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开始,工作重点切换到股票价值投资,累计已经总结了四万多字的价值投资随笔。没想到过去这三个月这么高产,竟然写了7500字的投资随笔,大幅超出自己的预期。计划再总结三五年,就把我的小册子《将军赶路 不追小兔》正式出版。
之前六年的投资随笔,基本都在新浪微博、朋友圈实时更新,然后年底来个大汇总。今年开始作个调整,平时实时更新仅仅在金斧子和雪球上更新,需要实时关注的朋友可以下载金斧子APP安装后关注我即可。为了减轻大家的阅读负担,方便阅读,我把年底的随笔汇总一分为四,按季度出品,分春夏秋冬四篇,希望诸位多多指正、多多交流!
本文为2018年春季的投资随笔,也谈几句市场观点。本人坚决看好行业龙头白马股,所谓的风格转换会昙花一现,市场剧烈波动大家需要做好资金管理即可,优秀企业的内在价值随时间而增长,股价越低越有投资价值!
2018-1-2
【伟大的时代】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短短四十年里,在伟大的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大家都有目共睹。也许用不了十年时间,我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将重新回到世界经济舞台的正中央。今天,许多上市企业已经过了三十而立之年,正处于企业生命周期里“芳华”年代,创新活力十足,发展势前景势不可挡。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伟大时代。伟大的时代,一定会诞生伟大的企业,所以,未来二三十年是价值投资的黄金年代。多数人因为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为相信而看见。而我,相信中国的崛起,相信这个伟大的时代已经到来。时代巨轮的汽笛已经拉响,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张船票,只有登上这艘巨轮,才能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梁瑞安,摄于深圳)
2018-1-3
【邓普顿名言】
市场情绪对大盘的影响,总结的得最精辟就是著名投资家邓普顿的名言:“牛市在悲观中诞生,在怀疑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兴奋中死亡。”从悲观、怀疑、乐观到兴奋,A股的时间周期大概是五年左右。2015年下半年充斥着悲观情绪,2016年和2017年处于怀疑阶段,2018年偏乐观,明后年开始兴奋。绝佳的买点是2015年第四季度,当市场比较悲观时摸进去,机会是给先知先觉的人准备的。
2018-1-4
【戴维斯双击】
人性总是千年不变,恐惧与贪婪会交替循环出现,就像钟摆运动一样。在股市里,体现为估值时高时低,高低相隔几个月或者几年。背后的逻辑就是因为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短视——总是对短期的利好(业绩)给予太高的权重,股价里面隐含“未来会更好”的傻瓜假设。事实上,商业社会充斥着竞争,受利润吸引,总会有新的竞争对手进来,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基金销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价值投资,就是依据企业的内在价值去做投资,不是只可以赚企业成长的钱,也可以赚估值变动的钱。估值低了,会变高,是大概率事件,我们可以在投资策略中应用这个原理,实现漂亮的“戴维斯双击”。例如,十几倍估值买入贵州茅台,等业绩翻番后,估值肯定也翻番,投进去一块钱会变成四块钱,收益率300%。曾经有人跟我争论说买茅台酒现货比买股票好,我说你大错特错了,因为你忽略了产量的提升,也忽略了估值的提升,也就是说根本没理解“量价齐升”会促成完美的“戴维斯双击”。
2018-1-8
【金融工具】
无论期货、期权,还是股票,都是金融工具的一种,我们做基本面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找到猎物,至于用弓箭还是刀枪或是斧头把它拿下,因人而异,顺手就行。如果拘泥于工具本身,则本末倒置了。
2018-1-10
【开放的思维模式】
