铙钹镲有什么区别?
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镲。打击乐器。碰奏体鸣乐器的一种。中国、外国乐队中都使用。中国古代把铜钹、铜铙或铜盘、镲等,统称为铙钹。铙和钹是两种乐器,形制近似但略有不同。二者皆铜制,圆形金属板,中间隆起半球形部分叫碗或帽。 每副两片, 相击发声。 通常直径为30~50厘米。铙和钹的区别在于,铙的碗部较小,发音较响亮,余音较长;钹的碗部较大,发音较浑厚,余音较短。铙与钹在民间常配合使用,用于民间吹打乐和戏曲伴奏。除汉族外,钹在众多少数民族中也流行。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5890.htm
世界上都有哪些乐器
1,Ukulele
Ukulele即夏威夷小吉他,在港台等地一般译作乌克丽丽,在大陆一般习惯称为尤克里里,是一种四弦夏威夷的拨弦乐器,发明于葡萄牙盛行于夏威夷,归属在吉他乐器一族。
2,贝斯
贝斯(Bass) 是乐队中一般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它在乐队中主要担任低音声部,有时也作即兴独奏。传统爵士乐一般都采用原声贝司(即低音提琴)来体现它的原始风味。而在现代爵士乐(特别是融合爵士)中经常运用电贝斯或电子合成器中的合成贝斯音。
3,架子鼓
架子鼓即爵士鼓,是爵士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打击乐器,它通常由一个脚踏的低音大鼓(Bass Drum,又称“底鼓”)、一个军鼓、二个或以上嗵嗵鼓(Tom-Tom Drum)、一个或两个吊镲(Crash Cymbal)、一个节奏镲(Ride Cymbal)和一个带踏板的踩镲(Hi-Hat)等部分组成。
4,古筝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5,拇指琴
拇指琴(或称“姆比拉”英语名称:mbira)是一种非洲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乐器。在不同的非洲国家,拇指琴有不同的名字,例如Kalimba 是肯尼亚对这乐器的称谓,而在津巴布韦它则被称为Mbira,刚果人就称它为Likembe,它还有Sanza和Thumb Piano等名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拇指琴
你知道镲是什么吗?
真相妹温馨提示:看到最后有彩蛋噢~
“看起来一模一样的镲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会不一样呢?”,“问问”又提出了让“老爸”头疼的问题,而“老爸”是怎么回答“问问”的呢?
说起踩镲和吊镲,大家可能都不太熟悉。这两样东西一般出现在架子鼓中。说起架子鼓,大家肯定就非常熟悉了,就是由大小不一的鼓和镲组成的一种打击乐器。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打击乐声部长刘恒:“与其它的镲相比,我认为音频最高的踩镲,是起到一个打节奏的作用。而摆在架子鼓周围的其余几个,都属于吊镲的范畴,仔细观察不管是吊镲还是踩镲,长相都蛮相似的,但具体到每一个镲,敲击它发出的声音却都不一样。”
可这些看起来非常相似的镲,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打击乐声部长刘恒:“镲的形状其实长得都很相似,但每一片的音色都不一样,各种镲片的声音的不同,其实是它的音高不同,音高决定了整个镲,是高音,中音还是低音。”
那么,造成每个镲音高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打击乐声部长刘恒:“第一个是镲的含铜量的不同还有它的密度。密度越高音色就越高。另外是它的尺寸大小,越小的尺寸在同等密度的情况下音高就越高。”
镲的声音不同与它的大小密度都有关系,而这些大小不同的多个镲和鼓共同组成了架子鼓。对于整个乐队来讲,鼓手掌握着乐曲的速度和节奏等重要环节,鼓手特别需要与其他乐手保持良好的合作状态。除了架子鼓之外,镲也会出现在不同的音乐形式当中。
除了流行音乐、交响乐之外,镲在中国传统音乐当中的应用也很多。比如中国小镲,听见它的音色就会想到秧歌。除此之外还有铙钹,尺寸更大一些,在川剧中用到的川钹就很大。还有打镏子用的镏子镲。我们中国的镲有很多种,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剧种中,都会用到独特的镲。
镲大约于东晋时期由印度传入中国,千余年来从宫廷到民间,从祭祀宴会到戏曲秧歌,镲在中国作为重要的节奏乐器至今历久不衰。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是真的吗》暑期特别节目《老爸全知道》第二季,解答孩子们的所有问题,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学知识,开心过暑假。
钹和镲有什么区别?
铙和钹的区别在于,铙的碗部较小,发音较响亮,余音较长;钹的碗部较大,发音较浑厚,余音较短。
铙与钹在民间常配合使用,用于民间吹打乐和戏曲伴奏。除汉族外,钹在众多少数民族中也流行。
拼音:bó ;chǎ
造句:
钹
(1) 在中国古时候的夜晚,人们每隔两个小时打一个铜钹报时。
(2) 敲打铜钹可以训练手指灵活性和力量。
(3) 小喇叭、伸缩喇叭、低音大喇叭、萨克斯风、五弦琴、铜钹和鼓,这些都是早期爵士乐团普遍使用的乐器。
(4) 这样,派歌唱的希幔,亚萨,以探敲铜钹,大发响声。
(5) 作为高超的音乐会演出乐队的成员之一,我轻快地走过初中和高中,四年来,与铜钹,响弦,和低音鼓做伴前行,把它们用皮带绑在我纤弱的身体上,我喜欢极了。
镲
1、如果你没有正确的演奏,镲片将会被你损坏,选择合适的镲片的重量,尺寸,和摆位,你立即减少拆镲的几率!
