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中南矿冶选矿专业的王明健突然被两名身穿军服的陌生人带走,王明健就这样凭空消失了,直到2019年,人们才知道了真相。1933年,王明健出生于湖北的一个普通家庭。中学时候,王明健对化学很感兴趣。
高中毕业,王明健被中南矿冶学院录取,化学成绩突出的王明健选择了选矿专业,这个专业在当时很出名。当时,资源类的人才国家比较稀缺,从1955年起,国家就在各大院校选择这方面的人才,成绩突出的王明健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那个时候,苏、美两国已经有成熟的原子弹技术,而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有保护国家的能力,我国决定不依靠外人,自己制造原子弹。而苏、美两国想压制我国,于是对我国实行技术、材料等方面的限制。国家决定排除万难,自己研发。并决定让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间提前,但是爆炸需要的铀材料成了问题。毕业前夕,有一天正在上课的王明健,接到通知让他去一趟校长办公室。校长办公室里除了校长还有两名军人,这两名军人衣服上没有任何军衔,校长当着他们的面拿出一个资料袋,上面写着“决密”两个字。看到袋子上的字,王明健有点疑惑,然而校长没有解释,自顾自打开袋子,从里面拿出一份写着“保密协议”的资料,递给王明健。王明健看完以后,心潮澎湃;能被国家看重,为国家出力,是他的梦想。他拿出笔,毫不犹豫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两名军人对视一眼,没有说话。校长对王明健叮嘱地:“你今天就可以回家,去和家里人打个招呼。”校长接着说:“记住,你今天见过的人,看到的文件,在任何地方,都不可以提起,这是保密的。你先回家准备一下,过两天会有人来接你。”因为是上课时间,宿舍里并没有人。王明健收拾完自己的行李,拿着行李走到宿舍门口,再次回头看了一眼,这个他曾经生活了四年的宿舍。王明健提前回家,父母有点奇怪。问他不是说要过几天学校才放假吗?你怎么提前回来的?王明健并没有多说,只是告诉父母。学校派他提前去实习。这两天就会离开家。第二天晚上,十点左右,父母已经睡下,之前见过面的两名军人敲响了王明健的家门。王明健在桌下留下一张纸条,告诉父母自己走了,请父亲保重身体。之后跟着两名军人上车走了。这一走,王明健再无消息。王明健的离开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因为犯错误被抓起来了。也有人说他逃到境外去了。王明健离开后一直没有音信,听着邻居的风言风语父母有点惴惴不安,于是去学校打听王明健的情况。校长只是告诉王明健的父母,国家需要,请他们放心。原来王明健参与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和他一起被选上的还有10名来自全国不同城市不同专业的优秀学生。王明健负责的正是关键的铀技术的提炼。这个重担就落在了25岁王明健身上。从建厂到研发只有一年时间。当时广东下庄发现铀矿业,储备量丰富,厂建好之后,正式投产。但是当时中国并没有掌握富铀矿的水冶技术。王明健被难住了,左思右想不得要领,王明健在一次洗澡时,当水流冲到他身上,他一下子就想到为什么不用稀硫酸为铀矿洗个澡呢?经过王明健一次又一次地实验,终于找到了一个又简单,又经济、又很有效果的炼铀新办法。这个办法为当时贫穷的国家节省了大笔开支。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随着罗布湖泊上空一朵黑色巨大的蘑菇云升起,全国人民沸腾了,我们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地造出了自己的原子弹。王明健也成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大功臣。这么多年过去了,哪怕退休以后,王明健老先生一直默默地在科研前线努力付出,淡泊名利,不求回报,一心为国。直到2019年一部《国家记忆之军魂永驻》人们才在这部纪录片里看到了王明健这么多年的付出。当年为了提炼出制造原子弹的重要材料,王明建在实验中曾遭遇多次带有辐射的爆炸,险些丧命,身上留下无数伤痕。王明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了在完成任务,他没日没夜地工作,连最挂念他的奶奶离世,他也没能回去送她老人家一程。王明健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但是奶奶去世时,工作正处于关键时刻,他走不开,只能面对家乡的方向磕3个头。像王明健这样的科研工作者很多,由于工作性质,他们几十年都没有见过家人,只能把思念放在心里。王明健老先生的境遇是无数国防科研工作者的缩影,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处在一个艰苦的年代,生活条件差,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差,但是他们千辛万苦,只讲奉献精神,只想着为国出力,无怨无悔。正是有着一大批爱国的国防科研工作者,我们国家才逐渐成为一个国力强大的超级大国。一 END 一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