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干乌鸡属药用型鸡种,起源于江西省余干县,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余干乌骨鸡又称余干黑鸡,属药肉兼用型鸡种,原产自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在抚州市南城县又称为南城黑鸡。
该鸡具有从冠、毛、皮趾到肉、骨、血、内脏全身乌黑的特征。全身羽毛乌黑,片状。喙、冠、皮、肉、骨膜、趾均为乌黑色。性情活泼、敏捷,易暴发性飞跃。公鸡体躯菱形,雄健俊俏,尾羽高翘,腿肌、胸肌发达。肉髯深而薄,头颈高昂,眼有神,鸣叫有力。单冠,呈暗紫红色,冠齿6-7个。母鸡单冠,头清秀,眼有神,羽毛紧凑、丰满。
余干乌骨鸡产地余干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余干古称干越,位于江西东北部、南昌东侧、鄱阳湖南岸,东与万年接壤,秦始置县,有“百越咽喉”、“鱼米之乡”之美誉。地形由低丘和滨湖平原构成,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部丘陵向西北缓慢倾斜,过渡到湖滨平原。中部为平原区,东南部为低丘区,西北部为湖区,大体分为四水、三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本地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春暖、夏炎、秋爽、冬寒,气候平和,四季明显,水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有利于各种养殖和农物的生长。年平均气温为17.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2℃,极端最低气温为-14.3℃,最热月平均气温29.7℃,极端最高气温为40℃。因此为发展鸡种养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02年存栏80万只。
余干乌骨鸡养殖历史悠久,据考秦汉时的吴芮(秦时的番君,汉时的长沙王)就曾在余干县社庚乡五彩山下养有乌鸡,并把它作为贡品进献朝廷。余干乌骨鸡体小骨细,肉质鲜美,皮薄肉嫩,其蛋白质、氨基酸、锌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份远高于其他鸡种,氨基酸种类齐全,胆固醇含量只有其他鸡种的三分之一,黑色素和多种维生素含量相当丰富,具有滋阴、养血、补胃、添精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乌鸡者有白毛乌骨、黑毛乌骨、斑毛乌骨、白皮乌骨,骨肉全黑者入药更良”。余干乌黑鸡具有治疗妇科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腰痛、水肿、营养不良等药用价值。
余干乌骨鸡后来一度消失,1980年国家畜禽品种资源调查中被发现,余干乌骨鸡经鉴定完全不同于中国其它类型乌骨鸡,且具有突出特点。同年国际将它列为濒临灭绝的地方鸡种,1988年江西省把该鸡的提纯、选育、保种列为一级重点科研项目,经过6年的选育攻关,1994年通过了省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