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文化瑰宝,中国的中医和中餐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二大文化瑰宝,从古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然而,时至今日,这些传统的技艺正面临着断层和消失的境地,特别是中餐中的很多烹饪技艺。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大家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率,如今,已没有多少人再愿意去做那些复杂的传统菜了(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 UG5522 看更多干货),这从手艺上直接导致了传统菜正面临失传。
今天,我们致敬传统,在此发一期传统菜菜谱,以让更多的厨师朋友,知道一些传统手工菜的做法。
绍子鱿鱼
这道传统菜,选用干鱿鱼为原料,经水发、拉油、烧制三步成菜,颜色红亮诱人,口感韧中带脆。
原料初加工:选用产自阿根廷的干鱿鱼,其价格与国产干鱿鱼差不多,但肉质肥厚,烧熟后极有韧劲。将干鱿鱼放入热水中,每斤水加食用碱5克搅匀,浸泡至水变凉,将水倒出,再倒入热水、加碱面浸泡,如此反复几次,鱿鱼就能发好,用清水反复洗净碱味后,改刀成长7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片再入菜。
做法:
1、锅入宽油烧至七成热,下入鱿鱼块250克快速拉一下,待其表面收紧,捞出沥油备用。
2、锅入色拉油60克烧至五成热,下入姜末30克、洋葱末25克、蒜末15克炒香,放肥七瘦三的五花肉碎60克小火煸出油脂,待肉末变色拨至锅边,在油中放入红泡椒碎50克、红油豆瓣30克小火炒出香味,倒入鱿鱼块,加高汤200克,调入盐5克、鸡粉、糖各4克、生抽3克,中火烧5分钟。
3、在烧鱿鱼时另起一锅,入底油烧至五成热,下入干辣椒段5克爆香,放青笋片100克,调入少许盐大火爆炒至断生,盛入盘底,然后将烧好的鱿鱼盖在上面,撒香葱碎、蒜苗碎各15克即可走菜。
技术关键:
1、发干鱿鱼时要放少许食用碱,这是因为食用碱有使蛋白质亲水的作用,用碱水泡鱿鱼,才能使其内部的蛋白质充分吸水,吃起来自然就有脆嫩的口感。
2、拉油时温度要高,烧至七成热时放入鱿鱼,3-5秒即可捞出。高温使得鱿鱼表皮迅速收紧,能有效锁住内部的水分,保证脆嫩口感。
豆腐糖粘羊尾
糖粘羊尾以肥肉为主料,拖蛋粉糊炸熟后裹糖食用,口感酥脆香甜,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颇受欢迎,是当时宴席上常见的菜品。
但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这道菜品也因为过于油腻而被淘汰出局。如今潘传义大师将其做法保留,只是把原料换为健康养生的千页豆腐,便成为一道极受欢迎的甜味菜品。
做法:
1、千页豆腐400克改刀成长5厘米,宽、高各0.8厘米的条,汆水去掉豆腥味。
2、豌豆淀粉150克、鸡蛋3个调成稠糊,下入豆腐条裹匀。
3、将其分次放入三成热油炸至定型,捞出后开大火将油温升至六成热,放入豆腐条复炸至表面微黄,沥油备用。
4、锅入清水200克烧开,放白糖200克小火慢慢加热搅动,期间锅内糖汁的变化如下:白糖融化→表面泛起起大水泡→变成小水泡→均匀遍布的“鱼眼泡”。
5、待糖汁变得黏稠,搅动时感觉略有阻力,立刻将锅端离火口,倒入炸好的豆腐条,用铲子快速翻动,使糖汁均匀地裹在上面,然后放慢速度,继续铲至糖汁开始凝固变白,豆腐表面形成一层浅浅的白霜。
