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汤显祖400周年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17 21:10:35 作者:连笔君

1616年4月23日,是欧洲文学史上最黑暗的日子,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英语文学和西班牙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两位作家同一天离世。同年,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逝世。


莎士比亚:你不知道的10件事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是《哈姆雷特》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在中国,莎士比亚的大名可谓家喻户晓,但与其他名人相比,我们对他本人却知之甚少,让我们来盘点一下曾在坊间流传的关于莎翁的这10件事吧:

1莎士比亚不光是剧院里的莎士比亚

弟弟艾德蒙(Edmund)比哥哥小16岁,也是伦敦的一名演员,虽然没啥大成就。27岁时去世,死后在萨瑟克区圣救世主教堂举行葬礼,葬礼隆重所费不菲——表明他在当地有一个有钱的亲戚。让我们不仅猜想,在剧院之外……

2莎士比亚是个暴发户

在剧院的工作让莎士比亚通过表演、戏剧写作、和公司分红等途径获利颇丰。到三十三岁时他已完全有能力买下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镇第二大住宅NewPlace。之后不久,他又在伦敦和斯坦福购置了房产。如果莎翁愿意的话,他完全可以给他的二女儿Judith三百英镑的遗产,即使她不是他的主要受益人。要知道伊丽莎白时代的货币可是众所周知的奇葩,三百英镑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五万英镑。相比之下,他的同道托马斯·德克尔却终生为债务所困,在1632年他去世时,他的遗孀拒绝整理他的遗产,其实也就是说,他根本没啥遗产。

3他与别人联合写作

在那一时期里,剧作家合作是很普遍的。经常会有三到四个作者共写一部作品。虽然莎翁看起来一直是一人揽活,但实际上他的作品中有许多片段是由他人完成的。他与汤玛士·梅道登合作写成《雅典的泰门》,和约翰·弗莱彻合作《亨利八世》。而《麦克白》中的一些著名片段,比如在后来才被加进文章的巫婆那段,很可能也是梅道登的作品。

4你在说莎士比亚创造的英语

除了语言优美言具有极高的造诣外,莎翁还直接创造了今天我们仍在大量使用的英文词汇。他不仅被记录为使用词汇最多的作家,他还创遭了许多新词,比如eyeball,bloodstained,radiance,assassination和lackluster等,还有更多此处不一一列举。

5莎翁的十四行诗并没有自传性质

十四行诗在当时十分流行,斯宾塞、西德尼等人创造了十四行诗。是个人只要有一定写作技巧就能按格式写出十四行诗,你不一定要对这种文体投入多少热烈的情感。《十四行诗里的黑夫人》等作品可能在原创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改动。更可能的是莎翁在创作十四行诗的时候,他骨子里的剧作家情怀流露,创造了动人的人物和戏曲。

6莎士比亚的女儿不识字

莎翁夫妇的三个孩子中,两个活了下来,也就是Susannah和Judith。大姐貌似可以勉强签下自己的名字,但Judith真的只能拿笔做做标记涂涂画画了。但在那个时期,读写能力是项运用于特定贸易等专业领域的技术,大多数传男不传女。莎士比亚的年代并不重视女性的知识水平。

7莎士比亚不在意他的作品

至少,只要他还在继续创作。只有《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TroilusandCresida)以及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VenusandAdonis)的印刷工作由莎士比亚本人亲自监督,因为这两部叙事诗都是为了有权势的主顾而写的。直到他去世后的第七年,他的合伙人才戏剧性地把他的剧作《第一对开本》搬上舞台。在他一生中,莎士比亚似乎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剧作是否留存。这可能部分反映了当时剧作在文学中不受重视的地位。当本·琼生把自己的戏剧印刷成册并郑重其事地把它们视为自己的著作时,人们笑了:你居然把戏剧当回事!