股票研究方法,有的人自上而下,有的人自下而上,前者侧重择时,后者侧重选股,我选择了后者。不过,自上而下的方法也有一定借鉴意义,如果通过两种方法选出的股票一致,殊途同归了,往往能找到大牛股。做投资,需要开放的思维模式,如同挖隧道一样,两端同时挖,也许效率最高。
2018-1-11
【波特五力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是管理学必修章节,该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它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以及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决策。五种力量分别为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这是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竞争战略时经常使用的战略分析工具。然而,有些证券分析师却经常生搬硬套到研报中。其实,波特五力模型仅是微观经济学中供需理论的一种应用而已,研判行业趋势、分析企业竞争力直接用供需理论即可,更直接,更简约,更容易量化。据我观察,文科毕业的喜欢用波特五力模型,理工科毕业的喜欢用供需分析,我属于后者。依我看,无论期市还是股市,都是研究产品(商品)或服务的供应与需求。期市和股市的区别就是:期市是博弈“鸡蛋”价格的波动,股市则是博弈“母鸡”价格的波动。
2018-1-13
【“连接”是座金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日益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大家最熟悉的模式就是“连接”模式。将货主和“亲”连接,催生出淘宝;将司机与乘客连接,催生出“滴滴”;将餐馆美食与食客连接,催生出“饿了么”;将货车与货物连接,催生出“满帮(由运满满和货车帮合并而来)”;将制造业与消费者连接,催生出万亿“小米”;将基金产品与理财需求者连接,诞生出“金斧子财富”。“连接”是座金矿,这一个赢家通吃的商业模式,让风投们兴奋不已,正在以疯狂的速度在各个领域挖掘“连接”大商机。在这个商业模式出来之前,许多领域都存在着供需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交易成本高企。有了“连接”神器,这些问题迎刃而解,社会效率大大提高。所以,科技确实是第一生产力,有了科技的发展,才会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才会促进人类不断进步。
2018-1-14
【变与不变】
都是做价值投资,高瓴的张磊喜欢投资变化,投资驱动变化的人,而巴菲特不喜欢变化,喜欢有护城河的长期稳定的公司。变与不变,表面上看似乎是不一样的投资哲学,其实是殊途同归的,他们都是追求“伟大”,仅仅是切入时间点不一样而已。他们投资的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张磊喜欢投“0”到“1”的初创企业或转型企业,巴菲特喜欢投“1”到“n”的伟大企业。初创企业面临不确定性很大,必须押对人,这个人必须战略清晰、执行力很强,以变求胜。这类企业一般市值比较小、估值比较低,鉴于成功率低,需要分散投资。巴菲特看中的伟大企业一般市值比较大、估值适中,如果“伟大”的基因不变,就会以固有的轨迹稳定成长,长期投资就可以确定地分享企业成长的成果,可以重仓。所以说,张磊倾向于用一级市场的思维做价值投资,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更适用于二级市场。找黑马,可以从张磊的思想中汲取营养;追求稳定复利,只需踏踏实实学习巴菲特思想。
2018-1-16
【稀缺性】
许多人都会认同茅台酒可以“抗通胀”,那么,“抗通胀”的商品有什么特征?最主要的特征是稀缺性,例如:齐白石的某幅名画,地球上仅此一幅,稀缺指数爆表;上海核心地段的住宅,数量十分有限,“买一套少一套”;茅台酒,仅占全国白酒年产量不足千分之三,稀缺得不得了。其次的特征是需求收入弹性高,随着人均收入提升,大家对这类商品的需求会上升得更快。高端白酒的需求收入弹性会显著远高于啤酒、矿泉水和方便面等低端食品饮料,因为无论你收入怎么增加也不会多吹一瓶啤酒,但会喝更多的茅台。所以,在中国中产阶级崛起的背景下,选股变得很简单,就是挑需求收入弹性高的来做价值投资,比如高端白酒。投资靠常识,没啥奥秘!