6、撒白芝麻10克,将豆腐盛出装盘即成。
八宝布袋鸡
这道传统手工菜,展示的是厨师的精湛刀工——一只小公鸡去掉骨头呈布袋状,酿入火腿粒、香菇粒、海米等八宝馅料,蒸制时鸡腹内的八宝馅料与鸡身外的清汤夹击鸡肉,浓郁的鲜香沁入肉与汤中,使得菜品鲜味浓醇、肉质软烂,融入了海米、火腿、香菇等八宝料的复合香气,汤汁回味丰富。
整鸡去骨:
1、选用净重二斤的小公鸡,从脖子处宰杀放血,无需开膛。
2、斩断脖子与翅膀根连接处的关节。
3、抽出翅膀里的小骨头。
4、刀面贴着鸡胸腔的骨头往后行刀,斩断身体与大腿连接处的关节,拽出整个鸡胸腔。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 NV5544 看更多干货)
将胸腔骨头与皮肉撕开
抽出胸腔骨
5、抽出两条鸡大腿里面的骨头,脱骨即告完成。
6、布袋鸡剔骨完成,整鸡变成了一只口袋的模样。
制作八宝馅:
1、海米加清水泡软;金华火腿泡软后切丁;鸡蛋糕切丁;鸡肉切丁,腌入底味后滑油至颜色发白;发好的蹄筋切丁;香菇泡透切丁;马蹄去皮切丁。
2、以上七种原料各50克加青豆50克一起快速焯水,捞出沥干。
3、锅下底油烧热,下葱姜末煸香,放入八宝料翻炒均匀,撒盐10克调味即成。
制作流程:
1、取炒好的八宝料300克酿入布袋鸡中。
2、将翅膀交叉从脖子刀口处穿入嘴里再拉出来,这样便把酿料的口子封了起来。
3、将八宝布袋鸡入沸水焯至皮紧,捞出后置于盆中,灌入清鸡汤,放葱姜片各10克、盐15克,覆膜旺火蒸1.5小时。
4、客人点菜后取出八宝鸡,将菜心、火腿片汆水点缀即可上桌。
5、经过长时间蒸制,布袋鸡肉质软烂,客人用筷子一撕便开,食用极为方便。
浮油虾片
浮油虾片是从浮油鸡片演变而来,选虾茸代替鸡茸,掺到打发的蛋清中,入油浸炸成松软的片,然后熘炒而成。虾肉入菜鲜味浓郁,更上档次,而且由于富含虾青素,做好的虾片带有天然的浅红色,一改传统浮油菜的洁白卖相,非常别致。
做法:
1、新鲜虾仁90克开背去掉沙线,加入5个虾脑一起绞成泥,然后调入适量盐、味精、水淀粉搅打均匀。
2、蛋清5个打发成雪丽糊(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 UG5522 看更多干货),然后放入打匀的虾茸继续充分搅匀。
3、锅下宽油烧至三成热,用勺子舀起适量虾糊,放入油中小火浸炸至定型,翻面后继续炸至浅红,捞出控油。
4、菜心、火腿片、笋片各30克飞水待用。
5、锅留底油烧热,下葱姜末煸香,添清汤80克,投入火腿、菜心、笋片烧开,调盐、味精、白糖,勾芡后放入虾片快速翻匀,出锅装盘即成。
制作图示:
1、蛋清打成雪丽糊。
2、加入虾胶。
3、再次搅打均匀。
4、虾糊用勺子舀入温油中。
5、定型后翻面浸炸。
6、炸至浅红色后捞出控油。
7、入锅熘炒而成。
制作关键:
1、虾肉与蛋清的配比要掌握精准,蛋清少了,口感发死;蛋清多了会过于蓬松,不易成形。
2、最后一步熘炒时间要短,下锅翻匀后立即起锅,否则虾片容易软塌。
罗汉肚
罗汉肚是一道传统代表性凉菜,其大致做法是在猪肚内塞入大量调味的肉皮和肉粒,煮熟后压结实,寓意“大肚能容天下之事”,所以得名。此菜制作手法讲究,压制时需用130斤以上的重物,做好的罗汉肚片结实筋道,断面犹如花岗岩,肉粒间夹杂的香料碎入口爆裂出香,非常好吃。
做法:
1、鲜猪肚加面粉搓洗干净,反过来剪掉油脂(注意不要用手撕,防止撕破猪肚)。
2、猪皮冷水下锅焯透,刮掉肥油,放凉后绞碎成粒;猪瘦肉切成黄豆大小的丁。
3、取瘦肉丁5斤、猪皮碎1.5斤纳入盆中,加入葱姜末共50克、盐40克、鸡粉30克、香料粉20克、枸杞15克,淋入料酒80克、香油60克充分拌匀,酿入两个猪肚中(一个猪肚大约酿3.25斤馅),用针线将猪肚的口缝起来。
