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江刻
“居斯塔夫·克林姆特,你同时是有远见的画家、现代哲学家、现代诗人。”诗人艾尔滕伯格曾写下这些诗句,“当你作画时,你会童话般地蜕变为最现代的人。”这段赞美词称颂的是当时维也纳最著名的艺术家居斯塔夫·克林姆特。19世纪末,克林姆特联合了霍夫曼等一批年轻人成立了维也纳分离派,象征青年艺术家与传统新古典主义式的审美正式分道扬镳。这个全新的画派企图在世纪末的理性危机中以艺术代替宗教,为民众带来心灵的慰藉。克林姆特也正是抱着这种愿望接受了维也纳政府的订单,为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和维也纳大学绘制壁画。他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带有古希腊色彩的女神们,用二维的装饰图案处理她们身后的背景。这种独具特色的风格本应是一项创举,却遭到非议。起因正在于克林姆特的绘画颠覆了传统壁画题材,他笔下的女性呈现出一副危险而富有欲望的姿态,构图也带有虚无缥缈的味道,人物总处于一种迷狂的状态中。克林姆特的绘画风格激怒了传统保守的学院教授们,他们联名抗议抵制画家,要求终止这个项目。
克林姆特希望以艺术为公众带来慰藉的梦想草草收尾。在这次事件后,他不再投身公共艺术事业,只以替上流社会人士绘制肖像为生。他本身就是金匠出身,他的父亲和兄弟都以此谋生,而克林姆特执意要成为艺术家却落得如此下场。此时,他开始在绘画中大量使用金色颜料,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就是《吻》,据说为了达到极致的效果,他在颜料中加入了真正的金箔。画面中,女人和男人除了面部,身体其他部分都被简化为单纯的几何形状。女子勾住男子的脖颈,男子正要低头吻她,而两人浑然不觉已处于悬崖的边缘。这是克林姆特艺术观的体现:一切物体都不再具有实体,人在一种纯粹的感觉中重复着生老病死的轮回,无法逃脱。
尽管《吻》是克林姆特最著名的一幅作品,但这却是在他信念破碎之际创作而出的画作。此后他重操旧业,去做一名建筑设计师。但正如《吻》中的恋人浑然不知即将坠入深渊,历史的车轮将欧洲大陆整个拖向战争的泥沼中。在《吻》创作的四年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克林姆特那耀耀生辉而虚幻飘摇的金色幻梦,掩埋在战争的尘土之中。
(本栏长期征集“日知录”三字篆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