2018-1-17
【不一样】
从学术上看,股票市场中存在两类投资者:被动投资者与主动投资者。所谓的被动投资者:总是持有市场中所有股票,并且每一只股票具有在市场中的相同比重。主动投资者:即“非被动投资者”,其组合投资有时或时时都跟被动投资者的不一样。
按这个定义来分类,市场上99%以上的投资者都是主动投资者,只是主动的程度不一样而已。例如,指数化投资是偏被动投资,指数子集投资是中庸的投资,一年几倍换手率的投资是超级主动的投资。越主动的投资,收益率越容易偏离指数的收益率。从理论上很难推导出某个超级主动投资者未来的收益率状况,但因为交易频繁,考虑到手续费高昂和交易摩擦,整个超级主动投资者群体的收益率肯定比指数化投资逊色。
因此,为了追求收益的相对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我们选择不频繁交易,三五年换手一次。此外,为了追求超越指数的收益,我们精选个股,从指数中选出代表时代方向的行业,牢牢持有行业龙头,最大化分享行业成长红利。然而,大部分公募、私募基金都是高换手率的“炒”股,这种功夫我们学不会,也不想学。我们的投资思路和他们不一样,期待有不一样的业绩。
2018-1-21
【跨界的渗透】
行业内的竞争比较容易看清楚,跨界的渗透往往容易被忽视。打败康师傅的不是统一而是饿了么;打败绿箭的不是益达而是电商;打败网宿的不是蓝汛而是阿里云。无论需求被替代,还是渠道被颠覆,或是商业模式被击穿,都会导致销售量的持续下滑。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当手机诞生,BP机直接扔垃圾桶;随着手机镜头质量提高,数码相机渐渐被人遗忘;当微信诞生,短信业务雪崩;当共享单车从无到有,黑摩的从此失业;随着高铁的飞速发展,航空业好日子不再,客车制造业从此沦为夕阳产业。“替代”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但经常被人忽视。被替代的行业不能碰;替代别人的容易出牛股。
2018-1-22
【一概不碰】
今天几乎同时看到两篇文章——中安消造假案、浦发成都分行造假案,颇为震惊。一来是造假如此猖獗,令人发指;二来是竟然那么多机构上当,有点无法理解。法律法规、监管有待完善,这些都不想提了,作为一个机构投资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如何避免踩雷,主要有两点:第一、苛刻的选股标准是避免踩雷的主要防护盾。我们一概不碰最近几年曾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眼花缭乱资本运作的公司,一概不碰违背常识、净讲故事的公司,一概不碰管理层有诚信问题的公司,一概不碰财务数据有造假嫌疑的公司,一律不碰负债率处于危险边缘的公司。这些都属于事前风控范畴。第二、就是事后风控——止损。万一我们买到了财务造假的股票,唯有第一时间不计成本坚决砍仓,尽量减少损失。
2018-1-23
【酒文化】
都说茅台好,到底好在哪?茅台虽然不是老百姓的必需品,但它是高端商务聚餐必需品。中国的劝酒文化历史悠久、蔚为壮观,上了酒桌,一喝开,能喝半斤就会喝八两。所以,茅台的长期需求取决于中国的酒文化,文化的东西不说千年不变,也是百年不变,加上我国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因此茅台的长期需求是稳定攀升的。然而,茅台的产量增长却很缓慢,导致当前的供不应求状况会维持非常长时间。当预期到未来的供不应求时,大家会囤货,所以未来几年还处于补库存阶段。两个需求一叠加,必然会导致茅台长期的严重供不应求,所以会一直看到排队买茅台的现象。此外,茅台中高端系列还被玩家买来收藏,所以,茅台还是艺术品、收藏品。与其收藏黄金,不如收藏茅台。
2018-1-24
【品牌商的“打工仔”】
最近在论证苹果产业链和汽车产业链中游的上市公司,发现多数都进不了我们的股票池。这些公司基本上有一个共性,很像品牌商的“打工仔”,有下面几个特征:毛利率虽稳定,但绝对值不高;订单虽然饱和,但如果终端品牌销售不畅也会被临时调降;资本开支普遍比较大,现金流比较差,成长的“代价”很大;研发多数在品牌商参与下完成,没啥“独门暗器”。这类公司有点像大树上的各类寄生植物,无论多么繁茂,个头长得总是比大树小很多。所以,与其买这类公司,不如直接买品牌商。其实,这类公司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品牌,但在强势的品牌商面前基本无“定价权”,而品牌商直接面对无数的消费者,有品牌溢价能力,这就是To B与To C的差别。
2018-1-27
【五年十倍】
刚才看到一篇专访,里面提到2016年7月中金的一篇研报,文章认为,未来五年高端优质基酒需求量预计为95万吨,缺口超过40万吨,推断高端白酒未来十年有十倍空间,市占率从0.6%提升到6%。“高端白酒十年十倍”,中金的预测数字与我的大致吻合,不一样的是,我是2015年底做的预测,在不同场合说过无数遍。如果再让我重申一遍,那就是“高端白酒五年十倍(从2016年算起)”!
