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三亿聚惠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21 16:41:53 作者:连笔君

与谢清海共同创办惠理集团的叶维义,来自香港建筑业世家,但他婉拒接班、投入金融业,靠独特的识人学,他与谢清海一起将惠理集团,打造为亚洲最大独立资产管理公司。

撰文?周岐原

你,愿不愿意放弃家族传承的事业,与好友从零开始?你,愿不愿意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工作、运动,晚上九点睡觉,作息日复一日?这种听来辛苦又枯燥的生活,大多数人都会敬而远之,但有一个人,不仅成功做到这两点,而且以二十年时间,与伙伴打造出亚洲最大独立资产管理公司。他,就是惠理集团非执行名誉主席,叶维义。

香港文华东方酒店里,叶维义独自坐在角落,短发贴耳、穿着朴素,看来就像一位不起眼的中年人,但是论投资眼光,他可能是香港最精准的投资者之一,过去两年,叶维义的预测观点,事后检验都准确实现。

例如二○一三年初叶维义曾表示,最看好日本股市,当年日股大涨超过五成;去年元月,他又预期,一四年中国股市有机会绝地翻身、成为最惊喜的市场,到了下半年,A股果然如平地一声雷暴涨。叶维义深厚的投资功力可见一斑。

选人生

放弃雄厚家业,宁愿从头奋斗二十年其实,叶维义来自中国浙江宁波叶家,家世背景颇为显赫。清朝末年时,身为宁波商帮领导者的叶家,总资产已有八百万两白银,相当于清廷年财政收入十分之一。祖父叶庚年成立的新昌营造,是全香港最大建筑商,包括香港海洋公园、澳门威尼斯人酒店,都由新昌负责兴建完成。

出身豪门,叶维义却婉拒接班,反而另起炉灶,这让叶维义的创业经历增添几许传奇色彩。原来一九九○年时,叶维义由美国返回香港,处理家族企业上市事宜,当时担任摩根建富证券研究部主管的谢清海,参与相关作业,两人因此结识。叶维义发现,自己与谢清海的投资观点不谋而合,于是打算创业。同时,他向父亲叶谋遵坦言,没有意愿接班,想走自己的路。

作风开明的叶谋遵,以自由、尊重的态度教育孩子,就连学校校长来信,询问是否赞成儿子吸烟,叶谋遵也回复说,让孩子自行决定。因此即便叶谋遵第一时间的反应并不乐意,最后基于尊重孩子的选择,还是决定支持叶维义创业。「做任何事都要有passion(热情)……,如果勉强没兴趣的人掌舵,对股东、同事都不公平。」叶谋遵说。

得到父亲支持,叶维义得以放手一搏,与谢清海集资五百万美元,成立惠理基金管理公司,两人一开始便以实地走访企业、专门研究中小型股为号召,每年访谈上市柜公司次数多达二千五百次,透过密集拜访、研究所提出的投资见解、选股方向,有别于当年股市的主流思惟,可说是开风气之先。

创业之初的办公室内,除了叶维义、谢清海两人,只有一位秘书。叶维义坦言:「那时候我们不知道有一天会上市,能做到今天的成绩,只是觉得,这个方向发展下去应该可以做(资产管理),也没有PlanB(替代方案),就开始做了。」

身段软、好相处

投资观点对了,合作时放手让伙伴去做他的好友兼合伙人、惠理集团主席兼联席首席投资总监谢清海,这样评论这位创业伙伴:「他是我遇过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人。因为他总能跳出框架思考,无论我们谈业务或者投资目标,他的独到分析,经常让我佩服。」多次访谈叶维义的《主场新闻》创办人蔡东豪,有另一番观察。蔡东豪指出:「基金经理人自尊心都很强,长期下来,关系往往容易生变,不容易维持原来的阵容……我看过太多基金拆伙了!」他补充:「但作为一位伙伴,叶维义知所进退,还能够适时松手,这很不容易。」这一点,谢清海也呼应:「叶维义是个好相处的人,我们认识二十二年,中间一次争执也没有。」显然,在讲究利益的金融业,懂得识人、聚人是叶维义成功的关键。他明白,自己虽然热爱投资,但最擅长的还是发掘人才,而非在第一线操盘,因此他决定退居幕后,专心寻找各路好手加入团队。更难得的是,叶维义自从没有全职在公司上班以来,每年惠理发放红利时,他也分文不取,让其他员工共享。