8莎士比亚没有后人

他惟一的儿子哈姆内特(Hamnet)在11岁的时候就夭亡了。他的女儿Susanna没有后代而Judith的所有小孩都夭折了。他的三个兄弟也都没有结婚。实际上这一支莎士比亚血系在诗人死后的二十五年内渐渐断了。

9两百年来,剧院使莎翁的作品变成了大杂烩

英联邦政府之后重开的剧院开创了一个新传统随心所欲改编莎翁的戏剧。他们进行大刀阔斧的删减把它们改编成音乐剧和舞剧。最臭名昭著的举动是,他们甚至去除了悲剧的整个“悲惨的”元素直接安上了一个欢乐的结局。(1681年,NahumTate用寇蒂莉亚和爱德伽的婚礼活脱脱使《李尔王》变成了让人心满意足的盛宴。)对“吟游诗人”的礼遇不得不等到19世纪的来临。

10莎士比亚有些重量级的仇人

不是每个人都认同莎翁作为一个作家的成就。伏尔泰认为《哈姆雷特》是“醉酒的野蛮人”的产物;乔治三世吐露:“莎士比亚真的厉害吗?说谁都可以就是不能这样说他!”乔治·萧伯纳谈及《辛白林》的评论里,他的厌恶表露无遗:“把他从坟墓里挖出来向他扔石头对我而言绝对是个安慰。”这还是段出现在当时报纸上的文字。想象下,假如莎翁处于当今的推特时代……

悲喜人生胜过堂吉诃德

相对于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的名字对你可能有些陌生,但《堂吉诃德》的大名你一定听说过,这部现实主义巨著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

塞万提斯的战友胡安·德·乌尔维纳曾为塞万提斯的葬礼写过一首诗:“行人,旅行者,塞万提斯葬在这里;泥土盖没了他的肉体,没有盖没他的名字。他走完了他的路,但是他的名声没有死去,他的作品也没有死去……”

塞万提斯无疑是整个西班牙语世界的瑰宝,西班牙语甚至被称为“塞万提斯的语言”。有人把其不朽名作《堂吉诃德》称为“西班牙人的《圣经》”。今天,在西班牙人的身上仍然能看到其书中人物的乐观和热情。

不幸的少年

1547年9月29日,塞万提斯出生于一个贫穷而动荡的家庭。他的祖父胡安·德·塞万提斯在68岁那年扔下全家人离家出走,只带走了最小的儿子,并在科尔多瓦和一名女佣生活在了一起。

塞万提斯的父亲罗德里戈的命运更糟,一辈子不是在借债就是在还债。1551年,他决定换个地方碰碰运气,卖掉家产,举家搬往巴利亚多利德。在那里,他落入了一个放高利贷人的手中,最终被投入了监狱并被查封了家产。保留下来的财产清单,让人看了伤心,这户人家的全部家当只有3把椅子和两张板凳。

两年后,一家人来到了科尔多瓦。塞万提斯经常提到科尔多瓦,这里的流氓、小贩、官吏和工匠都永远地留在了他的作品里。7岁那年,塞万提斯上学了,他酷爱阅读和诗歌,在马路上捡到一张纸片都要读一读,但他不善表达,还有点口吃。

1566年,19岁的塞万提斯跟随父亲来到了首都马德里。当时的西班牙一方面是庞大的帝国,征服了美洲,在宗教上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文化正处于黄金时代;另一方面,遍地都是饥饿、乞讨、瘟疫、凶杀、宗教裁判和愚昧、海盗、官僚主义、司法腐败……马德里的贫富差距比其他城市更大,塞万提斯身处其中,深受其害。好在,他和其笔下的人物一样善于在逆境和困顿之中保持乐观、寻找希望。

为保住右手而失去左手

在塞万提斯所处的时代,人们拔出腰中的佩剑一决胜负是很寻常的事情。1568年,没有人知道为了什么,年轻气盛的塞万提斯和一名泥水匠在皇宫所在地决斗,并且把对方刺伤了,遭到通缉。司法部门抓不着塞万提斯,就宣布他犯了叛逆罪,处以砍掉右手的刑罚,当然前提是要先抓住他。后来事情的发展,就像塞万提斯笔下的小说:一个人为了不被剁掉右手而出逃,最终失去了左手。

1570年,塞万提斯报名参加了将要和土耳其人打仗的舰队。后来,他在《堂吉诃德》中借笔下人物之口说出了原因:“有两条路可以让人致富或者成名,一条是习文,一条是习武。我的武功胜于文才。”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文才胜于武功。

那时,士兵的生活很乱也很特别。他们没有统一的制服,每个人的穿着取决于自己的爱好和经济能力。他们的打扮通常很怪异,不仅色彩鲜艳,而且爱插些羽毛。所以,西班牙士兵得到了“鹦鹉”的称号。军队的兵种根据各自使用的武器被分为长矛手、滑膛枪手和火枪手等。塞万提斯是火枪手,属于轻兵种,配有一把长剑和一个带沿的头盔。

