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黄慕兰的八个孩子简介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18 13:30:12 作者:连笔君

2、“周南”一学期

1919年,12岁的黄慕兰来到“周南”。

她的父亲黄徵是谭嗣同同窗、好友,后来则是谭的幕宾。他思想开明,十分敬佩朱剑凡和他的女学,也就将小慕兰送入周南初中部就读。

这一送,成就了黄慕兰职业革命家一生。1919年,正值五四运动爆发。要是“没有在‘周南’参加五四运动的洗礼,就不会自觉参加北伐大革命,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中去”,百岁时她在自传中道出了五四、“周南”与她的人生关系。

她还说:她虽然在“‘周南’读了一个学期就因母病去了武汉”,但“‘周南’改变了我的一生。否则今日的我也许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或是一个职业女性。”“我感恩‘周南’是我走向革命的指路明灯。‘周南’在中共党史上造就了蔡畅、向警予、杨开慧、帅孟奇、杨展等著名的女革命家”……

她念念不忘“周南”。周南校友会副会长符笑汀还告诉记者,在杭州黄家客厅里,“周南”在她百岁寿辰时送的一幅湘绣,一直被摆在客厅正中间的电视机上方。在黄慕兰105岁生日时,符笑汀代表“周南”送的一阕《卜算子》贺寿词,曾让黄慕兰激动得热泪盈眶。

词曰:“两百载人生,才过百零五。识尽沧桑不识愁,依旧潇湘女。 大笔写春秋,豪气惊风雨。侠骨柔肠桑梓情,岁岁香如故。”

这首词概括了她的一生战斗沧桑岁月,赞颂了“唯有葵花向日红”革命信念,笑对人生乐观主义精神,“大笔写春秋,豪气惊风雨”的事业,对故乡和母校一往情深的情愫。这怎不让她为“还是母校懂得自己”而动情?

3、潜伏传奇路

黄慕兰108岁的人生中,最闪耀的是“潜伏”时段。

离开“周南”后,黄慕兰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包办婚姻。丈夫是抽鸦片、打丫鬟的二世祖。黄慕兰给父亲写条,要求以母病为由回家。父亲心痛女儿,将她接回娘家。逃离包办婚姻的她,决心以秋瑾为榜样,走革命之路。北伐前夕,她毅然剪掉长发,来到汉口参加了宋庆龄、何香凝领导的妇女运动,担任了汉口妇女部的部长。

1927年国共分裂之后,黄慕兰和丈夫宛希俨——中共中央军委秘书,奉命转入地下。用米汤在《圣经》中密写文件、去小旅馆对接头暗号……黄慕兰开始了她的“潜伏”人生。

1928年,儿子出生才三天,丈夫宛希俨就被调往赣西南革命根据地,4个月之后即牺牲。直到7个月后,黄慕兰才在无意之间获悉这一消息。她“只有忍痛节哀……以在革命实践中的奉献继续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告慰丈夫的在天之灵。这年12月,黄慕兰接到地下党组织调令,担任中央委员会机要秘书,成为中央特科成员。

1929年6月,她化名“刘阿秀”在沪东恒丰纱厂当学徒,在领导工人罢工争取权益时被捕,囚于龙华监狱100天。出狱后,她又随丈夫贺昌调往香港。12月,她乔装成贵夫人,乘坐豪华游轮,将巨额的革命经费运送到上海,交给党中央。

1931年,贺昌主动申请独自前往苏区工作,回到上海的黄慕兰再次面临离别。为了革命事业,夫妇俩把出生不久的孩子,托付给另一对革命伴侣抚养。当时黄慕兰承担着重要任务:党在上海的地下组织遭到很大破坏,许多地下党员被捕。组织看中了黄慕兰的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便委任她为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的营救部长,与潘汉年单线联系,承担营救被捕同志的任务。

上一篇:剑王朝评价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