。入清后于顺治二年(1645)授河间推官,内擢史部稽熏司主事。后任兵、户、吏三部尚书。康熙二年(1663)授内秘书院大学士,入参机务,年始逾五十而归里。卒于康熙十三年(1674),享年六十二岁,谥文定。著有《颜山杂记》四卷、《河史记》二卷。《沚亭诗文集》各一卷、《琴谱指法》、《南征纪略》二卷、《归厚录》十八卷(未成书)、《春秋考》(仅成一卷)等。《颜山杂记》一书,虽是杂记体著述,却为博山早期地方志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后来之《颜神镇志》、《博山县志》、《博山志稿》、《续修博山县志》、《博山乡土志》等书,多所依据。三百余年来,极为世人所重视。

《颜山杂记》物产篇记载之“石灰”、“瓷器”、“绿矾”等多种地方工矿产品,记载翔实丰富,实为珍贵资料。如“石灰”云,“炭有锻金炼礁之用”。又云:“顽于石重于金铁,绿焰而卒,酷不可爇也以为矾,为之铜碛。”“礁出于于炭而烈于炭,碛弃于炭而宝于炭”之说。现在科学昌明,所倡弃于炭之铜碛,是博山化工厂之主要原料。《颜山杂记》物产篇所述“琉璃”一文,尤为详明,是博山琉璃史难得之资料。此书问世后,清乾隆进士杨复吉(苏州人)即将琉璃一文辑入《昭代丛书续集》而名之曰“琉璃志”,并书跋语于后。我国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在一九一一年又将《昭代丛书续集》中之“琉璃志”全文集入所编之《美术丛书》中。辗转辑引,足见《琉璃》之史料价值。

1982年9月间,有轻工部上海玻璃搪瓷研究所工程师易家良先生带《事美术丛书》中的《琉璃志》一文来博山,与《颜山杂记》原本校对,仅有六字之误、上海之《玻璃与搪瓷》杂志于1983年即将《琉璃志》一文在一至五期专栏内全文连载(并附有孙廷铨先生画像),将博之传统生产持艺介绍给国内外研究琉璃史之有关人士。《琉璃志》之名并予以订正,仍称《颜山杂记·琉璃》。颜山之名,始见于孙廷铨《颇山杂记》一书,后又见薄松龄代毕器先《覆颜山太史赵伸符》,再见于孙廷铨次侗所著《停裕堂诗文集》,署名为“颜山孙宝侗仲愚”。民国十三年建博山县私立中学时,又以“颜山中学”命名。

孙廷铨《颜山杂记》用“颜山”而不用”颜神”,一方面是因为博山环城皆山,另方面是由于《颜山杂记》所反映的内容通篇几乎都离不开山、川、风物、金石、矿产、治陶等。更重要的是他把“颜神”改为“颜山”,当时在思想上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上一篇:大明天子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