4、锅下清水、葱、姜,放入猪肚大火烧开,转小火煮90分钟,中途要用竹签在猪肚上扎几个眼放汽,至肚子飘起来时捞出,趁热包上保鲜膜,放入托盘,上面再压一个托盘,放上130斤以上的重物压一晚即成。
走菜流程:将压扁成形的罗汉肚切成薄片,装盘即可上桌。
制作图示:
1、肉皮、瘦肉纳入盆中,加盐、鸡蛋、香料粉、枸杞等香料拌匀。
2、塞入猪肚中。
3、把开口处缝起来。
4、入锅煮90分钟。
5、捞出趁热包上保鲜膜,放入托盘,再压一个托盘。
6、放入130斤以上的重物压一晚。
7、压好的猪肚非常结实。
香料粉:花椒、小茴香、白芷、砂仁、肉豆蔻、草果、槟榔、白豆蔻各30克、八角、桂皮各20克、丁香5克混合均匀,打成粗碎粒,掺入莳萝籽20克即成。
制作关键:煮熟的猪肚要趁热压上重物,凉后就压不结实了。
菊花虾排
早年的孔府厨师将尼山湖(即孔子所出生的尼山旁边的一片湖泊)所产的野生虾剥成凤尾状,串到牙签上,挂糊油炸,肉白尾红,摆起来好似一朵菊花,优美典雅。
做法:
1、尼山湖虾或微山湖虾300克去头,剥掉虾身处的外壳,仅留尾部两节外壳成凤尾虾,每6只虾尾巴对齐串入一根牙签,加入适量葱姜丝、花椒水、料酒、盐腌制入味。
2、蛋清3个打发,加入淀粉80克调成雪丽糊;虾排吸干水分,拍生粉,提着尾巴给虾肉部分蘸上雪丽糊。
3、将蘸过雪丽糊的虾排放入四成热油中炸至浮起成熟,捞出后控油,抽掉牙签,摆盘即可上桌。
顺德酿鲮鱼
鲮鱼是广东地区特有的一种淡水鱼,其肉质鲜美,但杂刺较多,为了能够大快朵颐,当地人便想出了一个方法:将鱼肉与骨刺剥离,加入马蹄丁、腊肠粒等原料拌匀,再重新酿入鱼皮内,使其外形与真鱼一样,煎至定型后再煮入味。这样做既能品尝到鲮鱼肉的鲜美、满足了口感,又免除了鱼刺鲠喉之虞。此菜很快就在当地流行开来,逐渐成为顺德地区的一道传统名菜。
批量预制:
1、鲮鱼(每条重约400克)宰杀治净,剖开鱼腹,取出鱼肉、鱼骨,仅留鱼皮,洗净沥干;金钩海米、腊肠粒、腊肉粒分别入锅炒香。
2、鱼肉切片后再剁成泥,每500克鱼泥中加肥膘肉泥100克,淋清水80克,调入蚝油8克、生抽5克、盐3克,撒生粉适量搅打上劲,再放金钩海米35克、腊肠粒、腊肉粒、马蹄丁各20克、香葱花、香菜碎各10克揉匀,在案板上摔几下。
3、将鱼皮置于托盘中,内外抹匀适量淀粉,将拌好的鱼泥400克酿入其中,整理还原成“鲮鱼”状。
4、净锅滑透,留少许底油(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 UD5533 看更多干货),放入“鲮鱼”,不断晃锅使其受热均匀,煎约2分钟至鱼皮两面金黄、定型。
5、锅入色拉油100克烧至六成热,下蒜末50克、李锦记蒜蓉豆豉酱40克、阳江黑豆豉20克煸香,倒入鱼汤10斤(鲮鱼骨切块煎香,入热水中熬制3个小时),调入蚝油50克、盐30克、生抽20克、鸡粉8克、白糖5克,放入煎好的“鲮鱼”10条,加香葱80克,小火浸煮15-20分钟,捞出沥干。
走菜流程:取“鲮鱼”1条,将鱼身切成每块长1.5厘米的段,交错装盘后送进蒸箱蒸约8分钟,取出后滗去汤汁,拼回原形,淋上芡汁250克,撒香葱花3克即成。
传统炸肝花
猪网油在传统潮州菜中,经常被当作配料包裹在食材外部以起定型作用,在油炸或蒸制后,它会遇热融化,不仅能为菜品提香,还能使成菜入口更加润滑。
此菜在鲜猪肝内加入肥膘肉,一是可以使口感顺滑,二是能去掉猪肝的涩气;加入虾泥则是为了提升鲜甜度,同时起到粘合作用。加入这两种辅料后,炸出的成品香气浓郁、滋味醇厚。
原料:猪肝500克,猪肥膘肉400克,虾仁300克,葱250克,鸡蛋一个,猪网油两张。
调料:花椒碎、白酒、白糖各15克,香油10克、盐8克、味精、胡椒粉各5克。
做法:
1、将新鲜猪肝先顺长切一字刀,底部相连(深为猪肝厚度的3/4),然后再横刀切断成带花的小薄片,猪肥膘肉切成与猪肝等大的片,香葱切段,一起装盆待用。
