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对古装剧、穿越剧总带着一股子偏见。不是不美,也不是不好,但总觉得扭捏着有点做作,雷人得有点跳戏,直到遇到《步步惊心》。
不经意间被俘虏,是因为男女主角之间的小懵懂和小美好,帝王的壳儿,少年的芯——作者桐华一定是早恋的坚定实施者,信手拈来,把青春情怀植入到清宫戏中,却也十分动人。
我向来容易对青春投降,是向往,更是可望不可及的艳羡。
什么样的女子才是惹人爱的?貌美是一定的,虽然肤浅,但却是硬通货,人之常情。但论长久相处,甚至念念不忘,一定是心灵手巧的。听说现在对一个人的最高夸奖是情商高,到底怎样才算,每个人各有标准。在我看来,桐华笔下的若曦是一个。
带着现代智慧穿越到清朝,而且是九子夺嫡前夕,没点脑子还真混不下去——一眼看穿西洋人给康熙出的几何难题,不过是需要正确连接一条辅助线,却要绞尽脑汁给帝王一个台阶下,劝他暂停思考,保重龙体。
心疼皇上还得提着自己的人头,真是伴君如伴虎。好在若曦情商始终在线,虽然不过是个御前奉茶的女官,却有了与皇室亲密接触的机会,与皇子们有了两小无猜的情谊,甚至在万般限制的夹缝中找到了不可思议的自由。
御前奉茶女官?不就是个不起眼儿的端茶倒水的丫头?端茶倒水没错,不起眼儿却是大错特错。酒局里有句经常说的话叫“以茶代酒”,可见茶的功用有时等同于酒。
喝酒是要摆开阵势的,品茶就微妙了——可以轻描淡写,可以浓墨重彩,全看主人的心意。而这茶主人的心思怎么传递,全靠他跟前那个端茶倒水的人儿。
端茶倒水的活不好干,功夫都在看不见处。机灵鬼若曦敬畏历史不可逆转,也深知自己伺候的不是一般人,所以做了很多的岗前学习培训和岗上实操演练,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对主人及其身边人的爱好了如指掌。御前奉茶,知道康熙的喜好避讳是必须的,但若曦同时掌握的还有四爷、八爷、九爷乃至每位皇子的习惯,太平猴魁、日铸雪芽、明前龙井……一个都不含糊,毕竟以后这些人是要上位或者被历史碾碎的。
第二、胆大心细,适当“笨手笨脚”,四两拨千金。有人向康熙帝参了太子一本,说他私自截取康熙的贡品。帝王陷入了理智与情感的纠缠中,一方面他通过长期考察发现太子是个平庸之辈,不适合继承大统,一方面却因为太子是他唯一亲自带大的孩子而无法割舍。
康熙求助众人,四爷沉稳老练,推说别人借着太子的旗号作乱,康熙聊以安慰之时,冲动的十爷却说没人撑腰,奴才不敢胡来,眼看局势紧张,若曦“一不小心”把热腾腾的茶汤洒到了十爷身上,场面随即失控,怪罪的,磕头的,观望的……一场来势汹汹的战斗却偃旗息鼓。
很多一触即发的危机关头,需要一个低级错误来挽救,更何况若曦早在心里对每个人的脾气秉性做过一番大数据分析——挨罚必须的,受死不至于,妥妥的。
第三、敢于创新,方能赢得更多加分。为了避暑,皇帝出塞行围。见过现代世面的若曦随行侍奉,脑筋一转,制作了“花式刨冰”,不同口味搭配不同碟碗,梨子汁配菊花碗、葡萄汁配木兰花碗……解暑又吸睛,小巧思让享尽荣华富贵的皇子们眼前一亮,更让万人之上的天子心花怒放。
领赏是必须的,不要钱财,不要首饰,若曦偏偏提出要学骑马,为的是仰望万岁爷马背上的英姿——又一次出乎意料!这样的女子,谁不喜欢?!于是,好感层层叠加,地位扶摇直上。
所以,千万别小瞧那些端茶倒水的人。他们顶着傻白甜的外表,却是个智商碾压CEO的十足人精。眼波流转间,你喝了她的茶,她读了你的心。
闲话更端茶灶熟,清诗分韵地炉红。——陆游《雪意》
闲情有闲友,闲茶配闲话,恰到好处的闲适,最是惬意!
饮茶自古就深深地融入了我中华儿女的生活中了,然而茶对于国人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因此在以茶待客间,那些约定俗成的茶理中也蕴含着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比如说,斟茶不能斟满,满茶是欺人的说法。其实想想也是,茶总是要趁热喝,因此满杯热茶,不单单不好端,还相当烫手,自然会让客人很为难咯。
还有就是,煮茶烧水的时候,壶嘴不可以对着客人。对于这点其实相当好理解。煮水时,若壶嘴对着人,那烧水的热气冲着人喷薄而出,自然是相当难受的咯,因此还是要避免的。
而对于喝茶留杯底的说法,有说是茶杯中留底意在续杯,有此俗约,主人见杯中茶底不需招呼或者询问,自然会为客人添上新茶。而临行前的尽饮,也是为了告知主人无需再添茶了,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人走茶凉,这不好的兆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