1571年10月7日,塞万提斯所在的舰队在勒班陀海峡遇到了土耳其舰队。塞万提斯在海战中仍然表现得十分英勇,他本人后来经常以此为荣。勒班陀海战非常惨烈,双方都损失惨重,塞万提斯所在的“侯爵夫人号”上死了40人,伤者过百,塞万提斯中了3枪,两颗子弹打到了胸部,一颗击中了左手。后来,在谈到他因伤而残疾的左手时,他说:“它很美,因为这是在战神之子、令人永远崇敬的卡洛斯一世的战无不胜的旗帜下效力时,在一次空前绝后的值得纪念的崇高机遇中获得的。”“虽然我的伤口不会在别人眼里大放异彩,至少知其来历的人见了会肃然起敬。”塞万提斯因此被人们称为“勒班陀的独手人”。

虽然立下战功,但塞万提斯建功立业的愿望却没有实现。1574年,他决定结束士兵生活,并于第二年秋天离开了他挚爱的意大利城市那不勒斯。

被海盗绑票

虽然中了3枪,塞万提斯却没有否极泰来,厄运才刚刚开始。

1575年9月20日,塞万提斯和弟弟一起登上“太阳号”,与其他三艘船一起离开那不勒斯港口。途中船队遇到了两次风暴的袭击,彼此失去了联系,“太阳号”掉队并被海盗盯上了。

经过长时间的激烈战斗,海盗们把船上的人全部擒获,都带到了阿尔及尔。当时,这座城市里最热门的生意就是把海上的旅客和沿海地区的居民抓来当奴隶。

从那不勒斯出发前,为了能在马德里找到一份文官的工作,塞万提斯请求舰队总司令唐·胡安和塞萨公爵为他写了推荐信。很难评估这两封推荐信的价值,因为它们一方面让海盗们把塞万提斯当成重要人物,而免于将他在俘虏市场上公开售卖;另一方面,又让他的赎金比其他人多了一倍。

后来,在《堂吉诃德》中,塞万提斯间接回忆了那段日子:“赎金迟迟不到的人被派去干活或者砍柴,这些活干起来一点儿也不轻松,为了让他们加紧写信去催赎金。我当时被当成了等赎金的人,不管我怎么告诉他们我没有家产,无法搞到赎金,都没有用。我同许多被挑出来的绅士和贵人关在一起,忍饥挨饿、衣不蔽体,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耳闻目睹施加在基督徒身上的暴行。每天都要绞死一个人,轮到谁就是谁,没准什么时候会被棒打或者割掉耳朵……”塞万提斯知道父亲根本拿不出兄弟俩的高额赎金,于是,天性乐观又渴望自由的他先后策划了4次越狱。从越狱的次数即可以推测出结果,其中一次,塞万提斯还差点儿被砍头。

一贯倒霉的罗德里戈为了凑齐两个儿子的赎金而费尽心力,不惜变卖家产;塞万提斯的母亲甚至谎称自己是寡妇,骗到了远征军委员会的补贴;他的两个姐妹也卖掉了自己的嫁妆。家人终于在1577年赎回了塞万提斯的弟弟,在1580年赎回了塞万提斯。

结束了5年零1个月的俘虏生活,塞万提斯重获自由,这时他已经33岁。

请输入标题

回到西班牙后,塞万提斯除了为国王当过一段时间信使之外没有什么正式的工作。写作成了他唯一的收入来源,通过一些戏剧界朋友的帮助,他开始写小说和剧本。1583年,他出版了小说《伽拉泰亚》,到1585年,他已经写了20多个剧本,成为有名的剧作家。

1584年初,塞万提斯和一位名叫安娜·德维亚布兰卡的有夫之妇相好,并生了一个女孩,取名伊莎贝尔。但同年年底,他又爱上了一个名叫卡塔丽娜的女人,并与之结婚。那之后的10年里,塞万提斯并没有过上稳定的生活,他在几个地方担任过军需官,负责征收粮油,时常和当地农民发生矛盾,几次被控告滥用职权和贪污。这段时期,塞万提斯的文学创作都是在工作之余完成的,因此作品不多,只发表了1篇谣曲和3篇小说。