(梁瑞安,摄于坡山)
2018-1-30
【专心打球】
市场90%的时间都是非理性的,就好像有一个疯子在写记分牌,你不必在乎他怎么写,只需要专心打球即可。
2018-2-1
【躺着赚钱】
赚钱的企业分三种:站着赚钱的,中国铝业、宝钢股份;坐着赚钱的,如格力电器、美的集团;趟着赚钱的,如贵州茅台、腾讯控股。成长的持续性取决于赚钱的轻松程度,赚钱越轻松,成长持续性越好。许多人只关心未来两三年的利润增速,其实是非常片面的,最起码也得思考未来一二十年的成长持续性问题。此时,量化评估基本失效,唯有用定性分析。要梳理出企业的商业模式、竞争格局和成长的驱动力,如果这些因素可以维持,则成长无忧。价值投资最舒服的状态就是持有几个躺着赚钱的上市公司,然后,就可以躺着赚钱了。
2018-2-26
【跨学科思维】
股票投资是一门蛮有意思的学问,我们先看几个历史名人炒股的案例。
1711年物理学家牛顿炒股,买英国南海公司,亏了两万英镑,据说赔掉10年工资。牛顿感慨地说:“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
1929年丘吉尔在美国证券巨头巴鲁克陪同下开了证券账户,结果买卖交易了一天就亏光了,幸好巴鲁克留了一手,事先吩咐手下用丘吉尔的名字开了另一个账户,丘吉尔买什么,另一个“丘吉尔”就卖什么;丘吉尔卖什么,另一个“丘吉尔”就买什么,才对冲了损失。
马克吐温曾经迫于还债压力,进军股市希冀大捞一笔,但结果屡战屡败。他在其短篇小说《傻头傻脑威尔逊的悲剧》中借主人公威尔逊之口说出一句名言:“十月,这是炒股最危险的月份;其他危险的月份有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如此说来,月月都是危险月!
凯恩斯长期炒股,而且长期保持较好收获,但波动非常大。他36岁时的资产只有1.6万英镑,到62岁时候大约有41万英镑。1928年他以每股1.1英镑价格买入1万股汽车股票,不久跌到了5先令,但他一直等待,到1930年,终于回到他的买入价之上了。凯恩斯的总结的“定理”是:“股票市场的人们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是根据他人的行动来做出决定的,所以这是空中楼阁”。
以上几个历史人物(物理学家、政治家、作家、经济学家)都是各自领域中的精英的精英,都做不好股票,说明单学科的思维模式对付不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股票投资。难怪芒格毕生都在倡导,你必须以跨学科的方式思考。他的名言“在拿着铁锤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像钉子”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单学科思维模式的局限性。
以我本人为例,15年前曾用纯数学的思维做过商品期货的统计套利,结果不到一年就遇到灾难性风险,导致期货交易上第一次爆仓(也是唯一的一次爆仓)。多年后在一本《赌金者》的书上读到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陨落的故事,觉得此书相见恨晚,自己犯的愚蠢错误与诺贝尔奖得主掌舵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一模一样:认为从市场价格和波动幅度变动的历史数据中,可以推断出明天可能出现的价格和波动幅度趋势。从此以后,谁跟我提“统计套利”我跟谁急。
所以,芒格确实是投资思维模式的先知,强调跨学科思维模式,不但要懂点数理化,也要懂点经济学,还得懂点心理学。总之,最好什么都懂点,不要太精通,芒格说达到本科大一大二水平即可,各个领域记住二三十个模型就够用了。
回想过去十几年自己的投资生涯,我一直致力于把投资化繁为简,甚至经常说“投资很简单”。事实上,对于许多没经历过多学科教育、学习的人来说,投资也许确实是件并不容易的事情。很庆幸,自己本科主修的是数学(很多人会觉得枯燥,同感),意犹未尽就辅修了管理学院的工业工程专业,后来立志要做投资就读了金融专业的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这三个专业让我对企业运作、股市规律的理解确实有很大的帮助。虽然曾经学过行为金融学这个分支,但心理学这个大领域还是欠缺,今后必须得加强学习。
