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郭敬明新浪博客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17 21:37:26 作者:连笔君

在青春之书里,我们同在一行字之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关于少年时代,冷暖自知,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新浪20年,仔细想想,仍有一些表达的欲望。

我现在已经忘记了博客的账号和密码了,高三那一年在我离开博客的时候,我把我的博客里的所有博文都删掉了,删掉了曾经的自以为是,删掉了曾经的所谓幼稚,其实也删掉了所有回忆。这曾让我一度非常的后悔。

新浪20周年,我恍惚间有了一些表达的欲望。我七年级那年,2007年年末,开始使用博客。今年我读研二,2018年年末,所以,我和新浪大概也有了11年的羁绊了,只是大势所趋,博客变微博,现在更多的使用微博,而弃博客于千里之外了。

我开了一个博客

但我还是想讲一讲我和新浪博客的故事。

我从七年级开始写日记,那时哪有什么珍贵的密码日记本啊,我就拿着学校发的课堂作业本开始写日记,每一天在学校期间发生了什么,喜欢上了哪个男孩子,有多少好朋友,都一一记录在里面。我

想着是课堂作业本,也不会有人随意翻看,便堂而皇之的放在书桌上。

那天我被一位老师叫到办公室,回来的时候却发现,那天在值班的老师津津有味的读着我的课堂作业本上写的流水账。

天呢,那对我而言简直是五雷轰顶,那是一个正处青春期的女孩生活的全部,感觉自己的秘密被公之于众,甚至是羞愧和耻辱。

我便开始哭起来,那老师看我哭了没辙,安慰我说,你写的真好。然后告诉我说,现在大家都在网上写东西的,你去申请一个博客,在上面写东西,会有更多的人来读你的东西。

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我只是一个从未出过我们镇上的小女孩。那时互联网远远没有像现在如此的畅通无阻和发达,此前我对于这个世界的全部认识都是来自于电视和乡里乡亲的经验之谈。

而恰巧,那一年,我的父亲作为一个永远紧跟时代潮流的乡巴佬,也在家中添置了一台方正电脑,安装上了宽带,每次打开电脑,看到方正,然后非常仪式感的,很正式的拨号上网。

我接受了那位老师的建议。我就真的回家开了一个博客。很郑重的设置了账号和密码。

打开世界的门

我前几天读了一篇论文,题为《社交媒体对农村青少年学业影响分析》,读完之后深入我心。有时学术论文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它能够合情合理的为你解释身边的社会现象,容不得反驳。是的,我很幸运,从论文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和那些为了在农村找乐子的农村青少年不同,当时的我借助社交媒体带来的下沉教育资源,实现了学业进步,现在也正踏上阶层跃升之路。而这条实现学业进步和阶层跃升的路上,便使我不得不重新回忆我和新浪的种种羁绊了。

开好博客之后,我就开始写自己身边的故事。同时,我开始看别人的博客,我慢慢地意识到,这个世界那么的大,原来互联网的那一端,有如此多在我看来很优秀的人,他们拥有着这个世界上那么多种生活。

我真正喜欢上写作和随笔也是那个时候开始的。我有很多个笔记本,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那些文字都是诸如郭敬明、韩寒式的文字,因为那时候流行仰角45度的天空、流行那青春布满阳光的文字。我想,现在的我内心总是保留那几分理想主义和文艺,该也是那时养成的吧。08年国家经历了很多事情,地震、雪灾、奥运会,我当时在博客写了很多关注的言语,也有很多的感动,那些地震报道的记者写下的文字,我都抄下来,上语文课的时候念给班里的同学听。

虽然写的不够好,现在的我仍热爱写文字,记录一切,即便不写公号,也会写到我的有道云笔记中。

那时的记录、摘抄、随笔,都是那么的宝贵,在压力不是很大的学业生活中增添了太多的美好。

我在博客中认识的网友,至今还保持的联系的有很多人。那个时候,我认识的他们——旅人、在读高中的小K姐姐、在读大学的炫日哥哥、在读大学的古丰哥哥、还有一个树影映月,我们联系较少,还有一个在北京生活的姐姐。很多明星也都是用博客的,那时喜欢看《还珠格格》,还跑去苏有朋的博客私信呢。

虽然,而今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

但对于那时的我来说,一个从未离开过我们乡镇的小姑娘来说,读高中、读大学、在北京工作,这样的生活状态,我都是不敢想象的。

所幸,那个时候,我见证了一切,而所有的所有,在那个和我现实生活完全不接轨的博客里,我的内心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去远方的种子,一颗离开这片土地的种子。

关于明星的概念,我是从小k姐姐那里知道的,她那个时候喜欢五只,她曾写过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那时我常常不理解,现在当我也喜欢上了一个明星,我才知道,有的时候,那种喜欢会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信仰。这是这个时代所赋予的。

关于这个社会的黑暗面以及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的信念,正义的、善良的种子是旅人给予我的。很多故事都已是陈年旧事了,在此不想再回忆起那些故事。

关于大学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是我从古丰哥哥和炫日哥哥那里获得的。我印象中他们总是说他们去打篮球,半夜会打开电脑写日记,也会很多人一起去看电影,会有很多朋友,也会有恋爱中的很多故事的描述,也总是会对社会上的很多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就是觉得很酷,那时很期待未来的我。

如今,旅人也退休了,生活时常也比较惬意。小K现在在银行,一个很能干的姐姐;炫日哥哥读博士了;古丰哥哥在当物理老师。这些人,我们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加了QQ,后来加了微信,我们很少联系,但我想我记得他们,他们也一定记得我吧。而那个叫树影映月的哥哥和那个在北京的姐姐我们失联了。

我们互相见证着彼此,读大学、读研究生、工作,我来浙江读研之后,小k姐姐不止一次的说过让我去隔壁的县城找她,可能我们彼此都想保留我们那时最初的模样吧,我们都没有去见彼此,都是各自忙着学业和工作。

炫日哥哥在青岛读书,我暑假在青岛呆了一个月,都没有想到要去见个面。

想到那时我读高中的时候,压力很大,最开心的就是可以拿着公用电话卡给他们打电话,从中汲取一些正能量,抹干眼泪,埋头苦读。我跟着他们的脚步,一步步走到现在。我知未来漫长,未来可期,仍需不断努力。

那时还写过信 ,我们互称笔友,好好玩。不知道我的抽屉里还有没有信了?

生活啊就是这样,遇见一些人,给予你一些成长,然后再分离。彼此的真诚相待,已是最美好的礼物,其间种种羁绊,在内心停留。

近日兵荒马乱的生活中又掺杂着一些事宜,我也有一些表达的冲动,可是不知从何写起,留到下期节目再见吧。

上一篇:缅甸战事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