又过了10年,塞万提斯才把《堂吉诃德》第一部的初稿交到出版商手里,初版印数仅为500册。没想到《堂吉诃德》一出版就引起了轰动,一年内重印6次,还出现4种盗版。它被翻译成英文,并迅速流传到美洲,人人都喜欢看。“小孩子翻着读,小伙子细细读,成人熟读,老头子颠头播脑地读。反正各种各样的人都翻来覆去读得烂熟。每看见一匹瘦马,人们就说:‘罗西南多来了!’……每个贵人家的待客室里都有《堂吉诃德》。一人刚放下,另一人就拿走了;有人快手抢读,有人央求借阅……

《堂吉诃德》第一部的成功,促使塞万提斯抓紧时间赶写第二部,在病痛的困扰下,4年里他写了72章。就在塞万提斯笔耕不辍的时候,1614年9月,一个名叫阿隆索·费尔南德斯·德·阿维亚内达的人抢先出版了《奇思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第二部。这部冒牌之作破绽百出,难以卒读,但仍然借着《堂吉诃德》的声名大卖。塞万提斯的愤怒可想而知,但能怎么办呢?他只有更加努力地赶写小说,终于在一年后出版了真正的《堂吉诃德》第二部。此时,塞万提斯已心力交瘁。

大概是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塞万提斯忍受着肝水肿和肝硬化带来的痛苦,用8个月时间写成了《佩西莱斯和塞西斯蒙达历险记》,小说完成后不久,他就在家中溘然离世。

塞万提斯在《训诫小说集》的前言中这样描绘自己的长相:有瘦长的脸,褐色的头发,平展开阔的前额,欢悦的眼睛,弯弯的、比例适中的鼻子。银白色的胡子,不到二十年前它还是金黄色的;小小的嘴巴,仅有为数不多的几颗牙齿,准确地说是6颗,而且状况不佳,排列得更差,彼此各不相干;中等个子,不高也不矮;脸色健康,白里透黑;背有点驼;腿脚不大灵便。

西班牙皇家学院收藏有一幅塞万提斯的肖像画,画中的人穿着褶皱领上衣,有着宽阔的额头、瘦削的面颊和精心修剪的胡子,和塞万提斯自己的描述大体相当。但西班牙皇家学院塞万提斯中心认为:“塞万提斯的肖像没有一幅是真实的,人们所知道的所有他的肖像,都是根据他的自我描述画出来的。

在全世界喜欢《堂吉诃德》的读者心目中,这位命运多舛的作家,大概和他笔下的骑士样子差不多。堂吉诃德是可笑的,更是可爱的。四百多年来,每一个解读堂吉诃德的人都是对小说进行了再创作,这也许就是该小说能够具有不同寻常的生命力的原因。每个时代的

人,都赋予了堂吉诃德与那个时代相匹配的意义,比如浪漫、自由、勇敢、孤独。

为官不济,为文不朽

上世纪初,日本著名戏曲史家青木正儿在他自称续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中国近世戏曲史》中,首次在国际视野中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

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逝世一年而卒(当是同年而逝——引者注),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奇也……汤显祖不仅于戏曲上表现其伟大,即其人格气节亦颇有可羡慕者,谱之入曲固为吾党所快者。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是人类历史上天才的戏剧家、诗人和语言大师。无论是读他们的作品,还是看他们的戏剧演出,都令人折服地惊叹他们是“在各种意义上闪耀着天才的光辉” (雨果语)之人,甚至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由于他们天才的剧作而使我们的“生存得到了无限度的扩展”(歌德语)。

汤显祖,字义仍,江西临川人。十三岁的时候,汤显祖就加入了泰州学派,成为了王学的门人,跟着那帮“异端”四处闹腾,开始出名。二十一岁,他考中举人。七年后,到京城参加会试,运气不好,遇见了张居正。

之所以说运气不好,并非张居正讨厌他,恰恰相反,张首辅很赏识他,还让自己的儿子去和他交朋友。这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可问题在于,汤先生异端中毒太深,瞧不起张居正,摆了谱,表示拒不交友。

他既然敢跟张首辅摆谱,张首辅自然要摆他一道,考试落榜也是免不了的。三年后,他再次上京赶考,张首辅锲而不舍,还是要儿子和他交朋友,算是不计前嫌。但汤先生依然不给面子,再次摆谱。首辅大人自然再摆他一道,又一次落榜。