2、如何正确使用镲片?
3、镲片坏了怎么办?
钹和镲是同一种乐器吗
不是一种乐器。
钹和镲的区别:
1、由来不同
钹:钹源于西亚,最早在埃及、叙利亚,以后在波斯、罗马等古国都有流传;在东方,先见于印度,后而中亚,据《北帝书.神武记》记载:钹大约是在公元350年左右,随《天竺乐》传入我国中原。
镲:镲是由钹派生而来的一种中国乐器。相传在宋人所绘《番王按乐图》中,有其为胡人舞蹈伴奏形象,可知年代已久。
2、外形不同
钹:铜质圆形的打击乐器,两个圆铜片,中心鼓起成半球形,正中有孔,可以穿绸条等用以持握,两片相击作声。
镲:响铜制,钵形,外观与钹十分相像,一般镲体较小,故民间称小钹为镲。镲面较平,厚度比钹稍薄、较铙略厚,中部碗小顶圆。通常面径12厘米~20厘米,碗径为面径的2/5、碗高1.5厘米~2.5厘米,碗顶钻孔系以绸布,两面为一副。
钹
3、演奏场合不同
钹:不仅在民族音乐、地方戏剧、吹打乐和锣鼓乐中使用,还广泛用于各族的民间歌舞和文娱、宣传活动中。
镲:常用于佛教、道教音乐和文娱、宣传活动中。在藏戏、京剧、豫剧、晋剧等戏曲、少数民族民间乐队、河北吹歌、十番锣鼓、福州评话、 福建南音、潮州锣鼓等器乐合奏和舞蹈伴奏中,也是重要的节奏乐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镲
什么是钹和铙
钹是铜质圆形的乐器,中心鼓起,两片相击作声。铙又称钲,执钟,是中国古代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其最初的功能为军中传播号令之用。
1、钹
钹源于西亚,流行于北魏。明清后成为戏曲的重要伴奏乐器。 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叫做“镲”。是常见的打击乐器。历史久远,表现力强。不仅在民族音乐、地方戏剧、吹打乐和锣鼓乐中使用,还广泛用于各族的民间歌舞和文娱、宣传活动中。
2、铙
铙,是蒙古、藏、纳西、壮、土家、黎、汉等各民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两广、海南、闽浙一带最为盛行。铜制圆形的乐器,常和钹配合演奏。如;铙歌(军中乐歌;泛指军歌);铙挽(铙歌和挽歌),古代击乐器。
扩展资料
演奏方法:
铙钹的基本演奏法是用力对击,但也可以通过微妙的手法奏出不同的音响来。它一般用于音乐高潮处。另一种用法是将一片平吊于架子上,用鼓槌敲击,可以重击,获得响亮的有如飓风般或闪电的效果,也可以轻击或两棰滚奏,使人联想到水声。是中国独有的乐器。
演奏时,双手各执一面互击,有平击、侧击、闷击等手法。用于苏南吹打等民间器乐合奏,昆曲、粤剧等地方戏曲和舞狮、舞龙等民间歌舞伴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铙
什么是钹和铙?
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镲。打击乐器。碰奏体鸣乐器的一种。中国、外国乐队中都使用。中国古代把铜钹、铜铙或铜盘、镲等,统称为铙钹。
铙钹,náo bó,寺院法会时所用法器之一。铙与钹原为二种不同的乐器,后来混而并称为铙钹,而流传至今。
钹源于西亚,流行于北魏。明清后成为戏曲的重要伴奏乐器。 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叫做“镲”。是常见的打击乐器。历史久远,表现力强。不仅在民族音乐、地方戏剧、吹打乐和锣鼓乐中使用,还广泛用于各族的民间歌舞和文娱、宣传活动中。
钹源于西亚,最早在埃及、叙利亚,以后在波斯、罗马等古国都有流传;在东方,先见于印度,后而中亚,据《北帝书.神武记》记载:钹大约是在公元350年左右,随《天竺乐》传入我国中原。
什么是钹和铙?
钹[bó]铜质圆形的打击乐器,两个圆铜片,中心鼓起成半球形,正中有孔,可以穿绸条等用以持握,两片相击作声,铙[náo]铜质圆形的打击乐器,比钹大。
钹是非常相近的两种乐器,正因为太相像了,所以又连称“铙钹”。铙和钹都是一对金属圆片,中间凸起,各有一条钹巾系在中央,演奏 时手持钹巾将两片对击。它们的区别有于,铙中间凸起的部分要小些,钹中间凸起的部分要大些。所以铙的声音清脆些,钹的声音沉闷些。铙钹的基本演奏法是用力对击,但也可以通过微妙的手法奏出不同 的音响来。它一般用于音乐高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