(梁瑞安,摄于坡山)
2018-3-9
【简单但不易】
巴菲特说:“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这句话貌似矛盾,但又非常精辟,充满投资智慧。以我十几年的投资经历,“翻译”一下这句真理,有两层意思:第一、投资很简单,指的是长期持续稳健赚钱的理论其实很简单,但要让人相信这套简单的理论真的很难,大多数人做的是无逻辑的投资——其实就是投机;第二、假如你认准了这套简单的赚钱理论,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会有许多赚快钱的诱惑让你的投资变形,违背了初衷,结果适得其反。事实上,价值投资是一种强逻辑的、简单易懂的、低风险的投资方式,值得一辈子去学习和实践。
2018-3-12
【暴利与复利】
我一直倡导“期货求暴利、股票图复利”的投资理念。做期货就像开跑车,讲究爆发力和速度,瞅准车道择机一脚油门踩到底,那叫一个“爽”;做股票,尤其价值投资,如同自行车慢骑比赛,考验的是耐力和平衡术,慢就是快,中途不倒下来的都是最终赢家。
2018-3-17
【投资的本质】
投资的目的大家恐怕没啥异义,可以总结为“赚钱是硬道理”。但是,投资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依我看,无论股票、期货、债券还是外汇,投资的本质是寻找确定性,而不是安全边际、成长性、超额收益等等。安全边际概念里面,企业的内在价值不容易计算,以多少折买入公司股票缺乏强逻辑的标准;成长性没有强调时间跨度,容易遇到“伪成长”;超额收益基本属于个人幻想,是过度自信的体现。唯有确定性可以包容、涵盖这些投资原则,是更高层次的哲学思想。寻找确定性,是投资者一辈子要做的事情。最终收益的高低,还取决于杠杆运用的魄力。
2018-3-17
【现金流】
中国的上市公司几千家(A股和港股),有两类企业是很容易看懂的:一种是“印钞机”型公司,如茅台、腾讯、格力等;另一种是“烧钱火炉”型公司,如乐视网等。前者累计融资一丁点,累计分红加现金留存一大堆;后者累计融资高如山,累计分红薄如纸甚至资不抵债。研究任何一家新公司,我都会往这两个模子上套,如果是“烧钱火炉”类型的企业,一律三分钟枪毙掉,绝不可以进股票池。股票池主要放“印钞机”类型企业。不过,“烧钱火炉”型企业会进入我们的反面案例库,供内部学习。所以,单单从现金流角度我们基本上几分钟就能找到我们喜欢的上市公司。
2018-3-18
【与众不同】
我们的价值投资为何与众不同:
1)十几年的期货生涯,供需理论深入骨髓,灵活运用于企业分析,从供需角度切入发现价值,无论选股还是择时,都有不一样的洞见;
2)选股苛刻,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远离垃圾,股票池中90%以上都是“印钞机”类型公司;
3)投资就是寻找确定性,我们倾向于相对集中投资于确定性极高的上市公司,最大化长期收益;
4)投资如种树,我们非常有耐心长期投资伟大的企业,持股周期至少3至5年;
5)期货式的严格风控运用于价值投资,最大限度降低投资风险。
2018-3-20
【第二个春天】
一个行业的发展阶段从供需角度可以分为四阶段:供不应求阶段、供需平衡阶段、供过于求阶段、供需稳定阶段。在供不应求阶段,产不足需,所有产品(服务)都能卖得出去,大大小小的企业都能轻松赚钱,此时投资上市公司,买哪家似乎都一样,“聪明”的投资者会选择业绩弹性大的;在供需平衡阶段,价格基本平稳,成本低的企业会逐步壮大,会蚕食成本高的企业的市场份额,后者渐渐出局;在供过于求阶段,唯有存量博弈,往往会打“价格战”,成本高的企业会死得很快,成本低的企业市占率迅速上升;行业最终会进入供需稳定阶段,行业前几名市占率超过七八成,定价权形成,价格(毛利率)不跌反涨,此时,企业成长正迎来第二个春天,例如这几年的白电龙头企业。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年,成长出一批优秀的企业,目前正处于第二个春天阶段,请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