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受招安后,连续征讨辽国、田虎、王庆,三场大战役全都获胜,且108将不损一人,虽然情节多是虚构,但读者就是喜欢这种“英雄不死”的状态。可是之后发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让梁山好汉丢掉了不死的“金钟罩”。
这件小事就是“燕青射雁”,事情虽小却是一百单八将命运转折的重大里程碑。
当时,宋江正率领兵马走到一个叫做秋林渡(也有版本做双林渡)的地方,宋江正在马上观赏山景,突然看到天空中一群大雁,队形散乱,高低乱飞,哀鸣阵阵,又听见前面军兵阵阵喝彩,便差人去问缘由。原来是燕青初学射箭,看到天空有大雁经过,随手便射,没想到箭无虚发,一下就射下来数十只。
按理说作为一员将官,燕青初学射箭便有如此技艺,理应得到宋江称赞才是,可宋江却很不开心,把他叫过来大批一顿:
“为军的人,学射弓箭,是本等的事。射的亲是你能处。我想宾鸿避寒,离了天山,衔芦过关,趁江南地,求食稻梁,初春方回。此宾鸿仁义之禽,或数十,或三五十只,递相谦让,尊者在前,卑者在后,次序而飞,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当更之报。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空中遥见死雁,尽有哀鸣之意,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为义也;依次而飞,不越前后,此为礼也;预避鹰雕,衔芦过关,此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来,此为信也。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
宋江这一番长篇大套的说教完全就是一篇“大雁赞”!
大雁讲究尊卑,遵守秩序;南来北往,准时准点;仁、义、礼、智、信五德俱全。这哪是大雁,这分明就是仁人君子。
也许看到这儿,“宋江黑粉儿”已按捺不住,会说他来“假仁假义”一套,然而笔者认为,这段话确实是宋江的肺腑之言,正应其绰号“呼保义”,所以把个燕青说得“默默无语,悔罪不及”。
那么,梁山好汉平时杀人都不带眨眼的,为什么今天射死几只雁,会惹出宋江许多是非来?原来,宋江认为这是个很不好的兆头。
这从宋江最后对燕青的说教中便可看出端倪:
天上一群鸿雁相呼而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却射了那数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兄弟今后不可害此礼义之禽。
在宋江心中,大雁就相当于是梁山众弟兄,梁山众弟兄不就是尊卑有序,忠义守信么。射杀大雁岂不意味着108英雄座次将遭受冲击,梁山弟兄要遭劫难?
宋江的担心果然没错,从此以后,梁山好汉在征战方腊时损兵折将五十余人,前后还有隐退、生病、自杀者数人,活下来的不过三十余人。
要说这燕青还是不够聪明,竟然没发现大哥宋江一直对大雁情有独钟。
梁山起造雁台
就在梁山泊英雄聚义按天罡地煞之数排定座次之后,宋江与军师吴用、朱武等计议:
堂上要立一面牌额,大书‘忠义堂’三字。断金亭也换过大牌匾。前面册立三关。忠义堂后建筑雁台一座。
书中并未交代此台为何要叫“雁台”,只是说各部将领会在雁台前后驻扎听调,也就是说这里应该是一座点将台,只是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
今人仿造之雁台(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雁台”之名是宋江原创吗?非也。早在晁盖在时,就曾安排“薛永监筑梁山泊内城垣雁台”。这说明雁台是梁山已经用惯了的一个名字,宋江只是在英雄排定座次之后,又重新起造了一处。
雁台之名就是取大雁忠义守信之意。晁盖虽死,宋江依然保持这个称谓,也就保留了梁山的传统。
以雁为“仁义守信重礼”之鸟,并非梁山或宋江首创,古人一直就有此说。《说文解字注》中说“雁有人道”故字中有“人”字旁。雁忠义守信,尊卑有序,古代士大夫见面会以大雁作为见面礼物(《仪礼·士相见礼》:“下大夫相见以雁”),婚礼纳聘也以雁为礼(《仪礼·士昏礼》“纳采纳吉,请期皆用雁”)。
宋江留给李师师的乐府词
在梁山排定座次之后,宋江曾和戴宗柴进等人冒充客商去东京汴梁会见名妓李师师,其目的是要借李师师和宋徽宗的特殊关系接近徽宗,探听招安的口风。那次燕青也是陪同人员之一。
宋江与李师师碰面非常短暂,因为恰好徽宗皇帝要来见李师师。宋江临走时,留下了一首乐府词,请她捎给徽宗,词是这样写的: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在词中有这样一句“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这大雁六六三十六只,加上八九七十二只,正是暗指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之数。所以说,宋江一直就用大雁来喻指梁山好汉。
燕青射雁,自伤其类
如此说来,燕青射杀大雁真是千不该万不该。那么,为什么一向聪慧号称“天巧星”的浪子燕青居然这么没“眼力劲儿”?——这其实是小说创作的需要。
按理说,梁山箭法最高的人物是花荣,作者却偏偏安排燕青射雁,就是因为燕青的名字中就有一个“燕”字,燕青,又叫燕小乙,小乙也是燕子的别名。燕与雁虽然是不同的鸟,但品类近似,都是守时候鸟,故发音相同。而在梁山好汉中,燕青是最忠实重义的一个人。他对主人卢俊义绝对忠诚,在主人遭难时也是不离不弃。以燕害雁,因此“燕青射雁”便有“自伤其类”的暗喻。
在燕青射雁之后,宋江责备他一番之后依然无法释怀,又作了一首特别伤感的诗:
山岭崎岖水眇茫,横空雁阵两三行。
忽然失却双飞伴,月冷风清也断肠。
前人对此诗的评注便是:此等举动,大是不祥。
过去《水浒》一书全名叫《忠义水浒传》或简称《忠义传》,雁是最典型的义鸟,故可知大雁于此书意义极重。
由此可见,燕青射雁,正是梁山秩序分崩离析、梁山好汉伤亡四散的标志。更可见,不得滥杀野生动物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