挑基金经理人

经济压力大、爱点高级香槟者不用谈到挑选伙伴的心法,叶维义说:「人不容易改变,所以一选就要选对、Buyandhold(长期持有)!」他的识人秘诀,是与对方先当朋友,从不同环境观察此人,例如观察对方在用餐时,对待餐厅服务生的态度,依此判断他的性格。

叶维义认为,一位好的基金经理人有强烈企图心与出色的操作绩效,只是入选的必备条件;找经理人时,他还会观察对方的财务收支情况,假设名下房地产已还清贷款,家庭经济压力不大,这样的对象,就有可能成为叶维义看好的操盘手。相对地,「如果市况好时,每到酒吧,一出手就点几瓶DomPerignon(编按:香槟王),这种人再怎么擅长投资,机会大概也有限。」叶维义说。

这套无形的识人、聚人学功力,不仅让叶维义慧眼相中谢清海,○七年惠理挂牌时,投资团队有四名负责操盘的经理人,迄今为止,只有一人自立门户,其他三位都仍一起工作;在唯利至上的香港社会,惠理同仁所展现的团队向心力,连叶维义自己也认为十分难得。

不过,像叶维义这样一位投资高手,初出茅庐时,也曾是盲目杀进杀出的散户,直到遭遇惨败,才开始认真研究投资。

找目标

趋势比数字重要、投资不要投机原来在一九八四年时,叶维义刚进入职场,在美国Lazard投资银行工作。当时一位好友告诉他,买卖猪肉期货很容易赚钱,见猎心喜的他,马上跟进,想不到一下子就赔了五、六千美元,几乎血本无归。「那是我好一阵子的薪水!」叶维义苦笑。

经此一役,叶维义亲身体验到期货杠杆的高风险,也意识到自己连行情的变化也压根不了解。「我一下子体会到,你要先认识风险何在,然后才可能找到获利的机会,从此我就非常小心(cautious)于研究投资。」这也是叶维义走上投资之路的主因。而历经一、二十载的淘洗沉淀,他也已淬炼出三大投资心法:「趋势比数字重要,EQ比IQ重要,投资而不要投机。」如今,叶维义除了持有惠理集团一六%股权,还参与另外三只基金事务,但他的生活习惯,还是二十年来如一日,非常自律。与叶相识多年的漫画家马荣成,形容这位老友「每晚都早睡,真的好规律!这一点,周遭朋友没人能做到!从这也能看出,他的自律精神很强。」对叶维义来说,自律的背后,为的是从容面对事业与生活,「我比别人早四小时起床,不只是工作,还有回复大批e-mail。然后去健身房。把这些事情统统忙完后,还是比别人早到公司。这等于是,我准备了好几小时『避险』(hedge);比方说,今天你突然早一点来访问,我就能够充分准备,不会太过忙乱。」他随后笑说:「其实我的投资观念,好像跟安排时间的态度有点像,都是给自己预留充分余地!」当年在香港静悄悄开业的惠理集团,如今已是管理资产达一三三亿美元的大公司,坚持不懈的叶维义,因为识己更识人,事业版图已不在父亲与祖父之下,也算是为当年支持他放手一搏的父亲,奉上一个无可挑剔的交代。

叶维义

出生:1959年

现职:惠理集团非执行名誉主席经历:香港行政会议成员、港交所理事会成员学历:哥伦比亚大学法律学院毕业

叶维义珍藏的投资秘诀

在叶维义案前有一本《The Education of aValueInvestor》,格外引人注意,在记者询问下,叶维义果然大力推荐:「我认为这本书,很适合有心学习价值投资的人阅读!」这本书讲述作者GuySpier自己的故事,他取得牛津与哈佛大学学位后,进入投资银行工作;当公司涉及诈欺丑闻,决定另谋他就,却因前雇主声名狼藉,找不到新工作,才转向操作家族资产为主的Aquamarine基金,并且逐步取得不错的投资成绩单。自1997年至该书出版,该基金的报酬率约为463%,大幅超越S&P500指数同期报酬率167%。

GuySpier回顾生涯,他认为,受良好的教育固然有助于训练投资,但检视自身缺陷与专注思考,更是投资者不可少的要点。他提出投资8大要点,投资人不妨作为依据,用来检讨自己的心理素质。

上一篇:粒粒皆辛苦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