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匠气十足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15 15:39:09 作者:连笔君

本文是《职场过来人:100个生存关键词》连载章节

这其实是我在民企时前老板的一句话。只是当年他讲的时候,我还不甚理解。

当年的前老板刚刚四十出头,却已是凭一己之力、白手起家、几十亿身价的成功企业家,平时酷爱读书,尤其热衷于分享他的经验理论,不过当年我听得云里雾里,大多都不甚理解。

如今,等一步步自己经历过来,才发觉其中真相,慢慢理解当年听不懂的话。

果然,阅历决定思维,见识影响洞察。没有阅历和见识之前,人不仅会“无知”,更有可能压根不知道自己“无知”,反而自鸣得意、匠气十足。

“匠气十足”的3个特征

1. 首先是无知。

匠气十足的职场人,往往脑海中没有成型的思维模式、更没有丰富的阅历与见识,压根不搞清楚很多实际情况。

他们每日只坐在办公室,盯着电脑,只依赖于自己脑海中寥寥有限的理论,去做判断和决策,还洋洋得意、自命不凡。

当出现恶果之后,他们仍旧不得其道,沉溺在公司/平台所给予的温室环境里,以各种借口,拒绝成长,拒绝了解实际,拒绝摆脱“无知”。

所以你也经常会发现,在项目中,最怕的就是这种明明无知,却假装什么都懂、总是在发表负面意见、总是抓不到重点的、总是在耽误正事的伙伴们——看到他们明明无知却一脸“东方朔”的表情,往往让你哭笑不得。

如今回头想想,自己刚加入职场时,也差不多是“无知”,对生意的目标与过程压根在脑海中串联不起来,脑海中没有成型的图画与思维体系,多亏有上级和导师们在旁悉心指导,才一步步逐渐摆脱“无知”的帽子。

但学海无涯,生无止境,无论到何种程度,人都是有“无知”的领域,还是得继续谦卑学习、砥砺前行。

2. 不接地气。

匠气十足的职场人,往往不接地气,压根不了解实际落地情况。

在他们的脑海中,对一件工作,只有碎片化的图像和理论,而无全面和体系化的认知。说话做事,自然也是碎片化和理论化。

其实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受限于阅历与经验,很多的都是“不接地气”,这种是正常的。公司只要加强培训,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机会去接触现实,很快年轻人也能独当一面。

怕就怕“年纪一大把,却依然不接地气”的职场老油条们。在他们年轻时,不接地气,却因为平台保护、或是懒惰、或是性格原因,一直不曾成长,年近30,说话做事依然是“匠气十足”,就非常可悲。

毕竟人岁数越大,改正起来越难,也越来越少人会给自己提出成长的宝贵建议,周围人可能只会眼睁睁的看着你撞南墙而窃喜。

所以,从年轻时,就要接地气,多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毛爷爷讲的很多语录,其实是难得的“职场箴言”。

3. 大道理一套一套。

每个人身边多有“行走的方法论”、“人肉版的大道理”,遇到这类人,往往大家都笑而不语。

当然,大家笑得,并非是“道理和方法论”本身,而是说这些道理的人,往往都是压根不懂实际的“匠气十足”职场人。

我曾经遇到过很多张口闭口都是各种理论、尤其是擅长“英语缩写单词ABC”的同仁们,每每聆听这些“ABC”大理论,真是非常欢乐。

匠气十足的根源

其实大部分职场问题,都是内外因结合的原因——内因为基础,外因环境为诱因。

1. 年轻

年轻人在初入职场时,往往都会经历一段“匠气十足”的阶段,这也非常正常的,虽然对其他人而言,会非常痛苦哈哈。

人在职场前3年,甚至前5年,都不一定能摆脱“匠气十足”的思维,因为确实经验不足、阅历有限。

所以人在年轻时,一定要多干、多体验、多去生活中体会、多去见识真实世界、多去亲自参与各种落地执行——只有“干中学”才能让我们更快的摆脱“匠气十足”。

2. 性格

往往匠气十足的人,性格深处都有一种“自卑自大”的要素,这种性格要素在有的人身上,比较明显;有的人则比较隐藏。

这种“自卑自大”是硬币的两面,一面自卑、一面自大,所以潜意识中,总希望在职场中去“证明”自己。

恰恰是因为这种“证明”的欲望,而非完成项目目标的“初心”,让这些职场人在对待项目、对待同事、对待老板或者下属时,不知不觉就会本末倒置,忽略集体目标,只顾证明自己,而且常常刚愎自用。

3. 情商智商

情商比智商,在职场中更重要。很多匠气十足的人,往往情商不高,搞不清楚职场中人与人的关系。

而且,往往都会错以为平台的光环=自己的光环,错以为屁股所坐的位子=自己的能力,所以会将平台或者位置所赋予他的一套理论说辞,在压根不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匠气十足”的表达出来。

当然,智商要素,就不提了。这种客观原因,只要在职场中不太伤害集体效率、不伤害其他人,就不算太大问题——就怕因为智商硬伤而产生的“匠气十足”,这就是灾难了。

4. 懒惰

很多匠气十足的人往往看起来非常忙碌,但实际上思维懒惰,并不想突破自己去成长,并不想去接触外界现实。

直到年纪大了,依然是靠“惯性”做事情,而非独立思考,这就非常痛苦了,毕竟年纪越大,改变自我越难。

5. 环境

一般而言,大平台环境会更容易“培养”出来匠气十足的人。

而如果一个集体当中,领导是匠气十足,则下面团队不得不跟着匠气十足。

所以,年轻人选择工作时,不是仅仅看公司名字,如有条件,也同步去找找公司内部的人,了解一下内部情况,看其中工作氛围、领导风格、学习环境等等,综合判断到底值不值得自己去。

毕竟,在职场中,镀一层所谓的“金”,永远比不上真刀实枪的“真金实干”,只有实干,才能摆脱“匠气十足”,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不会被随时替代的职场人才。

上一篇:袁术和袁绍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