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旮旯OK」 齊來唱首客家歌
我們常講保衞粵語,但香港未開埠前,新界已有許多客家人聚居,都是原居民。但客家話比粵語失落得更快。藝術家葉啟俊(俊俊)曾做客家話研究,去年參加川龍的秋祭大典,發現原來村民熱衷唱K,心諗點都會聽到幾首客家歌啩,「點知,真係冇。」原來對上一批會客家話的村民都已四十幾歲,平時除了「講秘密」博細路仔聽唔明外,就唔講了;客家山歌一人識一啲,但大家都不知對方會唱。於是,俊俊請村民親身示範客家歌,用英文、粵語拼音、廣東話加自創的音標譯成字幕,整了個「山旮旯OK」(HAKKAOKE)擺喺村公所,新知舊友齊齊唱。他本來想學《家有喜事》咁,搵村民幫手改寫HK(Hakka)Pop,搵咗《小李飛刀》、《山水有相逢》等歌曲,但客家話用語與廣東話相差太遠,繙譯失敗,俊俊說:「我想要首快歌,如鄭伊健的《極速》,但村長話我哋太文謅謅,如『聯群結黨』,客家話冇,只能改做『全部一隊』(讀時仲要有力先啱音),如果真要就需重新填詞。在此呼喚邊位客家高人出手相助,豐富山旮旯ok曲譜。」改詞需時,不如掉返轉將山歌配樂重新編曲,村長兒子Adi最鍾意hip hop版《阿婆賣鹹菜》,連唱三次非常沉迷,如果讀者中有Jazz、Blue甚至K-pop高手,來行山看展覽時,或可出手幫忙作吓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