2、虾仁洗净后沥干水分,用刀面拍碎放入小盆中,加入蛋清1个、盐少许搅拌至粘稠,再用手抓起,在盆内反复摔打十几下使其上劲,倒入盛猪肝的盆内,加调料及少许淀粉抓拌均匀,至手感粘稠时即可。
3、猪网油冼净沥干铺在案板上,均匀撒上少许干粉,将拌匀的猪肝馅料顺网油的一边摆成条状,卷紧后裁掉多余网油。共卷成两个长卷。
4、将裹好的猪肝卷放入蒸笼蒸约8-10分钟至熟,取出后控净水分放凉,改刀成10厘米长的段,即成肝花。
5、面粉、淀粉各250克兑入盆内,加水调成稀稠适度的面糊。
6、锅入宽油烧至五成热,肝花挂一层面糊后入油慢火炸透,至颜色金黄、外脆里嫩时捞起控净油分,斜刀改成小段后装盘,淋少许胡椒油上桌。
制作图示:
1、猪肝先顺长切一字刀。
2、再横刀切成带花的小薄片。
3、虾仁用刀面拍碎成泥。
4、将猪肝片、肥肉片、香葱段、虾泥调味后拌匀。
5、卷成长卷。
6、蒸好的肝花。
7、炸好的肝花。
8、斜刀改成小段。
胡椒油:码斗内放酱油5克、香油5克、胡椒粉2克兑匀,从炸肝花的锅内舀入少许热油激香、搅匀即成。
制作关键:
1、猪肝在加热过程中质地会变硬,容易涨破网油,所以改刀时要先将其顺长打上花刀,再横切成小薄片,膨胀的力度就没那么强了。
2、卷好的生坯需要先蒸熟再改刀炸制,这样处理过的猪肝,既不会产生血水,又避免了口感发柴、变僵。
3、调面糊时需将淀粉和面粉按同比例兑匀,如果只用淀粉,则遇热后爆裂太快、成菜的外观不够光滑,另外加入面粉也有助于菜品上色。
五香炸粿肉
此菜是前人敬业和节约精神的典型代表,用的都是食材的边角料,荤素混搭后加五香粉等料补足滋味,网油裹起定型,先蒸后炸,香气浓郁。
原料:肥肉、瘦肉各250克,马蹄300克,大葱300克,冬瓜100克,芝麻20克,猪网油一张。
调料:香油、五香粉、白糖各25克,盐、胡椒粉、白酒各15克,味精10克。
做法:
1、猪肉、去皮马蹄、冬瓜、大葱分别改刀成丝,芝麻炒熟后入石臼捶破,以上用料一同放进码斗内,加调料及少许淀粉抓拌均匀待用。
2、猪网油洗净沥干铺在案板上,在一侧放入拌好的肉丝马蹄馅,顺边卷成长条,切成3厘米长的段摆入盘中,放进冷藏冰箱静置10分钟,定型效果更佳。
3、淀粉、面粉各250克兑入盆中,加水和匀成稀稠适度的面糊。
4、锅上火添宽油烧至五成热,将切好的果肉生坯逐块挂匀面糊,下入热油小火慢炸至内外熟透时捞出,修剪掉“毛刺”,再将油温升至七成热,下锅复炸至颜色金黄时即可捞出沥油,装盘上桌。
制作图示:
1、将猪肉丝、马蹄丝、冬瓜丝、大葱丝拌匀待用。
2、在猪油网一侧放入拌好的肉丝马蹄馅,顺边卷成长条。
3、切成三厘米长的段,摆入盘中。
4、切好的粿肉生坯挂匀面糊。
5、入油锅炸至金黄。
生煨鱿鱼
生煨鱿鱼是陕西三原县的传统名菜,至今已经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虽然制作方法是煨,但选用的却是生发鱿鱼。此菜既考验刀工又注重火候:改刀时要将鱿鱼切成火柴棍般粗细的丝,且越长越好;为了使鱿鱼在入味充足的同时保持脆嫩的口感,煨制时一定要用小火。
做法:
1、泡发好的鱿鱼400克用温水漂洗5-6次(取一片鱿鱼咬一下,没有食用碱味即可)再入沸水中快速汆烫,捞出沥干水分后改刀成丝。
2、猪后臀尖肉500克切丝;肘子肉600克焯水后改刀成条待用。
3、净锅滑透,入猪油50克烧至六成热,下猪肉丝炒散,淋料酒15克,调入酱油10克、盐5克翻匀,添高汤1500克烧沸后倒入砂锅中,加肘子条以及鸡腿1只,放入料包(内含拍散的姜块15克、葱段10克、八角4粒、草果3粒、桂皮1块)小火煨约1小时至汤汁浓稠。
4、捞出鸡腿,去骨切丝后再放入汤中,下鱿鱼丝保持小火煨约30分钟。
5、肘子条拣出不用,将猪肉丝、鸡腿丝夹出垫入盛器底部,鱿鱼丝装盘,淋原汤即可走菜。