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遇到一个女性患者,20岁,因面部丘疹粉刺3年,加重1周来看病。仔细询问病史,该患者3年前开始面部出现粉刺丘疹,有时候会发小脓疱,反复发作,月经前皮疹加重,在外院给予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著。仔细查看该患者,只见她的前额、两侧面颊、口周、鼻旁见密集粉刺、炎症性丘疹,局部伴发小脓疱,面部油腻,遗留少量色素沉着,口干,胃纳可,夜寐欠佳,多梦,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细数。辩证属于肾阴不足,阴虚血热,而且与肝经郁热有很大关系。拟方如下:
女贞子15g墨旱莲15g知母10g黄柏10g
鱼腥草15g蒲公英15g连翘15g生地黄15g
丹参15g甘草5g
每日一剂温服,用上药7天后脓包大部分收敛,粉刺丘疹较前减少,面部油腻,口干减轻,睡眠一般,多梦,在原方基础上,去连翘,加酸枣仁15g,玄参15g。再服7日后,基本无明显新起皮疹,脓疱全部消退,粉刺丘疹明显减少,遗留色素沉着斑,面部油腻好转,睡眠改善。
女性痤疮的发病不但是肾阴不足、阴虚血热,而且与肝经热有很大关系。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人之生长发育与生殖。其中由肾生的天癸是直接影响人生长发育与生殖功能的物质。若素体肾阴不足,肾阴阳平衡失调,会导致女子二七和男子二八时相火亢盛,天癸过旺,阴虚热而脸生粉刺。因而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天癸相火过旺,阴虚热,是痤疮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另外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肾属水,肝属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肾之阴息息相通,相互制约,协调人体阴阳的平衡。女子的经、孕、产、乳都与肝、肾两脏密切相关。如肾阴不足,相火过旺,一方面虚火上炎灼肺,引起肺热血热;另一方面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可致肝阴不足,肝经郁热。正常生理情况下,妇女的排卵、月经来潮都有赖于肝的疏泄和藏血功能,若肝经郁热,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情志失调,致月经紊乱,湿、热、痰、瘀乃生,更易发为痤疮。月经前阴血下聚于胞阳热虚火浮越于上而致经前痤疮皮损增多加重。所以用滋阴清肝调冲任方法,加减治疗女性痤疮,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