但汤先生不但有骨气,还有毅力,三年后再次赶考,这一次张首辅没有再阻拦他(死了),终于成功上榜。

由于之前两次跟张居正硬扛,汤先生此时的名声已经是如日中天。当朝的大人物张四维、申时行等人都想拉他,可汤先生死活不搭理人家。不搭理就有不搭理的去处,名声大噪的汤显祖被派到了南京,几番折腾,才到礼部混了个主事。

南京本来就没事干,南京的礼部更是闲得出奇,这反倒便宜了汤先生。闲暇之余开始写戏,并且颇有建树,日子过得还算不错,直到万历十九年。

这一年,汤显祖将一封名为《论辅臣科臣疏》的奏疏送到了内阁,其主要内容,是弹劾大学士申时行专权跋扈,压制言官,使得正确意见得不到执行。此文言辞尖锐,指东打西,指桑骂槐,可谓是政治文本的典范。

很明显,汤先生的政治高度比不上艺术高度,奏疏刚送上去,万历就立马做出了反应,把汤显祖发配到边远地区(广东徐闻)去当典史,后在1593年3月改任浙江遂昌知县。这是一次极其致命的打击,从此汤先生再也没能翻过身来。

万历这辈子罢过很多人的官,但这一次,是最为成功的。因为他只罢掉了一个六品主事,却换回一个明代最伟大的戏曲家,赚大发了。

二十八岁落榜后,汤显祖开始写戏。三十岁的时候,写出了《紫箫记》;三十八岁,写出了《紫钗记》。四十二岁被赶到广东,七年后京察,又被狠狠地折腾了一回,索性回了老家。

来回倒腾几十年,一无所获。在极度苦闷之中,四十九岁的汤显祖回顾了自己戏剧化的一生,用悲凉而美艳的辞藻写下了他所有的梦想和追求,是为《还魂记》,后人又称《牡丹亭》。

牡丹亭,全剧共十五出,描述了一个死而复生的爱情故事,。此剧音律流畅,词曲优美,轰动一时,时人传诵:牡丹一出,西厢(《西厢记》)失色。此后传唱天下百余年,堪与之媲美者,唯有孔尚任之《桃花扇》。

为官不济,为文不朽,是以无憾。

史赞:二百年来,一人而已。

汤显祖在浙江遂昌任知县5年中,仁政惠民,轻刑宽狱,甚至有过除夕释囚回家过年和元宵纵囚观灯的不寻常举动。

一年除夕,他想:在此辞旧迎新之际,理应家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可是狱中的囚犯怎样才能见到他们的亲人呢?他考虑再三,决定将30多名犯人全部放回家中过年,并由家人具结作保,在正月初四回狱服刑。这件事引起官场很大震动,汤显祖却泰然处之,并写了一首《除夕遣囚》诗:

除夜星灰气烛天,

酴酥销恨狱神前。

须归拜朔迟三日,

溘见阳春又一年。

这首诗的大意是:除夕之夜,星月灰暗,明烛高照。喝一点屠苏酒,在狱神前表示悔过。我要回家过年,3天后再回狱中,忽然见到阳春,又是新的一年了。

过了十几天,又到了元宵节,遂昌城里,彩灯高悬,乐声悠扬,一派升平景象。正在凭楼眺望灯海的汤显祖又想起了囚在狱中的犯人,在此元宵佳节,他们不能与家人同乐。再想想除夕回家过年的囚犯年初四都能准时归狱服法,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于是,他不顾同僚的反对,下了一道奇特的命令:放出那些囚犯,让他们梳洗更衣,到河桥观灯。

河桥朱漆栏杆,金顶画亭,来到桥上观灯的囚犯穿上普通百姓的服装,与百姓一起观灯,兴高采烈,笑逐颜开。

汤显祖看到囚犯观灯兴致很高,心中得到很大的安慰。于是,又写下了《平昌河桥纵囚观灯》一诗:

绕县笙歌一省囹,

寂无灯火照园扃。

中宵撤断星桥锁,

贯索从教漏几星。

观灯结束后,囚犯们都自觉回到狱中服刑,而汤显祖的这一首诗与他的纵囚观灯逸事,一直在遂昌广大百姓中流传。

生活即艺术 艺术即生活

阵风

微信号:artgust

上一篇:中国的广告效应?阿联酋也想买苏35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